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读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卒中(minor stroke)症状轻微,复发风险高,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因此需要积极进行风险评估。本文就小卒中近年的主要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帮助广大临床医生更好地开展临床实践。
  小卒中的概念和主要临床特点
  到目前为止,小卒中还缺乏准确完整的定义。Fischer等[1]提出理想的小卒中概念应该包括以下5个方面:(1)患者有轻微和非致残性的急性期症状,同时具有良好的短期和中期功能结局;(2)适用于不同卒中亚型;(3)应该包含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4)在日常的临床实践中简便实用;(5)有别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大多数研究将小卒中定义为NIHSS评分≤3分,少数报道将其定义为NIHSS评分≤4~5分[2~4]。
  小卒中急性起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或语言理解困难、行走不稳、偏盲、复视、一侧或双眼视力模糊或丧失,还可伴随以下症状:头晕、眩晕、局部头痛、双眼视物不清、构音障碍、认知障碍(如精神错乱)等。常见危险因素或病因有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房颤、既往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吸烟、过度摄入酒精、体力活动少等[1,5]。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在小卒中患者中并不少见。Altieri等[6]观察了105名小卒中患者,随访至30个月,41%的患有PSD,其中22%在发病1个月内出现抑郁,93%患有恶劣心境。此外, PSD与脑梗死大小或部位之间没有显著相关。
  小卒中也可表现为认知损害。Sarah等[7]对280例小卒中/TIA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33.6%(94/280例)有短暂性认知损害,其中85.1%(80/94例)出现在发病7天内。随访至5年,上述具有短暂性认知损害者,发生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风险增加。
  小卒中的临床复发风险研究
  小卒中的高复发风险一直被关注。有报道小卒中/TIA后48小时的卒中复发风险为4%~5%,7天的复发风险为9%,90天内的复发风险高达10%~12%[5,8-10]。对于小卒中患者,研究发现90天内复发与下列变量独立相关: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过量酒精摄 入、既往TIA以及严重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疾病(同侧颈动脉狭窄≥70%或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50%);但与年龄和起病时初始血压关系不密切[5]。关于糖尿病、冠心病和房颤等与小卒中复发的关系,则存在不一致的报道。
  小卒中可以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奥地利卒中单元登记(Austrian Stroke Unit Registry)为一项前瞻性研究[11]。该研究中的8 291例小卒中/TIA患者虽然使用了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标准治疗,住院4天内仍有4.5%(374/8291例)的患者经历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失代偿、急性感染、卒中病因是早期临床恶化的独立预测因素。Ogata等[12]回顾性分析了543例小卒中患者,发病7天内有6.8%(37/543例)的患者经历了神经功能恶化,且神经功能恶化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入院时较高的收缩压和血糖、偏瘫和眩晕等因素显著相关。患者伴有的危险因素越多,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就越大。对来自95例伴有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狭窄≥50%)或闭塞的小卒中/TIA的研究表明,基线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分水岭梗死和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者,发病7天内更容易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13]。
  小卒中的临床风险评估
  ABCD2(见表1)评分是预测TIA短期复发风险的工具,目前也用于小卒中的风险评估。在前瞻性牛津血管研究(Oxford Vascular Study,OXVASC)中,Chandratheva等[4]分别采用ABCD2、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和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等量表,预测了520例小卒中患者90天内的复发风险。结果显示,仅有ABCD2评分对小卒中90天内卒中复发有中度的预测价值。此外,ABCD2评分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也有显著相关性,且临床恶化风险随着ABCD2评分的增高而增加[11]。
  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120例小卒中/TIA的前瞻性研究[14]发现,DWI有新鲜脑梗死病灶、伴和不伴有大动脉闭塞者90天内卒中临床复发率分别为32.6%和10.8%。一项对143例小卒中/TIA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评估了无症状性卒中的复发风险。至30天随访结束时,9.8%(14/143例)的患者出现了DWI新鲜脑梗死灶,其中42.6%(6/14例)无临床症状[15]。Asdaghi等[3]采用前瞻性方法,研究了50名小卒中/TIA患者,结果显示:基线水平有DWI新鲜脑梗死灶的患者,30天内脑梗死再发风险明显增高,且DWI病灶越大,早期卒中复发风险就越高。而对于血流灌注成像(PWI)显示低灌注并伴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颅内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者,DWI出现新鲜脑梗死的风险增加。因此,MRI技术对小卒中的复发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CT和血管造影(CTA)技术较MRI更快速和普及,因此CT/ CTA对小卒中患者复发风险的预测研究同样为临床所关注。Coutts等[16]对510例连续入组的小卒中和TIA患者进行CT/CTA和MRI检查,使用标准的临床变量和预定义的异常CT/CTA(包括急性缺血和/或颅内外动脉狭窄≥50%和闭塞)和DWI阳性评估90天内的卒中复发风险。结果显示,有7.1%(36/510)出现卒中复发。从发病到CTA检查的中位数时间为5.5小时(四分位数间距为6.4小时),到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中位数时间为17.5小时(四分位数间距为12小时)。在预测卒中复发方面,CT/CTA结果异常的风险比为4.0,DWI阳性结果的风险比为2.2。多因素分析发现仅有CT/CTA异常能够预测卒中复发,对CT/CTA和MRI的二次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在预测卒中复发的价值方面没有显著差别。
  结论:使用CT/CTA早期评估颅内外血管可以预测小卒中/TIA患者的卒中复发和临床结局。
