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宝藏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73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里通常是某人得到一张地图,循图而去,发现秘密宝藏。但在这个故事里,地图就是秘密宝藏。
  美国洛杉矶,华盛顿山一座小房子的住户John Feathers于2012年2月过世,房产经纪人Matthew Greenberg要清空这座90年的老屋以便拆除,但是他发现满屋子都是地图。他舍不得扔掉。他刚刚在《洛杉矶时报》上读了中心图书馆的地图收藏,于是,他请图书馆的地图管理员Glen Creason过来看看。Creason想,最多不过是一箱《国家地理》吧,不是很情愿去,但他后来一看就惊呆了。“我觉得至少得有100万份地图,”他说,“我们收藏地图已经超过100年了,但这里的地图让我们相形见绌。”
  他回去,找来10名员工和志愿者搬运地图并装箱。“文件柜里装的、纸箱里塞的、橱柜里排着的,板条箱里压着的,满满的都是折叠式的街道地图。角落里是孩子们熟悉的可以卷起来、也可以挂满墙的大图。已经塞满各种地图的书架上还放着成排的老地球仪。”


  志愿者Peter Hauge在搬一个老音响的时候,十分震驚:“他把整个音响掏空了,用来装地图。音响前面的按钮还在呢。”
  “你能想到的任何一种地图,他都有。这里有1956年得州卢博克市的写景图,1942年Jack Renie洛杉矶街道图,”Creason说,“还有4册1946年的初版Thomas Bros.guides。这些都是很难找到的。我们仅有的一册还因为用得太多散架了,不得不整本复印。”
  1944年出版的Mapfox街道图,也让Creason十分惊喜。在32年的图书馆生涯中,他从来没有见过一本这样的地图。
  这些遗产让市立图书馆的地图藏量翻了一倍,现在它们的藏量居全国前五,仅次于国会图书馆和纽约、费城、波士顿公立图书馆。
  在梳理了所有这些地图后,他们试图一点点拼合出小屋住户John Feathers先生的旅行人生。他的地图收藏,显然始于童年。但他们并没有什么线索。他到底是怎么获得,以及为什么要收藏这么多地图,至今仍是个谜。
  John Feathers生于麻省,父亲是一名空军,全家因此不断搬家。后来Feathers成为一位游历四方的住院营养师。他曾是小屋屋主Walter Keller的朋友,Keller20年前过世,过世前安排Feathers继续住在这里。
  Feathers先生享年56岁,没有后人。Keller的兄妹,Marvin Keller和Esther Baum,让Greenberg把这座房子卖掉。按照Greenberg的说法,是“我脑海中妈妈的唠叨”打消了他扔掉这些地图的念头。他内心对档案和收藏很有感情,他妈妈是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专业就是图书馆学。


  工作人员花了很长时间打包这些地图,连邻居也过去围观。有个邻居说:“John是个安静、害羞的人。但是看看这些,我敢说医院的工作肯定不是他的真爱。”
  《洛杉矶书评》找了一位导演,把这个故事拍成了10分钟的纪录片,由图书馆地图管理员Creason讲述。
  “有个穿着讲究的中国人来这儿找1932年的上海地图,我觉得可能不会有吧,但还真有。他站在地图前,泪流满面——他在上海长大,姐姐在日军轰炸中死去——他在回忆和姐姐在一起的童年时光。”
  关于这个故事,有人说:“请环保一点吧,谷歌地图要高级太多了。”还有人说:“谷歌地图当然好,但这些地图收藏是历史财富。而谷歌地球让这些地图更加珍贵,因为可以将它们扫描,标明地理位置,放在网络上与全世界的用户分享,还能做成半透明的可以淡入的覆盖图层。我对地图的最早痴迷就来自历史地图,以及它们所呈现的过去。”
  John Feathers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算耀眼。他默默生活着、观察着,甚至是热烈、热切观察着,享受着一个人的乐趣,仿佛拥有整个世界。即使有这样的纪录片,他也终究会被人们遗忘。可是,他曾经有过那么丰富的内心,收藏了整个世界,对他而言,人生足矣。
  (去日留痕摘自豆瓣网)
其他文献
我从来不曾想过,自己竟然会去北京做一场选美比赛的评委。  十几年前,中学刚刚毕业,我和几个好朋友带了一大沓自制的批判选美的传单跑到一个选美现场,打算一边散发一边抗议。结果当然是被人赶了出来,只好在门外傻傻地把传单塞给路人。  至于会场里那些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理都不理我们,照样美美地谈笑风生。  为什么要抗议?  当然是因为选美侮辱女性。  只要读过一点女性主义著作的人都知道,“女人并非生为女人
期刊
