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效教学之散文文本细读的途径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学生阅读文本浅表化、粗略化等现象,不利于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细读,因为文本细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精彩之源。本文以细读教学《秋天的怀念》为例,来探究有效教学中散文文本细读的途径。
  【关 键 词】 散文;教学;母亲;怀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了解母爱的内涵。
  【教学步骤】 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全程展现我与母亲感人至腑的故事。
  【教学过程】
  导语: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然而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在人生的启程,却发现自己永远无法再踏入那熟悉的土地。而这个人就是史铁生!在他二十岁时因双腿瘫痪,又受到各种病痛的折磨,年轻人的生命之花还没绽放,却遭遇了人生的风雨!是谁在他生命的艰难过程中给予他热情的帮助,是谁在他意志消沉时,给予其生命的希望,又是谁在其心绪不宁时,给予其心灵的抚慰?今天我们就走进史铁生笔下的《秋天的怀念》,去寻找这位特殊的人物!
  文本分析一:我 秋天的怀念 对象是母亲
  ↓ ↓
  瘫痪 憔悴
  因此本文将以两个问题展开:
  ①憔悴的母亲是如何照顾自己瘫痪的儿子的?
  ②瘫痪的儿子又是如何对待自己憔悴的母亲的?
  一、憔悴的母亲是如何照顾自己的瘫痪的儿子的?
  1. 梳理文章思路,找出憔悴母亲如何照顾瘫痪儿子的几件小事?
  (1)当瘫痪的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想推我看北海的花,被我拒绝了。
  (2)憔悴的母亲央求我去看北海的菊花,我答应了。
  (3)母亲临终时对我的牵挂,要我好好活。
  (4)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新的痛苦。
  (5)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这五件小事第一件与第二件是作者直接叙述母亲如何具体照顾自己,而第三、第四、第五件小事是作者的回忆以及补充,这是插叙。然后分析插叙的作用。
  2. 探讨:母爱究竟是什么?
  探讨母爱是什么,就必须了解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语言、动作、神态等角度进行分析。
  文本分析二: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眶红红的看着我。
  探究:
  1. 史铁生把家里的东西破坏了,母亲为什么不制止儿子反而躲出去呢?
  (1)儿子需要宣泄。
  (2)母亲理解儿子内心的苦楚。(母爱是理解)
  2. 透过悄悄躲,偷偷听,眼眶红红的,你能看出母亲怎样的心理?
  (1)躲与听是动作,悄悄、偷偷、眼眶红红是神态描写,悄悄躲与偷偷听可以看出母亲并没有走远,原因是担心自己儿子的安全。
  (2)眼眶红红的可以看出母亲心理在流泪,可以看出母亲伤心、坚强与无奈。儿子的痛苦让母亲伤心,但是坚强的母亲绝对不能让儿子看到自己脆弱,因为其心中充满了愧疚,对于儿子的苦楚,自己无能为力只能任其发泄。(母爱是坚强)
  文本分析三: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 如何理解“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首先理解这个季节是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母亲想推儿子去走走,其实就是想让儿子看看生命的希望,走出内心的阴影。
  2. “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这个回答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可以看出儿子内心的暴躁以及自己内心的苦楚与绝望。
  3. 儿子大发脾气,自暴自弃,母亲扑下去的是什么?抓住的是什么?忍住的又是什么?
  扑:扑下去的是儿子要死的念头,扑下去是为了给予他生活的希望。(母爱是坚定)
  抓住:抓住的是儿子的生命,是让儿子必须活下去的信念。(母爱是执著)
  忍住:忍住的是儿子的脾气,忍住的是自己的病痛,忍住的是生活对自己的打击。(母爱是深沉)
  4. 一片叶子其实不会凋零,除非得到整棵大树的默许!“咱娘俩在一块,好好活,好好活”,到底要告诉儿子什么?
