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搜集 灵活运用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jhk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搜集和运用课外资料是语文学习活动的常用手段。资料的搜集与运用可以补充文本的空白点,促进内容的理解;可以链接课内外,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资料搜集的目的不明确,为了搜集而搜集;缺乏方法的指导,学生不知从何处着手;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效果不明显等。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灵活有效地搜集并利用好课外资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适度而不过度
  课外资料搜集要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抓住重点,注意适度,防止过度现象。所谓过度,主要指以下三点:
  1. 搜集资料变成形式化的作业。不可否认,搜集资料作为语文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学习方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有的教师在学生学习每一篇课文,布置每次习题训练和习作时都要求搜集资料。这样,虽然对拓宽学生知识空间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无形间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搜集资料变成每天课前或课后的例行作业,就极易造成学生的应付心理,难免敷衍了事。
  2. 搜集任务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小学生的知识范围是有限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所要完成的任务超出了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学生必定产生畏惧心理,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如教学《军神》,布置学生搜集刘伯承一生的丰功伟绩。完成这样的搜集任务对于一个成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何况是小学生。更值得关注的是,有一些学生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完成一般的搜集任务,教师就要适当放低要求,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提倡资源共享。
  3. 搜集的资料偏离了文本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搜集资料,最主要目的自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课”,也就是说,搜集是因为“这一课”的学习需要。但有的教师布置的搜集任务却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点,超出了文本的学习范畴,对促进课文的学习意义不大。比如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按理说是要通过学习课文的生动描述,感受互联网的“奇妙”,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课文的语言表达。但有的教师却让学生搜集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偏离了“这一课”教学的航标。
  二、求精而不求全
  就学习一篇文章而言,可以搜集的资料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作者资料、写作背景、文章内容的相关知识等多角度进行搜集。面对众多信息,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所以,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显得十分重要,要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搜集。
  1. 在课文的空白点布置搜集。空白点指课文中没有描写,而对课文的学习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的内容。比如,《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课文并没有《本草纲目》的介绍,这就是一个空白点。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它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以前的所有药物成就,全书近200万字,52卷,一共记载1892味药,附方一万一千余个,药物形态图一千一百多幅。有了这些资料的补充,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在内容的争议点布置搜集。《艾滋病小斗士》中描写到: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学生对“恩科西上学居然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产生争议: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学生和家长们对艾滋病患者充满歧视、偏见,甚至有学生认为他们没有人性;而部分学生认为艾滋病很可怕,引起轩然大波是情理之中的事。我让学生交流事先搜集到的“艾滋病介绍”和“艾滋病患者图片”。学生结合课文的描写,懂得了在南非艾滋病患者多、发病速度快,属不治之症。资料的引入,学生了解了艾滋病,也就更容易理解这一场“轩然大波”是情理之中的事,是在所难免的。
  3. 依从文本的特点布置搜集。一篇课文可教学的点很多,需要教师斟酌、取舍,从而确定明确的教学内容。同理,教师布置搜集资料任务时,也应从切合最主要教学内容的角度加以审视。如《杨氏之子》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独有的样式及课文表现出的杨氏之子的言语智慧,就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所以,在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要求:搜集几个小故事——形式上是精短的文言文、内容上是表现言语智慧的。这就明确了资料搜集的方向。从课堂实践来看,学生搜集的《钟氏之子》及《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很好地补充、丰富了《杨氏之子》一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充分地感受了文言文独有特点,领略了机智、诙谐的语言魅力。
