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纸质文物保护环境中的现状和问题探析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enhu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馆藏文物是博物馆立馆的基础,部分馆藏文物因为年代久远更需要精密细致的保护,这就要求博物馆对现有的文物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保管。其中,纸质文物最为脆弱,很多名画、字帖十分稀有,价值颇高,因此也更需要专业的手段加以保护。本文明确了博物馆中纸质文物保护的意义,对馆藏纸质文物保护标准进行了阐述,再结合当前馆藏纸质文物保护现状,探究纸质文物的保护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纸质文物保护;现状;探析
  濮阳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数十年来,该馆不断丰富馆藏、完善职能,于2018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濮阳市博物馆工作的肯定。该馆馆内展览品大致分为红色历史部分和文物遗存部分,而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主要集中于文物遗存部分,其中书画类纸质文物数量占比较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文物保护技术的进步,立足于为当地人民守护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文化财富,馆内文物保护工作相较于过去已有了较大进展,但是仍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
  一、对博物馆中纸质文物进行保护的意义
  馆藏文物是博物馆立馆的基础,地方博物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收集该地区的文物遗存并加以保护,然后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弘扬中华文化。文物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有助于历史学者研究历史,更可以使人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当地人民群众对当地的文物有一定的认同感,可以增强当地人民对于地方文化的归属感,进而增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基于科学技术的工作,其目的是更好地保存当地的文化物质遗产。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有效地对文物进行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文物的寿命,尤其是对纸质文物的科学保护,可以有效防止虫蛀、腐蚀等的破坏,留存文物的艺术之美。
  二、馆藏纸质文物保护标准
  首先,对纸质文物影响最大的就是其所处环境的湿度。因为纸质物品对空气湿度的变化比较敏感,文物存在的时间越长,其纸张就越脆弱,因此在保存时需要注意对湿度的调控。纸张的成分主要是木质以及纤维素,这些成分比较容易吸水,且在吸收一定的水分后,其组织强度就会弱化,纸张会因为无法承受原有的重力和压力而断裂。如果纸质文物所处空间内的湿度频繁改变,纸张的湿润程度随之变化,也会因水分子的运动造成纸张结构的破坏。因此,在保存纸质文物的区域,其环境湿度应恒定在55%最为合适。
  其次,温度不当、光照过强对纸质文物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根据热胀冷缩定律,纸张在温度变化的过程中会出现膨胀和收缩的现象,都可能造成纸张本身结构的破坏,使纸质文物变得更加脆弱。并且,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水、纸张、空气以及阳光之间会产生较为复杂的化学反应,也可能使纸张出现变黄、断裂的情况。因此,纸质文物的贮藏需要避免阳光的照射,室内温度变化幅度应保持在4%左右。
  最后,要注意蛀虫、微生物等生物侵害,保持纸质文物储存场所的干净、整洁。古人在写字作画时,为了使纸张呈现出不同的质感,通常会在创作材料中加入一些树脂之类的物质,这些物质为细菌、害虫等的滋生提供了条件。比如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如果卫生状况较差,文物就会出现发霉现象,霉菌会破坏纸张的纤维结构,这是文物保护工作中非常严重的事故。一些微生物除了蚕食纸张之外,其排泄物对纸张也有腐蚀作用。因此,博物馆要做好生物防治工作。
  三、馆藏纸质文物保护现状
  随着文物保护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传统保护理念已经过时,而很多博物馆还未能做到与时俱进。比如一些纸质文物较脆弱,需要足够的空间进行安置,但是随文物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些博物馆的现有空间已经无法满足文物安置需求,需要将一些纸质文物进行折叠,这就可能对纸质文物造成损伤。又如过去的博物馆在建筑设计上注重展览和审美,而忽视了文物的储存,因此一些纸质文物的保存未能达到避免光照、保持温湿度的标准。
  日常展览作为博物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展览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对馆藏纸质文物造成一定的损伤,如人们参观时会拍照,闪光灯所发出的光源可能会对文物品质造成影响或破坏。人流量多的时候,馆内空气温湿度会随之发生变化,也有可能对纸质文物造成影响。
  博物馆文物保护团队的专业素养,也决定了纸质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当文物出现细微损伤时,若文物保护工作者无法及时发现,就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缩短文物的寿命,不利于长久保存。另外,在对纸质文物进行修复时,若修复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也有可能导致文物修复出现差错,对文物造成破坏。


