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击影响,民族文化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而畲族舞蹈同样处于尴尬状态。作为地方高校的舞蹈教师有责任与义务传承并发展地方少数民族舞蹈,基于此,文章将畲族舞蹈作为研究重点,阐述了畲族舞蹈的发展以及现状,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保护措施。
【关键词】 畲族舞蹈;保护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4-0067-02
一、引言
在畲族人民长期社会发展以及劳动生活中,总结并创编出了许多特色舞蹈,我们在对畲族舞蹈进行保护、挖掘和传承时,发现其逐渐向着社会化与生活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在畲族舞蹈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实现畲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就一定要正确认知畲族传统文化的作用,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二、畲族舞蹈动作的起源
畲族人民能歌善舞,在生活、工作、过节日时都能够聆听到优雅且古老的声音,因而山歌对于畲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无论哪个民族,都有使用舞蹈与歌声庆祝重要时刻这一传统习惯,所以,在舞蹈起源与发展方面,也同样会受山歌影响特别是在聚会、欢迎远方贵客以及表达情爱等方面,山歌是畲族人民日常的行为,而其动作以及表情,也同样为舞蹈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畲族人民舞蹈的动作还受生活习惯影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畲族人民以狩猎为主来维持生活。所以,“猎步”这一畲族舞蹈动作就是将狩猎者姿势作为参考依据所形成的。另外,在畲族舞蹈当中,“悠荡步”与“坐蹲步”是较为常见并具典型性的两种动作形式。这两种动作元素变化无常,姿态多异,所表述内容与畲族人民生活的方式以及劳动存在紧密的联系,从而将畲族舞蹈的民族历史形态和独特性充分彰显出来。
三、畲族舞蹈的发展现状
(一)畲族舞蹈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涌入国内,国内的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国外文化的冲击,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受到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多种多样国外文化的冲击,因此国内一些民间舞蹈的生存土壤变得越来越狭小。畲族人民群众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空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些传统的民俗,比如说庙会、宗族之间的祭祀活动、婚丧嫁娶方面的一些仪式活动,正在逐渐消失在人民的视线之中。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些特色的宗教舞蹈也长期视为封建迷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压制。
目前,一些很有特色的民族舞蹈已经逐渐流失,没有合适且优秀的传承人来继承下去,随着时代的变迁,以特有的民族风情为载体的当地舞蹈,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已经难觅踪迹。畲族的一些特色舞蹈,比如“栽竹舞”“四角厅”“六结花”等,现在都很难见到其表演了。
(二)审美情趣和要求发生变化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业余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审美水平也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各种新兴媒体形式的崛起,加上网络互联网的冲击,抖音、快手等快节奏APP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群众,导致对于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越来越不热衷,对于参加到传统发的民间艺术活动的也缺乏激情。相对于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普通群众尤其是大量的年轻人,更加喜欢一些流行音乐和电影大片,热衷于保护民间传统艺术的人员却苦于生计,组织保护活动也越来越困难,无法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对于小众的民间艺术比如畲族舞蹈的受众面就更加狭小了。以往传统节日出现的各种民间歌舞,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洋节西方文化的庆祝方式,民间歌舞在传统的阵地——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展示的机会也越来越稀少。
(三)民间艺人大量流失
长时间以来,绝大多数的畲族民间舞蹈都存在于各种群众的自发性组织,处于自负盈亏的自发状态,没有政府或企业的资金扶持,生存空间什么狭小。伴随着一些技能水平高的老一辈民间艺术家的相继离开人世,一些很好的传统手艺没有得到很好的保留和传承。畲族舞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依靠的是口口相传,正如之前所介绍的,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离开,一些舞种已经是后继无人的状态。同时老一辈的艺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状态的下滑,正在逐渐地离开热爱的舞台。
(四)表演群体素质参差不齐
