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策略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n272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重新审视目前的教育方式,重视美感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多元化的社会当中,信息数字化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尝试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灵活的教学方式与当代语言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结合学生的自我努力、规划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学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的现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属于高等教育文学专业不可或缺的主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是构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专业内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推进,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扬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但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信息数字化和大众传媒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语言创新、语义迁延以及语义再生等各种语言现象纷至沓来,这就产生了新的语境,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情况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从当今社会需求和实际教学要求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不可避免地缺少了针对性与大众化、普遍性与个性化。这个时候,就需要文学专业的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跳出固有的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方式,转换视角。本文试从教师、学生、社会三个方面,制定合理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策略。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策略
  (一)从教师角度而言
  从目前的形势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上要改变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摒弃没有差别化的教学方式,探索因材施教、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题教学活动的主体与互动者,这也有利于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讲解上,教师可以选取灵活的文本解读方式,创新教学思路。例如,在讲到李清照的《一剪梅》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入手,进行比较教学,如通过《古诗十九首》当中《行行重行行》这样一首思夫诗,表现不同时代女性的爱情观与婚姻观与自我的认知的异同。讲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时候,就可以对比当代诗人顾城的“女儿国情节”。在讲解庄子《逍遥游》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问题和情景,如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庄子追求的绝对自由来进行思考,然后教师进行提问。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庄子的自由和顾城自由进行思考,对比这两者自由的共性和区别,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在讲解《老残游记》的时候,教师可以就这篇小说的叙事模式与现代小说的叙事模式相比较。在对比当中,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在鉴赏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试着寻找学生的兴趣点,适当地加入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古代作品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古代文学的修养。
  (二)从学生角度而言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执行者。在课堂中,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知识的构建。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应该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接受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这有利于学生达到思想上的飞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另外,学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有意识地选择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提高。学生还可将自主探讨的内容与课堂上鉴赏的内容结合起来,加深理解,形成具体而深刻的认知。
  (三)从社会需求角度而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教师和学生还应考虑社会的需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以后的规划,制订有所偏重的教学策略。另外,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为学生以后的规划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其中,不少文学专业的学生将来也可能要走上教学的道路,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为以后的古典文学作品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策略,需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学科的现状,在大环境下,转变视角,在实践中,探索前行,促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发展。教师在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多视角地进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笔者希望本文的教学策略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此来促进课程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延伸。
  三、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该课程具有的传承发扬文化的重要功能,加強对本课程的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自觉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让文化更好地结合新时代,应用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
其他文献
20世纪初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在战争的催化下,中西方文明发生了碰撞。一些学者开始采用西方学术思想和方式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时期涌现出一批既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知识底蕴,又有着熟知西方学术研究方式和理论的学者,如劉师培、王国维、梁启超、鲁迅等。他们没有停留在传统研究《楚辞》的注释型研究模式,而是将新的学术思想、学术方式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从政治、地理、经济、文化、哲学、心理学等方面进行研究,这也是西
期刊
传统意义上的声乐以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为主,但伴随着音乐理念的不断发展,原生态唱法逐渐融入到了声乐体系之中,这也使得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声乐的传唱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本文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流行唱法问题作出了相关思考探索,希望能够为高校声乐教学提供借鉴。  一、流行唱法介绍  流行唱法也被称之为通俗唱法,是从西方爵士乐和布鲁斯音乐发展起来的,并在时代的不断前进变化中,逐渐演变为当下的演唱形式。
期刊
自恋与侵凌性概念附属于拉康镜像理论,是镜像理论的延伸。拉康镜像理论的关键概念是人的自我认同幻象,人从婴儿时期起进入镜像阶段,第一次从镜子中见到自己镜像,开始把镜中这个虚幻的整体影像当作“我”,从而把零碎、混沌、尚不能分辨和感知到的自我瞬间整合为一个理想整体。由此,虚幻的自我认同旅程在漫漫人生中开始了。人过于恋慕这种虚幻的自我镜像,由此与镜像产生情欲的认同和占有欲两种关系(自恋),而侵凌性就来源于占
期刊
幼儿普遍喜爱音乐和舞蹈,且对其具有较为强烈的兴趣。学前阶段是培养孩子艺术特长的最好时期。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身具备优秀的弹唱技巧,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也能够给幼儿做出榜样。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钢琴弹唱能力的提高,确保学生将来能够以优秀的弹唱技巧来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让幼儿能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与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教学的开展,其目的在于为幼儿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美术等一系列具有艺术性特征的学科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美术学是一门具有独立性特征的学科。美术学的研究领域范围比较广,除了自身的一些理论外,还会涉及其他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科内容。对美术教师而言,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从美术学的角度出发,还要与其他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一、美术学中设计方向课程存在的弊端  (一)缺乏合理的课时安排  美术学专业中设
期刊
近几年,高校教育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高校声乐教学也在此背景下更加重视实用性。当前,声乐跨界演唱在行业内大受欢迎。为此,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跨界演唱能力。本文以声乐跨界演唱为着手点,探讨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跨界演唱能力的培养。  在音乐教学发展过程中,跨界声乐演唱成为当前高校声乐教学趋势。传统声乐教育方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随着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声乐教学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尝试将不同演
期刊
美术学科作为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提高聋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对四平市聋哑学校进行调查,结合自己在校就职经验,基于《聋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分析当前聋校美术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聋校美术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聋生的美术教学现状  聋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之一,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聋生才能摆脱因先天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
期刊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老年人有了越来越多的娱乐形式,其中舞蹈受到广大中老年人的喜爱,它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丰富业余生活,推动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分析了在中老年舞蹈教学中的形体训练,希望给相关从业者带来参考。  一、形体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必要性  舞蹈作为表现动态美的艺术,利用人体协调、韵律及美感,表现出舞蹈作品想要表达的感情。如果缺乏形体训练,舞蹈教学算不上真正的教学,也不科学专业的教学。因此
期刊
目前,舞蹈技巧越来越多地用在舞蹈作品中,毯技课作为舞蹈技巧课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舞蹈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在毯技课教学过程中腿功训练、舞姿训练、步法和综合性组合训练的技巧。  舞蹈毯技课是舞蹈表演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是舞蹈演员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它在训练学生的身体柔软度、灵敏度、力量、速度和爆发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腿功训练  学生通过踢、悠、抬等动作的训练,使下肢具有
期刊
近年来,诸多高校都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数字媒体艺术技能的人才。本文将阐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构建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些建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数字媒体作为时代的产物应运而生,市场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对拥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更为青睐。这就对高校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使该专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