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方三种主流的音乐教学法自创立以来,就受到音乐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也为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了借鉴意义。本文将从这三种世界主流的音乐教学法的相通之处和差异之处进行分析,对其产生背景、创立目的以及教学观念出发进行对比,阐述三种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具体实践做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法 教学理念 体态律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国外三种音乐法的产生背景
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优良品行的有效方式,在西方被列为早期素质教育核心的三大教育之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音乐教育飞速发展,政府对于音乐教育的提倡与重视,促进一系列音乐教育措施与音乐教学书籍的出现。伴随着音乐教育地位的提升,音乐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此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的音乐教学法。在众多涌现出的音乐教学体系当中,以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为首的国外三种主流音乐教学法相继形成,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深自音乐学院教学以来,就深切地感受到音乐教学的僵化、陈旧,学生演奏出来的音乐空洞。为了恢复音乐的本色,他开始转变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并成功创立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他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德国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受到启发,设计出的 “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也流传甚广。而匈牙利的柯达伊则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为弘扬民族音乐设计了柯达伊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法的创立,形成了当今世界主流的音乐教学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二、三种音乐教学法的相同点
尽管三位音乐教育家出生于不同国家、不同年份,音乐的特殊性,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碰撞,在音乐教学法设计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教学理念也一些相同点比较吻合。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的教学法当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三位音乐教育家对待音乐学习状态的重视。从三种教学法的具体教学设计与方法就可以看出来三位都主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音乐;提倡音乐学习者学习音乐时参与节奏律动,用肢体演绎音乐、表达音乐情感。
有研究表明,愉悦的心情能让人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也能激发人们探求新鲜事物的热情。那么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更是如此。无论年龄大小,愉悦的心情都会能人在学习时提升更高的积极性,并且这种积极性会促使学习者转化为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从而更好的吸收学习内容。这种激发学习者探求知识和主动参与性的方法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的教学法当中均有体现。例如: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就会通过即兴编创一段音乐或者进行一些音乐小游戏等手段,创造音乐教学的愉快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柯达伊认为“学校应采用使学生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他也提倡音乐学习在游戏中进行;而游戏教学、愉快学习在奥尔夫的教学理念中同样有所提及。
另一个相同点是三位教育家都提倡音乐学习者亲身参与到学习当中,成为音乐学习活动的实践者,而不是聆听者。所谓亲身参与并不是说单纯的上手演奏,而是在音乐学习时学生的肢体跟随音乐自然而然的律动,加强身体与音乐的结合。音乐是优美流畅的,若只是机械的将乐谱上的音符演唱或演奏出来,那样的音乐毫无意义。他们相信内心的听觉是身体与听觉系统相结合的产物,动作则是人聆听与歌唱之间的表现媒介。所以三位音乐教育家教学法中加入肢体的律动,目的是刺激心灵感受与身体融合,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因此,达尔克罗兹创立了 “体态律动”教学法,训练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配合肢体动作,培养音乐的感性知觉,意在通过训练,将枯燥的乐理知识、乐谱等理性的东西,通过律动刺激转化为感性的情感。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中,把儿童的身体当做乐器,运用跺脚、打响指等一些声势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方面的重点,通过节奏教育,使音樂与舞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柯达伊也非常赞同达尔克罗兹的节奏律动,让学生运用拍手或者跺脚等不同形式的两种不同音色分别敲击两行节奏谱,使成为节奏二声部。并且创立的科尔文手势也是通过手势动作、手部放置的位置生动形象的为学生构建具体的音高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音级之间的关系、倾向。
