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礼仪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ega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当今社会,人们往往把讲礼仪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对个人而言,礼仪则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对于教师来说,礼仪更有它的特殊意义。
  教师,是学生处理人世疑难的导师,也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教师礼仪,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近年来,礼仪教育已赋予崭新的内容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师德教育之中,纳入中小学常规课程之中。
  在小学一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有“孝亲敬长,团结友爱,学会谦让”的要求。小学二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偶有待客的一般礼节,要求学习站、坐的姿势。
  这些都是“显性礼仪教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显示的自身的礼仪素养是一种“隐性礼仪教育”。这些隐性礼仪教育往往是通过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风度体现出来的,学生最易接受这种信息。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就是榜样,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生便产生一种学习和模仿老师的意向。
  因此,对于小学教师的培训,应增加礼仪教育的内容,而对广大教师进行礼仪教育不仅是完善自我形象的需要,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教师礼仪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尊敬他人、讲究礼节的程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并娴熟运用的人际传播技能。教师礼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洁的仪容,得体的着装
  教师的仪容着装,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既要美,又要自然。任何浓妆艳抹,或不修边幅,都是不适合教师身份的。
  作为教师只讲“穿衣戴帽,各凭所好”,显然是不够的。索菲亚.罗兰曾经说过:“你的服装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人,他们代表着你的个性。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服装在某种意义上好似每个人手持的一封无言的介绍信,时时刻刻向对方传递着各种信息。所以,作为教师决不可视其为小节。在校园里一定要注意衣着整洁,大方合体,使之适合自己的体型、性格、年龄和教学对象。教师衣着的选择,还要考虑对社会的影响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沿海开放城市,可以穿得新潮、高档;在老少边穷地区,应穿得朴素端庄。否则会影响与家长的沟通,不易开展工作。着装还要考虑你的教学对象:幼儿园、小学教师,要穿得漂亮有个性;中学教师就要庄重而大方。还要结合你的授课内容。比如:初中英语有一课认识颜色。这时,你就可以穿一件色彩较丰富的衣服,这样不仅突出了主题,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体育课、舞蹈课,教师的穿着应与学生相同,穿时装上此类专业课是不适宜的。
  二、举止端庄,文雅适度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一个高等师范学校,应从其他方面培养我们的教师,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站起来,这一切对教师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些技巧,他就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可见教育家是何等重视教师的一举一动的。
  按礼仪要求,人们的举止应合乎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为教师正确地使用体态语言有助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你的讲授内容。但是不可随便乱做手势,或不住地做手势。特别是要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如随地吐痰;抠鼻子,掏耳朵;讲课时,随便用书本敲打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用粉笔掷向小声说话的学生;有意无意的提勒裤腰带,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学生发笑和厌恶,消弱教学效果。
  对教师而言,健康向上、挺拔自信的站立形象,是外在风度与内在气质的完美统一的体现。教师从容的步履、端正自然的站姿、亲切关怀的目光、准确生动的手势等,都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与学必然形成良好的默契。
  三、语言文明,亲切自然
  语言是人们交换思想、联络感情的工具和手段,俗话说:“言为心声,语为人镜。”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是其工作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媒介,语言文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由于职业特性的要求,教师的语言在内容上要求正确、健康、高尚、积极;在技巧上要求准确、生动、文雅。语调柔和,语速适中,语言亲切,对学生也要多用请字,不应采用命令式的语气。作为教师,一定要讲普通话,让学生听得懂,在学习的同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南腔北调必定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也将失去学生的信服。如果一位教师在讲课时,语调一味平淡,毫无起伏变化,或者辞不达意,啰啰嗦嗦,费尽口舌,学生仍不知所云。这样的语言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相反,如果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则会增强学生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产生爱学、乐学、好学的积极情绪,进入“欲罢不能”的状态,从而在知识的海洋中自主的汲取丰富的营养。
  四、礼貌待人,热情诚恳
  首先,以礼待人,是一种行为规范,是社会文明的要求。板起面孔未必就是师道尊严;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功能定位不再是纯粹的传道授业解惑,他更应做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激励者。新型教师的核心是热爱学生,教师面对的是儿童、少年和青年,要认识到师生之间虽有长幼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在人格上都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尊重学生,不可伤害其尊严,更不能侮辱其人格。合格教师的第一要素不是对教材的熟悉和教学基本功的过硬,而是他的生命之爱,他的民主思想,他的人文情怀。有位教师以严肃、干练著称,讲课逻辑性强,知识点把握准确,但他“太厉害”了,学生在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时,竟紧张得看黑板上的板书时一片空白。你能说这是一位合格教师?
  其次,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切不可居高临下,而要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分忧,应争取其理解、支持和帮助。
  有人说,教师的最大安慰莫过于“桃李滿天下”,而陶行知先生却告诫教师要“爱满天下”。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对照。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必须看到小事中寓意着深刻的道理。教师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导师,也是学生人生旅途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情操,知识见解,治学态度,都在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教师的各种行为和优秀品质决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工作和事业的需要。
其他文献
“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养成对孩子的一生将受益无穷.为此,多年来,为人师者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各出其谋,共同探讨在这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我也就自己的教学经验,
题记:初秋的下午,雨刚过,天空灰灰的,还有几缕乌云来不及化成雨,像水中刚化开的墨汁,孤孤单单地在天上游荡。我慢步在幽静的校园,思绪飞扬……  这是一节区品德的展示课——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中的第2课《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执教老师设计了“传统节日大观园”的活动,为了能在中国丰富多彩的节日中选取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就将话题集中在刚过去不久的“中秋节”上。让孩
期刊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合作学习,以及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精心设计的内容、评价机制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性,高中政治课堂  合作学习是根据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而要求在课堂上要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完成课堂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具体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
摘要: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 活动课 开发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感兴趣、有成效,就必须认真实施“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尝试活动课的教学,要充分认识活动课的特点,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并按步骤实施,这样才能发挥思品课在培养
城镇化改革步伐催生了新的受教育群体——城乡结合区域学生.受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该群体学生的思想状况不容乐观,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挑战.如何有效地搞好城乡结合区域学生的
基于热传导方程和高斯赛德尔数值计算方法,对部分抽运板条激光器的温度分布、热应力和热致折射率变化等热效应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与单侧抽运及双侧抽运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组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法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并在课改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然而纵观实践,却发现新课标下“小组合作探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往往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本人以下就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部分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一、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方法  1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期刊
长期以来,中学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主要以学生被动接受书本知识为主要特征,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养成。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文化课,掌握好文化课知识,必须在授课前设计出好的方案,上课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学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之中去,这样的学习才能奏效。反之,则事倍功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