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权责边界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校合作,一般指的是学生家庭和学生目前所就读的学校,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学生教育,推动学生可持续成长,而协作开展的一系列教育类的合作活动。
  家校合作的意义和现状
  家校合作是推动人类教育发展、实施“大教育”的需要。学校出现的早期,并不太强调家校合作,基本上是学校、家庭各自“独立作战”。到了传统工业社会的后期,开始强调家校合作,从此,人类教育开始向“大教育”大踏步前进。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人类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的速度加快,家校合作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后,“三结合教育”又加快了与网络教育、云教育的融合,与全球教育即时联通,标志着人类的教育进入了全时间、全空间、立体化、网络化、跨文化体系的新阶段。由此可见,家校合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人类教育发展的必然。
  家校合作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需要。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而具体地提出,要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有良好的品格、扎实的知识、强健的体魄,还要有未来社会所需的系列关鍵能力。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以至良好的品德、阳光性格的形成,仅靠学校这一种教育类的社会组织,已经远远不够了。
  家校合作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的需要。2010年7月,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推动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开放。开放办学,是推动教育民主、公平、法治、自治的基础。开放的本旨,就包含了对学生家庭的开放。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特别是部分学校管理工作,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校合作是充分运用各种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能的需要。知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品格、知识、能力、体魄全面发展的人才。仅靠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中的任何一方,都很难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应尽可能充分地调动学校、学生家庭的各种教育资源,取长补短,提高教育的综合效能。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需要家校密切合作,需要整合双方的教育优势,形成更强的合力,共同来完成面向未来的教育任务。
  家校合作是提升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水平的需要。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学校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家庭开展教育工作需要外部的智力支持时往往会向学校求助,学校开展教育工作需要外部的智力、资源支持时也往往会向学生家庭求助。因此,家校合作对于教师和家长教育能力的提升,都会有所裨益。
  但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党政机关对学校下放管理权的不同、当地的开放度不同、学校特色不同、社区文化不同、家庭传统不同、教师和家长的个人风格不同,在其共同作用下,家校合作的边界特别是权责边界,往往不是直线边界而是曲线边界,往往不是固定边界而是弹性边界。这些因素导致我们有些情况下较难划出哪些权利和责任属于学校、哪些权利和责任属于学生家庭,并加以固定化、制度化。因此,家校合作过程中,有时出现了权责不明晰的问题,缺位、错位、越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是学校把一部分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了学生家庭。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往往处于强势地位,往往会过度干预学生家庭甚至随意支配一部分家长,给家长布置太多的任务,导致一些家长苦不堪言。在敦促学生做家庭作业方面,在听课、协助任课教师维护课堂秩序、帮助老师处理杂事方面,在做学校清洁卫生、值日方面,在维护校门口交通秩序方面,在协助学校组织开展校内大型活动方面,在联络校外教育资源或协助校外活动方面都存在着边界不清等问题。二是家长把一部分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了学校。好听的说法是:“全仰仗学校了。”但当孩子出现了某些问题时,部分家长又将孩子的问题全部归咎于学校、老师。有的家长甚至投诉老师,要求更换老师,半路拦截老师。因此,厘清家校合作的权责边界已成为家校合作的当务之急。
  家校合作的原则
