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开启沟通 告别无声世界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198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流是对社会认知的基础,没有交流就等于与世隔绝。对于听障儿童的治疗,我们也多是以训练他们的交流能力为基础,涉及面主要有:听力训练,发声练习,语言能力训练。(查看上期)
  先要学会辨别声音
  比如在听力训练方面,要让小朋友判别出声音的“有和无”。以这样的目标为主,我们可以用上声音厚重的低音手鼓作为音乐工具,小朋友们要闭上眼(或者蒙上眼罩),告知他们当听到有鼓声时可以在室内随意走动,当感觉无声时要立即停止一切动作站在原地不能动。小朋友每次玩这个活动都乐此不疲,当然在形式上还可以做一些别的改编。除了以乐器为伴奏,还可以以歌声为基准。我们的目标是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辨识不同声音的音色,那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会以不同的乐器作为介质。
  有一个《我是小小音乐家》的活动就可以运用到这里,首先,选定不同材质和音色的几种乐器,并将每种乐器以图片的形式先进行展示,音乐治疗师在既定的音乐旋律伴唱下,让小朋友们依据图片提示认读某一乐器的名称,然后让每一位小朋友们分别轮流尝试将该乐器发出声响,以这样的形式将所有选定的乐器认识完之后,将乐器放在小朋友看不见的地方,治疗师随意选出一个乐器发出声响让小朋友们辨别出是哪个图上的乐器并说出乐器名称,这是对音色辨别能力的一种训练。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在室内,选相对安全并且空间较大的地方做一个通过听声辨别方位的空间感的训练。治疗师可以将小朋友的眼睛蒙上,由治疗师拿着音色比较明亮的乐器(例如手鼓)在室内走动,然后小朋友要根据听声辨别乐器发声的位置在哪里并向发声位置走去,这可以帮助训练儿童的方位感。
  听觉训练是一种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使用残留听力的干预方式,以改善对语言和外界环境音响的理解能力。听觉训练的最终目标主要在于改善语言理解能力。其实音乐和说话有相同的结构特点,比如音高和音响的持续,通过促进残留听力的使用,音乐可以有效地补充听觉训练计划的进程。音乐治疗师可以通过不同的乐器完成类似这些目标:感知声音(察觉有还是没有声音),识别声音(判断声音是相同还是不相同),辨别声音(识别音源),对声音的理解。在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渐增加聆听内容的难度。
  体验发声是重要一环
  在语言能力方面,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听声音模仿别人说话发音,他自己也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并且能够做出必要的调整改进。这一点,听障儿童就会有些困难,他们听到的说话声音或者是扭曲的或者是不完全的,所以有些话听起来会不正确或全部遗漏。为了改善一些患者说话音调(比如太高)或使用不常用的节奏或音调(比如听起来单调或机械化),就可以通过音乐治疗活动的干预对其进行巩固加强,比如:增加自然发声的使用,更加了解语音模式并随之产生更自然的语音节奏、音高和音量起伏和影响智力的因素。这些都可以通过歌唱的活动形式鼓励孩子进行自由发音法和声音的模仿。
  在给X学校的学龄前儿童做的某次活动是这样的,治疗师首先自弹自唱了一段改编后的关于描述农场的一首歌,中间空出来一小段是要小朋友们猜猜图片上的是什么动物,然后要求小朋友要将动物的声音发出来。比如,小猫咪“miao……”,小狗“wang……”,小牛“mu……”等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还需要扮演不同的小动物,一边演一边学发声。可能有些孩子的发音不是那么清晰或正确,但是声音的体验对于改善发音是最主要的一步。
  音乐治疗在听障儿童领域的运用并不仅仅是这些,让这些听障儿童参与类似之前所述的一些有组织的音乐活动,其实就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习社会生活能力的机会,有些孩子的不好的行为平时可能表现得并不明显,但在这样的一个小小团体中,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显现出来。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堂课结束之后,按照惯例会依次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发贴纸奖励(小朋友们很喜欢),当给到小溪的时侯,她一开始并没有做出过激的反应,但当她身边的另一个小伙伴发的东西让她觉得比自己的更好,她就开始哭闹。这时治疗师并没有依着她的性子重新发给她另一个贴纸,而是告诉她,只有下节课表现好了才可以挑自己喜欢的。一般情况下,小孩子的哭闹会让大人对她的行为妥协,但这其实就是小孩子天生的一种“伪装”,对于儿童本身,如果大人次次遇到孩子哭闹就妥协,这样会让小孩子产生一种不良心理认知,孩子们会觉得任何事情似乎只要一哭闹就会得到满足。