  四、针对馆藏纸质文物保护环境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针对馆藏纸质文物安置环境进行有效调节
  纸质文物材料构造的特殊性要求对其进行温湿度的调控,使温湿度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适当值。首先在湿度的调节上,要利用湿度计精确测量文物放置室内的空气湿度,在博物馆储藏场所的各个角落均匀布置湿度计,对空气湿度有及时准确的把握,然后通过除湿机、复合硅胶调湿剂等手段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此外,针对馆内温度调节,为避免使用传统的风力设备对纸质文物可能造成的损伤,应使用静音空调调节馆内的气温,保证馆内气温维持在(20±3) ℃。
  為了保证恒温恒湿装置能正常发挥作用,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加强维护。尤其是在冬、夏季的极端天气,设备全天候高强度运转,要注意设备是否因此而出现故障。比如在冬天,室内较室外更加温暖,因此积水会在室外和室内的交界处结冰,造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设备系统的日常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此外,博物馆工作人员还要注意外部光源对纸质文物的危害,应避免纸质文物暴露在阳光之下、遭受太阳直射,选择较为密闭阴暗的环境进行储藏和展出,用人工光源照明。在展览中还应提示游客禁止使用闪光灯拍照,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纸质文物的损害。   此外,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文物放置区域的消毒杀菌力度,对纸质文物进行定期检查,防止霉菌、细菌对文物造成的损害。如,可以在文物的箱子里放置樟脑丸等,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虫子对文物的侵害。在展览的过程中还可以为一些封闭展柜充入惰性气体,氧气含量较低的空气可以有效防止生物的侵害。在封闭的环境中,部分有害气体也会对纸质文物造成损伤,比如SO2之类的物质就会使纸张变得易碎,因此应当根据纸张的酸碱程度,对其进行中性调节,延缓其老化速度。
  (二)针对纸质文物进行保护性修复的具体策略
  在对纸质文物的保护工作中,对相对完整的文物,应保留其原始样貌,但对一些损毁较为严重的文物,则需要进行修复。纸质文物一般较为脆弱,在修复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弯折等不当操作而出现损伤,因此修复人员需要在正式修复前对文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记录,作为修复过程的参考。修复人员还要对纸质文物进行杀毒、灭菌,防止霉菌、虫子对纸质文物的侵害,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使用惰性气体降低氧气含量进行消毒,这样能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最大限度减轻对纸质文物的损伤。在杀菌消毒的过程中,修复人员需要保持氧气质量分数在1.5%以下,才能对微生物起到消杀作用;将温湿度分别保持在15 ℃以及55%,再将充满氮气的纸质文物密闭空间放置10天,就可以把纸质文物中藏有的霉菌、虫卵等生物彻底消杀干净。
  在杀菌消毒后,修复人员需要对纸质文物进行进一步的清理,比如使用尖细小木条清理文物中的污点等。首先,修复人员一般使用温度为70 ℃的水和排笔对纸质文物进行淋洗和清理,但针对一些遇水会发生变化的纸质文物,就需要提前用质量分数为5%的胶水将其遇水易反应的部分保护起来,再进行淋洗工序。淋洗后,就可以对文物进行脱酸处理,一般使用水溶液脱酸法,这一步的主要目的也是清洗文物。脱酸后,于桌案上铺设一层绢,将清洗过的纸质文物置于其上,缓缓揭开褙纸,保持画心绢不被挪动,在重彩顏料部位刷上一层水油纸。待平整干燥后,再进行漏洞的修补工作。最后,经过吸水、上墙、全色后,再进行镶活、覆褙,最后上墙、砑装、归库。在归库前,修复人员要对文物再次进行消毒杀菌,对修复文物作详细记录,再将其入库。
  五、结语
  古人爱书画,保护纸质作品的方法会代代相传,如装裱、使用中草药熏染等,都能起到一定的防虫、防潮作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纸质文物的保护,从对温度、湿度的控制到对文物的修复,技术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未来,博物馆工作人员应不断改进文物保护和文物管理措施,为后人保存好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
  司广辉,1978年10月生,男,濮阳市博物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陈列展览、纸质文物的保护、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技术。
  参考文献
  [1]林云.试析目前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民族博览,2020(4):208-209.
  [2]洪秋月.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7):116-117.
  [3]王心缘.中国海关博物馆纸质文物库房保存环境分析和评估[J].视界观,2020(2):1-5.
  [4]刘娟,唐道奎.聚氨酯材料在纸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20(13):88-89.
  [5]徐冰.博物馆纸质文物的保护浅谈[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9):110-111.
  [6]李秀红.浅谈博物馆纸质文物的保护[J].文物世界,2020(1):62,66-67.
