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困生”是在当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繁衍出的新词。在小学数学领域,教师如何在熟悉本学科知识大纲的基础上解决学困生问题,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当前阶段的重大难题。本篇文章首先简单分析小学数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然后再针对学困生转化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问题与建议
引言:
在国家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一个重要要求就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高课堂有效性。可是“学困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所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号召,教育工作者必须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而小学数学作为学生的基础学科,将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阵地。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首先,在中国教育中主要是大班式教学,在此种传统教学方式中,不同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学生组成一个班集体,而班主任却采取统一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因此难免有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集体学习进度,无法掌握所学知识,阻碍课堂的顺利进行,所以“特困生”称呼就由此而来。
其次,小学数学本就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课,特别注重思维的探索、变化过程,因此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会偏理性化,导致课堂氛围比较凝重,所以束缚了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发散思维。此外教师在备课时教学目标一般都是根据教材的教学大纲设置的,没有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学生掌握情况调整,因此十分呆板,并且具有脱节现象。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授课还是学生听课,效率都十分低下。
二、学困生转化的有效建议
(一)激发学困生的潜在学习兴趣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上课时把数学知识建于空中阁楼,没有融入生活实际,导致教学内容十分枯燥单一。而且数学教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这虽然有利于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专心做笔记,但是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对数学有一种敬畏心理,慢慢失去兴趣。所以为了刺激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應该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将音频、视频、图片和教学内容融入一起。比如在讲解十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平时出去帮妈妈买菜的情景,然后给学生出题:一天妈妈给你10元钱让你出去买菜,你买了3元钱的鸡蛋、4元钱的土豆和1元钱的葱,那么你的身上还剩下多少钱呢?这样将一些数学小知识和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结合,学生不仅能够加强记忆而且能够保持对数学的求知欲。
(二)革新传统教育方式,课堂上多与学生交流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改变传统的“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而应该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转变成”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方式[1]。方法之一就是教师要改变在课堂上单方面向学生灌入知识的授课方式,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凭借自身能力去解决难题,在此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和同学或者和老师多交流沟通,增加课堂的双方或者多方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立一些关于数学小知识的问答活动。比如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图形时,数学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在课上用白纸折,在此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问学生在折这些图形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三角形只有三条边等。这种活动既增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
(三)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孩子自信心
学困生在长期学习中因为成绩不好,长期处于班级后几名,所以自信心难免会缺失,因此数学教师在关注孩子学习情况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2]。面对自信心缺乏的孩子,教师应该在日常学习中,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且将此外化,比如学困生本次作业全对,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该孩子面前口头表扬一下。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能适得其反,让孩子变得骄傲。
(四)改变统一的授课方式,实行分层教育
一个班级内部的孩子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数学教师在授课中应该尽量因材施教,将不能层次的孩子分成不同群体,进行分层教育。这不是歧视性教育,而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和进步。比如将孩子分成E、D、F组,E代表水平较高的孩子,针对这一部分孩子,教师可以对他们实行开放式管理,在课堂上适当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但是又不会让其他学生心里不平衡;F组代表水平偏下的孩子,这一部分孩子需要加强管理,因为他们存在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学习问题,需要老师的帮助,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意他们的学习状况,课下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受到老师重视的,老师可以向他们伸出援手;D组代表水平中等的孩子,这一部分孩子的管理介于E和F组孩子管理松严度之间,但是要适当鼓励,督促他们向E组发展。
三、结束语
为了尽可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必须顺利对学困生进行转化。首先,教师应该总结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双方面问题,然后再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解决学生的学习难题,促使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秦天华.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新课程学 习·上,2015(5):5-8.
[2]刘洪.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亚太教育,2015:(7)56-5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问题与建议
引言:
在国家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一个重要要求就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高课堂有效性。可是“学困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所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号召,教育工作者必须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而小学数学作为学生的基础学科,将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阵地。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首先,在中国教育中主要是大班式教学,在此种传统教学方式中,不同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学生组成一个班集体,而班主任却采取统一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因此难免有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集体学习进度,无法掌握所学知识,阻碍课堂的顺利进行,所以“特困生”称呼就由此而来。
其次,小学数学本就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课,特别注重思维的探索、变化过程,因此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会偏理性化,导致课堂氛围比较凝重,所以束缚了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发散思维。此外教师在备课时教学目标一般都是根据教材的教学大纲设置的,没有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学生掌握情况调整,因此十分呆板,并且具有脱节现象。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授课还是学生听课,效率都十分低下。
二、学困生转化的有效建议
(一)激发学困生的潜在学习兴趣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上课时把数学知识建于空中阁楼,没有融入生活实际,导致教学内容十分枯燥单一。而且数学教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这虽然有利于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专心做笔记,但是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对数学有一种敬畏心理,慢慢失去兴趣。所以为了刺激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應该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将音频、视频、图片和教学内容融入一起。比如在讲解十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平时出去帮妈妈买菜的情景,然后给学生出题:一天妈妈给你10元钱让你出去买菜,你买了3元钱的鸡蛋、4元钱的土豆和1元钱的葱,那么你的身上还剩下多少钱呢?这样将一些数学小知识和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结合,学生不仅能够加强记忆而且能够保持对数学的求知欲。
(二)革新传统教育方式,课堂上多与学生交流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改变传统的“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而应该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转变成”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方式[1]。方法之一就是教师要改变在课堂上单方面向学生灌入知识的授课方式,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凭借自身能力去解决难题,在此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和同学或者和老师多交流沟通,增加课堂的双方或者多方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立一些关于数学小知识的问答活动。比如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图形时,数学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在课上用白纸折,在此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问学生在折这些图形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三角形只有三条边等。这种活动既增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
(三)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孩子自信心
学困生在长期学习中因为成绩不好,长期处于班级后几名,所以自信心难免会缺失,因此数学教师在关注孩子学习情况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2]。面对自信心缺乏的孩子,教师应该在日常学习中,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且将此外化,比如学困生本次作业全对,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该孩子面前口头表扬一下。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能适得其反,让孩子变得骄傲。
(四)改变统一的授课方式,实行分层教育
一个班级内部的孩子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数学教师在授课中应该尽量因材施教,将不能层次的孩子分成不同群体,进行分层教育。这不是歧视性教育,而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和进步。比如将孩子分成E、D、F组,E代表水平较高的孩子,针对这一部分孩子,教师可以对他们实行开放式管理,在课堂上适当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但是又不会让其他学生心里不平衡;F组代表水平偏下的孩子,这一部分孩子需要加强管理,因为他们存在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学习问题,需要老师的帮助,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意他们的学习状况,课下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受到老师重视的,老师可以向他们伸出援手;D组代表水平中等的孩子,这一部分孩子的管理介于E和F组孩子管理松严度之间,但是要适当鼓励,督促他们向E组发展。
三、结束语
为了尽可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必须顺利对学困生进行转化。首先,教师应该总结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双方面问题,然后再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解决学生的学习难题,促使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秦天华.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新课程学 习·上,2015(5):5-8.
[2]刘洪.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亚太教育,2015:(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