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的父母需知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chen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姐入园了,当天没有发生抱大腿拽裙角嚎啕等我预想的戏码。一去就遇到俩熟人,一个是早教班比伊姐大半岁和伊姐一起得“年度时尚宝宝”的气质姐;另一个是伊姐隔壁班特爱哭的小男孩儿童童,我们去时他正哭声震天,伊姐走过去问:“童童,你怎么又哭了?”他们仨站在一起叙旧的时候,我没趣地走了。
  可以通过网络看幼儿园的监控视频,上午网络有问题一直看不到,着急坏了,吃完午饭网络终于通畅,我看到伊姐打开柜子自己装好包,背好,说:“我要回家找妈妈去了。”老师劝她先睡午觉,伊姐哭着说:“我们还是再见吧。让我回家吧。再见再见。”顿时觉得这台词太TVB了。
  伊姐班主任刚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内容居然是夸,“亲亲太懂事了”“十分懂道理”“很好商量事情,很体恤人”“我很喜欢亲亲”。我打断她说:在监控看到她大哭跟你“再见”了。老师说:“初入园这个表现已经非常非常好了,明天她会更好的。”老师把手机递给伊姐,让她跟我说话。伊姐说:“不,我现在不想理她。”
  伊姐入园第二天,除开早晨分离哭泣,监控显示吃睡玩皆正常,下午接她时,她正跟小朋友开心搭积木。以为风平浪静,睡觉时却疯狂反扑,哇哇大哭:“妈妈我不要上幼儿园了。”
  翻出李跃儿老师的《幼儿园那些事儿》,对照伊姐的状态开始闷头学习,整编了部分和大家分享,也算是缓解自己的焦虑:
  孩子初入园后的晚上,在家里哭着央求第二天不去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入园的时候都会哭,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依恋人,孩童最怕离开自己的养育者,这是本能,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孩子哭是人类正常的情感,所以我们要用正常的态度去对待它(据伊姐的班主任说,以她幼儿园执教十多年教龄来看,只见过一个小朋友是入园不哭的,这个小朋友是个自闭症儿童,后来他转去自闭症儿童专读的幼儿园了)。
  人类在一生中总是会遇到这种需要我们自己突破才能前进的坎,突破的过程没有人能感觉到舒服,我们只有在接纳痛苦的同时,继续前进。所以,接受孩子的伤心和哭泣,同时继续坚持让孩子适应幼儿园。
  首先,不要怕孩子哭,孩子哭的时候,你要保持平静,这样才能理性地找到帮助孩子的方式。
  理解和接纳孩子哭,不是用语言的方式告诉她,我很理解你的痛苦。在孩子发泄痛苦的时候急于要求沟通,这都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和暗示孩子注意痛苦。但这并不等于忽视孩子的痛苦,更不要忽视孩子的痛苦,孩子哭的时候不理她比前种情况更糟糕。最好的做法是,呆在孩子身边,倾听她哭,等哭得差不多的时候,给她一个拥抱来安抚她的情绪。讲一讲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故事,让她知道妈妈跟她小时候一样,最好能把她逗乐,这样,家长每天给孩子补充心理力量,使孩子能精神饱满地去面对第二天的困难。适应完幼儿园之后,孩子会变得更加有力量。
  可以在孩子哭的时候跟孩子说,我知道你离开妈妈上幼儿园很难受,妈妈走了以后,你会觉得很害怕,告诉妈妈,你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我就这样问的,伊姐哭着说,发生了吃饭、睡觉、滑滑梯、画画、跳舞、吃水果喝果汁吃饼干的事情……我说那听起来不赖啊。伊姐哭着说,那我也不要去幼儿园。刘大灰就问,那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儿吗?伊姐说:“有的,因为亲亲一个人,太孤独了。”我们就对她会使用“孤独”一词给予了高度赞扬,岔开了此前的话题。
  成人也有恐惧的时候(想想当时我们最初入职的情形),是啊,成人恐惧的时候会用意志力要求自己以突破恐惧,而孩子的意志力还没有成长起来,他们对付恐惧的惟一方法就是本能地不离开保护人。如果我们已经认定要将孩子送去幼儿园,而这个幼儿园的确是爱孩子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一直去幼儿园也没发生什么,并且有好玩的事儿。孩子用自己的经历证实幼儿园环境是可靠的,也就适应了。
  送孩子的时候遭遇死拽家长不松手怎么办?