  家校合作过程中,应当秉持、尊重下列七项基本原则。一是尊重三大规律的原则。三大规律,即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知识发展的规律、孩子的认知规律。二是权利、责任、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学校与学生家庭双方,不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老板与雇工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是目标合一的同盟军关系,是互惠、共利、双赢的关系。双方的权利,是与双方的责任、义务大体平衡的。有多大的权利,就要有多大的责任、义务。权利向某个方向移动时,责任、义务也要同时向同一个方向移动。权利调整的力度,要与责任、义务调整的力度一致。即要将“权利、责任、义务,同时、同方向、同力度”这两组、六个词捆在一起。三是尊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各自特点、各自传统的原则。四是尊重各自的自主性、独立性,不干涉对方核心业务工作的原则。五是平等协作、理性协商、互不替代的原则。不替代对方尽其法定职责。特别是处于相对强势的学校、教师,更应注意尊重学生家长的主观意愿,不要强迫或变相强迫,或委婉强迫家长为学校、为老师尽某些法定责任以外的责任。六是尊重儿童权利的原则。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尊重儿童的法权,包括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法总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中国法律以及中国承认或签署了的联合国宪章、国际儿童公约等文献所赋予儿童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但不限于睡眠权、体育运动权、娱乐权、学习权、参与权、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权。家校合作的目的是更好地指导、激励、激发孩子自己取得学业和发展的成功,只有在确实必要和必不可少时,家长才能辅助孩子做一些事情。不能提倡家长替代孩子做某些事情。七是共生、利他的原则。家校合作过程中,双方都应获得发展与成长,对于对方有利而不是有害,获得双赢的结果。
  家校合作的目标边界
  家校合作的总目标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充分的发展,共同推动完成孩子的个性化过程和社会化过程。   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要把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积极促进家庭的正向建设。因为美好而具备完整功能的家庭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不是要把学校变成家庭。学校是主要的学习场所,其“生活场所”的含义是第二位的;家庭是主要的生活场所,其“学习场所”的含义是第二位的。这是学校与家庭的质的区别。
  当然,家校合作的目标,学校与学生家庭的看法是不完全一致的。学校要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充分的发展;家长要通过家校合作,重点促进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充分的发展。对此,我们应当能够理解、包容。
  家校合作的主场、主体、主角边界
  教育工作者与其他影响要素相结合,构成对孩子施加影响的“磁场”,我们常称其为“教育场”。家校合作的“教育场”是由教育的空间场所、主体、客体、内容、方法等构成。合作的主场包括学校,学生家庭及以外的场所。合作的主体,也称“主角”,一方是学生家庭,包括其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另一方是学校,包括学校领导、教师、职员等。合作的客体,即教育活动作用的对象,主要是学生,也包括教师、家长,因为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主要的成长者是学生,但教师和家长也会获得成长。
  家校合作的关系,既有主次的关系,也有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更有同心、同等、同向、同行、同赢的关系。
  在学校的红线区域范围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主要有下列几大领域:第一,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学生家长在某些方面参与学校管理,或者通过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一些管理,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第二,参与学校的学生德育工作即公民教育工作。第三,为学校提供力所能及的课程资源和教学辅助服务。少量的家长可以就自己所长和学校所需,开一些讲座、短期课程、技术课程、实践课程。学校可以利用家长拥有或熟悉的一些社会资源,有计划地让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学习和体验。第四,在学校安全管理和后勤服务方面,协助学校做一些工作。从小学一年级就应该开始培养孩子们积极参与劳动的意识,养成劳动和卫生的习惯,学会劳动和卫生的方法,形成珍惜自己劳动成果的意识。在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家长适度帮助孩子打扫卫生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家长自愿,不能被强迫,不能包办代劳。越是独生子女,家长就越不能包办代劳。
  一般来说,学生教育的主角是学校,家长应发挥配合、支持、参与、监督等作用,家长是“志愿者”“同盟军”。没有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家长不关心孩子所在的学校,没有家长不关心孩子在学校里正在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没有家长不愿意为孩子所上的这所学校贡献一点力量。所以家长是学校教育最可依靠的力量。但是,家长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不是“主力部队”。因为,学校教育工作是一种计划性、专业性、职业性、阶梯性的工作,教师群体做教育工作的计划性和专业性,整体上要优于家长群体。家长群体花费很大的心思和精力,也难以替代教师群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学校教育相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可略侧重于知识培养、能力养成。
  在家庭,学生教育的主角是家长,学校应发挥配合、支持、指导和一定程度上参与的作用,学校教育工作者是“志愿者”“同盟军”。学校应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数字信息网络等方式帮助、指导家长,学校的指导应体现专业、理性、善意与包容。虽然我们经常形容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但学校专职教师的襄助,并不是真的要把家长变成另外一位教师,而是要让家长变成更合格甚至优秀的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胜任力,学会当好父母,积极参与学校教育,配合学校做好管理和教育引导工作。当个好父母并非易事,优良家风、良好关系、言传身教、合理期待、適度任务、积极评价等,都是家长胜任力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应略侧重于良好品德、阳光性格的养成教育。
