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像”与“意”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al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书籍装帧设计概述
  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与趋势
  作为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书籍在历史的艺术长河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市场化的冲击后,人们为什么更怀念的则是原本的书卷气息?这不得不带来许多的反思,在汲取外来大量优秀文化营养的同时,对中国书籍文化有有新的认识。书籍作为一个纯商品充斥在书店里,书籍的文化概念和书籍新的审美意识则需要更多的关注。书籍不仅因其知识传播者的身份始终与文学、艺术紧密相连,而且书可以因其作为“书”本身,即形态之优美、印刷之精良、装帧之考究、版本之珍稀等被列入“艺术品”的范畴。书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态,设计也不仅是一件漂亮的外衣。应该在强调书籍的功能性和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能引导读者转换阅读观念,提升书籍艺术欣赏品味。好书,令人爱不释手,读来有趣,受之有益,乃至收藏,传承后人。好书是内容与形式、艺术与功能相融合的读物,最终达到体味书中文化意韵的最高境界,并给读者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在电子载体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效的传播信息强烈的冲击这传统的书籍市场。但是人们依然眷恋着纸质读物,视其为良师益友。因为这是一种集视读、触翻、闻香、聆听、品味书籍的五感为一身的纸的文化魅力。
  书籍装帧设计在现代设计中的影响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书籍设计艺术的开拓者和倡导者,“天地要阔、插图要精、纸张要好”是他对书籍设计的基本要求。他重视对国外和国内传统装帧艺术的研究,还自己动手设计了《呐喊》、《引玉集》、《华盖集》等。在《呐喊》的设计中强调红白对比,红黑对比,形式简洁,有力地图册作品的内在精气神。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涌现出丰子恺、陶元庆、关良等一大批学贯中西、极富文化素养的书籍设计艺术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万象更新。一大批画家加入了书籍设计的行列如黄永玉等等。改革开放以来,出版复苏。书籍装帧又走上了新的高度。迈进21世纪以来,中国的书籍设计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与之前的书籍相对比有十点巨大变化和改变。
  (1)书籍整体设计概念在增强
  (2)对书卷气息的尊重
  (3)引进新观念,开拓设计思路
  (4)中国本土文化审美意识的回归
  (5)功能中体现美感
  (6)关注物化书籍的纸材工艺
  (7)科技类、辞书类设计意韵的展现
  (8)插画家的执着精神
  (9)设计体制多元化推动书籍艺术的发展
  (10)观念的更新是中国书籍设计艺术进步的原动力
  国外的现代书籍设计在16世紀至17世纪从大的开本变为小的,标题页变的越来越重要,插画是数量增多。书籍装帧艺术的风格不断的变化。多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以及自然之风,装饰性很强。20世纪初开始意识到“书籍之美”以威廉.莫里斯为代表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创了“书籍之美”的理念,推动了新書籍设计艺术的风潮。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像”
  书籍装帧设计是基于“象”上的艺术,给读者以形象、印象、特象。这个“象”包罗了宇宙中的物象、现象、图像等等。在平面上运用视觉语言揭示书籍的内容或性质。用抽象的形式,使读者感知书籍的“精神”,倾心于这种“精神”。是书籍给予读者的第一感观,以视觉做传达的,对书籍内容的一种感知。就像对一本书的预读一样。才拿起,翻开,还没来得及细读就能感知它的底蕴,它的审美,以及它的个性表达。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文字设计体现
