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服务,无声的引导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lsf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中国地铁正处在快速发展期,作为公共文化艺术的新载体——地铁空间,对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于彰显地域特色、引导市民行为和推动城市文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西安地铁为例,在分析其空间艺术装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地铁公共文化艺术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艺术;地铁文化;城市文化
  一、地铁空间——彰显城市文化底蕴的新维度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历史底蕴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也是一座城市活力与灵魂的体现。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传承记忆,彰显出一座城市独有的魅力,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表白和形象呈现。
  众所周知,西安是我国乃至世界公认的历史文化古城,其历史悠久,具备鲜明的文化特色。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西安人民的生活与活动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城市文化应以群众日常生活方式与活动为载体进行传播。近年来人们的交通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地铁逐渐成为大众日常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因而地铁空间成为人群流动性高的场所。地铁从诞生之时就被赋予极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向公众展示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元素。它不但具备交通工具这一基础功能,还承担着向世人展示民族文化、城市文化窗口的功能,从另一层面亦可以看作是一种人与社会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在地铁站中特有的装饰与其他公众艺术形式向世人展示这座凝聚独特文化精神与历史风貌的古城,提升着城市的文化品味,也能够彰显市民们的高尚情操。因此地铁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构成之一,它能够凝聚升华成普遍性的精神风貌,在无形之中影响着这个城市的大众,如人们的消费选择、价值理念等,促进城市中不同文化的传播和碰撞,为城市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
  二、地铁空间文化艺术氛围营造的价值体现
  (一)视觉调节,改善地下环境
  伴随着各个城市地铁的兴起,地铁的使用率不断提高,成为大众日常集聚的地方。其人流量与展示空间的容纳量也是十分的惊人,在这样高密度的空间中传播历史文化、城市文化等将会有极高的影响力。由于地铁空间是封闭的、沉闷的,现代都市人对地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舒适和快捷,地铁站空间扮演的角色也不再仅仅是换乘“节点”。人们向往更优质的生活和更高品味的享受,期待换乘时获得身心的平衡和满足。所以地铁空间通过装饰纹样和图标以及其他的艺术形态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传播和发扬,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陶冶乘客情操,向来往的乘客展現城市悠久的历史。
  (二)营造艺术空间,共享城市文化
  纵观各个城市的地铁空间设计,可以看出一些共同特点:在遵循地域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前提下,将多层次的艺术作品通过地铁空间呈现出来,不仅凝聚了城市文化特点,更彰显了城市活力和城市人民的创新精神;结合壁画、雕塑、装饰材料等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在地铁空间中展示独具特色的公共艺术作品,在给出行的乘客感受舒适美观的地铁公共环境的同时,潜移默化中积极引导人们的情绪和行为。
  三、西安地铁空间文化艺术建设现状
  西安地铁车站因其客流量大、宣传方式独特、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的特点,为了满足乘客对多种环境的需求,并且使得车站具有自身的特色,地铁装饰设计中人文艺术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地铁站装饰的对象包括地铁车站内的所有吊顶、墙面、柱面、地面等乘客视线范围内的一切空间设施。因此构思装饰设计时,要兼具艺术和文化的特点,使地铁融入到城市文化大环境中去,地铁站拥有艺术性的同时更添趣味性,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西安地铁一号线,体现了现代城市在发展工业、发扬文明、发展科技等方面的进步,装饰风格总体概括起来为“古典中带有明快、大气中带有典雅”。一号线的设计理念兼具汉唐风格,最终形成了汉代风格为主、辅之以唐代风格设计形式,从西到东一共有19个站点,分别展示了周、秦、汉、唐、明等多个朝代的人文历史景观。