40多年前的关中农村,过年才有机会穿新衣服,母亲却跟我们过不去。  去姨婆家、老姑婆家拜年,她自己换上洗干净的旧衣服不说,还让我们也换上旧衣服。我想不明白,有抵触情绪,可胳膊扭不过大腿,就噘着嘴巴依了她。12岁那年,在我因为爱美而坚决抗议时,母亲才给我解释:“去家境不太好的亲戚家,穿得太好了,他们会觉得自己寒碜而不自在。”  那時,过完年新衣服就被母亲收起来了,压在箱子底,等比较隆重的场合再穿。可
期刊
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公孙弘被国士举荐入京。当时邹长倩送给他一个扑满,要他警戒“入而不出,积而不散”的危险。  其实邹长倩所提出的“扑滿哲学”,不仅是提醒公孙弘一人,而且要提醒每一个人:当我们只知道进而不知道退,只知道积聚而不知道散施,只知道不足而不知道知足,那么这幕击破扑满的悲剧,迟早会上演。  元代诗人艾性夫曾有扑满诗道:“区区小器安足怜,黄金塞坞脐亦然!”像董卓一样,造了个萬岁坞
期刊
我曾经乘着运牛粮的马车走遍家乡的土地,挂在车后的铁皮桶互相碰撞发出哐啷哐啷的響声。桶里是为马儿准备的水。当年这儿还是一片荒野——山丘,松林,零星坐落着的农舍——这种屋舍没有烟囱,所以屋顶总是烟雾缭绕,仿佛着了火一般。  我一時悠闲地在农田和湖泊之间游荡,一时又信马由缰,向远处驰骋,直到能看见松林背后的村庄或庭院。这时,总会有一条尽忠职守的小狗冲出来对我叫。想来那还是世纪初的事,百年不过一瞬而已。我
期刊
我百米冲刺般来到舱门,门已关上,飞机已缓缓驶离。  这虽然是三十年前的事,却似数秒前刚刚经历,那种失之交臂的痛楚与恐慌,实在难以忘怀。  “最后期限”虽然错过,也并非成为人生之“最后”,不过我们更倾向于告訴自己已经够糟,结果常是:生意伙伴因此失望,砰的一声关上合作之门。  为防再一次失之交臂,我们处处谨小慎微,时刻准备着应付下一次的紧要关头。  当一切均专注于“最后期限”时,往往无暇关注实际上重要
期刊
我们正处于快速变化的时代,各种神奇的事情正在发生,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生活家地板联合读者杂志社举办本次征文比赛,期待你的奇思妙想。  主办单位:读者杂志社、生活家地板  协办单位: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执委会  一、活动对象  全国各地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及各类青少年文学社团  二、征集时间  2017年4月18日—2017年5月15日  三、作品要求  主題一:神奇的……  (请将题目补充
期刊
伊能静曾经憧憬过自己70岁时的样子:“造一座房子,养着一批文艺青年,笑着看年轻的孩子砸碎我最贵的茶杯。”  这说的不就是《红楼梦》里的贾母嘛!  贾母本系“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世勋史侯家大小姐,强强联姻嫁给贾府荣国公之子,身家深不可测。贾府财务青黄不接时,贾琏就央求鸳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騰过去。”窥此一斑,老太太有多少个人财产就可想而
期刊
1934年,萨拉·波拉德向瓦萨学院发出入学申请。她的家长被要求填写问卷,萨拉的父亲诚实地说她“更多是一位追随者,而非领导者”。  那所学校接收了萨拉,并解释说,他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领导者。  我们很难想象现在还能发生这种事。没有几个家长会承认自己的孩子天生是个追随者,也几乎没有哪所学校会接纳这样的学生。如今,我们对领导力的颂扬高于一切——哈佛大学告诉学生,它的使命是“教育学生成为公民及社會的公民领
期刊
梁家的家风是“宽放”,全然信任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去走自己的路。  不 贪  祖父一直对我们讲,人不能贪。  “不贪”是很高的要求。比如我堂哥钦东通宵夜读,按理说读书是好事,但祖父说,这也是不可取的,也是“贪”。祖父自己吃得非常清淡,每餐七分饱。有一次,祖父一个人带4个孩子出去玩,当时我最小,只有4岁,最长的11岁。下馆子吃饭,祖父给我们4个孩子总共就要了二两米饭。他认为,小孩得病都是吃饱了撑的
期刊
德国慈善机构Misereor近期推出一款可刷卡捐款的创意海报。这幅世界上第一张能刷卡的海报,成功地打动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刷卡捐款做慈善。  Misereor是德国著名慈善组织之一,多年来活跃在国际舞台,致力于解决国际上贫穷地区的儿童饥饿与监禁问题。  刷卡捐款的创意,来自Misereor机构的一个叫菲恩的志愿者。他在Misereor做志愿者时,发现传统的捐款方式非常单一,程序也比较烦琐,捐款去向不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