其他文献
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推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由原本的简略转向丰富。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将文学作品《洛神赋》改编成卷轴形式的绘画作品《洛神赋图》,借以表现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此图虽然是人物画,但在画面中可以看到,顾恺之将诗画结合,以大量的山水風景为背景,运用了三段式的构图表现画面。顾恺之是当时较早涉猎山水画创作和提出书画理论的大家之一,他的《洛神赋》图中山水部分的画法在当时具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参观博物馆,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为了给予观众更好的观感与体验,很多博物馆开始迎合观众的需求,优化当前的展览设计,在充分发挥自身藏品优势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民众进入博物馆,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首先叙述了文物展览陈列的基本概念,而后就博物馆文物陈列与展览的设计思路进行了细致的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博物
期刊
摘要:吉祥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以陶瓷为载体呈现的吉祥纹饰,更是把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笔者以一只绘满吉祥纹饰的祖传“宋青花吉祥纹饰香炉”为例,展示宋人在这件青花香炉上所刻画的七种吉祥图案,分析其借物寓意和谐音祈福的手法以及宋人通过吉祥纹饰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关键词:宋代祈福文化;宋青花香炉;吉祥纹  “子子孙孙永奉常”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古鼎作香炉》中
期刊
摘要:文物的保护修复是现代科技文物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物工作者在采集文物信息之后,还要对文物进行档案制作和管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不同文物,能反映不同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面貌。文物是见证我国历史文明的文化瑰宝,也是展现我国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见证。本文结合当下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介绍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以使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更加完善,增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规范性。  关键词:文物保
期刊
摘要:现代地震文物资料是当代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物证,在我国属于新的文物类别。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保存的汶川特大地震见证物数量最多、种类最全。文章梳理了地震纪念馆藏品管理工作,剖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合理有效的方法,以期科学地解决当前藏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藏品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更好地利用藏品,实现教育、传播目的。  关键词:地震文物;藏品管理;实践;思考  5·12汶川
期刊
摘要:深入了解煎煮器具的起源及发展能为现代中药煎煮器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使其便于人们使用,更加贴合现代医疗需求。对汉唐煎煮器具的文物、文献进行分析,阐述其与中医学、工艺技术、社会文化等发展的关系。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试图梳理熬药器具产生的原因,分析中药煎煮器具的造物特征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中药煎煮器具;工艺美术史;起源与发展  中药汤剂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是我国传统医学中运用最早、应用最广的一
期刊
摘要:1695年,广州长寿寺石濂大汕和尚受“越南国王”阮福週之邀前往越南弘法,回国后将其所见所闻撰成《海外纪事》一书。本文通过对傅增湘先生跋文内容的整理,进一步分析山西博物院藏的这部《海外纪事》的成书背景、版本状况,并通过傅增湘的视角,结合笔者的部分考证,对整部书的内容、著者大汕和尚及其最终结局进行了剖析,望对后人学习与研究傅增湘收藏善本有所裨益。  关键词:跋文;石濂大汕和尚;傅增湘;山西博物院
期刊
摘要:德化县位于我国福建省,因盛产“德化瓷”而著名。德化窑口产出的白釉陶瓷器物,因胎体质感细腻,被赞为中国白瓷的代表,深受国外友人的喜爱,世称“中国白”。由于德化瓷器白如玉石,薄则透光,厚则莹润,俗称“猪油白”“象牙白”。德化窑凭借着地理优势条件和高超的制瓷水平,盛烧不衰。德化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广泛外销到东南亚及世界各国。海南省地处海上航路之要冲,扼守中国南海门户,所辖海域沉船出水瓷器众多。海南
期刊
摘要:敦煌壁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艺术的瑰宝,囊括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建筑、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集西域文化、印度文化、中原文化之大成。外来的佛教思想和佛教艺术渗透中国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文化,孕育了南北朝以来的艺术气象。壁画的艺术形象及艺术思想体现了“仁”的艺术境界和人格修养,也在某种程度上真实还原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拉近了观者与佛教文化之间的距离,打
期刊
摘要:《国语辞典》:“戉,武器名。”根据国学大师网站“汉字‘戉’字形演变及字源演变”,“戉”由斧演变而来。依字形不同,主流释读为“戉(yuè)”或“歲(岁suì)”。考校出土的实物戉与其对应的甲骨文和金文等古文字,笔者认为,器形“戉”其字随形变,为多音字。“戉”本义为大斧,引申为仗戉、礼戉,通“号令”,象征权力与财富,音读“yuè”,为礼器仪仗的代名词。加金作“鉞(yuè)”,又为古星名或冠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