同时西安地铁一号线中选取了我国古代建筑中“斗拱”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和设计,使之更符合现代审美理念。“斗拱”元素也是西安地铁的标志性元素,始终贯穿西安地铁一号线,斗拱在设计上以北大街作为中心,分别向东西方向分散,其造型从繁琐过渡到简洁,从粗狂过渡细致。除此之外,地铁一号线每个站点内的立柱上在装饰纹案上做到了站站不同,西安独特的历史元素和文化元素也体现在每个细节中,这些装饰样图案分别有万字纹样、水波纹路、祥云图案,提取自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建筑,地铁站立柱的东南西北四面对应地雕刻了经过改良设计后的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很好地呼应了整体的历史文化主题。不同的地铁站其地面石材纹路也有很大的差别,地面图案与天花板图案之间形成良好照应的效果。
  西安地铁二号线的整体装饰特色可以概括成“简洁明快、彰显特色”。其核心设计风格是“唐风唐韵”,以此为基本脉络进行设计,各站的装修基调为灰白色,墙面和立柱面的主要纹路为水波纹、回型纹以及万字纹。在地铁二号线由南至北的多个站点中,选取了一些繁华的核心站点进行重点设计,如会展中心站、行政中心、钟楼以及小寨等站点,在装饰风格上彰显西安13朝古都的特点。
  西安地铁三号线的装修风格可以用“异域风情、一脉贯通”来形容,主要展示西安在历史上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其设计上体现了互通有无、天涯比邻、横贯中西、凿空之旅以及长乐未央的内涵,从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的角度来体现丝绸之路各国的风土面貌,全方位地展示了现代发展、科技发展、丝路申遗、风土面貌、文化传播、乐舞百戏、沿途风貌、贸易交流以及站点文化等多方面的特色。
  西安地铁在装修设计上对每个车站赋予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并配备了各具主题的文化墙,充分体现了西安作为13朝古都的特点,使得所有的乘客在乘坐西安地铁时,领略到西安融汇古今、包容开放的文化特色。
  四、西安地铁空间文化艺术发展的建议
  地铁作为城市文化传播有效的载体,它对于传播文化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文化的选择和整体的风格方面要慎重考虑,并且对于一些特殊的纹样或元素符号要加以标注和解释,方便乘客去了解体会,更好的传播西安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还应设置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公共设施,例如:座椅、垃圾桶、导视牌等。集合相应的历史发展、科技、文化、美学等因素,去打造一个具有自身独特性的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的地铁空间。   完善每个设计项目在地铁空间的布局,遵循线路文化的总体主题思想,在此基础上明确每个项目的风格和特色,将其充分体现在最终的设计成果中;另外,还要关注不同项目的题材、形式、色彩、位置以及风格等因素,保证地铁空间风格的统一和谐。
  构建地铁空间设计的规范,保证所有公共艺术设计项目能够融入地铁环境,营造出舒适、融洽、可持续的地铁空间。比如,在构思公共艺术设计项目时,首先要考虑到如何表现和设置导向标识系统的问题,再来考虑店铺招牌、商业广告以及景观设计等次要问题,确保导向标识系统的清晰性、明白性,其风格的设计和色彩的选择都要经过统一规划布局,使得乘客能够准确接收到指示传达出的各种信息,保证乘客在各类情况时都能有一致的流动方向;在构建站内导视系统时,需要结合地铁建筑特点,确保二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在设计实施时要参照国家和国际的有关设计标准,还要兼顾到老弱病残孕妇以及外国友人等小众群体。
  除此之外,要注意到同种类型项目的连贯整体。在设计地铁信息传播系统时,普遍使用多媒体的视觉传播方式,除了传统模式中的平面媒介外,还有电视导播媒体、LED 屏等多种方式的运用,通过这些现代化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交流,尤其关注传播过程中不同媒介之间的信息是否连贯,同时也要保证图形、色彩等感官上的整合和连贯。
  五、结语
  公共文化艺术存在的真正意义不只是体现出某种艺术和精神,也并非是满足单纯的感官需要,而是为了公共环境更具“地域感”“亲切感”“文化感”以及“历史感”等积极的因素。在公共空间,尤其是地铁这样拥挤嘈杂、缺乏自然气息的公共空间中,会给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都市人增添更多的心理压抑,人们期待更加生活化、自然化、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这也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的基本心理需要,更是地铁公共文化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王二盟,秦岁明,刘静阳.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西安地铁装饰设计[J].中国包装工业,2015,(06).
  [2]李路葵.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研究——以西安地铁三号线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6,(05).
  [3]贾云平.城市地铁文化建设研究[J].城市观察,2012,(05).
  [4]吴琳.重视地铁公共艺术对城市文明引导的作用——以加强武汉地铁公共艺术建设为例[J].城市观察,2014,(01).