  (1)不应放弃也不应丧失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心。
  (2)母亲的病也很严重,希望儿子与自己一起战胜病魔。然而此时的儿子,只在乎的是自己,根本没有听懂母亲言语中的潜台词。(母爱是信念)
  总结:母爱是一种坚定、执著、深沉的信念。
  文本分析四: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探究:
  1. 史铁生看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不让儿子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在作者眼中却是满目的萧瑟与凄清,面对着这“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情境,他一定会想到自己,会感到凄凉与悲怆,甚至是绝望,母亲这一挡,挡住了绝望,留下生命的希望。(母爱是引导)
  2. 上次建议儿子去北海看春天的花儿都不去,为什么母亲又再次建议去北海去看菊花的盛开?为什么都要去北海?   母亲提议春天去看花是希望我看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驱散心中的阴云,重新唤起生活的热情与信心。母亲提议秋天去看菊花是希望我看到在万物凋零的秋天,菊花仍然傲立凌霜,其实是想让自己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顽强地活下去。北海公园是我童年时经常去游玩的地方,母亲希望这样的重游,能唤起我美好的回忆,让自己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母爱是用心良苦)
  3.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体现了什么?
  憔悴的神色可以看出:(1)母亲为儿子操碎了心;(2)母亲的病已经加重,现已力不从心。
  央求:恳求,意为母亲希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不能在颓废、沦落,可见母亲心情的急切,这心情的背后是母亲担心自己的病情可能等不到儿子病愈的那一天。(母爱是全力以赴)
  二、瘫痪的儿子又是如何对待自己憔悴的母亲的?
  文本分析五: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探究:
  问题1:为什么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1)看到大雁的自在飞行,想到了自己瘫痪的双腿限制了自己的行动与自由。
  (2)春天到了,万物生机勃勃,而自己却在生命的启程双腿瘫痪,如果人生分为四季,作者认为自己生命里再无春天。
  问题2:为什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1)李谷一的歌唱出了生活的美好,然而面对自己人生的不幸,他内心根本无法消受这种美!
  (2)在母亲去世以后,史铁生由暴躁转向平静与坦然。
  (3)经历生命中的风风雨雨后,现在自己已经可以对自己生命的不幸保持一种淡定与坦然,终于明白了好好活的意义。
  问题3:秋天再去北海看花的目的是什么?
  (1)还愿:还母亲与自己没能去北海看花的遗憾。
  (2)汇报:向母亲汇报自己所获的成就以及表达出自己已经走出了低谷,开始面对新的人生,让母亲安息!
  问题4: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着烂漫”?讨论思考他们又读懂了该怎样生活?
  不同的花其实是与人的感情想通的,
  “黄色的花淡雅”,人可以活得平凡与普通;“白色的花高洁”,人要活得坚强而又纯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人可以活得精彩和富有内涵。“泼泼洒洒”不管面对人生的多少风雨,活着就要洒脱来笑对人生,要活出自己的尊严。
  作者此时,读懂了母亲,当初央求自己看北海的菊花,就是告诉自己要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无论是淡雅、高洁、热烈、深沉,总之只要能活出自己的个性,就是母亲最大的心愿。
  这其实就是母亲没说完的话的真正内涵!
  问题5: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有什么深意?