  有的时候一场活动里还会涉及一些其它的方面,比如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让儿童学会遵守秩序、听从指令、注意他人、与他人合作分享,从而达到一个集体的目标或者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
  什么样的治疗目標决定了如何设计一场音乐治疗活动,整个活动中如何强化患者的行为,更好地改善他们功能上的缺陷也是一个治疗师在做活动前要考虑周到的地方。只有在每一次设计活动的时候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预想到位并配以解决的方案,那么整场活动才算是完成了50%,另外的50%就要看在活动的过程中治疗师要如何控制活动的进程以及参与者完成目标的情况如何了。
  我眼中的他们
  这几次与X特殊学校的接触,让我对如何巧妙处理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感兴趣,如何纠正孩子的不正确行为,让孩子欣然接受正确的行为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X学校的小朋友而言,他们除了在某些显性功能上会与普通的孩子有些不一样,但是到底还都是小孩子,总有天真烂漫的一面无法隐藏,有时候有些行为也会让人哭笑不得。有一次课间,一个叫小桐的小姑娘蹦跶着让我抱抱,结果一下子被她撞到了我的下巴,当时感觉瞬间眼泪要掉出来了。小桐意识到我好像被撞疼了,赶紧跳下来,她的语言功能有点儿弱,当时没有瞬间说出“对不起”,但是从她焦急的小眼神里我能感受到她认识到自己的不小心让老师感到不舒服了,连忙给我吹吹揉揉。
  课间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乐此不疲地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喜欢扮护士的,到处给我们几位老师或者她自己的小伙伴测量心跳、量血压;还有三个一堆围坐在桌子上像模像样地打着扑克牌的,小嘴巴里还吧嗒吧嗒念叨着什么,一副很认真的样子……
  看着他们快乐地玩耍,即使对于他们而言并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有正常的听觉功能,不能那么随意地说想说的话给别人听,可是仍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想法,只要他们快乐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音乐治疗是一个开启他们无声世界的一把钥匙,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被大家发现。作为音乐治疗师的我们,也会尽我们所能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温暖的阳光、感受新鲜的空气、让他们觉得我们是一样的,大家都在享受着同一片天空。
其他文献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从1960年正式以上海之春的名字登上历史舞台至今,已举办了34届,成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更是上海音乐舞蹈文化的标志。50多年来,上海之春始终坚持新人新作和群众性音乐舞蹈活动的传统,并大力推动中外交流,在这一平台上产生了大批经典音乐舞蹈作品及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舞蹈家。  上海音乐学院作为历届上海之春的主要承办方之一,今年承办系列演出项目共9台12场,即围绕“新人新作、经典
期刊
“120人的武汉音乐学院中乐团在规模上是国内第一,我们希望乐团也能够在科研上再多做些工作,为中国民乐团的建制、民乐作品的创作、民乐学派体系的建立做出探索。我们致力于音乐事业,最终还是要发展我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作为音乐学院办的乐团,有这个专业条件。”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王书伟对武汉音乐学院师生提出期望。11月9日,“武汉音乐学院东方中乐团华韵楚风大型民族音乐会”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武汉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期刊
