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理学科不仅仅是一门理性学科,更是一门联系着国情民生的社会学科。地理科学具有三大特性:区域性、综合性和本土性。本文重点探讨区域性和本土性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地理学者应有的知识结构,以便于地理科学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地理科学、区域性、本土性、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 K90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2-0064-01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分为自然系统和人文系统两部分,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地理科学就是将国家范围内多种要素的资源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合理评估,进而帮助国家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地理科学最基本的三大特性是:区域性、综合性和本土性。三大特性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这三大特性出发,就可以建立相关模式理论,从学科专业角度考察地理学问题。
同时,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地理学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学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与传统有所不同,但是,地理学者与时俱进的同时仍要保有传统情怀。
一、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本土性
(一)关于地理科学的区域性。
在地理的学科体系中,区域性可分为:区域差异性和区域间的相互依赖性。
从区域差异性角度来看,地球的表面本身就不是光滑的,更不是均匀地,实则它是带着不一样地质、地貌单元、不一样社会与经济主体的结构体。此类的结构体,不管是具有多少面积的区域范围,皆带着互相不一样的内部组成,地理学界将其称为“地理组成”。和此类“地理组成”相联系的就是“地域体系”。一般而言,社会和经济不断向前迈步的地域差异,一般都是因为自然地理的不同所造成的。自然地理的复杂多变是区域差异产生的基础条件。在差异巨大的自然条件基础上,经济地理条件中的正负面都会不断强化,最终引起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上的巨大的不同。
区域间的相互依赖性在全球变暖的当下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下研究中,地理学特别重视全球性的环境变化情况。科学家提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关键在于促使世界学者在解决观念上达到共识。但是世界不同区域的自然基础、历史进步、技术发展等要素的不同导致全球的环境问题也呈现了多元化、非简单化的态势,展示出来的则是世界各个区域的独有性。所以,许多的探索项目也应该由地区向国家开始辐射,进而影响到周边区域乃至全球。
正是区域性特点使得地理学科中对于区域的分析报告、研究策略、对策解决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二)从区域性到本土性的关联逻辑。
上文已经提到,现代社会的国家之间,尤其是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单单是拥有较强地自然组成的不同,更关键的是带着差异的经济状况与科学技术。区域性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带来本土性的特质。地理学的进步不仅仅是“无国界”的学科体系的发展,更附带着极强的国家性质。地理科学因此成为研究国情的主要学科之一,更是事关国家发展、经济进步乃至人类存亡的重要学科,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地理情况十分复杂,不同地域资源、环境、经济、人口、生态等要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多样复杂的地理问题。这是我国地理环境衍生出来的。反之,如美国,地广人稀,实体经济相比中国有大幅减少,但经济控制强度较高,问题的严重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也比我国要轻很多。欧洲更是如此。发展中国家则呈现完全相反的态势。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大范围的工业化、城镇化进行所带来的种种弊端,都深刻影响着我国当前的地理科学现状,带来了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本土化”特性。
从区域性到本土性的过程中,不同地域也会呈现出各自的问题。以中国为例,我国的自然组成与社会经济组成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动。这种改变虽然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可观的变化,但付出了极大的生态代价,导致“人”和“自然”之间不能和谐共处,并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比如,我国一些自然矿产被大量应用在工业中,导致一定程度的资源枯竭;能源与一些大宗矿产资源的运用更是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带来了资源可持续问题。迅猛进步的城镇化,国土开拓与创建规划产生了失控的情况,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在拉大,产生了巨大的地域贫富差距。
二、地理学者所需要的知识结构
从上文谈及的地理学科区域性和本土性问题中,可见地理学者的研究是普遍化的、全球化的,但地理学者的视野应该聚焦于地域和国家的发展。我们每一位地理学者皆需要关心我国自然组成的巨大变动,考虑到我们中华民族与我们国家怎样达成永续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时代,技术手段有了迅猛提高的背后可能导致研究者的的知识体系不均衡。地理学者需要怎样的知识结构?著名地理学家陆大道认为:首先,合格的地理学者首先应该掌握这门学科研究对象的原理;其次,地理学者也应该掌握研究领域所涉问题的运行机制和关联情况;再次,任何的结论都要建立在充分数据的基础上,经过研究者的细致对比和反复验证。最后,学者的知识和翔实的数据同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学者们既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长期的经验积累,也要有扩散、交叉和联想的思维。
三、结语
建国以来,地理学科对新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地理科学现状,笔者有四点想法:
1、地理学者对于构建地理数学模型,首先要做出详细的调查,要对地理客观事物掌握透彻,要做到让模型更加贴合实际地理情况,要合理运用网络计算机将地理事物表现出来;
2、参数的正确判断和运用需要学者们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3、分析地区发展问题的大部分数学模拟情况,由于复杂的交叉性质,应该事先做大量的提前假设规划;
4、地理科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科学,地理学者们在研究中应当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1] Gallup John, Sachs Jeffrey, Mellinger Andrew. Geograph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ttp://www.cid.harvard.edu/cidwp/OOl.htm,1999.
[2] Lu Dadao. A tribute to the geographers for their contributiongs to China and mankind: Centennial celebration on the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9,64(10): 1155-1163.[陸大道.向100年来为国家和人类做出贡献的地理学家致敬: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00周年.地理学报,2009, 64(10): 1155-1163].