  好好活,那就是首先是活着,说明现在他们已经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与真谛,再也不会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磨难,这既是为了母亲,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后记】 其实细读文本的终极意义就是细读自己。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远,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远,你对文本细读就有多远。因此,不是文本,而是你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决定着你的细读。从这个意义说,细读不是从文本开始,而是从自己开始,从“现在”开始。
  【总结】 散文文本细读的几个途径
  1. 抓住中心人物,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本文就是以瘫痪的儿子如何对待憔悴的母亲与憔悴的母亲如何关心瘫痪的儿子为线索展开的。
  2. 分析人物要善于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以突出语文文本细读的本质要求。如通过对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探究出母爱的内涵。
  3. 教学过程要善于设问,对所锁定的文本语言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才能于平淡处见深刻。
  4. 细读文本,反观自己。有效的散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求把握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汲取文化养分,汲取成长经验,实现精神的成长。
其他文献
儿童成长家人朋友老师的影响大于明星  近日,英国德比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朋友、家人和老师对儿童的影响远大于演员和足球运动员等明星。  这项研究对178名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这些教师均教授8岁以下儿童,并且几乎每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认为,相对于影视明星和运动员等名人,孩子们更容易受同龄的、有相似经历的或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人影响。这些教师还报告说,一些体育明星说脏话和使用不文明肢体动作的
要成才,先成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民族自强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对教育工作的论述,为我们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为切实做好教育改革的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教育的总目标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育人为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教师节前夕,向广大教师发出的慰问信:“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
两只鸭子教子  李鸿章从小家庭贫穷,一家人吃不饱、穿不暖,母亲生病了也没有钱,又受战乱的侵扰,很快李鸿章的家里就出现了揭不开锅的局面。有一天,他和小伙伴们出去玩,没过多久,他们就看到前面有两只鸭子,长得也很肥,这时候很久没有吃到肉的李鸿章,再也忍不住了,上去把这两只鸭子抓了起来,带回家里。到家以后,李鸿章把这两只鸭子煮了,也给自己的母亲补补身子。要知道,当时的一只鸭子可能是很多人家一年的指望,李鸿
【摘 要】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能否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关键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元课堂,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与社会综合性特点,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本文探索“以学定教”课堂模式的建构,创设了生活化、趣味化、研究性相结合的开放式的多元课堂,拓展了交互式的动态型教学思路,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
【摘 要】 传统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强调逐字逐句地翻译,使文言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从而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本文从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三个方面入手,探寻文言文教学规律,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关 键 词】 文言文;教学;方法  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的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使学生望而生畏。而传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
一、美学上“崇高”的概念  崇高是美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诗歌教学中,美学理论能够辅助我们将诗歌教学引领到更广阔的审美层面,尤其是在鉴赏李白诗歌时,我们能够更充分地感受到李白诗歌独一无二的风格。  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崇高”二字本身就含有抽象化的直观形象。“崇”字从山,宗声。山的本训是“有石而高者”,“高”字为高地上的房屋之形。  崇高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刚健、雄伟的特征,它是一种以力量和
【摘 要】 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成了我校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对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沟通,逐步学会从不同文化中汲取营养,缩短学生间的较大差异性,将这些潜在的资源汇集起来构成一座知识宝库,应是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 键 词】 作文教学;语文;小学;表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来自全国各地的随迁子女不断涌入我校。生源差异性的增加,给学校教学带来很大的考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
特色学校建设是挖掘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贵州省遵义市教育局依托自身教育基础条件,借助课堂内外(集团)新课堂教育发展中心与中国教科院北京时代学林专业机构优势力量,链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等部门知名专家,整合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大、重庆教育评估院等优质教育资源,联盟重庆谢家湾小学、清华中学等全
北大保安甘相伟,来北大当保安之前,他只是个小人物,自称“草根”“蚁族”“青年农民”“普通保安”,但他不屈服命运的安排,在没有资源,毫无背景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奋斗,从苦境里逆生“精英意识”,凭借自己的奋斗精神,以北大保安身份考上了北大中文系,拼命获得与北大学子并肩的机会。  他在北大这几年,读书写作,写尽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奋斗痕迹,成为底层人物的励志典型,从“北大励志哥”身上,让我们看到什么才是真正
【摘 要】 立意,即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情感,是一篇作文的灵魂。特别是高段学生习作,立意的深度直接影响着作文的得分。作文主旨立意很关键,文章列举了多个例子,供同学们举一隅而三隅反。  【关 键 词】 立意;作文;教学;表达  立意,即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情感,是一篇作文的灵魂。特别是高段学生习作,立意的深度直接影响着作文的得分。然而,不少同学受困于此。  以某次六年级的话题作文《感恩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