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梁铨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_la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铨是个述而不作的人,这一点比较符合罗素关于智者的标准。当然,梁铨的“不作”不是不作画,而是不写作。在公开场合,梁铨一律低调,几乎不开腔;私下里,和三两个朋友一起,则多有珠玑之论。不知道他那些妙语是即兴发挥的,还是深思熟虑,事先就已经想好了的?听他的话,觉得精辟、透彻。
  他说他不会写东西,的确,也没见他写过什么东西。或许这真不是谦虚,我们知道,历史上的智者也是基本不写什么的。
  我最早知道梁铨,就是因为他的口才——上世纪80年代一些版画系学生向我转述他说过的话。那帮学生都是梁铨的“粉丝”,这在美院是比较难得的。据学生们说,他的话并不多,但直言不讳,一针见血,日子久了,学生们不得不服。
  后来到了深圳,有个当年浙美学生告诉我,一次上梁老师的课,大概没有下多少功夫,小心翼翼地拿作业给梁老师看,梁铨扫了一眼,只说了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不再吭气了。虽然这是句老话,但足以影响这个学生的一生,多年后,尽管这个学生早已不做艺术了,还是反复念叨这句话,说起梁老师。
  学生们还欣赏梁铨对生活的态度,他绝不是一个苦行僧,而是一个生活的享受者,这种享受不是奢侈豪华,而是品鉴生活的美味,例如,喝口好茶,吃口最先上市的新鲜蔬菜等等。梁铨身上,有一种江南文人的风范,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最近,看到陈丹青为木心逝世一周年写的文章,马上联想到,梁铨和木心,当然还有其他许多江南文人应该都是一路的人,这些人有非常明显的特点:首先,他们崇尚趣味至上,无论在什么时候,品位都是要讲的,格调也是要讲的,这没办法,这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所以,你永远不要指望这些人在内心里能够真正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其次,尽管他们内心骄傲而自尊,但他们外表并不张扬和高调,而是懂得分寸和退让,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会花点智慧和心思去争取,但决不会剑拔弩张,巧取豪夺;再次,他们举止散淡优雅,思想独立,他们不愿意受到束缚,也喜欢勉强自己,他们不会振臂高呼,挺身而出,也不乐意扎堆、从众。基于这些特点,他们在艺术上,永远属于少数派,他们与社会大众和下里巴人的艺术是疏离的,他们更喜欢精英主义的孤芳自赏。
  夏可君在《心性自然主义》一文中,转述了“庄子画蟹”的故事后,感叹道:“如此具有从容气度的文人,在如今所剩无几了”。如果说梁铨是这样的文人,他一定会声称不敢领受但如果说他“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他应该是乐意的。
  说了这些,和梁铨的画有什么关系呢?