  三、多样而不单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查寻资料成了最便捷,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所以,一提到资料的搜集,学生便会马上想到上网查找,较少使用其他方法。我们不能否认网络查寻的便捷,但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利用资料书查阅、实地观察、采访搜集等其他方法进行搜集资料的能力。为了指导学生完成一篇描写家乡廊桥的习作,我就采用如下搜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指导。
  1. 查阅资料。让学生到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廊桥遗韵》。此书详细地介绍了家乡廊桥的建造历史,分布状况,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对学生完成习作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学生“查阅资料图书”搜集资料的能力。
  2. 实地观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了离校园最近的“大宝桥”。通过实地观察,学生笔下的廊桥就显得生动具体,请看一位学生对廊桥桥壁的描写:缕缕阳光斜射入桥面,我才注意到桥两边木壁上有许多镂空的图案:宝瓶、蒲扇、芭蕉、葫芦……阳光穿过,将这些图案映在桥面上,形状各异,活灵活现。从各个“窗子”向外看去,是一幅幅清丽的山水画。阳光照耀下,山更青,水更绿,溪畔丛丛簇簇的杜鹃花显得更加娇艳了。
  3. 访谈调查。访谈调查是一项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但需要事先做好准备。有学生提出这座古老的廊桥为什么叫“大宝桥”呢?我让学生深入调查采访,给学生推荐采访的对象。学生采访后,在作文中写道:相传当年桥建成后,风水先生算到有一日会有一手举黄旗,从桥上经过的人,那人与桥有缘。于是,村民们轮流在桥上守候。终于有一天,有一个农民,手持黄旗从桥上走过。村民们十分高兴,盛情款待他,并以此人名字命名了这座桥——大宝桥。这个传说是真是假,我并不知道,但由此可见村民的纯朴与实在。这段故事不与鬼怪狐仙,才子佳人相联系,传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纯朴、憨厚的农人。我真羡慕传说中的大宝,很多名人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这个带着俗气的名字却流传下来,真是幸运啊!   仅仅搜集文字资料,这种方式难免是单一的。只有走进生活,走进具体的场景,走进一个个鲜活的受访者,学生的“五官”才会得以开放。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所得不仅是简单的资料、方法,更多的是获得了一种生活相融后的真实的体验与感受。
  四、活用而不照搬
  资料的使用,学生往往采用“拿来主义”。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虽然搜集了资料,但这些资料有的是满满的好几页纸,读一遍也要十来分钟,有的连文中的字都不认识,站起来时读得不通顺,结结巴巴,到最后读的人稀里糊涂,听的人更是似懂非懂。甚至某些资料与搜集的目的大相径庭。这样的课堂交流与其说是资源共享,还不如说是浪费时间。显而易见,学生不会加工处理所搜集的资料,更谈不上内化为自己所得。这样的搜集并没能给语文学习带来太多的帮助。所以,应当指导学生做好资料的整理加工。
  1. 合理加工,取其精要。面对搜集来的资料,首先要学会筛选,选取有用的材料。其次,要学会加工,把搜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整理,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如教学《姥姥的剪纸》一文,为了帮助同学了解“什么是剪纸”,一位学生在课堂上介绍了所搜集到的资料,从剪纸的形式、剪纸的发展历史到剪纸的创作方法、剪纸的种类等,所涉内容包罗万象,但这种运用资料的方式却造成了课堂教学的费时低效。于是,我指导学生通过“紧扣问题”“抓住要点”“转化表述语言”等方法对资料进行加工。经过一番梳理归纳,学生对剪纸有了较简明而清晰的认识: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是用剪刀或刻刀把纸加工成各种精美图案,作品往往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 内外结合,巧妙运用。在教学中,把课文内容与课外资料有机融合,对文本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深入。如教学《将相和》一文,针对“廉颇在保卫赵国利益、维护赵王尊严所起的作用”这一问题。我先让学生找出“渑池之会”中关于廉颇将军的一处描写:渑池会上,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然后引入学生搜集的资料:廉将军乃“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战功卓越,有勇有谋。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辅佐赵国三代君主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通过课文中容易被忽略的内容的解读,加上资料的补充说明,学生明白了廉颇是一位劳苦功高的重臣,理解了如此德高望重的老将军能做到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属不易,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将军的胸怀宽广、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贵品质。