原创 2017-05-03 李瑾 音乐周报  杜韵  近期,2017普利策大奖公布了获奖者名单,我国旅美作曲家,现年39岁的女作曲家杜韵,携室内乐歌剧作品《天使之骨》(Angel’s Bone)问鼎音乐大奖。  杜韵和《天使之骨》  《天使之骨》讲述了一对夫妇在后院捡到两只受伤的天使,他们将天使收留并治愈,随后囚禁起来以渔利的故事。通过受伤天使的困境以及人间世俗的贪欲,作品将“人口贩卖”这个世界性
期刊
原创 2017-05-04 唐若甫 音乐周报  作曲家吕其明,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叶小纲,小提琴演奏家黄蒙拉共同开启本届音乐节的开幕装置——留声机。  很少有现代作曲家的专场音乐会能够集结到一支顶尖的乐团、专业的合唱团、两位指挥家、数位国际一线的独奏家和歌唱家加盟,更何况为一个声名远播的国际音乐节开幕。叶小纲就是这样一位时运的宠儿和音乐的骄子。4月28日,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会在上海交
期刊
在几乎每一种“跨地域”的艺术门类中,人们似乎都习惯按照民族与地域进行风格的区隔,古典音乐也不例外。虽然我们应该对每一个民族的音乐传统给予平等的尊重,但依然要承认一个客观事实:在这门艺术中能与“德奥音乐”列入同一等级进行考量的民族风格并不多,法国音乐无疑有理由位列其中。  4月23日,中国交响乐团在指挥家汤沐海领衔下,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以“梦幻法兰西”为主题的乐季音乐会,上演了三部法国音乐的传世杰作
期刊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自1959年诞生后风靡全国。人们将对音乐的热爱释放到改编大潮中,“梁祝”涌现出了各类版本,满足不同器乐演奏者的需求,也極大丰富了爱乐者的聆听习俗。  虽将“梁祝”改编成钢琴的努力甚早有之,其中不乏两位曲作者的呕心沥血,但钢琴版第一次被视作独立的作品获得国际知名度,尚要推进至2011年。那年,毕业于科蒂斯音乐学院的钢琴家陈洁获作曲家授权,将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钢琴协奏曲,
期刊
原创 2017-05-02 刘柏廷 音乐周报  记得当我第一次从老师那听到“音乐治疗”,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但这个名字却莫名地让我觉得“心动”,所以我坚决地选择将“音乐治疗”作为我的主修专业。现在我即将毕业,实习也即将结束,在学习音乐治疗期间的一些经历和感受让我更坚决地想做好一个音乐治疗师。  音乐治疗——让人陌路变朋友  在团体治疗中强调的是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在个体治疗中强调的是
期刊
小时候看《傅雷家书》,读到傅雷写的“先做人,后做艺术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句话,江洋的感受是似懂非懂的。而经过少年、青年的“一路拼搏”,在琵琶演奏、创作、教学上小有突破之后,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开始慢慢理解其中的深意。  立于演奏  学音乐的孩子大约有两种:一种是苦中作乐,一种是乐在其中,这和天赋无关,和性格有关。江洋应该是属于后者,从自幼学琴的经历谈到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的求学历程,他的眼睛里始终有一种
期刊
《音乐周报》的一篇《音乐圈那些要不得的“学院病”》 激起千层浪,文后有一长列留言,其中持否定态度者占大多数。本人也被此文触动,不过因为做惯了看客所以并没有留言;假如我留言的话,那么会是坚定的“少数派报告”。  房间里有一头大象,可是大家对这样显而易见的事实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从而陷入集体沉默。这就是英国谚语“房间里的大象”的所指。窃以为,“音乐圈那些要不得的‘学院病’”不过是冰山一角,在
期刊
中国各地遗存的古代音乐一直是各地珍贵的文化资源,它们被以各种形式加以利用,“古乐之乡”称谓的出现就是这其中的一道重要的文化景观,为旅游资源的亮点之选。“古乐之乡”的称谓合适与否,甚至言过其实?是当下发扬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语境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我以为,作为“古乐之乡”要满足一下基本条件,一是其地要有令人称道甚至令世人惊叹的古代音乐文化遗迹,二是其地上的人们对古乐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为之持续建设,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