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今天,水资源优化配置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简要阐述了灌区的概念及我国在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8-0258-01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一种具有多种应用途径且不可替代的资源。灌区作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发展高效农业、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进行灌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概述
灌区是指拥有稳定水源和引、输、配及排水系统的灌溉地区,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按照灌区的需水要求,利用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一系列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手段和措施,最终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度。我国很多灌区都兴建于二十世纪中期,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较低,加之多年的高负荷运行,多数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因此,对灌区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势在必行。
2 我国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存在的问题
2.1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实用性不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灌区水资源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不断涌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对象由单水源、单部门发展到多水源、多部门,配置重点由单纯的水量配置转向了水質、水量统一调配,配置目标由单目标发展到多目标[4]。但是,灌区水资源边界条件、下垫面条件以及农业用水条件等均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在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模型计算结果指导灌区实际配水还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在建模和求解过程中,部分模型过于复杂,导致其实用性和代表性不强。因此,急需加强对实用性、代表性强,操作简单实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研究。
2.2 灌区水资源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灌区水资源管理和运营长期存在“多龙管水”的问题,地下水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地表水由灌区管理局进行管理。但灌区水资源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地表水和地下水互为补充,相互影响[5],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灌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调度,联合运用管理。因此,必须健全灌区水资源管理机制,确保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2.3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条件薄弱
大量准确的信息是进行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但现阶段,灌区地表水输配水系统量测设备相对齐全,信息较易获取与采集,但地下水用水量由于计量设施不健全,很难获得,同时田间作物需水信息、地下开采量信息、灌水信息等往往缺乏连续的实测数据,无法为优化配置模型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不利于模型作用的有效发挥。
3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
3.1 完善灌区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对灌区现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打破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割管理的体制,统筹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力求实现“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灌区水资源管理格局。明确灌区各级管理机构的责权范围,明确管水、调水、用水的责任主体。遵循鼓励利用地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的原则,建立整套用水管理的政策、法规,保证灌区水管机构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和运行提供良好的管理基础。
3.2 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
灌区信息化管理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并对灌区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面提升灌区管理的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及时掌握水情、工情和墒情,为灌区科学供水,优化配水和合理用水提供基础保障,可以有效提高灌区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科学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提高配置模型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3 加强灌区水资源实时风险调度研究
将GPS、遥感技术等多种测绘技术以及水文、水生态、水资源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实现灌区水资源的有效调控。同时加强对灌区同步监测技术的研究,构建以满足水资源需求为核心的云服务体系,不断推出标准化的多水源平衡配置与调度技术,以制定出确保灌区在非正常年份能满足基本运行要求的策略。
3.4 重视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随着人类行为规模的不断扩大,流域降水、蒸发和汇流等特性发生了明显改变,协调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使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其承载能力之内,成为实现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必须在其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必须深入分析水资源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循环转化规律,将水文及水资源的研究纳入整个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中,以探究水资源承载力中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等之间的关系,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约束条件。
结语
做好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对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有着重要意义。面对我国灌区水资源管理中仍存在问题和不足,必须深入分析灌区水资源的主要特点以及分布规律,根据灌区水资源实际开发水平、利用水平和承载力水平,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法,以确保灌区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同娟.加强灌区建设促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J].民营科技,2017,(02):78.
[2] 张明华.灌区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法及决策系统设计[J].内蒙古水利,2017,(07):50-51.
[3] 李光录.杂木灌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J].南方农机,2017,48(18):170.
[4] 齐学斌,黄仲东,乔冬梅等.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5,26(2):287-295.
[5] 康艳,粟晓玲,党永仁,渠井双灌区水资源统一调控的管理机制研究[J],节水灌溉,2016,No.251,(07):57-60+64.
[关键词]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8-0258-01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一种具有多种应用途径且不可替代的资源。灌区作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发展高效农业、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进行灌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概述
灌区是指拥有稳定水源和引、输、配及排水系统的灌溉地区,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按照灌区的需水要求,利用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一系列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手段和措施,最终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度。我国很多灌区都兴建于二十世纪中期,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较低,加之多年的高负荷运行,多数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因此,对灌区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势在必行。
2 我国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存在的问题
2.1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实用性不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灌区水资源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不断涌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对象由单水源、单部门发展到多水源、多部门,配置重点由单纯的水量配置转向了水質、水量统一调配,配置目标由单目标发展到多目标[4]。但是,灌区水资源边界条件、下垫面条件以及农业用水条件等均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在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模型计算结果指导灌区实际配水还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在建模和求解过程中,部分模型过于复杂,导致其实用性和代表性不强。因此,急需加强对实用性、代表性强,操作简单实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研究。
2.2 灌区水资源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灌区水资源管理和运营长期存在“多龙管水”的问题,地下水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地表水由灌区管理局进行管理。但灌区水资源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地表水和地下水互为补充,相互影响[5],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灌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调度,联合运用管理。因此,必须健全灌区水资源管理机制,确保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2.3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条件薄弱
大量准确的信息是进行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但现阶段,灌区地表水输配水系统量测设备相对齐全,信息较易获取与采集,但地下水用水量由于计量设施不健全,很难获得,同时田间作物需水信息、地下开采量信息、灌水信息等往往缺乏连续的实测数据,无法为优化配置模型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不利于模型作用的有效发挥。
3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
3.1 完善灌区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对灌区现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打破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割管理的体制,统筹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力求实现“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灌区水资源管理格局。明确灌区各级管理机构的责权范围,明确管水、调水、用水的责任主体。遵循鼓励利用地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的原则,建立整套用水管理的政策、法规,保证灌区水管机构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和运行提供良好的管理基础。
3.2 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
灌区信息化管理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并对灌区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面提升灌区管理的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及时掌握水情、工情和墒情,为灌区科学供水,优化配水和合理用水提供基础保障,可以有效提高灌区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科学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提高配置模型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3 加强灌区水资源实时风险调度研究
将GPS、遥感技术等多种测绘技术以及水文、水生态、水资源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实现灌区水资源的有效调控。同时加强对灌区同步监测技术的研究,构建以满足水资源需求为核心的云服务体系,不断推出标准化的多水源平衡配置与调度技术,以制定出确保灌区在非正常年份能满足基本运行要求的策略。
3.4 重视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随着人类行为规模的不断扩大,流域降水、蒸发和汇流等特性发生了明显改变,协调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使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其承载能力之内,成为实现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必须在其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必须深入分析水资源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循环转化规律,将水文及水资源的研究纳入整个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中,以探究水资源承载力中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等之间的关系,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约束条件。
结语
做好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对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有着重要意义。面对我国灌区水资源管理中仍存在问题和不足,必须深入分析灌区水资源的主要特点以及分布规律,根据灌区水资源实际开发水平、利用水平和承载力水平,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法,以确保灌区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同娟.加强灌区建设促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J].民营科技,2017,(02):78.
[2] 张明华.灌区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法及决策系统设计[J].内蒙古水利,2017,(07):50-51.
[3] 李光录.杂木灌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J].南方农机,2017,48(18):170.
[4] 齐学斌,黄仲东,乔冬梅等.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5,26(2):287-295.
[5] 康艳,粟晓玲,党永仁,渠井双灌区水资源统一调控的管理机制研究[J],节水灌溉,2016,No.251,(07):57-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