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如何“超车”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t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纤维是含碳量大于95%的纤维材料,同金属、树脂、玻璃、陶瓷等基础材料复合后,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性强等优良特性,被日本、美国等国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等战略行业,成为新一代军民两用、影响未来科技发展水平的战略新型材料。


2018年4月17日,江苏连云港市开发区,工人正在碳纤维生产线上查看运行情况。

  我国碳纤维经过多年努力,以自主研发为抓手,打破了国外的技术装备封锁,产业化生产初见成效。但整体来看,我国碳纤维发展依然处在核心技术创新不足、应用开发滞后、生产成本偏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阶段。下一步需要加大自主研发,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提升战略新型材料的生产能力。

加速赶超日美


  日本自20 世纪50 年代掌握碳纤维制备方法后,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国,产品质量与数量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东丽工业株式会社是世界上高性能碳纤维研究和生产的“领头羊”,高端产品占有率稳居世界第一,其生产的T1000 碳纤维拉伸强度等性能指标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目前全球最领先的碳纤维产品。
  与日本相比,美国碳纤维研发及应用近年来后劲十足。美国赫氏公司拥有40 多年为航空开发应用碳纤维的经验,能够自主生产供应碳纤维,是美国厂家中高性能碳纤维技术的领导者。
  2010 年,美国拨款3470 万美元,建立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碳纤维技术中心。目前,美国碳纤维主要应用于军用、民用航空航天领域,2015 年美国碳纤维产量超过2 万吨。
  从全球碳纤维市场的份额划分看,国际碳纤维市场依旧为日、美企业所垄断。在小丝束碳纤维市场上,日本企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为60%;在大丝束碳纤维市场上,日美企业合计拥有全球75%的生产能力,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
  高端碳纤维市场也基本被日美两国垄断,绝大部分高性能碳纤维是小丝束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小丝束碳纤维供应商的市场占比情况是:日本东丽占30%、东邦占20%、三菱丽阳占14%;美国赫氏占12%、氰特占8%;中国台湾地区台塑集团约占5%。
  同日美等国相比,我国碳纤维产量近年来快速提高,2015年碳纤维产能已到达1.7 万吨,产量为4000 吨。国内现有高强型碳纤维工程化研究和生产单位40 余家,主要包括威海拓展、中简科技、中复神鹰、江苏恒神、中安信、康得碳谷等。
  目前,我國企业已经可以稳定生产T300 号碳纤维,T700 与T800 等高规格产品也都突破了技术瓶颈。
  例如康得集团已建立起全球碳纤维轻量化生态平台、航空复合材料制造平台和研发平台,集团下属的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就于去年成功生产出合格的T800、T1000等产品,并且均实现稳定量产,产品性能稳定、合格率达到95%以上。

成本与性能困境


  虽然中国是碳纤维消费大国,但近90%的国产碳纤维产品仍属于中低规格的通用型级别,且普遍存在成本高、能耗大、质量不稳定、开工率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国防和高端工业领域的需求。
  首先,工程化稳定生产不足。日本东丽作为目前全球碳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能够稳定、批量生产近20 种牌号的高性能小丝束碳纤维产品和3 大类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产品,可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对不同规格碳纤维的使用要求。
  与日本东丽相比,国内企业普遍存在工艺稳定性不足、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差、缺少质量控制及追溯体系等问题,高性能碳纤维的大批量生产和规模工程化应用明显不够,实际开工率较低。尤其是高端产品及应用上,无论性能还是成本都难以与东丽抗衡。
  其次,国内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尚显不足。国外在与碳纤维配套的专用油剂、上浆剂、通用和专用树脂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理论和应用研究,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而国内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尚处于跟踪模仿阶段,总体上欠缺系统性、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和不同领域的批量应用验证。
  最后是核心设备国产化待破题。碳纤维工程化稳定生产涉及到化工、纺织、材料、机械等多个学科领域,整个生产线由聚合釜、脱单塔、高精度过滤器等数千台/套工业化装备组成,包含温度、压力、黏度、流量等数千个工艺参数控制点,生产流程长,工艺非常复杂,技术难度很大,是一项集多学科、精细化、高尖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技术壁垒。
  目前,国内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生产所需的核心装备和关键部件,其制造技术大多数由日、美等国的企业所把控,部分设备(例如碳化炉、石墨化炉、驱动牵伸装置等)还受到外国政府严格的许可证管控制度,这对我国碳纤维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威胁。

