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苹果问题是目前陕西广大果农和政府最为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一方面通过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分析可发现陕西苹果确实有比较优势,但是在新贸易条件下,如果不能改变仅依靠资源求发展的状况,陕西充其量只是苹果产业链条的一个末梢,一个提供原材料的基地;另一方面通过对陕西苹果产业发展障碍因素的分析,提出发展对策建议,力求为陕西苹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陕西;苹果产业;竞争优势;龙头企业;果业协会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6-0031-05
苹果是陕西最主要的果树栽培品种,每年给陕西带来数百亿的收入,已成为陕西最有特色的农产品及发展最快且效益最好的支柱产业之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最终是要依赖这个地区能在多大规模上、多大地理范围内和多大领域中整合更多的资源,把产品销往更大空间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它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根本所在。陕西是苹果大省,但并非苹果强省,其所谓的优势正在逐渐降低。陕西苹果产地的优势不代表产业的优势,产量的优势不代表销量的优势,产值的优势也不代表市值的优势。本文力图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提升陕西苹果产业竞争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其国际竞争力
(一)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陕西渭河以北的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公认的苹果生产最适宜区,也是农业部确定的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的重点建设地区。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对“陕西苹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5年,“陕西苹果”加入国际地理标志组织(欧瑞金),成为国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陕西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苹果已成为其最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在中国乃至世界苹果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
2006年底,陕西苹果面积达到30.8公顷,产量650万吨;2007年陕西苹果的种植面积为48.4万公顷,产量为701万吨;2008年陕西省苹果栽植面积已突破53.3万公顷,苹果产量也超过800万吨。统计数据显示,陕西省的苹果产量约占全国的1/3,全世界的1/9,成为中国和世界著名的苹果生产基地,全球连片栽植苹果面积最大的地区,种植苹果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
陕西苹果浓缩汁年加工能力63万吨,2006年实际生产55万吨,出口32万吨,占中国苹果浓缩汁出口量的47.4%和世界苹果浓缩汁贸易量的1/3,已在国际苹果浓缩汁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目前我国浓缩苹果汁年产量达10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由此可转化约600万吨苹果,约占我国苹果总产量的25%。由于国内需求量极低,我国浓缩苹果汁90%以上出口到欧美等国家。资料显示,陕西苹果浓缩汁的生产量、出口量占全国的60%左右、全世界的40%左右,在全球最大的五家苹果汁企业中,三家来自陕西。陕西海升、恒兴、通达这三家浓缩果汁生产巨头生产的苹果汁出口就占了全省出口量的80%,并且近几年控制了全球市场的定价权。
(二)陕西苹果产业发展优势及其国际竞争力
1.陕西苹果产业发展优势。陕西省苹果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位于前列,其发展优势主要有:(1)渭北旱塬一代是苹果的最佳适生区,拥有符合苹果生长的7项气象指标,具有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的优越自然条件和参与世界苹果竞争的良好生态基础,因而具有区位优势。(2)陕西苹果年产量800万吨,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连片生产基地,通过联合生产,陕西苹果具有很强的总量规模优势。(3)苹果生产劳动都是以人力为主的手工劳动,陕西劳动力多且廉价,其苹果生产成本只有国际市场的1/4左右,正是这种低廉的劳动成本化作陕西苹果价格优势从而为其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所以,陕西苹果还有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优势。总之,陕西有优越的苹果生长环境、低廉的劳动力乃至世界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确实形成了与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相关的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2.陕西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都认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在有形资源上存在差异,而使一个国家可以在某类产品贸易中形成比较生产费用优势,也就是低成本从而低价格的优势,它是外生给定的。波特在反思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把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各方面归为四类,即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支撑产业和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该理论说明了竞争中产品差别表现为综合优势的差别,不仅包括资源等低成本价格优势,而且包括一切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价格优势决定比较优势,非价格优势决定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才是产业竞争力的充要条件。
