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基于宏观经济层面和银行经营层面。Salas和Saurian(2002)以西班牙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面板模型,运用1985-1997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和银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宏观经济政策,管理激励,信贷组合水平和市场支配能力对西班牙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显著影响。Ranjan和Dhal(2003)同样利用面板模型,对印度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信贷成本变化,银行的资产规模,都是银行不良贷款主要影响因素。Berge和Boye(2007)研究了1993年至2005年北欧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发现利率水平、失业率对银行不良贷款率均有较大影响。Somoye和Christopher(2009)研究了1986年至2005年尼日利亚银行业不良贷款问题,发现宏观经济运行不稳定、高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量增加都会引起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Bock和Demyanets(2012)通过使用VAR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研究含中国在内的25个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时得到了相同的结论。经济增长恶化、增速变缓,汇率贬值,贸易条件恶化等宏观经济因素都会引起银行不良贷款产生,降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Simon和RKwan(2003)利用面板模型研究了亚洲7个国家8年间的银行运营成本和其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银行效率对其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银行运作效率低是使银行不良贷款率高的重要原因。Podpiera和Weill(2008)以捷克商业银行1994-2005年的银行数据研究银行成本效率和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银行成本效率和不良贷款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主要是基于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谢冰(2009)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社會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指数(上证综合价格指数)七类宏观经济指标对不良贷款率的宏观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因素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显著,宏观经济景气有助于不良贷款率的下降。王光伟、童元松(2014)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利用2005-2013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了GDP增长率、汇率水平、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得出上述因素均对银行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马振国(2015)分别以五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净利差、GDP 季度增长率、制造业PMI指数、M2的季度增长率以及百城房价指数季度变动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认为房地产行业、制造业这些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很显著,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指标对其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也十分显著。陈奕羽(2015)采用我国上市银行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二季度的数据,选取了成本收入比、存贷比、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资产规模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度量指标,选取GDP増长率、M2増长率作为宏观经济的度量指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GDP増长率和拨备覆盖率对不良贷款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M2增长率、资本充足率和银行资产规模对不良贷款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银行自身的成本收入比、存贷比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宋娟(2016)以次贷危机前后为时间节点,采用2009-2015年期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以及各行业经济指标季度数据,建立加滞后项的Wilson模型,实证研究宏观行业因子对我国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认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MFI增长率、房地产企业投资完成额REI增长率和M2增长率对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显著影响,且MFI增长率、REI增长率、M2增长率的下降会引起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夏琦(2017)利用面板模型,选取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5年的年度数据,分析银行非流通股中不同性质的股权比率和银行前五大股东中不同所有制性质股东的持股比率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了在我国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进的宏观环境背景下的银行所有制结构变化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流通股比率、国有股比率、境外发起人股比率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境内发起人股比率与不良贷款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作者单位为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国外学者关于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基于宏观经济层面和银行经营层面。Salas和Saurian(2002)以西班牙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面板模型,运用1985-1997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和银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宏观经济政策,管理激励,信贷组合水平和市场支配能力对西班牙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显著影响。Ranjan和Dhal(2003)同样利用面板模型,对印度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信贷成本变化,银行的资产规模,都是银行不良贷款主要影响因素。Berge和Boye(2007)研究了1993年至2005年北欧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发现利率水平、失业率对银行不良贷款率均有较大影响。Somoye和Christopher(2009)研究了1986年至2005年尼日利亚银行业不良贷款问题,发现宏观经济运行不稳定、高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量增加都会引起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Bock和Demyanets(2012)通过使用VAR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研究含中国在内的25个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时得到了相同的结论。经济增长恶化、增速变缓,汇率贬值,贸易条件恶化等宏观经济因素都会引起银行不良贷款产生,降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Simon和RKwan(2003)利用面板模型研究了亚洲7个国家8年间的银行运营成本和其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银行效率对其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银行运作效率低是使银行不良贷款率高的重要原因。Podpiera和Weill(2008)以捷克商业银行1994-2005年的银行数据研究银行成本效率和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银行成本效率和不良贷款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主要是基于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谢冰(2009)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社會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指数(上证综合价格指数)七类宏观经济指标对不良贷款率的宏观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因素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显著,宏观经济景气有助于不良贷款率的下降。王光伟、童元松(2014)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利用2005-2013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了GDP增长率、汇率水平、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得出上述因素均对银行不良贷款率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马振国(2015)分别以五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净利差、GDP 季度增长率、制造业PMI指数、M2的季度增长率以及百城房价指数季度变动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认为房地产行业、制造业这些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很显著,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指标对其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也十分显著。陈奕羽(2015)采用我国上市银行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二季度的数据,选取了成本收入比、存贷比、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资产规模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度量指标,选取GDP増长率、M2増长率作为宏观经济的度量指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GDP増长率和拨备覆盖率对不良贷款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M2增长率、资本充足率和银行资产规模对不良贷款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银行自身的成本收入比、存贷比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宋娟(2016)以次贷危机前后为时间节点,采用2009-2015年期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以及各行业经济指标季度数据,建立加滞后项的Wilson模型,实证研究宏观行业因子对我国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认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MFI增长率、房地产企业投资完成额REI增长率和M2增长率对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显著影响,且MFI增长率、REI增长率、M2增长率的下降会引起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夏琦(2017)利用面板模型,选取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5年的年度数据,分析银行非流通股中不同性质的股权比率和银行前五大股东中不同所有制性质股东的持股比率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了在我国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进的宏观环境背景下的银行所有制结构变化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流通股比率、国有股比率、境外发起人股比率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境内发起人股比率与不良贷款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作者单位为云南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