  中国古代文论有个说法,叫“知人论世”,如果你不知道梁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懂得他的画的。如果我们大致知道了梁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比较容易来说他的画了。
  如果有人问,梁铨的画表现了什么?梁铨可能会回答,不表现什么,只表现心性和态度。如果还要接着问,这些画的价值在哪里?我们则替他回答,也在于这种心性和态度。
  在梁铨的作品里看不到和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它们不仅不贴近社会,紧随时代,反而明显与当下社会保持着警觉和距离。或许,我们也能从他的画作中隐隐约约感受到一些他个人生活的痕迹,但这也如羚羊挂角,若有似无;例如,从淡淡的茶叶水的印迹中,例如从拼贴、几何硬边的方式中,或许能隐隐透露出来的他的一些生活兴趣、教育背景、版画创作经历等等。但总体而言,他的艺术只关乎个人,只表达个人的心性。
  这种心性是一种态度。
  这种态度是对中国古代的哲学传统、禅宗传统、文人传统的致敬和继承。梁铨从来不是从技术、画面、构图、笔墨这些方面来继承传统的,而是以心传心,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的:“不涉理路,不落言荃”;也如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所说:“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在这里人们也许找不到传统绘画的具体枝叶,但是,在这里能体会到传统的精神蕴含。
  这种态度是一种既有继承又有超越的态度。在他的画面中,除了具有东方的悠然意远,空灵洒脱,又具有某种理性的设计感和营造意识,一种几何化的抽象精神。毕竟,梁铨在西方世界的留学经历和长期对西方艺术的关注和了解,使他不可能只是在古人足迹前亦步亦趋。
  这种态度还在于,他把作画当作坐禅和修行,当作每日的功课,当作一种生活的方式。这需要很大的耐心和长时间的坚持,其间,需要克服浮躁、功利的诱惑,让艺术创作和艺术家的个人生活重归于好,使艺术的劳作变得绵长而富于诗意,而这也正是向古典精神生活的一种回归。
  这种态度还是一种对慢生活的召唤,它让绘画重新变得纯粹而忠实内心。看梁铨的画不仅仅是看结果,同时还是感受过程,他现在的一批画是用托裱的方式,将有毛边的宣纸块,宣纸条,慢慢地拼接、叠加在亚麻布上,然后淡淡地上色,这种做法类似“女红”,类似绣花和织布一类的手工劳动,这种微妙的时间过程一定与悠长而又充满期待的心情是对应的,这份从容和缓慢的手工使心性的充分展开具备了可能。
  这种态度还是一种平淡,心性的平淡和画面的平淡。平淡的背后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自信和淡定。只有按耐不住,急于表白的画家才需要重口味;只有渴望马上证明自己的画家才需要想方设法,吸引人们眼球。而梁铨这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平淡,也许与奖牌无关、与市场无关,但一定和心性的深邃和悠远有关。这种态度还在于,它将画面的空灵和丰富的细节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方面相互渗透和融合在一起,用细节呈现空灵,将空灵感建立在丰富细微的细节衬托上,这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就视觉艺术而言,空灵并不等于没有,空灵的境界来自对细节的处理。一切迹象都表明,梁铨是个注重细节的人,而重细节的人一般都是完美主义者。他会不厌其详地处理每一个细节,正是在对细节的尊重中,他越来越不敢自以为是,越来越对绘画充满敬畏,因为对细节而言,永远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曾经问梁铨,你的画也许永远都只是小众的,精英的,那它如何体现对社会的影响和关怀呢?梁铨笑笑说,它真的影响不了社会,也关怀不了任何人,但是,如果有人真心喜欢我的画,也许他会因此而改变态度,而态度的改变会间接地影响社会。
  让我们和梁铨一样的从容,让我们再等等看。或许,当一个转型期社会那种特有的喧嚣和骚动慢慢平息下来的时候,梁铨的时代就来了。
其他文献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Edward Manch)是著名的表现主义绘画大师、20世纪现代派绘画先驱和德国表现主义之父。    悲惨经历的价值    蒙克1863年12月12日生于挪威南部的En-gelhang,蒙克的绘画与他一生的遭遇紧紧相连。蒙克虽然出身名门,但是他自幼便经受了人生的生老病死。他的父亲是位医生,笃信基督教。在他五岁时,镇上经历了肺结核的肆虐,蒙克就在当医生的父亲身边,目睹了周遭的人
期刊
由美国、爱尔兰和英国合拍。2003年出品。本片获2004年美国奥斯卡奖最佳女演员(萨曼撒·莫顿)、最佳男配角(德吉蒙·豪恩苏)、最佳原著编剧三项提名和金球奖最佳原著编剧、最佳原作歌曲两项提名。  当代美国。爱尔兰夫归约翰尼和萨拉·沙利文带着两个小女儿克里斯蒂和艾丽尔,瞒过加拿大美国移民局的官员,得以越境驾车来到美国曼哈顿,想开始幸福的新生活。  他们住在一个破旧不堪、即将倒坍的居民楼里,整个潮湿的
