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艺流程直接决定中国制造的水平,而工艺流程的设计与实践群体则是生产一线的技师与工长。”前不久,从中专生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王梦恕在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技师’断档是中国制造业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10多年前,国家花3.5亿元从德国维尔特公司购进敞开式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在18.46公里的秦岭隧道大显身手。现在,国内虽然可以设计出更先进的掘进机图纸,但没有一家企业能把机器制造出来,原因是工艺流程设计与材料制作水平低,找不到好的技师团队。
按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预期,职业教育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位七旬学者直言不讳地说:“当前职业院校没有真正成为技师与高级技师培养的‘摇篮’,企业与社会亦缺少技师成长的氛围与‘乐土’。”多工艺设计人员与生产一线技师都是从大学本科生转过来的,重理论、轻实践,真正从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少之又少 。
记者:作为国内隧道及地下工程方面的权威专家,您每年会深入不少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工地,接触一些国际先进设备与技术人员,在这方面您个人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王梦恕:国内某城市一次花5亿元资金从国外引进7台地铁隧道施工盾构机,我感到非常痛心。国内每年几千公里铁路、20多公里城市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受益的是国际相关设备制造商。再者,对方派来给我们安装调试设备与培训员工的都是技师与高级技师,很少有图纸设计人员。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学到他们的技术。现在我国有世界一流的设计图纸,为什么制造不出来产品?很多工艺设计人员与生产一线技师都是从大学本科生转过来的,重理论、轻实践,真正从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少之又少,导致现场常常出现设计与工艺流程的错误。陕西延安一个在软硬不同的土层中施工的隧道设计图纸是,打几根锚杆支柱、喷射一层混凝土便完事,最后工人提心吊胆不敢进去。有关方面请我到现场诊断后发现,设计图纸有问题,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如此设计根本不可能承受重压。我问设计人员怎么回事,对方说:“反正没有到现场就画图纸了。”现在很多工艺设计人员与技师都变得浮躁,不肯动脑筋,只管照葫芦画瓢。这会给国家每年上万亿元的土建、交通桥隧工程建设带来多大安全隐患。
记者:以前有各部委办大学的现象,现在大都归属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这种归一个部门管理的方式有什么弊端?
王梦恕:不让部委办大学,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是好心,结果培养出来的人才一个模式,学生只会做课题写论文,脱离实际的问题十分突出。钢铁、交通战线的专家聚在一起开会,都不约而同地反映现在“千生一面”、缺乏发展后劲,找不到专业背景深、实践能力强的可用之人。“大而统”的办学模式值得反思。像某交通院校隶属于铁道部时,每年1亿元的经费投入,但划归教育部后,前者这笔钱不再拨付了,后者每年给的3000万元经费还要报告来、报告去才能落定。办学经费紧缺必然导致师生实验、实践能力的缩水。办学要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国,“技师”这个环节不能断档!目前像轨道交通信号、电气等专业的应用技能人才缺口巨大,要求学生都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技能。
现在行业、企业办不了高校,但在职业教育方面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行业所需的技能人才。现在铁路系统30多所中专学校都改为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给学校提供一流的实验与实训设施,派驻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践,同时学校开设的课程与教材必须适合企业的需求,这样培养的人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贴近性。
记者:现在,“技工荒”从南到北叫了多年,有专家发出了“中国制造,谁来制造”的担忧,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王梦恕:首先,现在工人与技师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生活环境恶劣,许多工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当工人。湖南衡阳一名工长对我说,他干了30年的工长,待遇一直没有怎么变。此话让我十分震惊,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有多少技师成长起来?其次,一些企业为减员增效,不少年富力强、身怀技艺的技师在45岁左右就“内退”离开岗位。年轻的工人顶替上来,又没有好的师傅教,就摸着石头过河,势必造成企业工艺技术与效益的下降。 第三,缺少一整套工人、工长(领班员)、技师与高级技师的职业晋升机制。我每年参加一些教授级高工的评审会,心里感叹什么时候能进行技师的评审,让技师们享受相应的待遇。
当前,最糟糕的是很多设计人员的水平赶不上一线操作人员,所以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各种不同会议与场合呼吁,要让职业院校学生理直气壮地做人,以及日后做一名体面的工人,收入有保障,晋升有渠道。只有当技师与高级技师占到企业工人总数的5%~10%,“中国制造”才能强盛起来。
记者:您是从中专学校毕业,现在也经常在一些职业院校讲学,您感觉现在职业教育与自己读中专时有什么不同?
王梦恕:我是从天津铁路工程学校毕业,一年后再考入唐山铁道学院。在学校里,我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又有很多实践的指导,实习也很多,比如到武汉长江大桥、成昆铁路建设一线向工人师傅们学习。同时,不少老师都是从现场来的工程师,有实践经验,课也讲得精彩,还手把手地教我们,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当时老师的知识素养与言传身教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这也是现在我经常回母校——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学的缘故。目前不少职业院校是本科的“压缩饼干”,大学老师必须是博士毕业,职业院校就非研究生当老师不可。这种唯学历是举的做法肯定弊端丛生。老师只有多写论文才能评上教授,那么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亦会浮躁、世俗,一旦把这种作风带到生产一线必将急功近利,影响技师成长。上次在一个工地,一名副总工程师对我说,现场来了两个实习生什么都不会,他们写的文章我也看不懂,难道现在的学生只有写出别人看不懂的文章就叫水平?