通过对近年来陕西苹果及苹果汁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可知:入世后,特别是在苹果浓缩果汁行业强有力的国际竞争中,陕西苹果以其廉价的劳动成本化为产品价格优势,抢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其原料果通过生产转化为果汁输出,减轻了国内市场压力,陕西确实具有生产苹果的优越自然条件,生产苹果的成本远远低于美国、新西兰等世界苹果主产国,其出口价格也显著低于这些国家,但由于其产业化处理、贮藏和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最终导致陕西苹果产业的比较优势只是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低成本优势,拥有绝对资源优势的陕西苹果在贸易实务中却无竞争优势。事实上,陕西苹果现有的这种“优势”更多的是建立在依靠技术、资金等要素少投入而非提高生产效率或技术水平的粗放型种植管理模式上,再加上精细深加工不足,使得苹果生产形成了成本较低的表象,而其实质却是因苹果本身优果率普遍较低、增值空间较小,果农常常多劳而不多得,加之品牌形象差,难以进入高端市场,影响了陕西苹果产业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还有,现有果农盲目、随意化生产和企业不顾陕西苹果的国际形象,一味拼价格的恶性无序竞争令人担忧,这对陕西苹果产业长效发展极为不利。
总之,陕西苹果有价格比较优势,但在非价格竞争如品牌建设方面则处于劣势,资源是所有要素条件中最低级的要素,仅有价格优势而无非价格竞争优势势必会让陕西苹果产业发展陷入单纯依靠资源等低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陷阱”[3],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先天性优势未能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过程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颇多。
二、制约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现实中,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生产已经像工业品那样严密,他们为农产品确立的市场标准,也只有通过对每个细节的高度控制才能达到。陕西苹果业与农业发达国家的国际市场标准和具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其传统的分散式经营模式导致陕西苹果质量不稳定、专业化水平低、缺乏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能力等问题突出,其中制约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可归结为:
(一)标准化程度不够,整体质量水平较低
标准化是指按照“统一、简化、选优”的原则,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把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轨道的过程。[4]陕西苹果生产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缺乏有效衔接,整体质量水平较低,主要原因就是其标准化程度不够。一方面,应该说陕西苹果的内在质量普遍较好,而外在质量则相形见拙。具体表现在外观质量不高、着色不均、果形不正、果皮光洁度差,优果率不高。一家一户分散式经营,由于规模小而头绪多、技术管理及投入互不相同,同时陕西苹果尚未普遍采用套袋等无公害技术,苹果的综合质量仍然较低,导致收获的鲜果质量参差不齐。故此,可以理解在东南亚当地许多水果商对陕西苹果的营销策略是让顾客“先尝后买”。另一方面,“洋水果”大举进入国内超市,简单说是胜在整齐漂亮的外观和轻巧坚固的包装等方面,其实质是胜在果业严格执行科学配套的标准上。[5]在国内已经叫响的“陕西苹果”,在世界市场中理应受到推崇,但以东南亚市场为例,知晓陕西苹果的人并不多。标有“王山”牌商标的果商刘锦云多次谈到,“陕西苹果”的确好,但质量参差不齐,商品标准不高,标准不统一,影响了市场销售。[6]有关专家分析说,伴随着洋水果大量入境,国内苹果消费市场也将成为国际竞争的舞台,如果陕西苹果只满足于低标准生产加工和包装销售,其丢失的将不仅仅是国际定单。克服陕西传统苹果经济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需要建立统一的苹果商品等级标准,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这样才能引导果农生产出高品质苹果参与国际竞争获胜。[5]
(二)地域品牌维护意识不强,难以形成品牌优势