很长时间,广大农村的在家务农农民通常是进行畲族舞蹈表演的绝对主力成员,同时还有部分在城市打散工的一些闲杂人员,一些演艺团体的民间艺人也会进行一些职业化的表演。由于生活所迫,农村的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进而导致了进行畲族表演的年龄结构不断地老年化,表演队伍整体上缺乏年轻骨干。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农村市场里面的许多演出都要讲究报酬,一些不讲报酬的风气正在不断消失。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离开,许多学艺不精的传承人成为了演出的主力,在演出中往往的就简删繁,怎么简单怎么来,往往是敷衍了事。其中,在畲族舞蹈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这种艺术性的流逝让人什么心痛。
四、提升畲族舞蹈文化保护效率的具体措施
我们必须加大对于畲族舞蹈的保护力度,这里的“保护”不仅意味着要将畲族舞蹈这门艺术保存下去,而且进一步发展下去。因此要做到畲族舞蹈库中舞种的完整性,不仅应该大力推进畲族舞蹈未来有序发展的道路,还需要加大对于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力度,在传承和发展中避免出现断裂的情况。
(一)突出畲族舞蹈的文化特色
由于畲族人民生活上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民族語言文字,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多依靠口头传播,这对于畲族舞蹈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产生了也带来了非常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许多民间舞蹈正在被淘汰出历史舞蹈,这也给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许多优秀的畲族舞蹈由于没有找到合适且优秀的传承者而无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地继承。与此同时,这些特色舞种的消失,也带来对于畲族舞蹈的影响。在这个时候,对于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已经在制定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相关政策,但是在具体的执行和实践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避免宣扬封建迷信的不好倾向。在许多流传下来的传统畲族舞蹈中,依然保留着一些封建迷信等不好的内容。因此我们在促进畲族舞蹈的具体保护过程中,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护好民族特色,剔除其糟粕。果断抛弃一些封建迷信内容。同时,将宗教习俗融入畲族舞蹈的日常生活中也很有必要。在尊重本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同时,也要实现畲族舞蹈的全面创新,创新是一种进步,没有创新,这个舞种就失去了发展的前景。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相关内容和形式应该仔细研究和划分了解改革的内容,意识到舞蹈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入和充分发挥舞蹈本身的社会价值和功能。 (二)对畲族舞蹈的文化发展模式进行正确定位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也在不断加深,对外文化输出也日益频繁,原本属于小众关注面的畲族舞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觸发了人民群众旅游热情的高涨,群众也非常喜欢前往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去旅游,体验当地的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体验特色旅游的同时也自发的成为了当地文化的宣传。因此,当地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同时,可以考虑结合当地的民族舞蹈特色,打造畲族地方文化体验特色游,积极拓展畲族文化的丰富旅游资源,不断地拓展畲族舞蹈的文化力度,使得越来越多的各地群众认识进而喜欢上畲族舞蹈。
(三)对舞蹈文化传承人进行合理保护
舞蹈艺术作为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一种鲜活的艺术形式。它的鲜活灵动就在于舞蹈和人体之间的互动性。所以,要进行舞蹈文化的有效保护,必须传承好文化项目。尤其是对于各级文化保护组织而言,更应该加大对于民间舞者的保护力度,同时花大力气投入在非物质文化保护方面传承链条的完整性。尤其是对于一些高技术含量,更是应该进行点对点的保护,各级有关部分需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对于取得成绩的各类舞蹈艺术家以及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文艺工作者,应该采取精神以及物质的奖励,扩大其影响面。通过政策扶持,鼓励文化传承人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舞蹈表演中。此外,应鼓励新时期的舞蹈学者致力于畲族舞蹈的研究,以达到传承和保护畲族舞蹈的最终目的。
(四)平衡畲族舞蹈的文化价值与服务价值
每个舞种的孕育、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当地的经济、人文发展,因此,需要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开发已是无法避免的大趋势。传统舞蹈不仅突出能够文化价值,更需要不断地深入其社会发展价值的有效性。对于政府层面而言,应该在宣传方面加大对于各类文化传统文化的力度,扩大各类民俗活动在人民群众之间传播的有效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加入到传统文化活动的继承和发展中来。
参考文献:
[1]汤原力.“产业化”视角下的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9):154-155.
