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学院”拉近文化的时光距离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导社区青少年了解苏州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出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非遗”文化的兴趣,有助于推动“非遗”重返当代生活,更好地弘扬、继承苏州千年的历史文化。
  白洋湾街道玉景湾社区的青少年大部分为新市民子女,鲜少接触苏州传统文化。社区引入专业教学资源,在家门口设立“非遗学院”,打造出一支具有“非遗”代表性特色的“景”致少年文化团。
  一把苏扇陈情苏作技艺
  近日,社区举办了“非遗”文化系列活动课堂之“感受吴文化,小手制苏扇”活动,学习手工制作苏扇。
  苏扇以雅致精巧,富有艺术特色而著称,其制扇技艺既是苏州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课堂上,授课老师介绍了苏扇的发展历程、制扇技艺以及民间工匠的精工制扇,随后,又展示了一部分由她本人制作的苏扇。虽然传统的手工折扇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当一把把雅致精巧的苏扇呈现眼前时,孩子们还是被迷住了眼,感嘆苏扇精美和其中耗费的匠心。
  接着,大家纷纷亲身实践穿扇骨。“一把苏扇扇骨的制作工艺需经几十道工序,从选料、配料到设计制作……”老师边说边演示:先以一根竹制扇骨逐一穿插扇面中每折居中的扇骨缝隙,为装扇骨做准备;之后再取多根扇骨逐根插入扇面内。“扇骨穿引至扇面时,最考验功力,稍有浮躁急进,纸破骨断,前功尽弃。”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大家很快掌握了工艺要领,将扇骨穿入扇面之中后,粘合两侧大骨,完成了穿扇骨工序。
  接着,老师又以空白扇面成品讲授、示范扇面绘画的布局和绘制注意事项,孩子们也尝试拿起笔勾线晕染。“廉”与“莲”同音,笔下莲花轮廓渐渐绘制成型时,纯真的内心中也播撒下廉洁的种子。
  一曲《牡丹亭》沉浸体验“百戏之祖”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历史悠久,词曲高雅,行腔婉转,扮相精致,表演细腻,然而普通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极少与昆曲相遇。社区组织“景”致少年团到中国昆曲博物馆参观,通过一场沉浸式表演,近距离感受“百戏之祖”。
  中国昆曲博物馆馆内,古建筑风格华丽精致,步步为景;陈列的昆曲服饰和道具精美绝伦,叹为观止;中间“巧夺天工”的百年古典戏台尤为吸睛。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百年古戏台是中国昆曲博物馆的建筑精华,足有二层楼高,二层是戏台,台高约3米……”时,孩子们的眼睛仿佛不够用了,手里的小本本不停地记录。
  参观活动的重头戏是沉浸式体验表演。孩子们换上昆曲戏服,以“唱会一支曲”“念好一段白”为目标,有模有样地跟学《牡丹亭·游园》。优雅的手势,柔婉的水袖,曼妙的昆腔,轻巧的步伐,再配以手中一把苏式折扇,倒也腔势十足。逗得一旁观看的家长们乐得合不拢嘴:“社区组织的沉浸式体验参观活动真不错,让孩子们深入体验一次,或许就终生难忘,或许就此‘种’下喜爱戏曲的种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化小康带来的精神生活。”
  方寸篆刻感受中华古典文化
  为让辖区青少年更深刻地体会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社区还举办了“篆刻陶瓷印章,传递廉洁文化”主题手工DIY活动,让孩子们手工制作陶瓷印章。
  中国“印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篆刻艺术”是将书法与雕刻有机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印章起源于殷商时期。从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上升至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及个人身份的证明。现场,老师讲述印章的历史起源后,带领孩子们体验制作陶瓷印章。“专用精陶泥材质较软,因而陶瓷章的篆刻时间比石刻、木刻短很多,也不需复杂的技巧,可轻易上手。”
  在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纷纷拿起刻刀,按图纸上的图案临摹雕刻:有竹子,有莲花,有梅花……亲手制作的印章初有模样时,纷纷把玩自己的作品,爱不释手。“我做的印章是松柏,身躯坚毅刚强,象征着无畏的精神,像军人一样有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我也要像松柏和军人一样坚毅刚强。”10岁的韩逸轩向小伙伴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篆刻有世界性的文化价值,“能让孩子们更深刻、快速地着迷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一位家长说道,“推动着孩子们不断努力学习,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居民们越关注精神层次的需求,“非遗”文化越被重视、保护。社区负责人表示,社区打造“景致少年养成记”特色品牌,将为辖区青少年提供和搭建更多平台。同时以“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大文化帮扶力度,通过社区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群众的精神需求,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全面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其他文献