陕西苹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生产出高端产品的同时还要注重塑造和维护“陕西苹果”形象,打造业内知名品牌,形成品牌竞争优势。随着入世后苹果市场的发展,品牌已成为苹果产业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2003年,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权通过国家质监总局严格审批后,“陕西苹果”正式以区域品牌的形式经营起来,经各方努力,这一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7]然而,在黄土高原这一自然地域内的不同农户,生产经营着同一品牌产品——陕西苹果,由于果农品牌意识淡薄,这一地域品牌形象在其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没有得到维护更谈不上提升。在国外许多大型超市的货架上,陕西苹果很多但基本都是扎堆放,一看就是低档货,给人的印象很不好。事实上,陕西有不少名优苹果,但在未出名时,部分果农“借用”外地牌子“为他人做嫁衣”,出了名后又听任别人冒用自己的牌子,给人家苹果“搭面子”,砸自家牌子;还有不少果农以次冲好,搀杂使假,为了增加重量,不惜用伪装过的水泥板做纸箱的隔板;有的欺客强卖,有的不遵守合同等,这些都大大影响了“陕西苹果”的形象。同时,陕西部分苹果生产地也注册了一些品牌,如:乾县“女皇牌”红富士苹果,白水县“泉牌”红富士苹果和“白水牌”秦冠苹果等。然而,最终还是没有统一品牌的标准化生产,果实质量参差不齐,被盗用和假冒的情况也十分严重,“陕西苹果”地域品牌不能从法律上得到保护,不能得到果农、果商和区域政府的多方维护,苹果生产难以形成品牌优势,更谈不上品牌效应。
(三)销售组织不力,市场拓展难度大
商品只有通过销售环节才能实现其价值,营销上有促进流通的组织和专业市场建设才能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陕西苹果还没有形成稳定强大的销售网络,销售组织不力,市场拓展困难。陕西由于缺少专业的、有一定规模的苹果流通组织和龙头企业,每年苹果成熟后前期销售过于集中,后期储蓄又不足,淡旺季的“时间差”不能巧打,造成刚上市时严重过剩,价格偏低,到淡季价格看涨时,却缺少高质量果品的现象。同时,由于缺失国内大型整合营销组织和利益相关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的陕西苹果企业各自为政,互拼价格和优惠条件等恶性竞争损害了自身形象和终极利益。国外苹果销售一般由专业的苹果营销公司或果业协会负责,它们有科学的营销策略和规范化的管理,而陕西苹果经营者一盘散沙、无序竞争,其苹果销售没能进入正规流通领域,不能占有当地市场,更谈不上跻身国内、跨入国际,与大市场接轨。还有,陕西苹果现有销售组织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有名无实,如有的销售公司建立了销售网站平台却没有提供苹果供销等信息;有的地方组建了果农协会并出台了协会内部管理规范条款却没有真正落实。另外,有了优质苹果却没有好的卖点,其增值空间较小。总之,陕西苹果要货畅其流,必须整合销售组织,在国内外主要市场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并依托其营销新点子在拓展的新市场上推广,从而实现苹果价值销售环节上的最大化增值。
三、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市场为导向,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一方面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按照不同市场、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组织生产和经销不同品种、规格和包装的苹果及加工品,不断改进配套设施和服务。具体:苹果市场由产地输出型向中转集散型转变;培育要素市场,合理配置资金、劳务、农药和技术市场等各种要素;参与世界竞争,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坚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继续深入推进果品结构调整;以关键技术和良好规范为重点,完善苹果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培训提高果农素质,着力提高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开展果树病虫害统一防治,加强果区环境综合治理,维护陕西苹果地域特征和质量特色;加强果品质量检测和信息追溯,建立果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具体: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清理现有农药市场;以绿色食品认证为突破口,推行标准化生产,扩大陕西苹果国际市场占有率;发展绿色无公害苹果,力争在化学残留控制上取得突破;开展果农技术教育,提高其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苹果生产加工质量标准体系,按国际通行商业标准对苹果定级、包装,实现国际接轨。
(二)以文化为载体,实施情感攻心战术下的品牌化发展战略
陕西苹果在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和推广标准化技术提高苹果及其加工品整体质量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文化和情感攻心战术,渗透陕西独特文化于苹果市场经济当中,吸引广大消费群体,走品牌化发展战略。任何一种商品的文化信息含量越高,其价值就越高,商品与文化是割不断的,如美国的红星苹果,唤做“蛇果”,就是因为在西方宗教文化中,作为百果之王的苹果一开始就和蛇有着不解之缘,其命名取意是从《圣经》故事中提炼得来,它不仅表达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同时也蓄积和焕发出对消费者的巨大诱惑力。因此,内在品质远不如陕西红富士的美国红星盛行于世界果品市场并获得了丰厚利润,这与其美名是分不开的。仅此而言,就有值得借鉴之处,那就是无论什么类型的拳头产品,意欲在市场上走俏,亮相之初可别忘了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因为在一定意义上,好名字就是一个品牌的发端,是其赖以存在和日后腾达的基础,是血肉相连的本民族特色文化,如此才有助于其冲出本土,走向世界。如旬邑的北山果业在香港媒体打出了美国有蛇果,陕西有“狼果”的宣传广告,以陕西红富士内在优秀的品质和酸甜爽脆的口感加上注册中国狼果的品牌,赢得了香港消费者的认可;还有果农用色纸,剪成各种有趣的图形和文字,贴在刚脱袋的苹果上,经过日晒,周围变成了红色,图案则保持白色,形成了祝福苹果、生肖苹果和卡通苹果等艺术苹果,赋予苹果以人文精神,从而形成了一种产业文化,提升了产品价值。
