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随迁家庭进入城市的总量连年持续增加。在随迁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上,随迁家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基于此对城镇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镇随迁子女 家庭教育 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城镇社区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以‘青山社区’‘祥瑞社区’为例”(立项编号:ZJSB20160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3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大多选择以家庭为单位的迁移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近几年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进城务工人员总量连年持续增加。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在随迁家庭的子女教育上,随迁家庭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衡阳市Q社区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一、城镇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1.家长的教育观成才观有偏差。组通问卷调查,随迁家庭的父母普遍认为家庭教育极其重要。但在孩子教育观上,仅有3.1%的家长比较了解家庭教育的意义;在孩子的未来发展上, 78.2%的随迁家庭家长把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高薪高职位当做是孩子成才的象征,但对孩子未来生活中健康心态普遍关注较少。
2.家长的教育能力明显不足。课题组在走访社区随迁家庭的过程中发现,随迁家庭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接受过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的父母只占总人数的9.8%。很多家长反应,现在孩子的作业越来越难,文化知识只好依靠学校老师和托管机构的辅导老师。除了文化课辅导较少,67.5%的家长在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不能够明确地给出建议和实质性的帮助。
3.家庭教育内容片面。在家庭教育内容方面,随迁家庭家长关注点较为集中:83.7%的随迁家庭的父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做关注重点;42%的随迁家庭的父母关注孩子品质和行为教育。在关注孩子的未来规划和身体健康发展方面,随迁家庭的父母仅占2.7%的比例,尤其对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认识方面,关注的比例低于2%。
4.家庭教育方法单一,氛围不浓。 通过调查发现,随迁家庭中52%的家长倾向于专断型和放任型,31%的家长倾向于溺爱型,民主型的家长占比较少。很多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不应该打骂孩子, 但是面对实际问题时多采用单一的语言说服,甚至有时会出现语言暴力,不能很好地以身作则。
二、影响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原因分析
1.家长个人原因。通过调查发现,由于随迁家庭的父母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大多选择经商、服务人员、建筑工人等,平时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工作时间长,虽然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出现。
2.家庭内部环境原因。由于随迁家庭中家长的职业,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普遍不高,也影响到了他们在子女心目中的权威性;工作使得他们和子女相处的时间较少,这影响到他们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随迁家庭家长的文化知识有限,在辅导子女的家庭作业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影响到家长与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的交流。同时,随迁家庭大多来自农村,家族有着较为明显的“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观念,这或多或少地影响到随迁家庭家长对子女未来发展的关注方向。
3.外部社会环境原因。
就随迁家庭来说,主要集中在城中村或者城乡结合部,这些地方的社区构建和社区功能可能还不完善,在家庭教育服务体系上可能起不到较强的引领作用。同时,由于社会、学校各种因素的影响,随迁家庭的子女在选择就读学校时还有一定的限制,学校师资力量不均衡,与家长的沟通不及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随迁家庭子女的成长。
家庭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改善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应对策略上,要多借助社区平台,构建有效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采用“社区家长讲堂”等形式,更新随迁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端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行为态度、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家教的执行能力。也要多借助政府力量,有效加强家校合作,多借助社会资源,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从而帮助随迁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
參考文献:
[1]宋艳丽.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投入结构失衡倾向及优化对策[J].教育观察,2018,12.
[2]杨方娇 蔡迎旗.3 -6岁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18,09.
【关键词】城镇随迁子女 家庭教育 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城镇社区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以‘青山社区’‘祥瑞社区’为例”(立项编号:ZJSB20160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3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大多选择以家庭为单位的迁移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近几年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进城务工人员总量连年持续增加。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在随迁家庭的子女教育上,随迁家庭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衡阳市Q社区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一、城镇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1.家长的教育观成才观有偏差。组通问卷调查,随迁家庭的父母普遍认为家庭教育极其重要。但在孩子教育观上,仅有3.1%的家长比较了解家庭教育的意义;在孩子的未来发展上, 78.2%的随迁家庭家长把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高薪高职位当做是孩子成才的象征,但对孩子未来生活中健康心态普遍关注较少。
2.家长的教育能力明显不足。课题组在走访社区随迁家庭的过程中发现,随迁家庭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接受过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的父母只占总人数的9.8%。很多家长反应,现在孩子的作业越来越难,文化知识只好依靠学校老师和托管机构的辅导老师。除了文化课辅导较少,67.5%的家长在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不能够明确地给出建议和实质性的帮助。
3.家庭教育内容片面。在家庭教育内容方面,随迁家庭家长关注点较为集中:83.7%的随迁家庭的父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做关注重点;42%的随迁家庭的父母关注孩子品质和行为教育。在关注孩子的未来规划和身体健康发展方面,随迁家庭的父母仅占2.7%的比例,尤其对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认识方面,关注的比例低于2%。
4.家庭教育方法单一,氛围不浓。 通过调查发现,随迁家庭中52%的家长倾向于专断型和放任型,31%的家长倾向于溺爱型,民主型的家长占比较少。很多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不应该打骂孩子, 但是面对实际问题时多采用单一的语言说服,甚至有时会出现语言暴力,不能很好地以身作则。
二、影响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原因分析
1.家长个人原因。通过调查发现,由于随迁家庭的父母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大多选择经商、服务人员、建筑工人等,平时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工作时间长,虽然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出现。
2.家庭内部环境原因。由于随迁家庭中家长的职业,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普遍不高,也影响到了他们在子女心目中的权威性;工作使得他们和子女相处的时间较少,这影响到他们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随迁家庭家长的文化知识有限,在辅导子女的家庭作业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影响到家长与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的交流。同时,随迁家庭大多来自农村,家族有着较为明显的“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观念,这或多或少地影响到随迁家庭家长对子女未来发展的关注方向。
3.外部社会环境原因。
就随迁家庭来说,主要集中在城中村或者城乡结合部,这些地方的社区构建和社区功能可能还不完善,在家庭教育服务体系上可能起不到较强的引领作用。同时,由于社会、学校各种因素的影响,随迁家庭的子女在选择就读学校时还有一定的限制,学校师资力量不均衡,与家长的沟通不及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随迁家庭子女的成长。
家庭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改善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应对策略上,要多借助社区平台,构建有效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采用“社区家长讲堂”等形式,更新随迁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端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行为态度、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家教的执行能力。也要多借助政府力量,有效加强家校合作,多借助社会资源,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从而帮助随迁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
參考文献:
[1]宋艳丽.基础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投入结构失衡倾向及优化对策[J].教育观察,2018,12.
[2]杨方娇 蔡迎旗.3 -6岁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