除此之外,三位音乐教育家对即兴创作也有非常严格,就教师而言,即兴创作这一方面需要教师有很高的钢琴演奏水平,可以随时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即兴的编创伴奏,或者是即兴的改变所学音乐的形式等。即兴对教师来说指的更多的是在课堂上对所学的内容即兴改编,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而这种即兴编创能力不仅要求老师要具备,同时也要求学生也要掌握。对学生而言则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即兴创造能力,也是一种更高标准的学习能力要求。
从以上三种教学法的共同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如若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愉快的心情;教师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入肢体动作的配合,启发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即兴编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音乐教学将变的高效且生动,教学成果自然将会不言而喻。
三、三种音乐教学法的不同点
尽管三种音乐教学法在某些方面会有相同之处,但是三位音乐教育家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那么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三位音乐教育家的教学理念与成果也各具特色,下面笔者将分别从三位音乐教育家创立的意图、教学设计和面向的人群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1.创立意图不同
从三种教学法的创立目的方面来看,达尔克罗兹设计教学方法的主要侧重点是为了解决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学生在音乐学习时出现书面符号与实际音响的分离,虽然演奏技巧没有问题,但演奏的音乐缺乏情感的表现,出现技术与艺术的割裂。为了使音乐技术与音乐艺术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达尔克罗兹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达尔克罗兹认为学生在演唱或者演奏音乐时,自己的身心若不能跟随到音乐的感染力随之舞动,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音乐是空洞的,或者说那不能称之为音乐。他设计“体态律动”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锻炼在音乐的感染下积极调动身体的律动表现音乐。奥尔夫教学法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奥尔夫童年时期受到家庭艺术氛围的影响,对歌剧艺术产生极大地兴趣;另一方面是“奥尔夫在慕尼黑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他被歌剧院的指导教师克劳斯引荐为歌剧院的指导教师,因而有机会和许多大明星、大作家共事,并深受这些艺术大师思想的影响。此时,他的‘整体的艺术’思想已经基本形成。”因此,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内容从形式上说可以看做是语言、音乐、动作和表演行为的结合。人是肉体的人,情感的人的综合,真正的艺术应将两者统一起来。这些对应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中则可以认为是:学生学习乐理、乐谱等技能看作是肉体的人;把听辨音乐的各种旋律、节奏等形式理解为感受的人;由这些感官得来的情绪综合起来,转化为人的感情展现出来,成为情感的人,这样就产生了音乐的情感艺术。他秉持的集众多艺术元素为一体的音乐教育思想必然是有别于当时学院派的音乐教育,从其他的角度来说,就可以理解为回到了自然的、原本的音乐教育观念。这影响了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体系的创立。柯达伊则是站在了保护、继承和弘扬匈牙利的族音乐,提升匈牙利人民的音乐修养和音乐趣味性的立场上创立了一系列的音乐教学方式。受压迫已久的匈牙利生活方式逐渐奥地利化,本族人民甚至出现了崇拜外国文化,更甚者连匈牙利的语言都被鄙视。他认为要被世界所认可,就必须做自己,有自己本民族的音乐。越是匈牙利式的音乐,匈牙利式的音乐教育,越能被世界所认可。他想要想要从音乐的方面弘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并且他认为只有学校音乐教育才是发展本民族音乐最纯正、最自由的道路和方法。由此柯达伊便积极参与到音乐教育的改革中去,编写音乐教材时首要选取的就是本民族的音乐,还设立专唱民歌的合唱团等,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教育方式,从儿童心理就种下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并致力于提升匈牙利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水平和素养。 2.教学设计不同
三位音乐教育家的教学理念在一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他们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上又各有特色。达尔克罗兹的教学设计中的动作训练只为了锻炼学生内在听觉和肌肉之间的联系,希望通过日常的训练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下意识的观念。这样才能更深刻把握和体验音乐,形成意识的结合方式。奥尔夫主张诉诸本性,回归人本。古语有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嘆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他提倡回归本性,让音乐为表达情感而出现,在他的教学设计中,动作与音乐同样重要,音乐是与舞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声势的宣泄是最直接的,做动作既是学习音乐的一种手段,又是学习音乐的一种目的。柯达伊在的教学设计与前两位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将歌唱作为培养音乐素养的最好途径。在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下,教授学习。歌唱是抵达人内心深处的绝佳办法,所以他秉持的是以歌唱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且在音乐学中必须选用最好的、本民族的音乐,且教师素养必须要高。
