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与心腹之患

来源 :商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心腹最后成心腹之患的概率还真不低,远的像范蠡之于勾践、伍子胥之于夫差,近的如林彪之于毛泽东,这是往大了说,往小了说,公司重量级员工跳槽、总工程师另起炉灶……
  
  老板需要心腹
  
  老板都希望有很多這样的人才:他们能力超强,可堪大用;他们忠诚不二,可托重任。他们是老板的臂膀、耳目,他们是老板的心腹。
  然而,“心腹”也有两面性,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时远远超过其积极作用,“心腹”的程度越深,其危害越大。求贤若渴而又疑窦丛生的老板们,对“心腹”这个特殊角色有着怎样的感情和认识?
  有过管理经验的人一定会和我一样发出这样的感慨,人是世界上最难管理的东西。只要有人就会有矛盾,就会有猜疑,就会有隔阂。在老板的位置上,且凭一己之力,很难向下延伸,而要做出正确决策,又必须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有准确的把握,尤其是对作为企业最重要资源的人的关系,一个处理不好就会毁了整个企业。中国人喜欢窝里斗,拉帮结派搞内耗,不布几条眼线,老板是看不到这些的。一般人讨厌心腹,也多半是因为心腹在这上面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很多心腹就是作为人际关系的收集者和监督者存在的。老板既然没有二郎神那样的三只眼,那么培养一些心腹做耳目是完全必要的。连古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夫为将者,必有心腹、耳目、爪牙。”
  所以实在无法想象,一个管理者在管理当中,没有若干心腹,如何去管理好一个队伍,让一个队伍正常健康地运作。
  心腹就是跟老板心意相通。他可以是得力助手,可以是亲戚朋友、旧同学、创业元老,他没有二心,老板对他放一万个心。但忠臣和能力强的人却不见得做得了心腹宠臣,就是因为他不一定能跟老板心意相通。不严肃地说,老板高高在上,其实也很需要下面的理解,需要有可以掏心窝子的交流对象。很多秘书、非要害部门的人卑权轻却成为老板心腹,多半就是这样。同时,成为心腹之后,员工自然会生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报恩心态,这也促使他更卖力,成为团队稳定而且有力的中坚。从这个角度说,心腹也是老板的必需品。
  当然,老板最需要的还是可以委以重任的心腹而不是可以偶尔给自己的神经挠痒痒的弄臣。心腹的程度也取决于信任的程度,可以托付的事物的轻重。比如,有的心腹甚至是可以托付性命和身家的;或者可以执行那些难以启齿的但对公司乃至整个团队至关重要的任务;或者可以让公司决策者以不伤害他人自尊的方法了解到基层、中层的士气和思想动态,心腹可以在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挽救团队以及决策者于危难之中。不过,心腹不能培养错了,培养错了,会让企业死得更快。如此,还不如没有。
  
  千万把“心腹”培养错了
  
  我们的汉语其实一直充满了朴素的辩证色彩,比如,养虎为患、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再加一个我生造的心腹成患,心腹最后成心腹之患的概率还真不低。远的像范蠡之于勾践、伍子胥之于夫差,近的如林彪之于毛泽东。这是往大了说,往小了说,公司重量级员工跳槽、总工程师另起炉灶,都是心腹爱将终成心腹大患的典型例子。
  不用说,因为深得老板信任,心腹们得以进入很多员工进入不了的领域,或者是了解企业的经济命脉,或者知道许多领导的私密生活……如果这些心腹有涵养、有追求,重要的是真正忠诚于企业,有职业道德,那么,他会是个忠肝义胆的好帮手,真正成为老板的臂膀、耳目,延伸老板的视觉,拓展老板的触觉。但倘若心腹之人有二心,那就惨了。利用老板对自己的信任,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利用企业的资源为自己营造一片天地。这算轻的。重的是利用掌握的企业或老板的秘密相要挟,或将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公诸于众,或“反水”自立为王,生产、销售与你一样的产品,一夜之间从你认为忠诚的接班人、爱将成为你的竞争对手。心腹之人变成“心腹大患”。
  更普遍的状况是“心腹”在日常工作中润物细无声的坏影响:古代弄臣惯常的媚主、整人、弄权、罔利在他们身上都会出现,进谗言、弄是非就更不用说了,还会利用老板的宠信排除异己,拉帮结派。关系网过于强大,无疑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功能,长此以往,必将弄得企业内部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且问,这样的企业留得住人吗?
  相信很多时候,在经营者的心里并无真正的“心腹”的概念,对于以追求利润和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老板而言,素质和能力才是用人的根本。但老板也是普通人,有着与普通人相同的七情六欲和各种喜好厌恶,有时难免也在周围寻找几个能稍微谈得来的人扯扯其他,次数一多,“心腹”便应运而生。
  