(三)以中介组织为桥梁,提高苹果产业化组织程度
一方面要有组织地将分散经营的个体果农和果商联合起来,就要实施利益连动战略,形成利益共同体,成立果业协会。国外果业协会,一是能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并据市场确定和控制产量;二是能有效组织产品销售,形成统一价格,防止内部打价格战。将果农组织起来,成立果业协会有利于会员交流生产经验,分化出专门人员分析市场,有效控制生产总量,防止供过于求,防止内部恶性竞争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动态信息,提供生产技术和专业咨询服务;有利于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方式将人员组织起来共创市场,提高了会员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调节生产经营和销售中引起的纠纷,指导和监督苹果价格涨跌,维护了竞争秩序,加强了行业自律性。另一方面要获得苹果业的继续发展就要完善其中介组织,提高其对苹果产业发展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陕西果农一盘散沙,致使生产总量很难控制,经常出现供求不符现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致使果农一次次遭损,同时单个果农无法与国际市场接轨,更谈不上科学生产与销售,内部恶性竞争常常发生,还有苹果加工企业之间工艺技术和产品标准不一,原料收购和产品销售在价格上也处于无序的竞争局面。陕西正是因为没有果农协会或者有但其组织体系不完善,服务配套根本没有跟上才会仍然存在以上问题。
(四)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健全苹果国内外销售网络
一方面大力扶持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积极组建陕西果业集团。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组织方式,发展陕西苹果产业。可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型”的苹果产业化模式,以品牌效应巩固壮大自身实力,通过联合和兼并使其真正成为企业龙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苹果产业化经营的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使果农、企业与国家三方受益。包括:一是积极发展相关产业,通过政策支持、划定产业园区和采取招商引资等措施,鼓励发展储藏、包装、运销、劳务和餐饮等产业,拉长苹果产业链条,实现苹果的多层次增值;二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组织陕西省内规模庞大的签约农户群,形成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利用自身规模优势,增强与外来品牌的对抗能力,吸引更多的农户、经销商和果品加工企业加盟,积极组建“陕果集团”。
另一方面,销售是苹果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陕西苹果在国内外市场已经占有一定份额,其地位需要通过提高果品质量、提高市场信誉和改进营销战略等措施继续巩固。具体:要不断开拓新市场,在销区的大中城市长期固定设点,扩大销售;按照网络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思路向中小城市、城郊及广大农村延伸,开辟新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要鼓励有外贸出口权的企业和省外、境外的苹果营销企业,按照产加销一条龙、工贸一体化的思路,同生产加工企业联合,建设果品出口基地,开辟国外市场,增大我省果品占有份额;加快果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以规范现代化为目标,逐步建成以西北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各基地县批发市场为基础,省外经销网点为窗口的市场网络体系;以我省获奖品牌为基础,稳定提高苹果品质的同时,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强化销售环节,实现陕西苹果高水准增值。
四、结论
总之,陕西具有生产优质苹果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但果农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经营方式根深蒂固,苹果产业化将是一场极大激活苹果产业发展能力的举措。重投资、建基地、抓龙头、连农户及拓市场等途径把苹果产业经营纳入工业化的发展轨道需很长的路要走。然而陕西若能认真找出苹果产业发展问题并解决它们,去劣存优、扬长避短,再加上政府重视,果业协会的有序销售组织,果农素质的提高,最终可以实现陕西苹果争中国第一、创世界品牌、提高果农收入的目标,作为生产大省的陕西必能成为全国苹果鲜果、加工制品第一出口大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大突破。
参考文献:
[1]王振兴.陕西苹果——不可替代的朝阳产业[J].中国果业信息,2007(11):17-19.
[2]2007年陕西省果业发展统计公报[Z].陕西省统计局,20080326.
[3]赵正阳,戴军,王雷存.陕西苹果产业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2(11):58-61.
[4]曹导叶,徐志达.陕西省苹果产业标准化问题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06(1):23-43.
[5]赵光超.苹果标准化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040827].黄河农网,http://www.smxagri.gov.cn.