  每种文字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和不一样的阅读感受。汉字是最有内涵的文字,本身就是以形象的表达,通过视觉式样给我们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或表情。在版面中,汉字的排列就自然会产生秩序,形成空间。像看不见的网格一样,始终贯穿一条可流动的轨迹线。在阅读的时候就有时间、空间、大小、疏密、节奏的不同体验,产生了信息跌宕起伏的传达感受。
  文字是支撑书籍的脊梁。文字设计在书籍设计的运用中,同样的文字运用长体、正体、斜体等不同字形,所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在封面设计中,运用多种手段绘制做成诸如斑驳的、柔软的各种各样形态的文字,可以产生出丰富的表情来。文字语言的信息处理,发挥出文字的内在潜力。比如说内文、标题、跋、旁注、页码等整体的秩序化运筹。文字的字体、字距、行距的细微感觉的运用。横排、竖排的组合变化,文字组合的疏密节奏及导向性。版面设计中,字体类别少,版面显得稳定、雅致;字体种类多,则画面丰富热烈有趣,显得丰富多彩。单纯的文字只能起到传达的作用,设计的目的则是赋予文字既传达内容有能启示意念的双重功能,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运用、使书籍产生出丰富的表情。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色彩结合的运用
  在书籍中,色彩是重要的视觉元素,在塑造书籍个性和创造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同的颜色给予我们不同情绪表达。有时,同一组颜色有不一样的排列顺序就会形成不同的丰富有意韵的整体。一本书的色彩运用不在多少,简约是一种美,丰富多彩也是一组美,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度,只要与内容相一致。
  颜色是根据书籍的主题而选择的。颜色的言语表现在与它们在版面中的位置和排列顺序,以及颜色自身的亮度和饱和度。在特定的内容主题上,找到恰当的色彩组合方式,在读者用心灵去体会颜色的姿态,并对颜色产生感情的共鸣,对读者是一场美感体验。
  色彩运用还有考虑印刷的方式、油墨的性能、纸张材料的质地以及相同颜色在不同印刷品上所产生的变化。掌握不同的材料和印刷方式,正确的运用颜色,才能完美的体现设计目的和美感。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图形语言表达
  书籍设计中,图像是辅助传达文字内容的设计要素。它对文字内容作清晰的视觉说明,同时美化、装饰书籍。相对于文字,图像具有可视、可读、可感的优越性,并且清晰、简洁,在理性之外有富有趣味性。借助图形的表达,可以给读者更深刻的内容印象与感受。   “插画从属于文学作品,并以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某些情节作为创作的基本依据,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插图来图解文学内容或简单演绎文学。对文学作品“内页”把握得准确与否,首先取决于对作品理解的深浅程度,而知识水平、生活积累、艺术修养等因素又是有助于理解文学作品必备的潜在素质。这是插画创作成功的前提。其次则是运用的造型语言是否具有充分的表现力,能否达到强化内容的效果。”这是吴冠英在《谈文学插图》里的一段话。插图不是图解文学,而是以文学本身涉及的内容,以插画的形式走进作者独特的文学作品的“世界”中,并以同样独特的图形语言表现出来。
  正确的把握图像的使用,并服从于设计内涵意识对书籍装帧设计非常的重要。不管是儿童读物还是优雅的诗歌,在图像选择上是截然不同的,在图像版面安排上也大相径庭。书籍中恰当运用图像,丰富书籍设计的内容,使书籍有层次有节奏韵律,扩大了想象空间,给读者美好的阅读体验。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材料的媒介影响
  书籍是承载信息的容器,而将其物化是通过材料这个媒介来制造的。纸张展现的自然形态美感,通过其肌理、触感,承载印刷工艺装帧品质,传达的书籍美感,在此同时影响着书籍所散发出来的文化环境,创造阅读氛围并具有感染力。
  纸的材料是植物纤维,经过揉搓、磨压,耐用而且结实,具有美感与实的用功能。书籍用纸具有不可思议的文化韵味。纸张的魅力在于它的内在表现力,千丝万缕的植物的纤维层叠在一起,却集中以薄薄的以层纸上,展现丰富又含而不露的微妙表情。材料,作为书籍设计师传达内容信息的“手段”,必须在书籍精神的关照下,为表达的内容服务。所采用的材料依据內而定。不了解材质的语言、表情、性格,就不能把握好内容与材料之间的分寸。纸张作为书籍的重要载体,它所拥有不同的质感和感情色彩,包容着文字和图像,带给读者无尽美的联想和享受。
  二、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意”
