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到公费师范生政策变迁的价值取向研究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07年开展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以来,为西部地区及其他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贡献了高质量、高数量的教师,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一政策的施行过程中也显现出就业限制、强制服务、任期过长等弊端,因而,2018年推行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由“免”到“公”的政策变迁背后蕴含着“三公”价值取向: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平性、师范教育的公共性、教师职业的社会公认性。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公费师范生;政策;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发展配置不均衡、质量不均衡的现状影响了国家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西部中小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之计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公平配置。
  一、从免费师范生到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具体变化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旨在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质量,实现教师资源的公平配置,为西部地区特别是基础教育提供高质量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从师资层面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推广基础教育、加强教育公平。
  2007到2017年,首届师范生已经毕业了六年,任教任务年限履行了过半,在政策试行的过程中,还有以下几点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任教年限过长,教育硕士学位攻读机制不完善;其次,进退机制不健全,教育经费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在编在岗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向往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学,期待学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师范生免费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政策,要进一步完善招生录取、人才培养、就业履约、履约管理等环节。
  为了适应时代提出的教师队伍建设新需求,2018年7月颁布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进一步明确政策目的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提出,政策的颁布是为了:“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1]《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补充为:“建立健全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培养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2]新的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对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公费师范生提出了具体要求,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从师德、学识、专业素养等方面对于优秀教师的培养提出了要求,对公费师范生培养目标的规定更为具体、明确,可操作性更强。
  (二)建立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
  在名称上,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调整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在补助上,国家公费师范生享受免缴学费、住宿费和补助生活费“两免一补”公费培养,以及毕业后安排就业并保证入编入岗等优惠政策;在激励措施上,通过改进招生选拔方式、整合集中优质培养资源、政府或社会出资奖励、加大师范专业支持力度等完善学习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报考公费师范生,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鼓励支持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这样的调整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也展现了政策自身不断的适应发展。
  (三)调整履约任教年限
  把原来履约任教服务年限由10年以上调整为6年以上,任教6年刚好能够完成小学6年、初中或高中3年的完整教学周期,为公费师范生营造更大发展空间,进一步焕发政策的“生命力”。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师范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意向,将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学校服务的年限缩短为1年,体现了国家政策的人性化,也能够减少违约现象的发生。
  (四)改进履约管理政策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明确制定了在校期间非公费师范生进入、公费师范生退出的具体办法。特别是对公费师范生进行二次专业选择作出了具体规定,在入学1年内,如果考核不通过的公费师范生,按照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补助,并根据当年高考成绩由所在学校将其调整到符合录取条件的非师范专业。对于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公费师范生因特殊原因跨省就业、工作调动、协议中止或终止、违约处理等方面也做了政策调整和补充规定。
  二、免费师范生到公费师范生政策变迁的“三公”价值取向
  (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平性
  实现社会公平首先应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重点在教师公平。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义务教育已基本实现了“普及”、“免费”、“人人有学上”的目标。现阶段,国家己将义务教育的新目标提升至“公平”、“均衡发展”、“人人有好学上”的内涵发展高度。[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
  公费师范生政策提出由国家财政负担师范生的费用,在校学习期間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免费师范生生活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同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公费师范生履约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建立公费师范生诚信档案。并且鼓励公费师范生到中西部、到农村去任教,切实的落实师范生毕业后任教任务的履行,将优秀的师资力量运输到中西部的农村中小学,一方面促进了西部教育的发展,保障西部人民共享教育发展的成果,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此项政策的实施助力于社会阶层中弱势贫困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同时,优秀师资的获得可以保证西部教育质量,促进西部学生获得更好教育教学,实现他们获得跟东部学生均等发展的机会。   由于师范院校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很少能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学科,不易得到国家的重点投入和倾斜,师范教育经费的不足,难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进入师范教育的行列。免费师范生政策能为师范教育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在这一政策的扶持下,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加入到教育事业的行业中来。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是政策落实的重要主体,是决定政策质量的重要环节,他们一方面接受了国家的财政拨款,积极制定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整合多方资源培养师范生,决定着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六所高校的任课教师也发挥着政策监督和信息反馈的重要作用,在与师范生密切接触,可以更加直观的发现师范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调整教学,培养出优秀的教师人才,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凸显师范教育的公共性
  高校中的教师教育到底属不属于公共物品?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提出,是基于对新时期教师教育属性的一种理性思考。公共产品理论认为,所有的社会产品都可分为三类: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指出:“将该商品的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无法排除他人参与分享。”因而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4]高等教育培育出来的教师大多从事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从职业的流向来看,义务教育的公共性特征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公共属性。我国的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无竞争性,属于纯公共产品。因此,与其他专业教育相比,高等教育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
  公费师范生制度更准确来说应该是公费师范教育制度,它是政府为了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对师范生提供财政补贴帮助其完成大学学业,并要求其毕业后履行相对应的任教任务的制度。师范教育培养的人,政府对师范生的投入,也可看作是对义务教育的前期投入,也可归属到义务教育前期工作中去,由此师范教育在一定意义上也具有了公共产品属性。
  公费师范教育制度是现代国家在教师职业缺乏足够吸引力的时期,为普及教育和平衡基础教育质量而采取的干预性措施,让教师教育重新成为一项公共事业,并且通过它的公共性来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这种公共产品属性意味着师范教育应当更强调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招生工作结束后,被六所高校录取的学生需要与所在省教育厅签订协议;就业工作中,省教育厅需要在毕业季组织用人单位与免费师范毕业生在需求岗位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落实任教学校,安排在城镇工作的师范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服务两年,期满后安排其返回城镇工作,并负责办理跨省就业的相关手续,监督履约,违约管理,以及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