  [5]馬瀛.地铁车站装饰设计中人文艺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06,(02).
  [6]张勤,邓艺梅.地铁公共艺术设计整合脉络[J].都市快轨交通,2017,(05).
  [7]舒悦.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策略探究[J].包装工程,2016,(12):93-96.
  [8]武定宇,宿辰.从艺术装点空间到艺术激活空间——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三十年的发展与演变[J].城市轨道交通,2015,(18):1-4+8
  [9]凌云.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以杭州地铁艺术墙为例[J].包装世界,2013,(02):017.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来谈谈非虚构文学。  非虚构文学有两种谈法,一种是像教授一样,讲非虚构文学是什么概念,这个概念当中会包含什么样的意向,对它反复地进行定义,然后再说什么是非虚构什么不是非虚构。  但是作为一个创作者来讲,我一般不愿意用这样的过于学者化的方式,来进行我们的认知和工作。在对待非虚构这样一种文体的时候,我始终考虑两个问题:第一,在我们开始写作之前,这个世界上已经有过的,能够提升我们对世
期刊
作者简介:   郭虎,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鐘威,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期刊
杨溢,天津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现供职于北京语言大学,从事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工作。从中学起即发表散文作品多篇。  洹水汤汤,其波淼淼,洹水荡荡,其流浩浩。  朔 源  天际一首无字歌,地上一条有字的河,高亢悠远,石破天惊,萦绕古今。在时光交织而成的隧道中我们步履蹒跚,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巨大问号的阴影里: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去向何方?  面对这绵延了千百年的斯芬克斯之谜,我们陷入茫然。尽
期刊
摘 要:文章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建筑现象学及场所精神为探索背景,叙述了场所及场所精神的概念,并从建筑场所现象学出发对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部分建筑作品进行赏析,探讨了场所精神在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建筑与场所精神之间的联系和所产生的现实效益。  关键词:场所现象学;场所;空间;场所精神;安藤忠雄  一、背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标准化和模式化的元素和符号在城市中迅速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利用周末节假日的时间来到乡村来体验乡村的自然生活等。在扬中朝阳湖生态园的基础上加入农业观光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园区定位、园区总体布局、景观规划、设施规划等方面对乡村生态观光景观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总结扬中朝阳湖生态观光景观的不足等,从而更好地构建生态文明下的乡村生态景观。  关键词:乡村生态;观光休闲;趣味农业;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
期刊
摘 要:照明是人们视觉感知不可或缺的条件,人性化绿色照明对人们的生理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在运用绿色照明满足空间基本照明的同时,怎样为人们提供一个更舒适、有趣、多样性的照明环境尤为重要,这也是低碳经济社会环境下空间绿色化、节能化的召唤。从绿色照明概念出发,结合现商业空间绿色照明设计必要性及新需求,探讨通过合理利用科学技艺手段,如何为人们创造绿色、环保的商业空间照明环境,给设计师在进行商业空间绿色照明设
期刊
摘 要:城市景观的民族性回归,旨在传承、弘扬城市内特有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人们在生活中耳濡目染,更加直接地接触、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从而获得更为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地域性、民族性文化的代表。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相继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虽然国内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上形式各异,但是更多的表现在研究、展览层面,但是如果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就会让这
期刊
摘 要:公共艺术的核心问题是作品的“公共性”问题,而“公共性”问题其实是公共权力问题。公众参与公共艺术创作是“公共性”的一种重要体现。通过不成熟的创作实践以求抛砖引玉,对公共艺术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做一个简短论述。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众参与  一、关于公共艺术  从广义上讲,公共艺术就是设置在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从这方面讲我们对公共艺术的认识显得过于表面化,而没有认识到它的内在价值。公共空间只是
期刊
摘 要:针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向有秩序性、规律性、变化性转变,运用结构主义的理念来设计雨湖公园,从雨湖公园规划的整体性结构、可转换空间、内部的可生长和自身调整性来论述。通过对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给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带来不同的设计理念,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结构主义;景观结构;整体性;可调整性  随着城市的变化和发展,人们更趋向于享受自然带给我们心理上的愉悦。随之,每个城市都修建
期刊
作者單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