  书籍装帧设计是归于“意”上的艺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尚未表达,不足以表达的,可以借助于“象”。书籍的“象”在一定程度上充实着书籍的内容,进而影响到书籍的推广。书籍装帧设计要表达一定的“意”,但不能随意或任意,而必须按题立意,书籍装帧设计具有命题性。这里的“意”不仅来自于书名,还来自于书稿的深层意义以及成品后的使用范畴,市场需要等。设计者必须考虑书的全部命题意义,还要显示设计本身的文化意义。好的设计不仅使书的文化品位得到充分的提高,而且艺术美本身总是首先愉悦着读者的心灵。并且永远在潜移默化地作用着所有看到它的人们。
  书籍整体内容构思
  当一本读物平淡乏味,文字枯燥罗列,文体结构无变化节奏无文字以外的任何信息的延生,这种单薄而得不到满足的阅读怎么能是一本好书?所以在做书籍装帧设计的时候,必须把握当代书籍的的形态特征。要提高书籍形态的认可性、可视性、可读性。把握全书的节奏层次,剧情的展开延生,传达给读者正确的感受,以及書给予的感观传达。书籍的整体构思是根据书籍感观层次来表达原著中“意”。
  首先确立对书的认识,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内容是以什么样的主题形式。书不是瞬间静止的凝固物,而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生命体。其次,书籍内容的时间空间构造意识,一本书大概都有篇章和剧情的发展顺序。设计时注意时空的层次化使书籍赋予节奏变化,视线流有流动、还有一些信息的诱导和渗透。书籍设计中尺度单位化的数学计算和不可视格子功能的规格化版式。发挥具有生命力的文字潜在表现力。文字的不同形态有着不一样的表情和视觉感受。书籍的五个感观的设计意识。完美的书籍具有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功能。全面展现出书籍五感的无穷魅力。书页划分的强弱对比、韵律化、条理化,书页层叠面的层次化表现。版面的层次突出空间的表现。使阅读有节奏和层次。书的整体设计的材料选择和成本核算。纸张通过揉搓。磨压,表现出不同的质感表现。书籍纸具有不可思议的文化韵味和内在表现的张力。书的印刷装订方式的确定,更多的是向新的技术提出挑战。书籍的形态表现在不同时代的审美要求是不同的,在新的时代冲击下新的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书籍整体版式设计结构
  书籍版式的设计是通过文字图像的组合、取舍,蕴含着造型的思考以及哲学的运用,而产生出各具个性的版面世界。使读者在这些不同的开本翻开后,能直观的面对一个可视的不同的“世界”。版面的表现语言跟纸张的个性、厚度、肌理等等相适应,烘托出一种氛围,并且能切合原著中的精神内涵。版面设计的个性定位决定了一本书的基调。以版式结构设计来表现,原著中精神内涵上的“意”。
  首先,把握元素与空间。不管是一张纸还是一本书,视觉元素的安放位置能改变或者说形成空间。版面中的元素有强弱、大小的差别的不同,形成的对比,再合理的安排后,给读者视觉上感受是有奇妙变化的。版面中的插图、摄影、文字等大量元素混杂与一个平面。对其进行合理的整理,全面的省视、分析、排列、重合的过程中,必须全面思考其内在的涵义和相互的关系。比如关键信息的安排,以及留白与紧密的对比,并且信息不能相互干扰的版面。所以,文字图形、符号等信息元素要合理的安排于版面空间是版面表现的重要原则。
  其次,解构与重构元素。能够打动读者的版面是需要一个传达信息的气场的,即使没有文字或者图像元素,或者只有图像没有文字的场合。以精确的表达内容的视觉来单纯化元素,在复杂的元素中做减法,解构元素,重新整理重构精心安排的元素。在版面设计的空间中更加合理的安排元素。
  书籍装帧设计中,强调版面设计优先的观念,在这个大的范畴中包括各式级别标题的前列位置与正文文字的关系、天头与地脚之间的空间场所的比例,还有页码的布局中的角色与位置,文字间的字距、行距的空间关系,以及行式、段式的定位等等。版面设计中即要明白版面的所有规矩,又要清楚版面设计是带有自身感情和理解力进行柔性的创造性设计。所以元素的结构与重构应以对作品内涵的深入理解为前提。   最后,驾驭时间与空间。面对一张白纸,设计者感受到的是这纸与前页具有不同透明度的差异感,这种差异感会影响到版面设计思维。运用材料的不同,或者说提升版面的深层次的思考,开始与间隙、余白、空间、时间对话。这样版面能传达的不仅是一个平面而是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体。
  书籍整体内在表现力和形态魅力
  从古至今的书籍发展历史,书籍的形式内容的关系最为体现。经典的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审美形式做为依托,共同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书籍根据形态魅力和内在表现力来表现原著中对应时代审美上的“意”。在中国,伴随造纸术、应刷术的发明,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这些流传下来的书籍形,在今天的书籍里不过是有了新的书籍内容,出现了新的印刷材料和工艺。但形式却历久弥新。在国外,大家联想的书籍大多是宗教书籍和大百科全书。古老的羊皮封面,烫压上精致的圖案和文字,甚至镶嵌上珠宝。内页的文字,风格多样,装饰华丽,有些还有手绘图案,细腻华美。整个书籍看起来庄严,充满艺术气息。