[6]陕西苹果在东南亚果品市场调查三[EB/OL].陕西果业信息网,http://www.guoye.sn.cn.
[7]姚延婷.基于陕西绿色果品产业集群的“陕西苹果”区域品牌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1-44.
关键词:陕西;苹果产业;竞争优势;龙头企业;果业协会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6-0031-05
苹果是陕西最主要的果树栽培品种,每年给陕西带来数百亿的收入,已成为陕西最有特色的农产品及发展最快且效益最好的支柱产业之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最终是要依赖这个地区能在多大规模上、多大地理范围内和多大领域中整合更多的资源,把产品销往更大空间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它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根本所在。陕西是苹果大省,但并非苹果强省,其所谓的优势正在逐渐降低。陕西苹果产地的优势不代表产业的优势,产量的优势不代表销量的优势,产值的优势也不代表市值的优势。本文力图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提升陕西苹果产业竞争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其国际竞争力
(一)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陕西渭河以北的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公认的苹果生产最适宜区,也是农业部确定的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的重点建设地区。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对“陕西苹果”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5年,“陕西苹果”加入国际地理标志组织(欧瑞金),成为国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陕西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苹果已成为其最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在中国乃至世界苹果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
2006年底,陕西苹果面积达到30.8公顷,产量650万吨;2007年陕西苹果的种植面积为48.4万公顷,产量为701万吨;2008年陕西省苹果栽植面积已突破53.3万公顷,苹果产量也超过800万吨。统计数据显示,陕西省的苹果产量约占全国的1/3,全世界的1/9,成为中国和世界著名的苹果生产基地,全球连片栽植苹果面积最大的地区,种植苹果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
陕西苹果浓缩汁年加工能力63万吨,2006年实际生产55万吨,出口32万吨,占中国苹果浓缩汁出口量的47.4%和世界苹果浓缩汁贸易量的1/3,已在国际苹果浓缩汁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目前我国浓缩苹果汁年产量达10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由此可转化约600万吨苹果,约占我国苹果总产量的25%。由于国内需求量极低,我国浓缩苹果汁90%以上出口到欧美等国家。资料显示,陕西苹果浓缩汁的生产量、出口量占全国的60%左右、全世界的40%左右,在全球最大的五家苹果汁企业中,三家来自陕西。陕西海升、恒兴、通达这三家浓缩果汁生产巨头生产的苹果汁出口就占了全省出口量的80%,并且近几年控制了全球市场的定价权。
(二)陕西苹果产业发展优势及其国际竞争力
1.陕西苹果产业发展优势。陕西省苹果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位于前列,其发展优势主要有:(1)渭北旱塬一代是苹果的最佳适生区,拥有符合苹果生长的7项气象指标,具有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的优越自然条件和参与世界苹果竞争的良好生态基础,因而具有区位优势。(2)陕西苹果年产量800万吨,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连片生产基地,通过联合生产,陕西苹果具有很强的总量规模优势。(3)苹果生产劳动都是以人力为主的手工劳动,陕西劳动力多且廉价,其苹果生产成本只有国际市场的1/4左右,正是这种低廉的劳动成本化作陕西苹果价格优势从而为其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所以,陕西苹果还有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优势。总之,陕西有优越的苹果生长环境、低廉的劳动力乃至世界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确实形成了与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相关的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2.陕西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都认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在有形资源上存在差异,而使一个国家可以在某类产品贸易中形成比较生产费用优势,也就是低成本从而低价格的优势,它是外生给定的。波特在反思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把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各方面归为四类,即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支撑产业和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该理论说明了竞争中产品差别表现为综合优势的差别,不仅包括资源等低成本价格优势,而且包括一切影响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价格优势决定比较优势,非价格优势决定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才是产业竞争力的充要条件。
