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心的碰撞 情与情的呼应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12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贵的沉默》讲的是一位老师在上课时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感到骄傲和快乐;而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却只有几个,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强烈的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老师教育大家要懂得关心父母,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对于习惯了“索取”、“被爱”的当代小学生来说,这真是一篇难得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学习完这一课后,我觉得收获很多,而最难忘的是课堂上有这样两个镜头:
  在孩子们兴奋地演读享受父母的爱之后,自然而然地谈起了父母为他们过生日,他们的兴奋溢于言表。我深情地说:“你们多么幸福啊!其实不仅仅是在生日这一天,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的一举一动也时刻牵引着父母关注的视线,牵动着父母的心,你们是在父母爱的呵护下长大的。
  那么,你们对父母了解多少呢?老师希望大家真诚地回答。”课堂上一双双眼睛注视着我,于是我出示了这样一个小测验,目的是考察一下学生对父母的关注度。
  (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2)母亲节是哪一天?
  (3)你知道父母最爱吃什么菜?
  (4)你知道父母穿多大号码的鞋?
  (5)他们吵架时你是否帮他们和好?
  (6)父母下班后,你是否会曾帮他们端来一杯热茶?
  (7)你平日是否经常对父母说:“我爱你们。”
  (8)当父母生病时,你会为他们拿药吗?
  “你们能回答出多少呢?”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最多能回答出六个。我又深情地问:“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我觉得很惭愧,我对父母了解得太少了。”
  ……
  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内疚与惭愧之情。
  课文学完了,孩子们的心情也非常复杂。看着他们若有所思的样子,我说:“当我们和课文中的孩子们一起经历了从热闹无比的课堂、突然沉静的课堂、又再一次回到热闹的课堂时,我们的情感也随着孩子们的心一起在波动。此时此刻,我想有一首歌最能说出你们心中的话语——《烛光里的妈妈》,它表达的是一个女儿对母亲的爱与理解。那么在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然后,我出示了这样的幻灯:“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您把我养大,教育我健康成长。”
  ……
  教学感悟:
  一、课文因读而感悟
  学生读一遍书会有一遍的收获,的确是这样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最大的感受是:只要学生认真读书,即使我们不提任何要求,学生也会饶有兴致地读出一些东西,这正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本课的预习中,我没有提任何要求,只是要求学生读熟课文,每个学生至少读六遍。
  实践证明,课堂上,一些词语以及重点句子在学生反复的读书中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因此,我觉得,我们千教万教,必须以学生用心来读为基础。
  二、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本节课,我自己也比较满意的是教案的设计。应该说,我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考,先后设计了三套不同的方案。即使在讲这节课之时,我也是对重点段落的处理带着两套不同的方案来执教的。
  课堂上,顺学而导,我采用了第一套方案,重点探讨了在沉默中孩子们会思考什么,给了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设身处地进行反思,学生在全神贯注的思考突破了教学难点,“你觉得沉默的可贵表现在哪里?”学生不仅了解到在于孩子们认识到了错误,而且孩子们努力地回报父母的爱。这样,中间忽略了许多教学步骤。对于这一环节,我们在练习了“这一片沉默使孩子们懂得了……。这一片沉默使爸爸妈妈们感受到了……”后,直接进入了朗读训练。两次互动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情感世界,以爱串起了课堂。所以,我在想:预设固然重要,但生成的课堂更加真诚。
  三、师生因互动而精彩
  “爱”自始至终贯穿在课堂上,特别是小测验引发了孩子们的内疚与惭愧之情,从而与课文中的孩子产生了共鸣,这样理解起课文来就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朗读、感悟”后,“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拓展延伸,掀起了爱浪, 所有的孩子好像在倾刻间都长大了、懂事了。面对着可爱的孩子,每一位听课的家长眼睛中都闪动着激动的泪花;在洋溢着亲情的氛围中,学生们感动着、吸纳着、享受着。
  课已毕,情未了,我无法淡忘课堂上那直面心灵的朗读和充满真情的话语。它不是解释,不是说明,不是授予,而是一份情感的体验,是一片真情的唤醒。由此,我在想,一篇课文,其实就是一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感人的旋律、一幕立体的场景。老师的责任就是引领孩子们读出意、悟出情,这样,学生不仅思绪如清泉般潺潺而流,同时也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精神洗礼。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的目标确定、文本解读的深浅把握、学生学习方法的确定、课外拓展的延续等等,都是语文老师备课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握课程的理念,用教学理念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吃透教材,把握重点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备好课的第一步是确定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看看我们老师的教案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通常有两种形式:三维目标式、工具人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是教材内容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删除和加工,以高效、合理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是一个值得广大数学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经验化方式  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通过复习、提示
期刊
摘 要:“生本教育”理念是符合我国教学改革方向的教学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在结合“生本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本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本教育 实施  郭思乐教授结合十几年生本实验的无数案例作了这样的概括:“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
期刊
摘 要:要搞好家庭教育,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给孩子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用心研究孩子,注重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游戏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大力发扬孩子的特长,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主动配合老师,做好学校教育工作。  关键词:培养 营造 环境 良好 配合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培
期刊
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笔者重新审视、反思十余年来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认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我们一直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定格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关系比较适用于以“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大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改革,改来改去,还是没能跳出教师“一言堂”的圈
期刊
摘 要:初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应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然后,教师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关键词:数学 解题错误 探讨  从小学到初中,知识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大幅提高,但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应该很好地对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
期刊
摘 要: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进行基础性、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以多元学生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实质上把握小学语文识字、阅读的教学规律,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方式,构建生命课堂,走向对话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教学 学生 自主学习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现状,阐述了朗读的技巧及朗读训练中如何进行多样化评价。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朗读训练 技巧 评价  “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就
期刊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走近毛泽东,感悟伟人情怀。这首诗放在开篇的第一课,可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来我把我的点滴做法与各位分享、商榷,希望提出宝贵的意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