  三、“意、像”表达的启示
  书籍装帧设计是通过“像”与“意”的相互组成而形成的一本完整的书籍。通过原著所传达出来的“意”搜寻信息结果,然后掌握书籍的整体构成,了解它的工艺技术。在这个的骨骼框架上,由信息结果快捷的寻找到知识来启发想象力,最后得到新读物的启示点;书籍的整体结构理性的把握策划书籍的整体设计和形态构成,最后得出新的书籍形态构成;按照工艺技术使书籍印制技术规范化现代化,让现代技术功能得到体现。在原著的“像”的创作中都是根据书籍内容上的感性创作。比如运用合理的颜色,富有书籍内容个性的插画,封面文字的设计表情以及运用的材料媒介对书籍感观的影响。
  书籍装帧设计必须要结合好其中的“像”与“意”来构建一本好书,一本艺术品,一本有生命力有灵魂的书。整体而又丰富,严谨但是具有感观上的氛围和温度。神形具備具有生命力和保存价值的书籍。
  《翻开-当代中国书籍设计》吕敬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书艺问道》吕敬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9月
  《封面设计的“象”与“意”》摘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9日
  《书籍设计》周靖明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书籍设计.3》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11月
  《书籍设计.4》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1月
  《纸料分类设计》刘春雷,汪兰川 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年1月
  《能工擅艺——谈现代图书装帧设计的工艺技巧》摘自设计之家2012年1月21日
  《吕敬人书籍设计》吕敬人湖北美术出版2012年5月
  《装帧之美》(日)铃木成一 著,匡匡 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1月
  《书籍设计进化论——专访书籍设计家吕敬人》摘自站酷2013年11月
其他文献
【摘要】: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蕴含及其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众多演员努力探寻和求解的问题。在认识和把握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蕴含及二者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索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实现方式,是提升舞台表演效果、增强舞台感染力的重要条件。为此,本文从舞台表演体验与体现的蕴含分析入手,探讨了二者的关系,并尝试性的给出了舞台表演中体验与体现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舞台表演;体验与体现;蕴含;关系;实现  
期刊
【摘要】:元好问题画诗注重“梦”的意象,借助“梦”将画图内外沟通,达到遣怀之效。又以“天机”作为其论画的关键名词,以此来判别画家高下。題画诗的创作时间与《论诗绝句》不一,元氏自身的思想亦有变化,诗画理论合观,可以对其文艺观有所补充。  【关键词】:梦;天机;诗画理论  文人题画诗自宋代以后便蔚然成为大观。元好问生逢金元之交,题画诗的数量亦甚是可观,在元好问现存1400余首诗歌中,有近200首诗爲题
期刊
【摘要】: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音韵学学科建立起,研究它的学者有很多。本文以高本汉为例,系统论述了其《中国音韵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音韵学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以期给研究音韵学的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主要内容;影响;不足  引言  音韵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
期刊
