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只生育一个孩子,而这些孩子就成为了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因其独特的家庭结构心理特点区别于非独生子女。而在现今独生子女将成为社会主流群体的背景下,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本文将以浙江省余杭区第二高级中学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查阅书籍,师生交谈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调查,对比非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得出结论。我将以独生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家庭,学习,人际交往这三个方面对比阐述独生子女特有的心理特征。
【关键词】:独生子女;高中生;心理特点;成因分析
一、引言
独生子女是指独生子或独生女,无同胞兄弟姐妹,或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独生子女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带有自身的特点。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使人口计划正式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因此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独生子女群也将长期存在并逐步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群体,所以独生子女群的素质对整个国家有深远的影响。
因考虑到男女本身的性格差异,所以我们的研究将对男女生分开进行。对余杭第二高级中学的250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三方面的心理调查,以下将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二、调查研究结果
2.1学习方面
2.1.1学习成绩的自我满足感程度调查结果:
成绩满意程度人数百分比调查(%)
高中生独生子女对自己成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人数百分比高于60%,而非独生子女不太满意—不满意的人数百分比超过了70%。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对于自己成绩的满意程度的人数百分比集中在非常满意与比较满意之间,而非独生子女与之相反。更是可以反映出独生子女对自己成绩的满意度远远大于非独生子女。
2.1.2学习失利时心理承受能力:
学习失利时重拾信心能力人数百分比(%)
数据得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有超过50%以上的学生在学业上的努力付出没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时选择冷静分析,重新建立信心,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仅近7%的非独生子女产生厌学情绪,在这个数据基础上,有25%的独生子女产生厌学情绪,是非独生子女人数的近乎四倍。学习失利时产生厌学的独生子女远远高于非独生子女。
2.2家庭方面
2.2.1受到父母责备时内心积极向上程度调查:
受责备乐观程度人数百分比(%)
由数据看出当受到父母责备时独生子女不耐烦的态度和认真听取吸取教训的态度都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尤其是不耐烦的消极态度是非独生子女的两倍。面对父母的责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表现出来的不理不睬态度人数百分比差不多,而非独生子女表现出来的伤心难过,自我否定的人数百分比较高与独生子女。
2.2.2与父母沟通交流能力调查:
学生与父母交流程度人数百分比(%)
当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时候,有近一半的独生子女选择将遇到的困难告诉父母,而这一数据是非独生子女人数百分比的近一倍,非独生子女更偏向于当父母问起时才与父母交流或者什么都不说。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有少部分且人数百分比较为接近的人数与父母无话不谈。
2.3人际交往方面
2.3.1受到老师惩罚时态度:
在受到老师批评时,独生子女中有高达20%的学生会觉得没有面子,与老师对着干,这一数字是非独生子女的四倍;而觉得无所谓不理会老师的独生子女人数百分比也是非独生子女人数百分比的两倍。非独生子女认为自尊受到伤害甚至造成心理阴影的相对独生子女人数百分比较高。
2.3.2遭受同学言语侮辱时:
当遭受同学言语侮辱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有近25%的同学选择予以回击,进行“报复”,而非独生子女有近70%的人数选当做没听见,不予理睬,这一人数百分比高出独生子女10%。比较特别的是有近16%的独生子女选择了向老师哭诉,而非独生子女只有近4%的人数这么做,两者相差四倍。
三、总结分析
通过对比非独生子女行为后,针对高中生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成因作出如下汇总:
3.1学习方面
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上更容易感到满足,这可能导致独生子女学习懈怠,不思进取等缺点。独生子女相较于非独生子女面对学习更缺乏耐性,易于急功近利,轻言放弃。当学习付出努力无果重建学习信心的能力较弱。
3.2家庭方面
独生子女因其特殊的家庭结构,能获得家庭较多的关爱和资源,易于被‘“宠坏”,因此对父母的教育易产生反感心理,而没有被“宠坏”的孩子心理都是乐观向上的。相较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更易表现出来叛逆反抗的青春期心理特征。独生子女享有家庭对下一代全部的关注,提出的需求更易于被满足,所以大部分独生子女会选择有事情与父母商量,而非独生子女更加独立,所以当父母问起时才说的人占大多数。所以独生子女较于非独生子女更加依赖父母。
3.3人际交往方面
独生子女相较于非独生子女自尊心极强,甚至有点“死要面子”,因为家庭的宠爱,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高中阶段都具备了较强的人格意识。而独生子女因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产生较非独生子女强的依赖感,所以当遇到同学之间矛盾时倾向于寻求老师的帮助。独立自主能力较差。
四、建议
许多独生子女感到自己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处于独一无二的优越地位,理应是家中的“特权者”。所以,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就要注意,千万不要将孩子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做父母的要在思想上深深的铭记这一点。平时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量不要使孩子产生特殊感。要使孩子感到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是没有独特的地位和特殊的权利,和家庭的其他成员一样处于平等地位。
参考文献:
[1]杨智.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南[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5.