  以往在对师范生进行资助时,经常使用“免费师范生”等话语,虽然并没有对实际发放的优惠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言辞中会带有施舍给予的意味,模糊了师范教育公共性的立场,使国家与师范教育的关系由原本的责任承担的应然关系变成了施予、扶持的帮扶性偶然关系。如今使用“公费师范生”这类政策话语,能够还原师范教育公共性的立场,让师范教育回归到原本的公共性,让师范生回归生源地任教的规定也回归到一种公共责任的承担上来。
  (三)提升教师职业的社会公认性
  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运行,其现实意义就是坚持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教育的社会地位,提升教师职业的社会公认,在全社会深化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免费师范生”的称法来源于这“两免一补”政策。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旨在通过“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师范成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军,但另一方面,“免费”被广泛地解读为国家对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公众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师范生,认为这些学生是因为家庭贫困才读免费师范生,从而削弱了对教师职业应有的尊重感。这与“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的初衷背向而行。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蕴含了教育政策对人、为人的价值内涵,教育政策的制定也为实现这一目的服务。2018年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将“免费”改为“公费”,“两免一补”优惠没有变化,但从“免费”到“公费”,一字之别,淡化了该计划中学生的经济地位,由消费的联想转移到了奖励的联想,突出了学生自身的优秀能力和无限潜力,修正了以往人们对于免费师范生的错误看法。享受国家资助的不再只是贫困师范生,而是神圣的人民公共教育事业的贡献者,体现了国家对师范生从经济援助到精神尊重的價值转变,让公费师范生获得身份荣誉感,是对师范生最基本的尊重。[5]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中还出台了多项切合实际的优惠激励政策,对于公费师范毕业生毕业以后的待遇,提出了更多的优惠制度,增加了师范教育的吸引力。比如:将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后的在职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支持公费师范生专业发展和终身成长;各地和农村学校要为公费师范生到农村任教提供办公场所、周转宿舍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甚至提出教师的工资待遇必须高于或者同于公务员,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教师职业极大的回报,更是将教师职业地位提升到国家公职人员的层次,在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都对教师职业有了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808/t20180810_345023.html.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808/t20180810_345023.html.
  [3]白贝迩.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评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37.
  [4]胡俊. 免费师范生政策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2009:14.
  [5]严中萍.从“免费”到“公费”:师范生政策变化背后的价值意蕴[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22(2):92-96.
  作者简介:刘娟萍(1995-),女,苗,湖南邵阳,三峡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其他文献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与医学、军事、美学、形而上学、宗教、伦理等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年代产生了不同的门派和拳种,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有一些门派和拳种逐渐消失,有一些积厚流光。武术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和现代的学校体育联系起来,在学校的教育中使武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充分的使武术的优势发挥出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武术礼仪文化的认
期刊
摘要: 产出导向法作为我国近些年来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外语教学方法,不仅给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也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拟对文秋芳教授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中的教学理念做出简要解释,谈谈在这个背景下外语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并且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外语教师;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跨界”“接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跨界”“接通”势必会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本篇文章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视角探讨,“跨界”“接通”对教育的意义,从四个层次分析“跨界”“接通”如何体现协同融合原则。  关键词:跨界;接通;音乐;中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学科“跨界”是突破主位学科的界限,“跨入”客位学科领域借鉴其
期刊
摘要: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群,能够从事云平台部署运维、分布式存储系统管理与维护、云安全部署与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
期刊
摘要: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是《边城》里一条明晰的主线,其主观性与客观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交织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局,同时也体现了令人深思的“人性”。  关键词:边城 翠翠 祖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形式主义  《边城》语言的“陌生化”运用的尤为娴熟,“陌生化”在于使熟悉的事物感知陌生化,使熟悉的语言表达陌生化,以此打破我们对世界“习惯化”、“机械化”、已经麻木不仁的认知,
期刊
摘要: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仍停留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练习-听写的常规词汇教学方法,这使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造成英语词汇学习变得无趣且效率不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探讨新的词汇教学方式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笔者尝试将多模态理论运用于词汇教学,对词汇教学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尝试改变固有的词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词汇水平。
期刊
摘要:时代更迭所带来文化与价值观的新生与陨落给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提出创新的要求,传统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文化价值、影像手法已经满足不了受众新的精神需求。主题意蕴上契合新时代中国梦内涵,叙事结构上呈现多样化的叙事技巧,成为当下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的新特点。  关键字: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 文化意蕴 叙事手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科技、文化的的多维发展,为影视作品的创
期刊
摘要:西方三种主流的音乐教学法自创立以来,就受到音乐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也为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了借鉴意义。本文将从这三种世界主流的音乐教学法的相通之处和差异之处进行分析,对其产生背景、创立目的以及教学观念出发进行对比,阐述三种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具体实践做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法 教学理念 体态律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国外三种音乐法的
期刊
摘要:教育部2020年6月17日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注重课程教学调适。充分尊重和遵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结合每位残疾学生残疾类别和程度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转化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习一定的数学知识也是必要的。因此,针对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逻辑推理、定性分析等方法,切实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从提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视;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个性化教学的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学生留有充分展示个性的空间;建立科学有效、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这六个方面分别全面的论述了如何促进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用以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