  总之,现有证据表明小卒中患者复发风险高,属高危人群,一旦发生应尽早进行全面评估并积极预防,以减少卒中复发。
  (注:由于版面限制,参考文献已略,如有需求,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编辑:张宏娟)
其他文献
血管性痴呆被用于描述与脑血管病相关的痴呆[1]。Hachinski等在1975年提出了“多发梗死性痴呆”的概念[2]。1993年Hachinski和Bowler等提出了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概念,其中包括血管性痴呆(VD)、伴血管病变的阿尔茨海默病(AD)和不符合痴呆诊断标准的血管性认知障碍等[3]。目前血管性痴呆被认为是异质性的临床
期刊
广义的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包含一大类疾病,凡是有咯血、肾炎两者并存的一组临床疾病均可称为Goodpasture综合征,其中有两类疾病组成:(1)Goodpasture病;(2)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血管炎、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等原因引起的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的诊断有三个条件:①肺出血,②肾炎,③血清及肾脏洗脱液中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阳性。在Goodpasture病中有些患者
期刊
宁某某,男,56岁,入院前6天开始出现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每天发作1~2次,持续数分钟,入院前1天出现持续性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急诊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高血压病史10年,间断口服尼群地平,血压控制情况不详。吸烟史40年,每天40支。  查体:血压140/90 mm Hg,轻微构音不清,左侧鼻唇沟略浅、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肌力4级,腱反射较右侧略活跃,左侧巴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MRI示右侧
期刊
【关键词】湿疹;紫外线疗法;皮肤科用药慢性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发作而来,病因复杂,通常伴有剧烈瘙痒,有时因经常性搔抓、摩擦等刺激使开始时即为慢性湿疹,易反复发作,病程可长达数月或数年,疗效不尽满意,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不适影响[1]。我科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严重慢性湿疹病例一例,疗效满
期刊
卒中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增加了病死率和残疾程度。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疾病谱的变化,近年来青年脑卒中(18~44岁)有发病率逐年上升、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1~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本文通过对一例年轻卒中患者的诊疗过程向大家阐述一下处理年轻卒中患者时的诊疗思路。  病例简介  患者,女,24岁,入院时主诉为“头晕、走路不稳7天”。7天前蹲位2
期刊
神经病学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神经科疾病本身的复杂性要求医生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病学的知识,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从而对疾病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再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得出完整的诊断。此外,当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辅助检查结果相矛盾时,应以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主,这就体现了体格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病例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病例简述  患者,女,63岁,因转头时突然跌倒,短
期刊
抑郁是影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抑郁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诸多精神心理因素中研究最多的一种。研究一致认为心衰患者常共病抑郁。在住院的心衰患者中,共病抑郁的发生率为35%~70%,门诊患者为11%~25%;而普通人群中符合抑郁标准的人数仅为5%~10%。在心衰患者中,心肌缺血组和非心肌缺血组共病抑郁的比例似乎并没有不同。抑郁可能是影响心衰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例如,2001年Jiang的研
期刊
【关键词】胆结石;腹痛;处理  病例回顾  者腹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并伴有呕吐、大汗,无论以上何种病因均符合立即转诊的标准。故在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全科医生迅速将患者转至医疗资源丰富的综合性医院,便于完善各项检查、请相关专家会诊以及必要时的急救处理。因此,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转诊标准及保证转运过程的顺利是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在努力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给进一步诊疗提供了更充分的
期刊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外科干预措施主要指对具有占位效应的幕上或幕下脑梗死行减压治疗。这方面的研究多是在大面积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梗死及创伤性脑损伤的患者中进行的。卒中动物模型证据显示,早期外科减压治疗可提高脑灌注,减少梗死体积,特别是皮层梗死体积,并可显著提高神经功能[1]。尽管有大量证据显示外科减压治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且可能降低病死率,但其是否可改善预后仍存在争议。  急性大面积MCA梗死的偏
期刊
我国全科医生的现状  全科医学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内地。全科医生作为医疗保健服务的“守门人”,负责基层卫生保健服务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主力军,是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中的核心资源。然而,我国目前全科医生队伍又是什么样呢?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队伍数量明显不足,素质偏低。由于缺乏岗位吸引力,基层医生不愿晋升和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全国城镇人口约59 379万人,按照全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