资料链接:
王梦恕,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院士。曾就读于天津铁路工程学校,1964年唐山铁道学院桥隧系研究生毕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岩石研究所所长、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南京、西安、厦门市政府地下工程专业顾问。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0多年前,国家花3.5亿元从德国维尔特公司购进敞开式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在18.46公里的秦岭隧道大显身手。现在,国内虽然可以设计出更先进的掘进机图纸,但没有一家企业能把机器制造出来,原因是工艺流程设计与材料制作水平低,找不到好的技师团队。
按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预期,职业教育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位七旬学者直言不讳地说:“当前职业院校没有真正成为技师与高级技师培养的‘摇篮’,企业与社会亦缺少技师成长的氛围与‘乐土’。”多工艺设计人员与生产一线技师都是从大学本科生转过来的,重理论、轻实践,真正从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少之又少 。
记者:作为国内隧道及地下工程方面的权威专家,您每年会深入不少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工地,接触一些国际先进设备与技术人员,在这方面您个人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王梦恕:国内某城市一次花5亿元资金从国外引进7台地铁隧道施工盾构机,我感到非常痛心。国内每年几千公里铁路、20多公里城市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受益的是国际相关设备制造商。再者,对方派来给我们安装调试设备与培训员工的都是技师与高级技师,很少有图纸设计人员。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学到他们的技术。现在我国有世界一流的设计图纸,为什么制造不出来产品?很多工艺设计人员与生产一线技师都是从大学本科生转过来的,重理论、轻实践,真正从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少之又少,导致现场常常出现设计与工艺流程的错误。陕西延安一个在软硬不同的土层中施工的隧道设计图纸是,打几根锚杆支柱、喷射一层混凝土便完事,最后工人提心吊胆不敢进去。有关方面请我到现场诊断后发现,设计图纸有问题,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如此设计根本不可能承受重压。我问设计人员怎么回事,对方说:“反正没有到现场就画图纸了。”现在很多工艺设计人员与技师都变得浮躁,不肯动脑筋,只管照葫芦画瓢。这会给国家每年上万亿元的土建、交通桥隧工程建设带来多大安全隐患。
记者:以前有各部委办大学的现象,现在大都归属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这种归一个部门管理的方式有什么弊端?
王梦恕:不让部委办大学,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是好心,结果培养出来的人才一个模式,学生只会做课题写论文,脱离实际的问题十分突出。钢铁、交通战线的专家聚在一起开会,都不约而同地反映现在“千生一面”、缺乏发展后劲,找不到专业背景深、实践能力强的可用之人。“大而统”的办学模式值得反思。像某交通院校隶属于铁道部时,每年1亿元的经费投入,但划归教育部后,前者这笔钱不再拨付了,后者每年给的3000万元经费还要报告来、报告去才能落定。办学经费紧缺必然导致师生实验、实践能力的缩水。办学要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国,“技师”这个环节不能断档!目前像轨道交通信号、电气等专业的应用技能人才缺口巨大,要求学生都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技能。
现在行业、企业办不了高校,但在职业教育方面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培养行业所需的技能人才。现在铁路系统30多所中专学校都改为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给学校提供一流的实验与实训设施,派驻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践,同时学校开设的课程与教材必须适合企业的需求,这样培养的人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贴近性。
记者:现在,“技工荒”从南到北叫了多年,有专家发出了“中国制造,谁来制造”的担忧,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王梦恕:首先,现在工人与技师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生活环境恶劣,许多工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当工人。湖南衡阳一名工长对我说,他干了30年的工长,待遇一直没有怎么变。此话让我十分震惊,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有多少技师成长起来?其次,一些企业为减员增效,不少年富力强、身怀技艺的技师在45岁左右就“内退”离开岗位。年轻的工人顶替上来,又没有好的师傅教,就摸着石头过河,势必造成企业工艺技术与效益的下降。 第三,缺少一整套工人、工长(领班员)、技师与高级技师的职业晋升机制。我每年参加一些教授级高工的评审会,心里感叹什么时候能进行技师的评审,让技师们享受相应的待遇。
当前,最糟糕的是很多设计人员的水平赶不上一线操作人员,所以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各种不同会议与场合呼吁,要让职业院校学生理直气壮地做人,以及日后做一名体面的工人,收入有保障,晋升有渠道。只有当技师与高级技师占到企业工人总数的5%~10%,“中国制造”才能强盛起来。
记者:您是从中专学校毕业,现在也经常在一些职业院校讲学,您感觉现在职业教育与自己读中专时有什么不同?
王梦恕:我是从天津铁路工程学校毕业,一年后再考入唐山铁道学院。在学校里,我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又有很多实践的指导,实习也很多,比如到武汉长江大桥、成昆铁路建设一线向工人师傅们学习。同时,不少老师都是从现场来的工程师,有实践经验,课也讲得精彩,还手把手地教我们,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当时老师的知识素养与言传身教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这也是现在我经常回母校——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学的缘故。目前不少职业院校是本科的“压缩饼干”,大学老师必须是博士毕业,职业院校就非研究生当老师不可。这种唯学历是举的做法肯定弊端丛生。老师只有多写论文才能评上教授,那么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亦会浮躁、世俗,一旦把这种作风带到生产一线必将急功近利,影响技师成长。上次在一个工地,一名副总工程师对我说,现场来了两个实习生什么都不会,他们写的文章我也看不懂,难道现在的学生只有写出别人看不懂的文章就叫水平?
资料链接:
王梦恕,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院士。曾就读于天津铁路工程学校,1964年唐山铁道学院桥隧系研究生毕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岩石研究所所长、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南京、西安、厦门市政府地下工程专业顾问。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