亟需产学研用协调推进


  出于安全及战略考量,发达国家严格限制高端碳纤维核心制造技术的输出,我国不可能从这些国家进口到高质量原丝与碳纤维产品,更难获得成套核心技术,因此发展碳纤维必须要坚持自主研发,提升国产化的生产能力。
  第一,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推进碳纤维及部件生产成本的下降。通过设计的不断优化、工艺的不断提高、生产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材料回收再利用这些途径,都可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从而引领整个产业不断向纵深发展。
  第二,坚持自主研发,建立自主品牌体系。在坚持自主研发、走国产化道路的基础上,在合理技术支撑、产品质量可控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碳纤维材料制造,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第三,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集中优势科研资源,汇集国内顶尖的机构及企业力量,通过有效的人才吸引机制,将众多国内外碳纤维及碳纤维复材领域的专家聚集在产业平台之上,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打通生产、研究、应用各环节,以“产学研用”共同发展的方式,实现联合攻关,提高我国碳纤维产业的研发能力。
  第四,国内高端装备制造应用领域借鉴美国做法,规定碳纤维材料50%以上实现国产化,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这些领域包括:大飞机、航空航天、核领域等。
  第五,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可参照日本碳纤维制造商协会的运营经验,尽快成立碳纤维行业协会,促进碳纤维制造企业合作、规范国内竞争、推动技术标准化、促进碳纤维应用、以信息技术改进行业流程、整合行业力量,在关键技术及配套准备研发、行业企业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強化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是今年防风险攻坚战的一个新焦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点名”金控后,监管层多次在公开场合指出:少数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集团存在较大风险,抽逃资本、循环注资、虚假注资,以及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比较突出,带来跨机构、跨市场、跨业态的传染风险。据悉,针对金控的监管办法正在起草中。  释放强化监管信号的另一面,是一批金控机构跌入谷底或各种应变——  保监会
期刊
十九大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排在首位的依然是防范风险,其中重点是防范金融风险。    《财经国家周刊》调研发现,2017年底银行业资金面趋紧,市场利率攀升,或增加地方政府债务付息成本和实体企业融资成本。银行流动性风险、不良率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叠加的情况值得重视。  但不同于2013年“钱荒”,此次流
期刊
环境风险可以分为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  物理风险包括各种与气候相关的自然灾害和事件,比如旱灾、森林火灾、水灾、飓风、海平面上升等等。随着碳排放的加剧和全球气候变暖,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会上升,有些会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污染,尤其是水污染、土壤污染事故也属于物理风险。在中国,每年有500多起突发性污染事故。除此之外,由于过度消费、气候变化和污染等原因导致的水资源缺乏也是一个典型的
期刊
地方债“开前门”和“堵后门”的工作正在双双升级。  5月17日,辽宁省财政厅通过财政部上海证券交易所政府债券发行系统公开招标发行128.4048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此外,5月21日、22日,湖南省和云南省分别公开招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41亿元和242.3亿元。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近期多地从省至市、再到县、已经开展摸底隐性债务的工作。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前4个月,我国发
期刊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长足进步。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注入新力量,国内优势企业茁壮成长形成新优势,激励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谋求新作为,合纵连横造就新格局,自主创新展现新气象以及军民融合取得新突破。我国高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不平衡,而创新能力进步提升还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强壁垒。  但同時,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等各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党的十九大
期刊
MSCI纳入A股的进程开启之后,中国股市的下一步改革与发展仍任重而道远。在逐步适应把A股纳入投资范围的过程中,国际机构投资者也将面临多重抉择与挑战。A股将在6月1日正式加入MSCI指数。  6月1日,中国A股将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 ACWI全球指数。MSCI是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以全球统一的系统方法编制股票指数而著称。目前以MSCI指数为基准的股票资产超过11万亿美
期刊
过去几年中,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步伐显著加快,除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金融机构相互渗透的综合化经营外,相当数量的非金融主体也纷纷涉足其中,形成了数量众多、并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各类金控平台,为一些违规操作提供了条件,也埋下一定风险隐患。以金融机构为主的金控公司都有相应的监管部门。区分持牌与非持牌金控  作为多元化经营的金融企业集团,金控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所属的受监管实体至少明显地在从事两种以上的银行
期刊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1962年生人,有着一头与年龄不太相称的灰白发。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他坦言,“压力肯定是很大的。有时候晚上睡不着觉,来自团队、来自政府的压力,有的人对我们有意见。”    这些压力和意见,很大一部分生发自奇瑞近六年的经营状况。  最辉煌那几年,奇瑞是自主品牌的绝对“一哥”,轿车年销量最高时国内排名第四,力压一汽丰田、广汽本田等合资品牌。但自2011年开始,奇瑞销
期刊
强化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已是大势所趋。但如何监管?除股东背景、资本充足率等具体考量外,还需回溯其“野蛮生长”的源头。2002,年国务院批准光大中信和平安试点综合金融控股集团,正式开启我国金控发展的序幕。  有专家指出,金控近年快速崛起的背后,是脱实向虚、跨界混业,是实体企业的艰难生存,因此涌现出一批“四不像”平台,如“实体企业地产化、地产企业金融化”。各色“金控”  2002年,国务院批准中信、光
期刊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金融业改革和金融监管改革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自此,遭遇历史拐点的金控业态下一步怎么走,牵动着我国金融安全与金融改革全局。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  早在2002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试点之一的光大集团,也正以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金融监管改革的试金石角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