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的经济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对于农村山区具体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深入地探究农民收入增长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策略和途径,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村镇;农民;经济;增收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3-0071-02
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国土面积的70%是山区或半山区。地域广大的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条件较差,是新农村建设任务中的难点。山区地理上的自然封闭性,成为发展山区经济难于逾越的障碍。远离市场,远离工业化迅速推进的载体——城市,现代经济、科技、文化对山区的辐射作用被无形的削弱。不过,山区农村普遍具有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这一优势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结合山区农业劳动力部份向外转移、使得土地资源优势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强化,山区农民大幅增收的长效机制是可创建的,也利于山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西南边陲的某镇,国土面积近3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万。矿产资源丰富,是鄂西南的能源基地;区域内水泥年产量100万吨,是鄂西南的建材基地。改革开放以来,该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迅速。
一、现状与特点
1.农林牧全面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该镇处于山区、丘陵、平原结合地带,全镇拥有山林面积27万亩,而耕地面积仅3.37万亩,且大部分耕地属挂坡地,非常贫瘠,无法推广机械化规模种植,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2006年,该镇水果产量仅2 963吨,出栏生猪接近6万头,山羊1.27万只,出笼家禽15.34万只。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从发展多种经营到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产业分割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发展,农业生产正在加快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粮食、水果、牲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2010年,水果产量1.1万吨,生猪出栏12.58万头,山羊4.7万只,出笼家禽57.5万只。分别是2006年的3.8倍 、2倍、3.7倍、3.8倍。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村面貌显著改善。该镇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以治水兴镇为重点,在全镇组织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农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目前,全镇有小型水库1座,各类堰塘990处,总储水量300万立方,灌溉面积1.1万亩。坚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两大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达54%。全镇26个村建成通村公路总里程200公里,实现通村公路全覆盖。
3.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山区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镇生猪饲养达到18.37万头,出栏12.58万头。土鸡养殖达82.9万羽,出笼57.5万只。山羊饲养达到7万只,出栏4.7万只。在此基础上,突出山区特色,引导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的养蜂、食用菌、花卉苗木、高山蔬菜、干果山货等产业,力争形成特色规模。新成立了15家专业合作社,涵盖了畜牧、柑桔、食用菌等十个方面的农业产业,涌现了几个带领山区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4.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扶贫攻坚进程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覆盖,“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的经济状况、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从2006年到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不到3 000元提高到6 780元,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农村居民享受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矛盾和问题
1.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一二产业,第一产业主要是采掘业包括煤矿、磷矿等,不少外出务工人员就从事采掘业,多数从事加工业,纯农业收入很低。近年来,该镇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两种三养(种柑橘、种食用菌、养猪、养羊、养鸡)为主的支柱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养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3.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得到覆盖问题。新农村建设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三农”难题,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抉择,非常鼓舞人心,深得民心。凡是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村,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和资金的扶持,工作如火如荼,成效明显。但是绝大多数村尚处于等待观望和羡慕不已的状态,热切期盼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尽早普惠于广大农村。并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实效。不搞形式,多办打基础、管长远的事。
三、意见和建议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突破。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发展失衡仍然是客观现实。因此,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准确把握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解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面临的主村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中央、省财政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特别是交通、水利、农机、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在资金分配上要充分考虑县级以下财政和农民自身的配套能力,不能在政策出台时才要求地方财政和农民自身配套,导致县(市)、乡(镇)、村三级“想办事”又“怕办事”;同时要在规划时要考虑“全覆盖”,不能让各地通过“争取”获得,既加重基层负担,又容易滋生和助长腐败。
2.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水利问题。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大多是计划经济年代修建的,由于年久失修,沟渠堰塘淤塞,大部分甚至基本丧失蓄水灌溉能力。遇到大旱,山区人畜饮水问题已成为最大难题,水稻、玉米根本无法播种。必须加大投入,全力治理“碟子堰”,修复农田水利设施,这是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头等大事。二是交通问题。近年来,政府对通村公路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农村道路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因为国家补贴过低,给村民增添了新的债务。在山区,新修 一公里通村公路需建设资金25万元,按政策,新修一公里通村公路国家补贴10万元,差额部分由村居和村民自筹。这对于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些贫困村来说,根本无法解决配套经费,在很多村形成了“路修得越长,村级债务就越大”的恶性循环。