谈起博物馆,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将它定位为收藏保管文物的地方。其实呢,博物馆的第一重要职能是教育。也可以说,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博物馆的一项核心功能。今天,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在博物馆的定义中,都把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放在首位,这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探讨研究。  苏州各大博物馆的教育,正在经历从“知识灌输”到“探索发现”、从“系统知识”到“经验和体验”的转变。其中有着一些在教育功能方面比较突出且值得借鉴的
期刊
小满,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是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小满作出解释:“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小满节气含义与农耕社会息息相关,因此小满民俗充满了“农”的味道。  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 “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
期刊
吴中风雅何处寻?你可以走走苏州的大街小巷,可以看看那些枕河人家,可以听听软糯的吴侬软语,可以品尝精致讲究的苏式菜肴……  当然,也可以在博物馆里寻觅吴地与古城的风韵。  雅物里的吴地兴盛  春夏之交,最是江南好风景。2021年4月30日,“下江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文物展”在吴中博物馆正式启幕。本次“下江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文物展”是吴中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的首次合作,精选故宫博物院所藏与
期刊
好物哪里买?好吃哪里寻?好玩哪里逛?答案就在苏州高新区。  4月30日,“五五购物节——高新欢乐购”暨第三届高新购物节启动仪式在龙湖狮山天街举行,持续2个月的高新区消费盛宴正式拉开帷幕。  首创大规模商业节庆活动  “五五购物节”,作为上海首创的大规模节庆活动,时间贯穿劳动节、儿童节、端午节等多个重点节日,将持续到6月30日,上海市各大电商平台、商业企业、品牌企业、中端产品等将广泛参与,通过线上引
期刊
常熟,古称琴川,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文明史、1700年建城史的江南城市,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于1986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常熟,先贤们留下的文化,既是有形也是无形,我们可以在历史长河中窥探究竟,也可在城市发展中寻得踪影。这里的文化,是珍贵的遗产,被一代代常熟人精心呵护着。同样也滋养着生活于此的人们,让他们可以在时代进程里,在文化传承中,感悟江南文脉的源远流长。  妙哉,
期刊
一把刻刀一粒核,运筹帷幄见功夫。谈起核雕,吴门桥街道四季晶华社区的殷毅军娓娓道来,自幼生活在手艺环境中的殷毅军,深深热爱并用心钻研着雕刻艺术。他的曾祖父殷根福创立了殷派十八罗汉,祖父殷荣生继承罗汉头的神韵雕法,而殷毅军传承家学,从小在祖父殷荣生绘制设计样稿的场景中耳濡目染,触类旁通学會了多门雕刻技法。这些年来,他秉持一颗匠人之心,用心去完成每一件作品,赋予核雕生机与灵气,传承守护殷派核雕的根与魂。
期刊
早在1927年冬,沭阳就建立了中共地方组织。随后,沭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淮海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领导机构中共淮海区党委和淮海区专员公署的机关就设在沭阳张圩、陈圩一带。沭阳的地理优势成为淮海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1939年3月,16岁的我在家乡沭阳县汤涧区凤仪乡农会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发动广大群众同压迫和剥削我们的土豪劣绅进行斗争,要求他们减租减息,
期刊
一朵洁白的“莲花”开在师生的心中已经十六年,这朵象征着廉洁文化的莲花,在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心小学已成为立德树人的一个育人品牌。  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一直是临湖第一中心小学关注的课题。早在2006年,临湖第一中心小学就开展“廉洁文化教育”,让廉洁的种子在临湖一小这块土壤中播种、繁衍,不仅形成了浓厚的教育氛围,而且有力提升了师生的精神品质。  塑造
期刊
随着体育综合价值被常熟深度开掘和广泛认同,在焕发城市活力、传承虞山文化、促进休闲娱乐等诸多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化学反应”,其独特的纽带和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一场场比赛、一个个印记、一张张脸庞,常熟人用追求卓越的优良姿态,在这块厚重的江南福地上,书写出全民健身、体验自在娱乐生活的幸福篇章。日前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常熟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主任王岳峰和常熟市阳光跑步俱乐部总会长顾建东,分享常熟关于“
期刊
临街的落地玻璃窗内,几位市民正津津有味阅读着手中的书籍。去年底,金阊街道联合喜马拉雅,在石路商圈打造出姑苏区首个商圈里的24小时城市有声书房,让市民在购物休闲之余,也拥有美好的阅读体验。  进入“十四五”时期,金阊街道针对石路区域、桃花坞区域、金阊区域分别聚焦打造高质量核心功能城区、高标准全域旅游城区、高品质宜居生活城区,分类施策,努力打造城市更新和基层治理的“示范区”。  金阊街道党工委书记杨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