期刊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重读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序言使我对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找到了似乎的莫名的理由,威尼斯水城自建立以来从没有缺少过激情和狂欢,从威尼斯双年展到建筑双年展再到威尼斯电影节,它所承担和
期刊
散乱、歪斜置放的电线杆,纷乱无序的电线团、线头,无序的红绿灯分散着画面的视觉点和思绪神经。传统思维里的审美、空间,构成刹那间聚而又散、散而又聚。我努力想从自己视觉经验里寻觅适合表达画面的语言,但很难。看巨燕的画在我似乎是一道迷墙,将我视觉经验里美的、俗的有关艺术的记忆和定义全部连续打碎,我的欣赏理念和既有经验似乎在一刹那留下了空白……  多年在艺术圈厮混,我虽为文不多,但无关痛痒的马屁文章我笔下从
期刊
首次看到秦冲作品是在宋庄2010年《敏感地带》行为艺术展览上,当时世界范围的茉莉花革命和成力的《艺术卖逼》等行为作品超越了中国政府和民众接受底线,有的艺术家受到了不同的待遇,并由此产生了恐慌。记得当时秦冲站在展厅高高的台子上不断点燃着卷成筒状的宣纸没有书写过的白纸而后使其飘落下来,似乎在挥动白色的旗子号令三军,又好似在宣布一个时代的到来。那场景颇为震撼,我记忆尤深。  在2012年香港艺术博览会上
期刊
由中国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国际首届“亚洲美术策展人论坛”将于9月11日至13日在广东美术馆举行。来自亚洲和欧美各国的顶级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的近80位馆长及资深策展人将就亚洲艺术发展问题展开对话。这是建国以来亚洲艺术在中国本土面向世界的首次集体发声。仅就参会代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提交议题的质量两方面,已见出本次论坛足以代表亚洲策展的最高学术水平。  此论坛得到文化部的高度认同并将其列为
期刊
日前,博罗那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与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签订合作意向书。宣布将于2014年9月共同举办“博罗那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以下简称‘博罗那上海当代’)。作为博罗那上海当代的主办方,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加入无疑为明年的展会增添了新的活力,该机构是文化部直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为文化部负责的对外文化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提供服务。  始于2007年的上海国际当代艺术展,明年将以博罗那上海当代的全新
期刊
这一天是在爱尔兰酒吧。窗外是冷雨和落叶,室内的光线昏暗异常。我和一位穿GUCCI羊皮短裙、吸Roseman香烟的女子坐在假壁炉前的旧沙发里,谈她的“短暂的初恋”。她现在的丈夫是一名来自荷兰的生意人。年纪当然比她大很多,当然有不止一个孩子,当然有足以让她一生不用劳动只管享乐的钱,当然给了她一个很优越的物质环境,当然不论走到哪里都把她带在左右,当然要求她讲英语,也当然常常让她感到差异的存在和内心的落寞
期刊
蔚蓝色的地中海,碧波荡漾,海鸥在天空翱翔,来来往往的船只连绵不断,一派海上运输繁忙的景象。地中海南岸,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国家———突尼斯,扼东西地中海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西西里岛遥遥相望,天气晴朗时,站在突尼斯的阿达尔角,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对面的海岸。  突尼斯是个风景美丽,气候宜人,古迹遍地,政治稳定,殷实舒适的阿拉伯地中海国家。  我曾受中国教育部委派,前往突
期刊
巴布洛·路伊兹·毕加索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运动中名声最高的画家。毕加索1881年10月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童年时曾受过严格的学院派美术教育。毕加索青年时代流离贫困,同情西班牙革命,参加过法共和保卫和平活动。毕加索一生保持着旺盛、充沛的创造图片活跃的想象力。他经常不断地变换或交叉使用不同风格的绘画手法,但就总体说,主要是以立体主义画家和立体主义创造方法载入史册的。  创作于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