  尽可能避免这种情景,万一遇到这种情形,请尽量扶着孩子的手请她放开,一直到她松开手为止。家长用耐力而不是自身的力气来让孩子松手。如果我们用的是耐力和意志力,孩子下次就不会这样做了,她知道不管怎么样挣扎,妈妈的态度是不会变的,与其斗争不如接受。如果我们用力撬开孩子的手硬塞给老师,孩子肯定就被争斗的力量搞糊涂,以为妈妈不爱自己了,以为自己是个弱小的人,这个认识没准儿会一直停留到成年。相信我,就是这么严重,你可以想想你周围的成年人有没有总把自己放在弱势地位的。
  为什么在幼儿园不怎么哭,晚上反而哭得很凶?
  正常,孩子在家里和家人在一起。家庭环境和家里人是孩子生活的所有内容,从儿童心理学上来讲,孩子已经同化了家庭。自己家的环境是自然环境。虽然家里人带着孩子会出门到陌生环境去,甚至出国旅行,可无论走多远,都是跟家人在一起的。家里人是孩子的心理支持,也叫做安全参照点。就是孩子只要知道家人跟自己在一起,无论多么陌生的环境,孩子的感觉都是安全的。
  上幼儿园是离开安全环境,把孩子放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中间,从没有这么多陌生的大人和同龄人跟自己这么长时间在一起。甚至是吃饭睡觉,而家人也没这么长时间离开过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许会误认为自己是不是被家人抛弃了,所以才会特别恐惧和忧伤。晚上回到家里,看到熟悉的环境回到自认为的安全中,那种委屈一起袭来,就爆发了。
  为什么孩子觉得上幼儿园特别痛苦?
  不要说孩子,就是成年人,从一种熟悉的生活进入另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时,内心也是惶恐不安的。在没有适应新生活的时候,我们普遍注意那些不好的、令自己不舒服的感受,所以,初期的体验一定是不愉快的多、愉快的少。等孩子慢慢适应了幼儿园,就会逐渐去感受那些令她愉快的事情,慢慢地不愉快的事情就会少,愉快的就会多,那个时候,孩子也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为什么别人家小孩儿都哭上个一星期也就好了,我的小孩儿要哭几个月?
  “不要比较。每个人都是特殊的,没有任何可比性。”
  说点儿题外的
  伊姐入园的第一天,她的班主任W老师主动给我打了两个电话。中午一个,晚上回到家后一个。每次电话都长达20分钟,以表扬伊姐为主,鼓励我为辅,我在电话里感谢她对伊姐的耐心照顾。她跟我说亲亲初入园表现真的是很好,安全感充足,并不是恭维。他们班里有个叫朵朵的女孩儿,入园两个半月来都是无间歇地哭,一直让她抱着,连她去洗手间去教务处开会都要抱着朵朵去。朵朵的妈妈要放弃让朵朵退学的时候,W老师说,再给我一点儿时间坚持一下。果然朵朵在即将入园第三个月的时候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现在朵朵在伊姐那个班里很活泼,每天都很开心。
  我觉得W老师真挺了不起的,跟我一个朋友说起时,她说:“嗨,这种收费不低的私立幼儿园肯定要想办法留学生啊,跟收入挂钩的。”我不太清楚幼儿园老师的收入模式,所以也没说话。但我总觉得,这个世界无论有多不堪,最好还是不要怀揣着恶意。她笑眯眯跟孩子说话,她能抱着一个哭泣的孩子长达两个半月的这份耐心,她上课间隙还要给孩子们换衣服,有坚决不午睡的小朋友她就陪着他低声弹钢琴唱歌,有坚决不吃饭的小朋友就劝着喂饭。她又不是保育员,她是个班主任,这些如果严格划分,也不见得是她的工作,而且伊姐班有三个老师一个保育员,她不用做那么多。我不相信她做这一切心里都是想着“收入”,我宁愿相信她是个有耐心的爱孩子的好老师。我更希望不管我们在这个世界受到了多少不公正,看到了多少阴暗和不堪,也不要对万事万物怀揣着恶意,尤其是别把这个态度传递给你的孩子。
其他文献
亲子游戏:地上迷宫  三岁的儿子航航在地上走走停停,这转转,那绕绕,原来他在走地上画好的迷宫呢!他走到一块底下垫着薄木片的小石头前,停了下来。在迷宫外站着的我立即鼓掌:“太好了!航航这么快就找到鸡蛋了!航航要煮鸡蛋啦!”孩子一听,立即蹲在地上作炒鸡蛋状,还时不时抬头笑笑。  我又说:“鸡蛋熟了吧,快快走出来吧,妈妈等着吃你煮的鸡蛋呢!”  很快,航航手里拿着“煮鸡蛋”(就是小石头),顺着进去的路反
期刊
亨德森是一位全职妈妈。为了管教两个总体表现还算不错的孩子,亨德森把所有流行的方法都试遍了。她尝试过没收玩具,但四岁和六岁的儿子却不在乎;她尝试过平心静气地解释为什么某种行为,比如打自己的兄弟,是不对的,但孩子们似乎听不进去;她还尝试过关禁闭,但大儿子会尖叫、大喊、拍墙,变得狂怒不已。  她后来尝试了以下办法,效果很不错,跟大家分享:  1、家长先确定自己想在孩子身上看到哪些行为,比如打扫自己的房间
期刊