[2]张樱樱.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元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6,4.
[3]李力.独生子女父母家庭教育与子女成长研究[D].2007.
[4]曹瑞平.高中独生子女的性格缺陷和教育对策[D].2011.
【关键词】:独生子女;高中生;心理特点;成因分析
一、引言
独生子女是指独生子或独生女,无同胞兄弟姐妹,或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独生子女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带有自身的特点。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使人口计划正式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因此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独生子女群也将长期存在并逐步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群体,所以独生子女群的素质对整个国家有深远的影响。
因考虑到男女本身的性格差异,所以我们的研究将对男女生分开进行。对余杭第二高级中学的250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三方面的心理调查,以下将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二、调查研究结果
2.1学习方面
2.1.1学习成绩的自我满足感程度调查结果:
成绩满意程度人数百分比调查(%)
高中生独生子女对自己成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人数百分比高于60%,而非独生子女不太满意—不满意的人数百分比超过了70%。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对于自己成绩的满意程度的人数百分比集中在非常满意与比较满意之间,而非独生子女与之相反。更是可以反映出独生子女对自己成绩的满意度远远大于非独生子女。
2.1.2学习失利时心理承受能力:
学习失利时重拾信心能力人数百分比(%)
数据得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有超过50%以上的学生在学业上的努力付出没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时选择冷静分析,重新建立信心,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仅近7%的非独生子女产生厌学情绪,在这个数据基础上,有25%的独生子女产生厌学情绪,是非独生子女人数的近乎四倍。学习失利时产生厌学的独生子女远远高于非独生子女。
2.2家庭方面
2.2.1受到父母责备时内心积极向上程度调查:
受责备乐观程度人数百分比(%)
由数据看出当受到父母责备时独生子女不耐烦的态度和认真听取吸取教训的态度都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尤其是不耐烦的消极态度是非独生子女的两倍。面对父母的责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表现出来的不理不睬态度人数百分比差不多,而非独生子女表现出来的伤心难过,自我否定的人数百分比较高与独生子女。
2.2.2与父母沟通交流能力调查:
学生与父母交流程度人数百分比(%)
当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时候,有近一半的独生子女选择将遇到的困难告诉父母,而这一数据是非独生子女人数百分比的近一倍,非独生子女更偏向于当父母问起时才与父母交流或者什么都不说。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有少部分且人数百分比较为接近的人数与父母无话不谈。
2.3人际交往方面
2.3.1受到老师惩罚时态度:
在受到老师批评时,独生子女中有高达20%的学生会觉得没有面子,与老师对着干,这一数字是非独生子女的四倍;而觉得无所谓不理会老师的独生子女人数百分比也是非独生子女人数百分比的两倍。非独生子女认为自尊受到伤害甚至造成心理阴影的相对独生子女人数百分比较高。
2.3.2遭受同学言语侮辱时:
当遭受同学言语侮辱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有近25%的同学选择予以回击,进行“报复”,而非独生子女有近70%的人数选当做没听见,不予理睬,这一人数百分比高出独生子女10%。比较特别的是有近16%的独生子女选择了向老师哭诉,而非独生子女只有近4%的人数这么做,两者相差四倍。
三、总结分析
通过对比非独生子女行为后,针对高中生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成因作出如下汇总:
3.1学习方面
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上更容易感到满足,这可能导致独生子女学习懈怠,不思进取等缺点。独生子女相较于非独生子女面对学习更缺乏耐性,易于急功近利,轻言放弃。当学习付出努力无果重建学习信心的能力较弱。
3.2家庭方面
独生子女因其特殊的家庭结构,能获得家庭较多的关爱和资源,易于被‘“宠坏”,因此对父母的教育易产生反感心理,而没有被“宠坏”的孩子心理都是乐观向上的。相较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更易表现出来叛逆反抗的青春期心理特征。独生子女享有家庭对下一代全部的关注,提出的需求更易于被满足,所以大部分独生子女会选择有事情与父母商量,而非独生子女更加独立,所以当父母问起时才说的人占大多数。所以独生子女较于非独生子女更加依赖父母。
3.3人际交往方面
独生子女相较于非独生子女自尊心极强,甚至有点“死要面子”,因为家庭的宠爱,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高中阶段都具备了较强的人格意识。而独生子女因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产生较非独生子女强的依赖感,所以当遇到同学之间矛盾时倾向于寻求老师的帮助。独立自主能力较差。
四、建议
许多独生子女感到自己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处于独一无二的优越地位,理应是家中的“特权者”。所以,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就要注意,千万不要将孩子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做父母的要在思想上深深的铭记这一点。平时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量不要使孩子产生特殊感。要使孩子感到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是没有独特的地位和特殊的权利,和家庭的其他成员一样处于平等地位。
参考文献:
[1]杨智.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南[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5.
[2]张樱樱.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元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6,4.
[3]李力.独生子女父母家庭教育与子女成长研究[D].2007.
[4]曹瑞平.高中独生子女的性格缺陷和教育对策[D].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