  当然,活用资料的训练开始时一定是有难度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训练,培养学生的甄别和概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搜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更好地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寿宁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中的“语言文字运用”在课标中被反复强调,对当前语文课堂的转型(教课文转化为教语文)应是一个重要的提醒。为何这么说?我们不妨把2001年版和2011年版课标中对“语言文字理解与运用”的表述作个对比: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大数据时代,数字平台的优势愈发凸显,本文首先介绍了基建安全稽查数字化管理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其次,对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各部分详细设计做了具体的描述;再次,概括了项目的实施方案及阶段分析。基建安全稽查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安全稽查等相关工作人员做出更科学、更标准的决策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安全稽查;数字化管理;科学决策;大数据  1研究背景及意义  传统的安全稽查主要采取过程管理,这种稽查方式效果
期刊
《圆的认识》是华应龙老师的代表课之一,他的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出神入化,一招一式,游刃有余。课堂上,朴实而智慧的他散发的是一种“大气”,然而“大气”是需要“底气”作后盾的,这份“底气”来自哪里?  一、底气,从他对教材的深度思考与挖掘而来  教学片段1:  师: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的寻宝活动,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你手头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想一想,宝物
期刊
近日细读了彭才华老师主持的“‘同题轮流·多元互动’小学习作训练策略探究”项目组的课题研究资料,深觉这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项有益尝试。  首先,“同题轮流·多元互动”的习作训练实践,体现的是强调“读者意识”的写作观,能够给予学生明确的写作目的并保持持续的创造动力。  接受美学特别强调读者的作用,认为“写作是由作者和读者合作完成的,最终是由读者完成的”。而作者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与之矛盾的是,写作文时学生们却常常冥思苦想,下笔艰难。如何利用“即兴作文”,激起学生“内心的兴趣”,把学生手中的那支生涩凝重的笔,尽可能打造得娴熟轻巧呢?  一、巧用即兴作文,诱发“心血来潮”  “心血来潮”是学生对写作产生了一种急于表达的欲望和冲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写作“灵感”,即我国古代所描述的“神思”“神会”“神来之笔”等,是写作的最佳状态。但这种“心血来潮”不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但环顾我们的教育,幸福似乎离我们还有点远,突出表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较繁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较严重,校园生活较沉闷。幸福应该是教育的目的,追求“幸福”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目标。在福州市教育系统2012年工作会议上,福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勇提出“幸福教育应成为福州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是福州市教育系统工
期刊
1.引言  佛山A洗衣机有限公司是最有代表性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企业,在“互联网+”成为国内制造业重要转型战略之时,佛山A洗衣机有限公司互联工厂成为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契合了全球趋势及国家发展战略,引领了国内洗衣机行业的升级。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各种内在管理机制及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公司产线员工存在流失更迭频繁的状况。为此,笔者借助企业实践的时机,对佛山A洗衣机有限公司一线员工工作现状进行了问卷调
期刊
编者按:本刊第四期刊出“学习、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专辑后,收到不少读者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的认识、解读。本期刊出其中观点不一的几篇,欢迎广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展开讨论,以推动这一专题的研究不断地向纵深发展。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
期刊
教学片段:  数学课上,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形长是12厘米,从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生1:这题没法解答,因为没有告诉宽啊?  师反问:真的没法解答吗?  学生纷纷拿出纸张开始画图,寻找解题的办法。  生2:我是采用假设数据的办法解答的,假设长方形的宽是11厘米,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如图1所示),剩下长方形的长为11厘米,宽为:12-11=1(厘米),阴影部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并在“课程基本理念”“教学建议”等多处提到“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可见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能力的“四兄弟”,应并驾齐驱,不可偏废。近年来,在教育报刊上曾有过“阅读本位”“写作本位”(或“表达本位”)等观点的争论,笔者以为“听说读写”,不分孰轻孰重,只有几方面得到和谐、均衡、全面地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