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目前我省农村新农合己基本达到全覆盖,新农保才刚刚起步,处于试点阶段,要加快推进速度。对新农合要不断提高医疗费报销比例,建立大病医疗救助机制,以解决新农合解决不了的问题,使危重病人病有所医,残疾人残有所养。对新农保要将女性55岁、男性60岁以上老人纳入保险范围。
4.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培植经济能人。以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就业培训中心和各种培训班、短训班为基础,进行业务培训,上岗以后通过带、学、练进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操作职能和业务水平。在农村劳动力中,培养一批技术员、工程师、经济师和业务尖子、技术骨干、业务能手。
5.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收入,引导农民增收。一是广泛培植养殖大户和种养大户,实行产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增加粮农收入,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粮食补贴,限制成本价格,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搞活粮食流通等多种途径,使广大粮农得到实惠。三是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改变单一的粮食种植模式,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发展高效农业,拓宽收入来源,扩展收入空间。
6.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镇内喀斯特地貌明显,分布有珍稀的奥陶纪古生物礁化石及温泉。全镇山林群落种类丰富,野生动物种类多样,奇石遍野,溶洞、矿泉星罗棋布。历史上曾是楚汉之争的重要战场。而今更是贯通大江南北,连接湘鄂川渝的重要通道。拥有独特的人文环境及革命老区这一金字招牌,使其有了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两大旅游资源,非常具有开发潜力。
在中国农村占大多数的现状之下,农村的经济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对于农村山区具体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深入地探究农民收入增长动力,探讨增加农民收入的策略和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第 1 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沈道权.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3]黄,顾海英,朱国玮.农产品价格、合作社与农民增收的经济学分析[J].三农问题研究,2006,(6).
[4]赵凯.中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Mountainous area villages and tow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sis
——A town of southwest of Hubei Provinc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HU Jian-yong
(Yangtze University College of technology 8l engineering,Jingzhou 434020,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s beneficial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for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rural area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depth exploration of farmer income growth, increase farmer income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have special important sense.
Key words: Village;Farmer;Economy;Income
关键词:村镇;农民;经济;增收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3-0071-02
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国土面积的70%是山区或半山区。地域广大的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条件较差,是新农村建设任务中的难点。山区地理上的自然封闭性,成为发展山区经济难于逾越的障碍。远离市场,远离工业化迅速推进的载体——城市,现代经济、科技、文化对山区的辐射作用被无形的削弱。不过,山区农村普遍具有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这一优势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结合山区农业劳动力部份向外转移、使得土地资源优势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强化,山区农民大幅增收的长效机制是可创建的,也利于山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西南边陲的某镇,国土面积近3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万。矿产资源丰富,是鄂西南的能源基地;区域内水泥年产量100万吨,是鄂西南的建材基地。改革开放以来,该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迅速。
一、现状与特点
1.农林牧全面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该镇处于山区、丘陵、平原结合地带,全镇拥有山林面积27万亩,而耕地面积仅3.37万亩,且大部分耕地属挂坡地,非常贫瘠,无法推广机械化规模种植,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2006年,该镇水果产量仅2 963吨,出栏生猪接近6万头,山羊1.27万只,出笼家禽15.34万只。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从发展多种经营到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产业分割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种植业、现代畜牧业发展,农业生产正在加快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粮食、水果、牲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2010年,水果产量1.1万吨,生猪出栏12.58万头,山羊4.7万只,出笼家禽57.5万只。分别是2006年的3.8倍 、2倍、3.7倍、3.8倍。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村面貌显著改善。该镇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坚持以治水兴镇为重点,在全镇组织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潮,农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目前,全镇有小型水库1座,各类堰塘990处,总储水量300万立方,灌溉面积1.1万亩。坚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两大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达54%。全镇26个村建成通村公路总里程200公里,实现通村公路全覆盖。
3.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山区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镇生猪饲养达到18.37万头,出栏12.58万头。土鸡养殖达82.9万羽,出笼57.5万只。山羊饲养达到7万只,出栏4.7万只。在此基础上,突出山区特色,引导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的养蜂、食用菌、花卉苗木、高山蔬菜、干果山货等产业,力争形成特色规模。新成立了15家专业合作社,涵盖了畜牧、柑桔、食用菌等十个方面的农业产业,涌现了几个带领山区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4.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扶贫攻坚进程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覆盖,“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的经济状况、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从2006年到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不到3 000元提高到6 780元,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农村居民享受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矛盾和问题