通过对近年来陕西苹果及苹果汁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可知:入世后,特别是在苹果浓缩果汁行业强有力的国际竞争中,陕西苹果以其廉价的劳动成本化为产品价格优势,抢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其原料果通过生产转化为果汁输出,减轻了国内市场压力,陕西确实具有生产苹果的优越自然条件,生产苹果的成本远远低于美国、新西兰等世界苹果主产国,其出口价格也显著低于这些国家,但由于其产业化处理、贮藏和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最终导致陕西苹果产业的比较优势只是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低成本优势,拥有绝对资源优势的陕西苹果在贸易实务中却无竞争优势。事实上,陕西苹果现有的这种“优势”更多的是建立在依靠技术、资金等要素少投入而非提高生产效率或技术水平的粗放型种植管理模式上,再加上精细深加工不足,使得苹果生产形成了成本较低的表象,而其实质却是因苹果本身优果率普遍较低、增值空间较小,果农常常多劳而不多得,加之品牌形象差,难以进入高端市场,影响了陕西苹果产业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还有,现有果农盲目、随意化生产和企业不顾陕西苹果的国际形象,一味拼价格的恶性无序竞争令人担忧,这对陕西苹果产业长效发展极为不利。
总之,陕西苹果有价格比较优势,但在非价格竞争如品牌建设方面则处于劣势,资源是所有要素条件中最低级的要素,仅有价格优势而无非价格竞争优势势必会让陕西苹果产业发展陷入单纯依靠资源等低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陷阱”[3],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先天性优势未能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过程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颇多。
二、制约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现实中,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生产已经像工业品那样严密,他们为农产品确立的市场标准,也只有通过对每个细节的高度控制才能达到。陕西苹果业与农业发达国家的国际市场标准和具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其传统的分散式经营模式导致陕西苹果质量不稳定、专业化水平低、缺乏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能力等问题突出,其中制约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可归结为:
(一)标准化程度不够,整体质量水平较低
标准化是指按照“统一、简化、选优”的原则,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把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轨道的过程。[4]陕西苹果生产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缺乏有效衔接,整体质量水平较低,主要原因就是其标准化程度不够。一方面,应该说陕西苹果的内在质量普遍较好,而外在质量则相形见拙。具体表现在外观质量不高、着色不均、果形不正、果皮光洁度差,优果率不高。一家一户分散式经营,由于规模小而头绪多、技术管理及投入互不相同,同时陕西苹果尚未普遍采用套袋等无公害技术,苹果的综合质量仍然较低,导致收获的鲜果质量参差不齐。故此,可以理解在东南亚当地许多水果商对陕西苹果的营销策略是让顾客“先尝后买”。另一方面,“洋水果”大举进入国内超市,简单说是胜在整齐漂亮的外观和轻巧坚固的包装等方面,其实质是胜在果业严格执行科学配套的标准上。[5]在国内已经叫响的“陕西苹果”,在世界市场中理应受到推崇,但以东南亚市场为例,知晓陕西苹果的人并不多。标有“王山”牌商标的果商刘锦云多次谈到,“陕西苹果”的确好,但质量参差不齐,商品标准不高,标准不统一,影响了市场销售。[6]有关专家分析说,伴随着洋水果大量入境,国内苹果消费市场也将成为国际竞争的舞台,如果陕西苹果只满足于低标准生产加工和包装销售,其丢失的将不仅仅是国际定单。克服陕西传统苹果经济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需要建立统一的苹果商品等级标准,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这样才能引导果农生产出高品质苹果参与国际竞争获胜。[5]
(二)地域品牌维护意识不强,难以形成品牌优势
陕西苹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生产出高端产品的同时还要注重塑造和维护“陕西苹果”形象,打造业内知名品牌,形成品牌竞争优势。随着入世后苹果市场的发展,品牌已成为苹果产业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2003年,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权通过国家质监总局严格审批后,“陕西苹果”正式以区域品牌的形式经营起来,经各方努力,这一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7]然而,在黄土高原这一自然地域内的不同农户,生产经营着同一品牌产品——陕西苹果,由于果农品牌意识淡薄,这一地域品牌形象在其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没有得到维护更谈不上提升。在国外许多大型超市的货架上,陕西苹果很多但基本都是扎堆放,一看就是低档货,给人的印象很不好。事实上,陕西有不少名优苹果,但在未出名时,部分果农“借用”外地牌子“为他人做嫁衣”,出了名后又听任别人冒用自己的牌子,给人家苹果“搭面子”,砸自家牌子;还有不少果农以次冲好,搀杂使假,为了增加重量,不惜用伪装过的水泥板做纸箱的隔板;有的欺客强卖,有的不遵守合同等,这些都大大影响了“陕西苹果”的形象。同时,陕西部分苹果生产地也注册了一些品牌,如:乾县“女皇牌”红富士苹果,白水县“泉牌”红富士苹果和“白水牌”秦冠苹果等。然而,最终还是没有统一品牌的标准化生产,果实质量参差不齐,被盗用和假冒的情况也十分严重,“陕西苹果”地域品牌不能从法律上得到保护,不能得到果农、果商和区域政府的多方维护,苹果生产难以形成品牌优势,更谈不上品牌效应。