[2]安琪.浅析宁德畲族巫舞《奶娘催罡》[J].北方文学,2017,(5):162-163.
【关键词】 畲族舞蹈;保护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4-0067-02
一、引言
在畲族人民长期社会发展以及劳动生活中,总结并创编出了许多特色舞蹈,我们在对畲族舞蹈进行保护、挖掘和传承时,发现其逐渐向着社会化与生活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在畲族舞蹈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实现畲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就一定要正确认知畲族传统文化的作用,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二、畲族舞蹈动作的起源
畲族人民能歌善舞,在生活、工作、过节日时都能够聆听到优雅且古老的声音,因而山歌对于畲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我国,无论哪个民族,都有使用舞蹈与歌声庆祝重要时刻这一传统习惯,所以,在舞蹈起源与发展方面,也同样会受山歌影响特别是在聚会、欢迎远方贵客以及表达情爱等方面,山歌是畲族人民日常的行为,而其动作以及表情,也同样为舞蹈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畲族人民舞蹈的动作还受生活习惯影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畲族人民以狩猎为主来维持生活。所以,“猎步”这一畲族舞蹈动作就是将狩猎者姿势作为参考依据所形成的。另外,在畲族舞蹈当中,“悠荡步”与“坐蹲步”是较为常见并具典型性的两种动作形式。这两种动作元素变化无常,姿态多异,所表述内容与畲族人民生活的方式以及劳动存在紧密的联系,从而将畲族舞蹈的民族历史形态和独特性充分彰显出来。
三、畲族舞蹈的发展现状
(一)畲族舞蹈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涌入国内,国内的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国外文化的冲击,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受到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多种多样国外文化的冲击,因此国内一些民间舞蹈的生存土壤变得越来越狭小。畲族人民群众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空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些传统的民俗,比如说庙会、宗族之间的祭祀活动、婚丧嫁娶方面的一些仪式活动,正在逐渐消失在人民的视线之中。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些特色的宗教舞蹈也长期视为封建迷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压制。
目前,一些很有特色的民族舞蹈已经逐渐流失,没有合适且优秀的传承人来继承下去,随着时代的变迁,以特有的民族风情为载体的当地舞蹈,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已经难觅踪迹。畲族的一些特色舞蹈,比如“栽竹舞”“四角厅”“六结花”等,现在都很难见到其表演了。
(二)审美情趣和要求发生变化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业余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审美水平也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各种新兴媒体形式的崛起,加上网络互联网的冲击,抖音、快手等快节奏APP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群众,导致对于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越来越不热衷,对于参加到传统发的民间艺术活动的也缺乏激情。相对于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活动,普通群众尤其是大量的年轻人,更加喜欢一些流行音乐和电影大片,热衷于保护民间传统艺术的人员却苦于生计,组织保护活动也越来越困难,无法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对于小众的民间艺术比如畲族舞蹈的受众面就更加狭小了。以往传统节日出现的各种民间歌舞,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洋节西方文化的庆祝方式,民间歌舞在传统的阵地——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展示的机会也越来越稀少。
(三)民间艺人大量流失
长时间以来,绝大多数的畲族民间舞蹈都存在于各种群众的自发性组织,处于自负盈亏的自发状态,没有政府或企业的资金扶持,生存空间什么狭小。伴随着一些技能水平高的老一辈民间艺术家的相继离开人世,一些很好的传统手艺没有得到很好的保留和传承。畲族舞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依靠的是口口相传,正如之前所介绍的,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离开,一些舞种已经是后继无人的状态。同时老一辈的艺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状态的下滑,正在逐渐地离开热爱的舞台。
(四)表演群体素质参差不齐