【摘要】:图腾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个部落的标志和象征最早就是靠图腾表示。图腾的另外一种表达手法是靠造型艺术传递信息,人们以雕塑和绘画的形式来表示对它们的崇拜之情。世界各族人民都有自己本族的图腾文化,也有着关于图腾的各种神话与传说。图腾在中国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动画始于万氏兄弟制作的《大闹画室》,此后又出品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片。在这些充满着东方元素的动画片中,中国的图腾
期刊
【摘要】:在语言文学的翻译过程中,运用一些理论,会使翻译达到事功半倍的效果。近年来所提出的等效翻译理论,为翻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尤其现如今,等效翻译理论的完善与发展,更是在英汉翻译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就等效翻译理论的概念原则入手,探讨其在英汉翻译的运用。  【关键词】:等效翻译理论;英汉翻译;运用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推进,英汉翻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我们的生活中掀起了一股热潮。与此同时,对
期刊
【摘要】:近几年,透视装十分火爆,早在几千年之前处在封建时期的唐王朝就出现了身着薄透纱裙的女性形象,甚至在北齐出现男性透视装形象。在近代,中外文明相互交融,“透视装”从立体结构来强调肌肤曲线的魅力,透视装再一次流行起来。透视装在各个时期的社会现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很多诗词名画有所体现,对各时期透视装的发展与表现形式研究开拓了现今透视装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透视装;表现形式 ;影响因素  一、
期刊
【摘要】: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重点已不是简单的吃穿,更是一种精神的充实富裕的生活,更是一种重视文化的生活。群众文化建设作为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群众文化应当以市或县为基本区域来建设与大时代新文化相呼应。即县或市地方区域的小文化为依托建设与大时代背景下的精英文化的普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
期刊
【摘要】:在羌族地区,修建房屋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也是羌族青年成家立业的标志。羌族人建房有一系列的礼仪,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新屋的上梁仪式。羌族传统上梁仪式是新房落成的标志,是羌族建筑文化的重要展现,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羌族;上梁仪式;文化意义  生活在川西北岷江上游汶川一带的羌族人,就地取材建造以泥土筑墙、石头累叠的土坯房,即羌族传统房屋。羌族房屋为平顶,房屋四面用石头和泥土筑成,
期刊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人类最常见的沟通、交流的方式。然而,除了人类用于交际的语言之外,对于任何系统都需要有其自身的语言。每个体系中语言及其语言符号都有传达着其自身的意义。电影语言,作为一门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千差万别。尤其是当代以来,我国电影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对于电影语言符号的表意特征也不断凸显出来。  一、电影语言曲指性认知  著名英国哲学家奥斯丁在《怎样用词语做事》中提出了“言语行
期刊
【摘要】: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有一朵美丽的奇葩——羌族民歌,羌族民歌真实地记录了羌族人民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茂县羌族民歌类型多样,无论是酒歌、颂歌、情歌、多声部民歌,还是劳动歌,每一类型的歌都是古羌族人民几千年来集体智慧的艺术结晶。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羌族民歌的主要特点,羌族民歌可谓是并需兼容、五彩缤纷、特色鲜明,就像羌族的砸酒(杂酒)一样。  【关键词】:茂县;羌族民歌;浓郁汉族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