3.受众人群不同
在这三种教学法中,笔者认为受众人群涵盖范围最广的当属柯达伊教学法。柯达伊认为音乐是属于每个人的,他的教学法不只局限于学生群体,而是面向所有人,致力于全体匈牙利人民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趣味得到提高。达尔克罗兹和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更主要面对的是学生群体。这其中,奥尔夫教学法是一切以儿童出发为原则,教授对象面向全体儿童,无论管儿童才能的高低都一视同仁。达尔克罗兹的教学法虽然没有具体指明面向那些群体,但就他的具体教学基本内容而言,则更加适合培养专业音乐人才。无论从他的体态律动中归纳的30余种节奏因素来看,还是视唱练耳中包括的千种练习,都能够明显看出其困难程度。这些练习对于普通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稍显困难,他更适合用在专业音乐学习的学生身上。
四、小结
以上三种音乐教学法的传播与发展,使音乐教育事业迈出了一大步。不仅促进了世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在音乐教学事业方面的完善提供了借鉴意义,对我国音乐教育的教学大纲的设计产生了影响。这些有些的音乐教学法传入我国之后,我国在借鉴其优秀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于我们本民族的制度与文化,制定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文件和大纲,指引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并且且达尔克罗兹的放松、呼吸矫正工作,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还被用于对特殊儿童教育和音乐治疗。这样的具有多方面功效的宝贵文化财富,值得我们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杨立梅编著.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
[2].曹理主编.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 [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李昕昕著.奥尔夫音乐教学与应用[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4].于丽主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M].西北大学出版社.2019.
[5].孟辉著.柯达伊教育体系的原理及应用[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6].(加)洛伊斯·乔克西著.柯达伊教学法Ⅰ综合音乐教育 原文版 第3版[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姓名:王欣,出生年月:1996年4月,性别:女,民族:汉语,籍贯:河南省鹤壁市,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音乐教学法 教学理念 体态律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国外三种音乐法的产生背景
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优良品行的有效方式,在西方被列为早期素质教育核心的三大教育之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音乐教育飞速发展,政府对于音乐教育的提倡与重视,促进一系列音乐教育措施与音乐教学书籍的出现。伴随着音乐教育地位的提升,音乐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此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的音乐教学法。在众多涌现出的音乐教学体系当中,以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为首的国外三种主流音乐教学法相继形成,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深自音乐学院教学以来,就深切地感受到音乐教学的僵化、陈旧,学生演奏出来的音乐空洞。为了恢复音乐的本色,他开始转变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并成功创立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他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德国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受到启发,设计出的 “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也流传甚广。而匈牙利的柯达伊则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为弘扬民族音乐设计了柯达伊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法的创立,形成了当今世界主流的音乐教学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二、三种音乐教学法的相同点
尽管三位音乐教育家出生于不同国家、不同年份,音乐的特殊性,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碰撞,在音乐教学法设计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教学理念也一些相同点比较吻合。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的教学法当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三位音乐教育家对待音乐学习状态的重视。从三种教学法的具体教学设计与方法就可以看出来三位都主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音乐;提倡音乐学习者学习音乐时参与节奏律动,用肢体演绎音乐、表达音乐情感。