几个孩子来咨询留学的事,留学的理由无外乎:我高中/本科同学去美国留学了;我家里让我去美国留学;现在工作不好找,想出去镀镀金……诸如此类,很多同学都没有从自身的情况、特点去考虑,所以我建议有留学想法的同学在留学之前好好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留学?  我一直秉承“留学不仅仅是留学,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现在很多学生考虑事情都是正向推理,就是说“我留学想去学这个专业,然后可以找什么工作”,
期刊
作为新兴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大街上布满了顶级国际名牌的旗舰店,有的甚至把总部都移到上海,这不但因为中国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也说明上海已经具备这样的软实力。很多上班族的年轻人在穿着上已经十分有国际化大都市的“范儿”了。  但我同时也发现,这些年来,惟一没有随着中国人时尚观念发生相应变化的,就是中小学校服,不但面料质量差,款式也落后,更谈不上整齐与个性的融合,甚至用“难看”来形容也不过分。  说到中国的
期刊
孩子跟朋友独自去爬山,妈妈很担心  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帆和朋友们约好了周末爬山去。帆妈焦虑得睡不着,担心啊!  万一迷路了怎么办?万一不小心踩滑了摔着怎么办?万一……小帆软磨硬泡,帆妈只好勉强同意,却叮嘱个没完:“千万别贪玩掉队!千万要踩结实了,抓着牢靠的东西爬,别踩空了,摔下来!千万……”小帆被唠叨烦了,撂下句“你就不想我好” !跑了。  跟小帆一起去的还有小钰。小钰妈也是放心不下孩子,但是她想,
期刊
“女孩四岁性早熟,床头小夜灯是真凶” ?  光照过度是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由人体内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引起的。当人在夜间进入睡眠状态时,松果体会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天亮时便停止分泌。人类的松果体一般在儿童中期发育至高峰,抑制性腺的过早发育,儿童若受过多的光线照射,就会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导致性早熟。  过度光照,既可来自阳光,也可来自灯光,非自然光的作用更大,如长时间的电视、电脑显
期刊
在给孩子讲理这事上,我实属“一语惊醒梦中人”的那种。啥情况?  过年时,婆婆来我家小住,一进门,就掳袖子挽胳膊从姥姥那里接管照看凡妞的“重大”任务。  毕竟一年才见一次,虽然有深厚的血缘打底,但凡妞才是个刚满一岁的孩子,而且性格还比较慢热,面对奶奶扑面的热情,有点招架不住。她想躲,可她走到哪儿,奶奶跟到哪儿,无奈,她只好脱鞋上床,大喊一声:“吃奶!”  “吃奶”,是凡妞的发出的独特信号,意思是说:
期刊
“虎妈”、“直升机家长”之类的词儿您肯定不陌生了。“过度养育”到底是有害还是有益呢?  我们当中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倾向于这样的观点:只要家长稍微多出点儿力,我们的孩子就会拥有卓越的才能和稳健的前途。“轻微的过度养育”真的有错吗?  数十年的研究发现,最理想的家长应该是这样的:他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且反应灵敏,他会在对孩子寄予较高期望的同时尊重孩子的自主权。  这些研究大多是由临床和发展心理学家戴安娜
期刊
在邻居小朋友的眼里,我是最和善的阿姨。陪他们踢小皮球、蹦高高、画粉笔画、教他们跳绳、和他们猜谜语……可我知道自己有个最大缺点: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小朋友们来我家玩。  在外面怎么玩都行,就是不能进我家,因为那是我自己的私人空间。儿子长大这几年,小朋友来我家玩的次数屈指可数,我也很少让他去别人家,怕打扰了别人的生活。  有天早上带儿子买菜回来,遇上三楼的姐弟俩。三个孩子在草地上玩了一会儿逮蚂蚱,就不“和
期刊
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会让他们受人欢迎,活得开心并且孝顺。比如,看到富人,多讲讲富人的奋斗;看到穷人,多讲讲穷人的艰辛,自然会让孩子明白奋斗才能摆脱痛苦。这比空洞的“要努力”有用得多。  儿童教育的一个重点就是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所谓亲社会行为,就是与人为善,合群乐群,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等。  这种亲社会的行为是怎么来的?是天生的吗?  亲社会行为跟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