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效课堂;提问;策略;原因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0—0040—0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非常有启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提问的有效性,怎样的提问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是在建设高效课堂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难易应适度,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能正确答出为宜。题意必须明确,论据不能有歧义。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问题情景创设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兴趣和后续学习的动力。
2.问题要有需要性。问题设计浅显,只停留于问题表面, 缺乏应有的深度,无法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教师提出问题时,要看是否刺激了学生急于想了解教学的内容,是否激发其学习动机,而使之对于学习内容感兴趣。
3.问题要有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创造性设计课堂提问,强调的是提问得创造启发性,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不但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了问题,还学会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4.问题要有激发性。通过课堂教学的提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教师的“问”激发学生的“问”,由“问”引发出一种内在持久的、强大的教学吸引力,是教师教学的魅力所在。课堂教学问题的激发性使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激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
二、课堂提问的策略
1.由浅入深。涉及提问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要能引导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中求新。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易被新奇和新鲜的事物吸引。同一个问题,提出的角度不同,心理效果往往大不一样。因为课堂提问时,只有注意从新的角度出发,才能开启学生新的思考视角,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心理水平的发展。
3.变顺为逆。根据课文内容,恰当的设计逆向提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变顺为逆的提问,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变直为曲。如果教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另辟蹊径、绕道迂回,从而得到答案,问在此而答案在彼,便是曲问。曲问的好处是能激起学生活跃、紧张、复杂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提问时要精心设计,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深层得出知识点。巧用曲问,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大大增加思维容量,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5.把握时机。掌握好恰当时机,将问题置于学生的疑惑处、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和学生思维的“盲区”,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时以“问”代引,也可以在学生们都陷入困境时以“问”代启。
三、提问无效的深层次原因
1.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有许多教师认为课堂讲解至关重要,提问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影响教学的进度,还会影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漠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动态。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中,满堂提问,看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这不仅没有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反而放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处于无序状态。
2.提问内容的设计缺陷。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往往单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设计问题。教师为了促成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但是,这些问题的设计,有时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客观实际和学习能力,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障碍,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有时教师的问题设计缺乏连贯性,思维间的跳跃过大,学生的思维无法实现,自然也达不成教学目标。
3.提问动机歪曲。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手段。少数教师在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小动作时,把课堂提问当做处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和方法,通过一些难题来使学生当众难堪,以此来达到教育学生改正错误的目的。频繁使用这种方法,会大大消弱提问的原有功能,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怕被问到的心理。
4.提问行为的固定化和模式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着功利化的目的,那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问题的提问也有这种功利化的倾向,为了功利化的目的,往往忽略了对提问行为的设计,提问形式常常陷入固定化、模式化,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不了学生积极的思考,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0—0040—0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非常有启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提问的有效性,怎样的提问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是在建设高效课堂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难易应适度,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能正确答出为宜。题意必须明确,论据不能有歧义。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问题情景创设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兴趣和后续学习的动力。
2.问题要有需要性。问题设计浅显,只停留于问题表面, 缺乏应有的深度,无法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教师提出问题时,要看是否刺激了学生急于想了解教学的内容,是否激发其学习动机,而使之对于学习内容感兴趣。
3.问题要有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创造性设计课堂提问,强调的是提问得创造启发性,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不但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了问题,还学会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4.问题要有激发性。通过课堂教学的提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教师的“问”激发学生的“问”,由“问”引发出一种内在持久的、强大的教学吸引力,是教师教学的魅力所在。课堂教学问题的激发性使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激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
二、课堂提问的策略
1.由浅入深。涉及提问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要能引导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中求新。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易被新奇和新鲜的事物吸引。同一个问题,提出的角度不同,心理效果往往大不一样。因为课堂提问时,只有注意从新的角度出发,才能开启学生新的思考视角,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心理水平的发展。
3.变顺为逆。根据课文内容,恰当的设计逆向提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变顺为逆的提问,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变直为曲。如果教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另辟蹊径、绕道迂回,从而得到答案,问在此而答案在彼,便是曲问。曲问的好处是能激起学生活跃、紧张、复杂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提问时要精心设计,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深层得出知识点。巧用曲问,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大大增加思维容量,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5.把握时机。掌握好恰当时机,将问题置于学生的疑惑处、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和学生思维的“盲区”,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时以“问”代引,也可以在学生们都陷入困境时以“问”代启。
三、提问无效的深层次原因
1.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有许多教师认为课堂讲解至关重要,提问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影响教学的进度,还会影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漠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动态。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中,满堂提问,看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这不仅没有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反而放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处于无序状态。
2.提问内容的设计缺陷。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往往单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设计问题。教师为了促成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但是,这些问题的设计,有时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客观实际和学习能力,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障碍,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有时教师的问题设计缺乏连贯性,思维间的跳跃过大,学生的思维无法实现,自然也达不成教学目标。
3.提问动机歪曲。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手段。少数教师在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小动作时,把课堂提问当做处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和方法,通过一些难题来使学生当众难堪,以此来达到教育学生改正错误的目的。频繁使用这种方法,会大大消弱提问的原有功能,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怕被问到的心理。
4.提问行为的固定化和模式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着功利化的目的,那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问题的提问也有这种功利化的倾向,为了功利化的目的,往往忽略了对提问行为的设计,提问形式常常陷入固定化、模式化,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不了学生积极的思考,教学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