有研究表明,愉悦的心情能让人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也能激发人们探求新鲜事物的热情。那么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更是如此。无论年龄大小,愉悦的心情都会能人在学习时提升更高的积极性,并且这种积极性会促使学习者转化为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从而更好的吸收学习内容。这种激发学习者探求知识和主动参与性的方法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和柯达伊的教学法当中均有体现。例如: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就会通过即兴编创一段音乐或者进行一些音乐小游戏等手段,创造音乐教学的愉快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求知欲;柯达伊认为“学校应采用使学生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他也提倡音乐学习在游戏中进行;而游戏教学、愉快学习在奥尔夫的教学理念中同样有所提及。
另一个相同点是三位教育家都提倡音乐学习者亲身参与到学习当中,成为音乐学习活动的实践者,而不是聆听者。所谓亲身参与并不是说单纯的上手演奏,而是在音乐学习时学生的肢体跟随音乐自然而然的律动,加强身体与音乐的结合。音乐是优美流畅的,若只是机械的将乐谱上的音符演唱或演奏出来,那样的音乐毫无意义。他们相信内心的听觉是身体与听觉系统相结合的产物,动作则是人聆听与歌唱之间的表现媒介。所以三位音乐教育家教学法中加入肢体的律动,目的是刺激心灵感受与身体融合,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因此,达尔克罗兹创立了 “体态律动”教学法,训练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配合肢体动作,培养音乐的感性知觉,意在通过训练,将枯燥的乐理知识、乐谱等理性的东西,通过律动刺激转化为感性的情感。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中,把儿童的身体当做乐器,运用跺脚、打响指等一些声势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方面的重点,通过节奏教育,使音樂与舞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柯达伊也非常赞同达尔克罗兹的节奏律动,让学生运用拍手或者跺脚等不同形式的两种不同音色分别敲击两行节奏谱,使成为节奏二声部。并且创立的科尔文手势也是通过手势动作、手部放置的位置生动形象的为学生构建具体的音高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音级之间的关系、倾向。
除此之外,三位音乐教育家对即兴创作也有非常严格,就教师而言,即兴创作这一方面需要教师有很高的钢琴演奏水平,可以随时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即兴的编创伴奏,或者是即兴的改变所学音乐的形式等。即兴对教师来说指的更多的是在课堂上对所学的内容即兴改编,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而这种即兴编创能力不仅要求老师要具备,同时也要求学生也要掌握。对学生而言则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即兴创造能力,也是一种更高标准的学习能力要求。
从以上三种教学法的共同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如若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愉快的心情;教师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入肢体动作的配合,启发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即兴编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音乐教学将变的高效且生动,教学成果自然将会不言而喻。
三、三种音乐教学法的不同点
尽管三种音乐教学法在某些方面会有相同之处,但是三位音乐教育家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那么他们考虑问题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三位音乐教育家的教学理念与成果也各具特色,下面笔者将分别从三位音乐教育家创立的意图、教学设计和面向的人群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1.创立意图不同
从三种教学法的创立目的方面来看,达尔克罗兹设计教学方法的主要侧重点是为了解决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学生在音乐学习时出现书面符号与实际音响的分离,虽然演奏技巧没有问题,但演奏的音乐缺乏情感的表现,出现技术与艺术的割裂。为了使音乐技术与音乐艺术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达尔克罗兹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达尔克罗兹认为学生在演唱或者演奏音乐时,自己的身心若不能跟随到音乐的感染力随之舞动,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音乐是空洞的,或者说那不能称之为音乐。他设计“体态律动”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锻炼在音乐的感染下积极调动身体的律动表现音乐。奥尔夫教学法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奥尔夫童年时期受到家庭艺术氛围的影响,对歌剧艺术产生极大地兴趣;另一方面是“奥尔夫在慕尼黑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他被歌剧院的指导教师克劳斯引荐为歌剧院的指导教师,因而有机会和许多大明星、大作家共事,并深受这些艺术大师思想的影响。此时,他的‘整体的艺术’思想已经基本形成。”