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是对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的新定位、新概括、新阐述。在实践上把握“中心工作”与“极端重要的工作”的关系,一方面必须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不动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做好经济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另一方面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经济工作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中心工作”,“极端重要的工作”,经济工作,意识形态工作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1-0005-05
〔收稿日期〕 2014-10-10
〔基金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创新项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的对策研究”(MYYCX201403),负责人李春华。
〔作者简介〕 李春华(1961-),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哲学博士,创新项目首席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阐明了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不仅丰富了党关于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的思想理论,而且为统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面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正确处理党的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努力推进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进程。
一、“中心工作”与“极端重要的工作”: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的新定位、新概括、新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8·19”重要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1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的新定位、新概括、新阐述。学习这一新思想,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把经济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经济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在“8·19”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 〔1 〕 这是针对当今世界和中国大局深刻巨变的现实,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程最深刻的科学概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后确立的基本路线。我们党制定的这条基本路线,不是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实际状况出发而作出的必然选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 〕 。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最根本的是把经济搞上去。只有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得以切实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才能在实践中得以彰显,党执政的物质基础才能得以真正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以充分体现,意识形态工作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实际效果才有可能得以增强。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国家强大的物质基础,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空谈理想信念,空谈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就难以取得好成效,就缺乏强大的现实说服力。
(二)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极端重要的工作须臾不能放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整个社会走向进步文明。但与物质文明建设巨大成就形成反差的是一些人的精神困惑、思想迷茫和道德失范。由此可见,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越是在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越是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从而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观点表明,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我们现在所说的“意识形态工作”,是泛指一切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工作,包括对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和对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范围涵盖宣传工作、文艺工作、教育工作、新闻工作、理论工作等方面。高度重视并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或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凝聚力量、战胜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这一工作放在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在广泛的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宣传鼓动工作,在唤起民众、鼓舞士气、瓦解敌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第二大武器”。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或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直用“生命线”一词来形象比喻和凝练表达。把这项工作强调到“极端重要”的程度,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生命线”到“极端重要”,是对意识形态工作或宣传思想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新表达、新概括、新论断,表明了我们党对这项工作认识上的又一次升华。
(三)经济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都要做好,二者缺一不可。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1 〕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组成部分都要协调发展。马克思曾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2 〕 (P102) 社会的发展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能动自觉参与的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现在讲“五位一体”,实际上从社会最基本的层面来讲,可以区分为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物质世界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精神世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保持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犹如鸟之两翼、人之两足、车之两轮,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当然,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并不是并列的平行发展的关系。马克思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建设是基础,做好经济建设工作,可以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不竭动力。 二、实践中,要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不动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做好经济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的“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反复强调经济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他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 〔1 〕这段论述不仅表明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意义,而且表明了我们党毫不动摇、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坚定性。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要善于把握大势,紧跟时代潮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这是对国际国内形势高度的清醒与自觉的表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坚定不移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及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不仅成为指导新一轮改革的指导思想,也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等论述表明,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和规律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永远处于不断调整和改革的状态之中。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正是中国共产党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深化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把改革开放上升到科学规律的高度来定位,向世人宣告,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得出的正确结论。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我们既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又面对着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这些都是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大考验,考验着改革的勇气,更考验着改革的智慧,迫切要求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新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三十多年前。唯有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明确方向和目标。“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偏离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偏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南辕北辙了。习近平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 〔4 〕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全局和局部、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等的关系,从而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3
〔关键词〕 “中心工作”,“极端重要的工作”,经济工作,意识形态工作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1-0005-05
〔收稿日期〕 2014-10-10
〔基金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创新项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的对策研究”(MYYCX201403),负责人李春华。
〔作者简介〕 李春华(1961-),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哲学博士,创新项目首席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阐明了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不仅丰富了党关于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的思想理论,而且为统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面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正确处理党的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努力推进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进程。
一、“中心工作”与“极端重要的工作”: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的新定位、新概括、新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8·19”重要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1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的新定位、新概括、新阐述。学习这一新思想,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把经济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经济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在“8·19”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 〔1 〕 这是针对当今世界和中国大局深刻巨变的现实,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程最深刻的科学概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后确立的基本路线。我们党制定的这条基本路线,不是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实际状况出发而作出的必然选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 〕 。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最根本的是把经济搞上去。只有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得以切实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才能在实践中得以彰显,党执政的物质基础才能得以真正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以充分体现,意识形态工作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实际效果才有可能得以增强。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国家强大的物质基础,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空谈理想信念,空谈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就难以取得好成效,就缺乏强大的现实说服力。
(二)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极端重要的工作须臾不能放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整个社会走向进步文明。但与物质文明建设巨大成就形成反差的是一些人的精神困惑、思想迷茫和道德失范。由此可见,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越是在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越是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从而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观点表明,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我们现在所说的“意识形态工作”,是泛指一切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工作,包括对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和对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范围涵盖宣传工作、文艺工作、教育工作、新闻工作、理论工作等方面。高度重视并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或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凝聚力量、战胜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这一工作放在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在广泛的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宣传鼓动工作,在唤起民众、鼓舞士气、瓦解敌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第二大武器”。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或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直用“生命线”一词来形象比喻和凝练表达。把这项工作强调到“极端重要”的程度,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生命线”到“极端重要”,是对意识形态工作或宣传思想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新表达、新概括、新论断,表明了我们党对这项工作认识上的又一次升华。
(三)经济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都要做好,二者缺一不可。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经济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1 〕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组成部分都要协调发展。马克思曾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2 〕 (P102) 社会的发展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能动自觉参与的不断进步的过程。我们现在讲“五位一体”,实际上从社会最基本的层面来讲,可以区分为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物质世界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精神世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保持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犹如鸟之两翼、人之两足、车之两轮,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当然,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并不是并列的平行发展的关系。马克思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建设是基础,做好经济建设工作,可以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不竭动力。 二、实践中,要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不动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切实做好经济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的“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反复强调经济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他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 〔1 〕这段论述不仅表明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意义,而且表明了我们党毫不动摇、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坚定性。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要善于把握大势,紧跟时代潮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这是对国际国内形势高度的清醒与自觉的表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坚定不移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及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不仅成为指导新一轮改革的指导思想,也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客观依据。“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等论述表明,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和规律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永远处于不断调整和改革的状态之中。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正是中国共产党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深化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把改革开放上升到科学规律的高度来定位,向世人宣告,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得出的正确结论。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我们既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又面对着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这些都是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大考验,考验着改革的勇气,更考验着改革的智慧,迫切要求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新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三十多年前。唯有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明确方向和目标。“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偏离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偏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南辕北辙了。习近平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 〔4 〕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全局和局部、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等的关系,从而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