关键词: 地理科学、区域性、本土性、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 K90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2-0064-01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分为自然系统和人文系统两部分,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地理科学就是将国家范围内多种要素的资源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合理评估,进而帮助国家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地理科学最基本的三大特性是:区域性、综合性和本土性。三大特性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这三大特性出发,就可以建立相关模式理论,从学科专业角度考察地理学问题。
同时,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地理学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学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与传统有所不同,但是,地理学者与时俱进的同时仍要保有传统情怀。
一、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本土性
(一)关于地理科学的区域性。
在地理的学科体系中,区域性可分为:区域差异性和区域间的相互依赖性。
从区域差异性角度来看,地球的表面本身就不是光滑的,更不是均匀地,实则它是带着不一样地质、地貌单元、不一样社会与经济主体的结构体。此类的结构体,不管是具有多少面积的区域范围,皆带着互相不一样的内部组成,地理学界将其称为“地理组成”。和此类“地理组成”相联系的就是“地域体系”。一般而言,社会和经济不断向前迈步的地域差异,一般都是因为自然地理的不同所造成的。自然地理的复杂多变是区域差异产生的基础条件。在差异巨大的自然条件基础上,经济地理条件中的正负面都会不断强化,最终引起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上的巨大的不同。
区域间的相互依赖性在全球变暖的当下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下研究中,地理学特别重视全球性的环境变化情况。科学家提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关键在于促使世界学者在解决观念上达到共识。但是世界不同区域的自然基础、历史进步、技术发展等要素的不同导致全球的环境问题也呈现了多元化、非简单化的态势,展示出来的则是世界各个区域的独有性。所以,许多的探索项目也应该由地区向国家开始辐射,进而影响到周边区域乃至全球。
正是区域性特点使得地理学科中对于区域的分析报告、研究策略、对策解决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二)从区域性到本土性的关联逻辑。
上文已经提到,现代社会的国家之间,尤其是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单单是拥有较强地自然组成的不同,更关键的是带着差异的经济状况与科学技术。区域性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带来本土性的特质。地理学的进步不仅仅是“无国界”的学科体系的发展,更附带着极强的国家性质。地理科学因此成为研究国情的主要学科之一,更是事关国家发展、经济进步乃至人类存亡的重要学科,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地理情况十分复杂,不同地域资源、环境、经济、人口、生态等要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多样复杂的地理问题。这是我国地理环境衍生出来的。反之,如美国,地广人稀,实体经济相比中国有大幅减少,但经济控制强度较高,问题的严重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也比我国要轻很多。欧洲更是如此。发展中国家则呈现完全相反的态势。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大范围的工业化、城镇化进行所带来的种种弊端,都深刻影响着我国当前的地理科学现状,带来了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本土化”特性。
从区域性到本土性的过程中,不同地域也会呈现出各自的问题。以中国为例,我国的自然组成与社会经济组成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动。这种改变虽然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可观的变化,但付出了极大的生态代价,导致“人”和“自然”之间不能和谐共处,并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比如,我国一些自然矿产被大量应用在工业中,导致一定程度的资源枯竭;能源与一些大宗矿产资源的运用更是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带来了资源可持续问题。迅猛进步的城镇化,国土开拓与创建规划产生了失控的情况,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在拉大,产生了巨大的地域贫富差距。
二、地理学者所需要的知识结构
从上文谈及的地理学科区域性和本土性问题中,可见地理学者的研究是普遍化的、全球化的,但地理学者的视野应该聚焦于地域和国家的发展。我们每一位地理学者皆需要关心我国自然组成的巨大变动,考虑到我们中华民族与我们国家怎样达成永续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时代,技术手段有了迅猛提高的背后可能导致研究者的的知识体系不均衡。地理学者需要怎样的知识结构?著名地理学家陆大道认为:首先,合格的地理学者首先应该掌握这门学科研究对象的原理;其次,地理学者也应该掌握研究领域所涉问题的运行机制和关联情况;再次,任何的结论都要建立在充分数据的基础上,经过研究者的细致对比和反复验证。最后,学者的知识和翔实的数据同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学者们既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长期的经验积累,也要有扩散、交叉和联想的思维。
三、结语
建国以来,地理学科对新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地理科学现状,笔者有四点想法:
1、地理学者对于构建地理数学模型,首先要做出详细的调查,要对地理客观事物掌握透彻,要做到让模型更加贴合实际地理情况,要合理运用网络计算机将地理事物表现出来;
2、参数的正确判断和运用需要学者们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3、分析地区发展问题的大部分数学模拟情况,由于复杂的交叉性质,应该事先做大量的提前假设规划;
4、地理科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科学,地理学者们在研究中应当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1] Gallup John, Sachs Jeffrey, Mellinger Andrew. Geograph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ttp://www.cid.harvard.edu/cidwp/OOl.htm,1999.
[2] Lu Dadao. A tribute to the geographers for their contributiongs to China and mankind: Centennial celebration on the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9,64(10): 1155-1163.[陸大道.向100年来为国家和人类做出贡献的地理学家致敬: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00周年.地理学报,2009, 64(10): 1155-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