1.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一二产业,第一产业主要是采掘业包括煤矿、磷矿等,不少外出务工人员就从事采掘业,多数从事加工业,纯农业收入很低。近年来,该镇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两种三养(种柑橘、种食用菌、养猪、养羊、养鸡)为主的支柱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养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3.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得到覆盖问题。新农村建设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三农”难题,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抉择,非常鼓舞人心,深得民心。凡是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村,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和资金的扶持,工作如火如荼,成效明显。但是绝大多数村尚处于等待观望和羡慕不已的状态,热切期盼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尽早普惠于广大农村。并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实效。不搞形式,多办打基础、管长远的事。
三、意见和建议
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突破。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发展失衡仍然是客观现实。因此,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准确把握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解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面临的主村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中央、省财政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特别是交通、水利、农机、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在资金分配上要充分考虑县级以下财政和农民自身的配套能力,不能在政策出台时才要求地方财政和农民自身配套,导致县(市)、乡(镇)、村三级“想办事”又“怕办事”;同时要在规划时要考虑“全覆盖”,不能让各地通过“争取”获得,既加重基层负担,又容易滋生和助长腐败。
2.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是水利问题。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大多是计划经济年代修建的,由于年久失修,沟渠堰塘淤塞,大部分甚至基本丧失蓄水灌溉能力。遇到大旱,山区人畜饮水问题已成为最大难题,水稻、玉米根本无法播种。必须加大投入,全力治理“碟子堰”,修复农田水利设施,这是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头等大事。二是交通问题。近年来,政府对通村公路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农村道路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因为国家补贴过低,给村民增添了新的债务。在山区,新修 一公里通村公路需建设资金25万元,按政策,新修一公里通村公路国家补贴10万元,差额部分由村居和村民自筹。这对于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些贫困村来说,根本无法解决配套经费,在很多村形成了“路修得越长,村级债务就越大”的恶性循环。
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目前我省农村新农合己基本达到全覆盖,新农保才刚刚起步,处于试点阶段,要加快推进速度。对新农合要不断提高医疗费报销比例,建立大病医疗救助机制,以解决新农合解决不了的问题,使危重病人病有所医,残疾人残有所养。对新农保要将女性55岁、男性60岁以上老人纳入保险范围。
4.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培植经济能人。以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就业培训中心和各种培训班、短训班为基础,进行业务培训,上岗以后通过带、学、练进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操作职能和业务水平。在农村劳动力中,培养一批技术员、工程师、经济师和业务尖子、技术骨干、业务能手。
5.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收入,引导农民增收。一是广泛培植养殖大户和种养大户,实行产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增加粮农收入,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粮食补贴,限制成本价格,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搞活粮食流通等多种途径,使广大粮农得到实惠。三是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改变单一的粮食种植模式,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发展高效农业,拓宽收入来源,扩展收入空间。
6.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镇内喀斯特地貌明显,分布有珍稀的奥陶纪古生物礁化石及温泉。全镇山林群落种类丰富,野生动物种类多样,奇石遍野,溶洞、矿泉星罗棋布。历史上曾是楚汉之争的重要战场。而今更是贯通大江南北,连接湘鄂川渝的重要通道。拥有独特的人文环境及革命老区这一金字招牌,使其有了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两大旅游资源,非常具有开发潜力。
在中国农村占大多数的现状之下,农村的经济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对于农村山区具体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深入地探究农民收入增长动力,探讨增加农民收入的策略和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第 1 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沈道权.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3]黄,顾海英,朱国玮.农产品价格、合作社与农民增收的经济学分析[J].三农问题研究,2006,(6).
[4]赵凯.中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Mountainous area villages and tow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sis
——A town of southwest of Hubei Provinc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HU Jian-yong
(Yangtze University College of technology 8l engineering,Jingzhou 434020,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s beneficial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for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rural area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depth exploration of farmer income growth, increase farmer income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have special important sense.
Key words: Village;Farmer;Economy;In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