(三)销售组织不力,市场拓展难度大
商品只有通过销售环节才能实现其价值,营销上有促进流通的组织和专业市场建设才能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陕西苹果还没有形成稳定强大的销售网络,销售组织不力,市场拓展困难。陕西由于缺少专业的、有一定规模的苹果流通组织和龙头企业,每年苹果成熟后前期销售过于集中,后期储蓄又不足,淡旺季的“时间差”不能巧打,造成刚上市时严重过剩,价格偏低,到淡季价格看涨时,却缺少高质量果品的现象。同时,由于缺失国内大型整合营销组织和利益相关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的陕西苹果企业各自为政,互拼价格和优惠条件等恶性竞争损害了自身形象和终极利益。国外苹果销售一般由专业的苹果营销公司或果业协会负责,它们有科学的营销策略和规范化的管理,而陕西苹果经营者一盘散沙、无序竞争,其苹果销售没能进入正规流通领域,不能占有当地市场,更谈不上跻身国内、跨入国际,与大市场接轨。还有,陕西苹果现有销售组织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有名无实,如有的销售公司建立了销售网站平台却没有提供苹果供销等信息;有的地方组建了果农协会并出台了协会内部管理规范条款却没有真正落实。另外,有了优质苹果却没有好的卖点,其增值空间较小。总之,陕西苹果要货畅其流,必须整合销售组织,在国内外主要市场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并依托其营销新点子在拓展的新市场上推广,从而实现苹果价值销售环节上的最大化增值。
三、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市场为导向,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一方面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按照不同市场、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组织生产和经销不同品种、规格和包装的苹果及加工品,不断改进配套设施和服务。具体:苹果市场由产地输出型向中转集散型转变;培育要素市场,合理配置资金、劳务、农药和技术市场等各种要素;参与世界竞争,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另一方面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坚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继续深入推进果品结构调整;以关键技术和良好规范为重点,完善苹果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培训提高果农素质,着力提高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开展果树病虫害统一防治,加强果区环境综合治理,维护陕西苹果地域特征和质量特色;加强果品质量检测和信息追溯,建立果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具体: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清理现有农药市场;以绿色食品认证为突破口,推行标准化生产,扩大陕西苹果国际市场占有率;发展绿色无公害苹果,力争在化学残留控制上取得突破;开展果农技术教育,提高其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苹果生产加工质量标准体系,按国际通行商业标准对苹果定级、包装,实现国际接轨。
(二)以文化为载体,实施情感攻心战术下的品牌化发展战略
陕西苹果在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和推广标准化技术提高苹果及其加工品整体质量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文化和情感攻心战术,渗透陕西独特文化于苹果市场经济当中,吸引广大消费群体,走品牌化发展战略。任何一种商品的文化信息含量越高,其价值就越高,商品与文化是割不断的,如美国的红星苹果,唤做“蛇果”,就是因为在西方宗教文化中,作为百果之王的苹果一开始就和蛇有着不解之缘,其命名取意是从《圣经》故事中提炼得来,它不仅表达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同时也蓄积和焕发出对消费者的巨大诱惑力。因此,内在品质远不如陕西红富士的美国红星盛行于世界果品市场并获得了丰厚利润,这与其美名是分不开的。仅此而言,就有值得借鉴之处,那就是无论什么类型的拳头产品,意欲在市场上走俏,亮相之初可别忘了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因为在一定意义上,好名字就是一个品牌的发端,是其赖以存在和日后腾达的基础,是血肉相连的本民族特色文化,如此才有助于其冲出本土,走向世界。如旬邑的北山果业在香港媒体打出了美国有蛇果,陕西有“狼果”的宣传广告,以陕西红富士内在优秀的品质和酸甜爽脆的口感加上注册中国狼果的品牌,赢得了香港消费者的认可;还有果农用色纸,剪成各种有趣的图形和文字,贴在刚脱袋的苹果上,经过日晒,周围变成了红色,图案则保持白色,形成了祝福苹果、生肖苹果和卡通苹果等艺术苹果,赋予苹果以人文精神,从而形成了一种产业文化,提升了产品价值。
(三)以中介组织为桥梁,提高苹果产业化组织程度