因此,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内容从形式上说可以看做是语言、音乐、动作和表演行为的结合。人是肉体的人,情感的人的综合,真正的艺术应将两者统一起来。这些对应在奥尔夫的音乐教学中则可以认为是:学生学习乐理、乐谱等技能看作是肉体的人;把听辨音乐的各种旋律、节奏等形式理解为感受的人;由这些感官得来的情绪综合起来,转化为人的感情展现出来,成为情感的人,这样就产生了音乐的情感艺术。他秉持的集众多艺术元素为一体的音乐教育思想必然是有别于当时学院派的音乐教育,从其他的角度来说,就可以理解为回到了自然的、原本的音乐教育观念。这影响了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体系的创立。柯达伊则是站在了保护、继承和弘扬匈牙利的族音乐,提升匈牙利人民的音乐修养和音乐趣味性的立场上创立了一系列的音乐教学方式。受压迫已久的匈牙利生活方式逐渐奥地利化,本族人民甚至出现了崇拜外国文化,更甚者连匈牙利的语言都被鄙视。他认为要被世界所认可,就必须做自己,有自己本民族的音乐。越是匈牙利式的音乐,匈牙利式的音乐教育,越能被世界所认可。他想要想要从音乐的方面弘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并且他认为只有学校音乐教育才是发展本民族音乐最纯正、最自由的道路和方法。由此柯达伊便积极参与到音乐教育的改革中去,编写音乐教材时首要选取的就是本民族的音乐,还设立专唱民歌的合唱团等,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教育方式,从儿童心理就种下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并致力于提升匈牙利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水平和素养。 2.教学设计不同
三位音乐教育家的教学理念在一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他们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上又各有特色。达尔克罗兹的教学设计中的动作训练只为了锻炼学生内在听觉和肌肉之间的联系,希望通过日常的训练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下意识的观念。这样才能更深刻把握和体验音乐,形成意识的结合方式。奥尔夫主张诉诸本性,回归人本。古语有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嘆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他提倡回归本性,让音乐为表达情感而出现,在他的教学设计中,动作与音乐同样重要,音乐是与舞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声势的宣泄是最直接的,做动作既是学习音乐的一种手段,又是学习音乐的一种目的。柯达伊在的教学设计与前两位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将歌唱作为培养音乐素养的最好途径。在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下,教授学习。歌唱是抵达人内心深处的绝佳办法,所以他秉持的是以歌唱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且在音乐学中必须选用最好的、本民族的音乐,且教师素养必须要高。
3.受众人群不同
在这三种教学法中,笔者认为受众人群涵盖范围最广的当属柯达伊教学法。柯达伊认为音乐是属于每个人的,他的教学法不只局限于学生群体,而是面向所有人,致力于全体匈牙利人民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趣味得到提高。达尔克罗兹和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更主要面对的是学生群体。这其中,奥尔夫教学法是一切以儿童出发为原则,教授对象面向全体儿童,无论管儿童才能的高低都一视同仁。达尔克罗兹的教学法虽然没有具体指明面向那些群体,但就他的具体教学基本内容而言,则更加适合培养专业音乐人才。无论从他的体态律动中归纳的30余种节奏因素来看,还是视唱练耳中包括的千种练习,都能够明显看出其困难程度。这些练习对于普通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稍显困难,他更适合用在专业音乐学习的学生身上。
四、小结
以上三种音乐教学法的传播与发展,使音乐教育事业迈出了一大步。不仅促进了世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在音乐教学事业方面的完善提供了借鉴意义,对我国音乐教育的教学大纲的设计产生了影响。这些有些的音乐教学法传入我国之后,我国在借鉴其优秀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于我们本民族的制度与文化,制定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文件和大纲,指引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并且且达尔克罗兹的放松、呼吸矫正工作,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还被用于对特殊儿童教育和音乐治疗。这样的具有多方面功效的宝贵文化财富,值得我们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杨立梅编著.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
[2].曹理主编.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 [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李昕昕著.奥尔夫音乐教学与应用[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4].于丽主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M].西北大学出版社.2019.
[5].孟辉著.柯达伊教育体系的原理及应用[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6].(加)洛伊斯·乔克西著.柯达伊教学法Ⅰ综合音乐教育 原文版 第3版[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姓名:王欣,出生年月:1996年4月,性别:女,民族:汉语,籍贯:河南省鹤壁市,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