  编辑秦 琼
  《商道》杂志QQ群②群号:26396944
其他文献
想做代理,最好是做新产品的代理商。只有新产品,才可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高额的利润。    开同样的店,为什么有人赚钱,有人却赔钱,甚至血本无归?  有好事者曾总结出种种因由,诸如销售技巧、选址位置、进货渠道等等。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决定生意好坏的因素。这里,笔者就进货因素与诸位读者交流一二。    批发和零售的利润模式    批发商和零售商最大的区别是;批发商卖单个商品的利润低,只有通过大批量出货才
期刊
把一个简单的动作练到出神入化,就是绝招;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    1、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
期刊
同一桌上,位次的高低以离主人的座位远近而定。主宾坐在主人右边,第2主宾坐在主人左边。    明确目的和对象    凡事都有目的或者动机,请客也是一样的。  从业务的角度讲,请客的目的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即时的商业目的;另一个方面是出于巩固或者增进客情的需要。或许有业务员会认为这种观点具有太强的功利性质,缺乏人情味,但是事实是我们是在从事一项商业活动,任何手段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这是无可厚
期刊
人心即是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心即是江湖。在电影《笑傲江湖》中,香港武侠片大导演徐克借任我行之口,说出了他心中的江湖。  2006年春,对于苏宁张近东、永乐陈晓和大中电器张大中几大巨头来说颇具戏剧性,他们同时收到了来自竞争对手黄光裕的聚会邀请。  由于零售商和制造商关系紧张,那是一次家电连锁的同行们少有的高级别聚会,永乐和大中还都没有被黄光裕收至麾下,还是群雄征战的年月
期刊
对待人渣,发现萌芽,就消灭之,不要抱任何幻想,也不要试图利用人渣做些阴事,否则就是饮鸩止渴。    企业里的八种人    人分两种,常态人和非常态人,大家平常讲的都是常态人。其中常态人又分为:人财、人才、人材和人手,非常态人则分为:人物、人在、人灾和人渣。常态人是企业正常运转情况下的人才能力结构,而非常态人是指企业非常情况下或者不健康企业里面存在的一些人。  人财:人财是常态人才中最好的,是能为企
期刊
推销就是用你的腿去跑,用口去说,最重要的是用你的脑子去赚别人的钱!    人生的经历,千奇百怪。太多的事随着生活的磨砺和时间的流逝早淡忘了,而我在一家公司当推销员的日子,让我常思常记,无法忘记。     (一)寻觅工作  2000年,我完成了大学专科时代冷板凳的生涯,开始走向社会,寻觅自己今后的生活之路,准备在这商贸城先觅一份差使。一位朋友告诉我:“有一大公司准备招数名推销员,不需任何经验,公司培
期刊
一趟客车有旅客2000人左右,只要有百分之几的人买地图,就可以卖出几十上百册,按每本赚2-3元钱计算,每趟就可赚100-300多元,除去车票开支,可净赚百元左右。    打工不顺发现商机    今年25岁的王佳璐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的一个工人家庭。高中毕业后,她先后在服装店、超市打了几份工,但一直都不理想,王佳璐便想出去闯闯。  一天,远在深圳市福田区一家珠宝首饰厂的同学吴琳打电话来说:“佳璐,我们
期刊
一人为个,二人为双,三人为众,四人为帮。  帮就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帮”的力量远比“个”、“双”、“众” 的力量大。    一、浙江商帮    “创造精神、开放精神、思想解放精神及求实精神”是浙江商业文化的优秀传统。江海铸就了“浙商”不畏风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商业头脑。他们善于思考、善于经营、富于机变,兼有南北商人之长,重实利,口碑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圆通的处世之术,有人曾形容“浙江人是商界
期刊
有两种产品,一代理就赚钱:  ①有刚性市场需求,且这种产品市面上不多见,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BP机,2000年——2002年的手机,据说,那个时候,代销这两种产品的人都发财了。  ②平常之物,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销售,也很容易赚钱,比如在火车上矿泉水可以卖10元,黄山顶上一个苹果卖15元。  第一种产品,寻常百姓很难把握住那个商机和拿到代理权,第二种产品,需要特定的销售环境,特定市场早就被瓜分了。但
期刊
这年头,做点小生意月赚6000元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卖个小报能月赚6000元,那就有学问了。    每天坐35路车上下班,车站总有一个卖报纸的老汉。老汉穿着整洁,看上去精神矍烁。看起来每天的生意都不错。  有一天下班时间不算晚,买了他一份杂志,便和他闲聊了起来。  “老师傅,生意不错吧!”   “嗯,还可以,过得去吧!”   “看您成天忙忙碌碌的,收成一定不错吧!”  “呵呵,养老婆和供孩子读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