一方面要有组织地将分散经营的个体果农和果商联合起来,就要实施利益连动战略,形成利益共同体,成立果业协会。国外果业协会,一是能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并据市场确定和控制产量;二是能有效组织产品销售,形成统一价格,防止内部打价格战。将果农组织起来,成立果业协会有利于会员交流生产经验,分化出专门人员分析市场,有效控制生产总量,防止供过于求,防止内部恶性竞争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动态信息,提供生产技术和专业咨询服务;有利于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方式将人员组织起来共创市场,提高了会员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调节生产经营和销售中引起的纠纷,指导和监督苹果价格涨跌,维护了竞争秩序,加强了行业自律性。另一方面要获得苹果业的继续发展就要完善其中介组织,提高其对苹果产业发展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陕西果农一盘散沙,致使生产总量很难控制,经常出现供求不符现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致使果农一次次遭损,同时单个果农无法与国际市场接轨,更谈不上科学生产与销售,内部恶性竞争常常发生,还有苹果加工企业之间工艺技术和产品标准不一,原料收购和产品销售在价格上也处于无序的竞争局面。陕西正是因为没有果农协会或者有但其组织体系不完善,服务配套根本没有跟上才会仍然存在以上问题。
(四)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健全苹果国内外销售网络
一方面大力扶持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积极组建陕西果业集团。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组织方式,发展陕西苹果产业。可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型”的苹果产业化模式,以品牌效应巩固壮大自身实力,通过联合和兼并使其真正成为企业龙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苹果产业化经营的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使果农、企业与国家三方受益。包括:一是积极发展相关产业,通过政策支持、划定产业园区和采取招商引资等措施,鼓励发展储藏、包装、运销、劳务和餐饮等产业,拉长苹果产业链条,实现苹果的多层次增值;二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组织陕西省内规模庞大的签约农户群,形成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利用自身规模优势,增强与外来品牌的对抗能力,吸引更多的农户、经销商和果品加工企业加盟,积极组建“陕果集团”。
另一方面,销售是苹果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陕西苹果在国内外市场已经占有一定份额,其地位需要通过提高果品质量、提高市场信誉和改进营销战略等措施继续巩固。具体:要不断开拓新市场,在销区的大中城市长期固定设点,扩大销售;按照网络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思路向中小城市、城郊及广大农村延伸,开辟新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要鼓励有外贸出口权的企业和省外、境外的苹果营销企业,按照产加销一条龙、工贸一体化的思路,同生产加工企业联合,建设果品出口基地,开辟国外市场,增大我省果品占有份额;加快果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以规范现代化为目标,逐步建成以西北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各基地县批发市场为基础,省外经销网点为窗口的市场网络体系;以我省获奖品牌为基础,稳定提高苹果品质的同时,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强化销售环节,实现陕西苹果高水准增值。
四、结论
总之,陕西具有生产优质苹果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但果农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经营方式根深蒂固,苹果产业化将是一场极大激活苹果产业发展能力的举措。重投资、建基地、抓龙头、连农户及拓市场等途径把苹果产业经营纳入工业化的发展轨道需很长的路要走。然而陕西若能认真找出苹果产业发展问题并解决它们,去劣存优、扬长避短,再加上政府重视,果业协会的有序销售组织,果农素质的提高,最终可以实现陕西苹果争中国第一、创世界品牌、提高果农收入的目标,作为生产大省的陕西必能成为全国苹果鲜果、加工制品第一出口大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大突破。
参考文献:
[1]王振兴.陕西苹果——不可替代的朝阳产业[J].中国果业信息,2007(11):17-19.
[2]2007年陕西省果业发展统计公报[Z].陕西省统计局,20080326.
[3]赵正阳,戴军,王雷存.陕西苹果产业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2(11):58-61.
[4]曹导叶,徐志达.陕西省苹果产业标准化问题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06(1):23-43.
[5]赵光超.苹果标准化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040827].黄河农网,http://www.smxagri.gov.cn.
[6]陕西苹果在东南亚果品市场调查三[EB/OL].陕西果业信息网,http://www.guoye.sn.cn.
[7]姚延婷.基于陕西绿色果品产业集群的“陕西苹果”区域品牌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