  照看并敦促孩子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是作为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孩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需要家校合作共同培养。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个别老师存在要求过度的现象。对于学生的家庭作业,“做”的事情应该由孩子来完成。这里,有三层具有递进关系的工作:一是孩子“做没做”;二是“做了”但做得是否“认真”,是否“按时、按量做”;三是做得“对不对”以及“好不好”。一般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家长应该管;“第三”应该归教师管。当然,也不排除有能力又有时间的家长也了解一下甚至指导一下“第三”。我们不建议让家长批改作业,因为老师批改作业,才能了解班上学生学习的整体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查漏补缺。如果让家长帮孩子把错了的家庭作业全改对了,或者把较低质量的家庭作业都改成较高质量的了,教师就不能了解到教学过程中的原始信息、真实信息,反而会影响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学校设计了亲子作业,这种作业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来完成,目的是融洽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教师在设计这种作业时,也要把握好题目、内容、难度,要适合于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
  至于在学校、学生家庭之外的社区、社会范围内,学校、学生家长很难说谁是主角,应该视具体的活动而论。
  家校合作的内容边界
  如果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发,合作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品格、知识、能力、体魄四大方面;如果从工作领域出发,涉及学校的文化体系建设和家庭教育文化氛围营造、制度(特别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职工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和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课程与教学、公民教育、学校教育的双向国际化、教育信息化、家校安全工作与学校后勤服务等。
  没有相对明确的边界意识的家校合作,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有时会失去各自相对的自主性、自律性和独立性,可能会导致家校合作无规则、无秩序、无效果甚至是负效果,导致权责的错位、越位、缺位,最终可能导致家校合作流于形式,难以持久,无法实现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的目标。家校合作的边界是犬牙交错的,也是随时波动变化的,不是一条直直的、界限清晰的线。双方应自觉意识到各自的权利、责任,分清主体责任和辅助责任,看清并遵守“游戏规则”,不能有越界的念头,更不能有越界的行为,去无知无畏地妄加评论,干涉另一方的活动,去唯我独尊地充当另一方的“权威”,行使“话语霸权”。双方应在尊重规则、不越界的合作过程中,形成一种尊重、平等、信任、理解、积极、补短扬长的伙伴合作关系。   从内容来看,家校双方既要有合作,也要有分工。家长应适当侧重于学生良好品德、阳光性格的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教师作为教育专业工作者,应适当侧重于学生系统知识的掌握、未来所需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家长,不能过多干预教师的专业性工作;作为教师,不能把属于教育专业性工作范围内的事情(比如批阅作业、找出错题等)推给家长。
  家校合作的纽带、途径、方式
  通过家校合作,使家校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提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水平,进而更好地影响孩子。如果家校双方不能达成和谐一致,就会形成负能量,起到阻滞或迟滞的作用。好的家校合作,需要一个更大的良好环境,需要政府统筹,家、校、社联手,专业机构提供学术研究和专业支持。
  政府统筹,学校、学生家庭、社区单位联手,建立协调机制。面向未来的家校合作应该建构一个社会支持系统,让学校、家庭和社会成为彼此联系、互相补充、形成集合优势的一个教育体系,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育、共生、多赢。
  一是组建社区教育委员会。政府应牵头,组织党政机构的相关部门、学校、社区内的相关单位等,组建社区教育委员会,来协调家校合作的相关事宜。最好能把教育、妇联、民政、卫计、科技、关工委等部门整合起来,形成提升家校合作水平的工作链,架构起综合、专业、现代、科学的家校合作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在每个社区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让家校合作具有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
  由学校牵头建立多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组织相关活动。一是建立多级家长委员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接,有时候需要家长委员会。建议每一个班级都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在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選举产生年级家长委员会,在年级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选举产生学校家长委员会,之后再推动成立市、县、区的家长委员会联合会。二是建立家长学校并经常开展培训活动。有相关教学力量的中小学应当建立家长学校,侧重开展家长培训工作,同时处理与家长沟通的相关事项。三是由学校牵头,设计并开展相关活动,包括学校节日活动、开放日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师生社团活动等。