很长时间,广大农村的在家务农农民通常是进行畲族舞蹈表演的绝对主力成员,同时还有部分在城市打散工的一些闲杂人员,一些演艺团体的民间艺人也会进行一些职业化的表演。由于生活所迫,农村的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进而导致了进行畲族表演的年龄结构不断地老年化,表演队伍整体上缺乏年轻骨干。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农村市场里面的许多演出都要讲究报酬,一些不讲报酬的风气正在不断消失。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离开,许多学艺不精的传承人成为了演出的主力,在演出中往往的就简删繁,怎么简单怎么来,往往是敷衍了事。其中,在畲族舞蹈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这种艺术性的流逝让人什么心痛。
四、提升畲族舞蹈文化保护效率的具体措施
我们必须加大对于畲族舞蹈的保护力度,这里的“保护”不仅意味着要将畲族舞蹈这门艺术保存下去,而且进一步发展下去。因此要做到畲族舞蹈库中舞种的完整性,不仅应该大力推进畲族舞蹈未来有序发展的道路,还需要加大对于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力度,在传承和发展中避免出现断裂的情况。
(一)突出畲族舞蹈的文化特色
由于畲族人民生活上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民族語言文字,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多依靠口头传播,这对于畲族舞蹈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产生了也带来了非常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许多民间舞蹈正在被淘汰出历史舞蹈,这也给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许多优秀的畲族舞蹈由于没有找到合适且优秀的传承者而无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地继承。与此同时,这些特色舞种的消失,也带来对于畲族舞蹈的影响。在这个时候,对于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已经在制定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相关政策,但是在具体的执行和实践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避免宣扬封建迷信的不好倾向。在许多流传下来的传统畲族舞蹈中,依然保留着一些封建迷信等不好的内容。因此我们在促进畲族舞蹈的具体保护过程中,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护好民族特色,剔除其糟粕。果断抛弃一些封建迷信内容。同时,将宗教习俗融入畲族舞蹈的日常生活中也很有必要。在尊重本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同时,也要实现畲族舞蹈的全面创新,创新是一种进步,没有创新,这个舞种就失去了发展的前景。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相关内容和形式应该仔细研究和划分了解改革的内容,意识到舞蹈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入和充分发挥舞蹈本身的社会价值和功能。 (二)对畲族舞蹈的文化发展模式进行正确定位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也在不断加深,对外文化输出也日益频繁,原本属于小众关注面的畲族舞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觸发了人民群众旅游热情的高涨,群众也非常喜欢前往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去旅游,体验当地的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体验特色旅游的同时也自发的成为了当地文化的宣传。因此,当地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同时,可以考虑结合当地的民族舞蹈特色,打造畲族地方文化体验特色游,积极拓展畲族文化的丰富旅游资源,不断地拓展畲族舞蹈的文化力度,使得越来越多的各地群众认识进而喜欢上畲族舞蹈。
(三)对舞蹈文化传承人进行合理保护
舞蹈艺术作为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一种鲜活的艺术形式。它的鲜活灵动就在于舞蹈和人体之间的互动性。所以,要进行舞蹈文化的有效保护,必须传承好文化项目。尤其是对于各级文化保护组织而言,更应该加大对于民间舞者的保护力度,同时花大力气投入在非物质文化保护方面传承链条的完整性。尤其是对于一些高技术含量,更是应该进行点对点的保护,各级有关部分需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对于取得成绩的各类舞蹈艺术家以及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文艺工作者,应该采取精神以及物质的奖励,扩大其影响面。通过政策扶持,鼓励文化传承人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舞蹈表演中。此外,应鼓励新时期的舞蹈学者致力于畲族舞蹈的研究,以达到传承和保护畲族舞蹈的最终目的。
(四)平衡畲族舞蹈的文化价值与服务价值
每个舞种的孕育、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当地的经济、人文发展,因此,需要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开发已是无法避免的大趋势。传统舞蹈不仅突出能够文化价值,更需要不断地深入其社会发展价值的有效性。对于政府层面而言,应该在宣传方面加大对于各类文化传统文化的力度,扩大各类民俗活动在人民群众之间传播的有效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加入到传统文化活动的继承和发展中来。
参考文献:
[1]汤原力.“产业化”视角下的闽东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9):154-155.
[2]安琪.浅析宁德畲族巫舞《奶娘催罡》[J].北方文学,2017,(5):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