活动可多设计几个方案,发给家长征求意见,请家长补充完善,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和一些西方国家,很多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是由家长志愿者承担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一些学校有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大合唱、拔河比赛等活动。有些活动似乎没有直接的教育意义,好像没有影响到孩子,但这种家校和谐关系就是一种良性教育生态。这种教育生态会有利于家校合作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建立家校合作的相关制度。有效提高家校合作水平的关键在于协商确定家校合作中的边界,特别是权责边界,在此基础上,加强制度设计,形成合作的规则,让家校双方能够依规行事,规范家长和教师各自的责任、权利。实际上,这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
  北京四中的新生进校第一天,学校就会告诉家长作为四中学生的家长应该做好什么。英国苏格兰地区的中小学流行一种“家校合同”,清楚写明学校的办学理念,规定了家长应当做到哪些。该合同的条款涉及学习、活动、午餐,几乎各个方面都有具体条款,家长阅读以后,如果接受就签字。我们可以借鉴这样的制度。这是保障双方不互相越权的一个非常好的措施。如果感觉到对方介入到自己的“领地”,可以依照制度进行投诉,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制度体系中,要有给教师赋能的相关制度。家校双方特别是教师亟待赋能。应当把“如何激发家长、如何从家长的话里了解他的需求、如何倾听家长的心声、家长和自己的理念不一致时如何说服对方、如何应对与家长的可能的冲突、如何在业务方面指导家长”这方面的能力,当作现代合格教师的重要能力,纳入教师职业能力范围和工作职责范围之内。
  评价制度是航标灯。要把家校合作方面的评价制度列入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之中,成为对校领导、科任教师、班主任学年度绩效考核的组成部分。
  专业机构提供学术及专业知识方面的支持。高等院校、教育科研院所、家庭教育协会等组织,要对家校合作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家校合作的实践及时提供理论支持与科研服务。
其他文献
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生命力,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抓手。紧随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指向,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高等民办教育机构,从唐末到20世纪初年,书院教育持续了一千多年,它独特的教学原则、教育方法以及管理模式对我们当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彝山书
北京市大兴区行知学校是一所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专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有些孩子居住环境较差,甚至就住在菜地、垃圾场、工地附近的简易房里。这些地方位置偏
摘要:在传统社会中,“士农工商”的阶层排名使得商人处在社会低层,因此人们大都不愿经商,只有那些因为家境贫乏被逼无奈的人才会远赴他乡,选择走上经商之路。然而贫困只是其经商的表面现象,其中还隐藏着许许多多其他的原由,值得我们去深思。本文就近代赣商经商之深层原因作了简明概述。  关键词:近代;赣商;经商原因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31-
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MOOC 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翻转课堂实施策略遵循知识构建规律、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尊重学生学习特性.最后根据实施效果给出
“校企合作”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社会认识三个转变。“校企合作”推进了校企共育人才、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对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各种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找出合适的方法以及成立立法机构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主体,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纷纷启动,也都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作为未来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中
以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为重点,推动高校与高校、企业、行业、地方政府等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以促进教学,构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多样化的人才培
未来坐式摩托车的发展趋势是追求豪华,舒适,速度,安全,节能符合环保要求以及集代步,娱乐、运动于一体,中国的摩托车企业必须走“排量系列化,车型多样化”的道路、积极地开发出适应中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54-01  一、设计分析  (一)课题概要  本设计研究的目的将自然元素月球融入灯饰造型设计中,并运用常见的环保材质进行制作,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生活情趣。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工作,会造成不晓得的精神压力,在当代社会工业化的趋势下,人们提倡简约环保的设计,并不断渴望这钟回归自然的状态。  (二)设计背景及方向  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