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经典电影中音乐的功能性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Woolf_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影视产业越来越注重作品中声音元素的运用,声音的功能性呈现是作品主題思想、内涵要义外化表现的重要路径。在众多声音元素中,音乐由于其自身的独立性,置于影视产业中会在原有音乐自身的价值上产生全新的功能意义和内涵价值。本文以经典影片《卧虎藏龙》为研究案例,探究影视作品中音乐的功能属性,以期提炼电影音乐深层的功能要义。
   关键词:电影音乐;主题;意境;叙事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8-0105-02
   电影音乐是一种全新的音乐体裁,基于基础音乐的共通属性,并包含自身的独有特性,在影视作品的内容、情感呈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影音乐可以根据画面的特定情景和场景需要,将人物、事物和情感,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为影片的画面提供其所需要的声音造型[1]。作为影视作品中的非自然音响,其主要作用是补充,即创作者依据作品主题、内容,主要人物情感等,创作出与之相适应的音乐,补充画面,以声画结合的方式传递导演的艺术观念,达到导演所要求的主题呈现、情感表达的传播标准。
   优质的电影音乐能在丰富电影内容的同时发挥深刻表达作品主题思想、构造独特意境和参与故事构建等功能。获得第73届奥斯卡电影节原创音乐奖和最佳主题曲奖的电影《卧虎藏龙》,导演对片中音乐的功能使用让音乐产生了更多的内涵要义,达到了感人至深的效果。与传统武侠片不同的是,导演李安在《卧虎藏龙》中重新探讨中国“侠士”和“江湖”的含义,从外在武打动作的描绘转向重在人物内在复杂内心动作的表现,重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矛盾性的刻画[2],这些都是依靠音乐来完成的。正如评论家评论的那样:《卧虎藏龙》里最华丽的是武打,最深沉的是对白,最感人的是音乐。
   一、深层主题揭示
   一直以来,人们对电影作品中音乐的定位是辅助画面表现,达到主题思想的完美呈现。这种传统的思想理念限制了电影音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影音乐发展。其实,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可以呈现出一条完整的情感线索,展现出更深层次的主题思想,《卧虎藏龙》便是音乐在作品中传递深层主题思想的典范。不同于传统武侠片的豪气,这部电影寻找的是江湖中的人文内涵,并对其产生深沉的思索。该片以沉重的视角来阐述江湖的恩怨情仇,着重表现人的欲望和意念,以人物内心情感为表现核心,所有的事件、动作设计等都以塑造人物为第一要义。导演谈论作品时着重提到,《卧虎藏龙》想要塑造出反转的女性形象,即“外阴内阳”的玉娇龙和“外阳内阴”的俞秀莲,以二者完全相反的性格特点来发展剧情,使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更好的外在呈现。全片画面部分表现的是“外阴”的玉娇龙和“外阳”的俞秀莲,起到的只是表层主题的呈现;音乐部分则表现的是“内阳”的玉娇龙和“内阴”的俞秀莲,这才是真正的深层主题的传递。玉娇龙偷了宝剑与江湖人在酒馆打斗,以一敌众的打斗场面出现了轻快婉转的笛声,激烈的场面与轻松的音乐相配,表现出玉娇龙高超的武艺和轻松的心态,是其“内阳”的具体表现。所以,电影音乐的深层主题思想传递作用是任何影视元素都无法替代的。
   二、独特意境构造
  “意境”一词隶属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词汇之一,当代影视剧也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意境的塑造表达。在意境塑造中电影音乐因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得其比画面更具优势,《卧虎藏龙》属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故事讲述的武侠片,其中的意境构造相较于传统武侠片具有其独特的一面。导演从传统外在武打动作的描绘转向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表现,且这一思想贯穿始终,不仅是画面,片中音乐的使用也以塑造人物的内心意境为目的。全片音乐皆具含蓄深沉的特点,这与中国传统的含蓄意境相符,片中几处音乐的使用达到了点睛效果。玉娇龙和李慕白的竹林打戏是其中的经典片段,配乐便是特地为此片段创作的音乐《穿越竹林》。这一情节的人物动作全部在空中完成,二人在竹林间穿梭打斗,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但这一原创音乐的出现,改变了观众的观影视点。绵延不断的萧声贯穿二人打斗始末,配以竹林晃动的梭梭声和刀剑的清脆碰撞声,营造出空旷超脱的意境。可以说是音乐的合理使用使这一片段达到了以人物内心情感传递为第一要义的意境塑造的目的,从而成为经典。在音乐对这部影片的意境构造中,不仅具有中国传统的优雅意境,导演在音乐配乐上的求变摆脱了单一的空旷意境,使音乐营造出的意境更为丰富。在影片另一处经典片段夜斗当中,玉娇龙与俞秀莲深夜打斗,此时摒弃了传统的交响乐,采用戏曲音乐中才会出现的传统的鼓作为乐器,以鼓点声来烘托气氛,且随着打斗的进行,鼓点节奏也随之变化,营造表层的紧张氛围之外,展现出二人打斗下的内心情感。玉娇龙与俞秀莲的争斗并不是生死相对,而是心性之争,西方的交响乐过于激昂,易达到情感传递的过度表达,不利于全片人物内心意境的塑造、呈现。
   三、参与故事构建
   电影是以画面为主的艺术形式,在电影叙事中故事的完整度受到观众欣赏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单纯的画面叙事存在一定局限,这时将音乐加入画面叙事当中,构成新的叙事元素,使其发挥自身的叙事功能。电影音乐的叙事功能也属基本功能之一,多以音画同步为主要表现形式,即音乐参与到画面的叙事当中,赋予影像更加生动的具体形象,使画面内容叙述更为清晰。音画同步的表现形式可以直观地达到导演的叙事目的,在画面内容缺乏叙事张力,达不到导演的内容呈现意图时,配以音乐渲染,是常用的表现手段。与之对立的音画平行的表现形式主张将表层的故事叙事交给画面完成,音乐起到人物情感、命运发展的独立、隐藏式叙事的作用。这是运用了音乐所具有的独立主观视角特点来进行叙事,音画平行的表现形式使得音乐不拘泥于对具象画面的描绘,而是以第三者的视角表达创作者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的叙事。其最大的特点便是音乐氛围与画面营造氛围无关,甚至有时达到与情绪相反的程度,看似结合突兀,但极具深刻内涵。《卧虎藏龙》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江湖故事,但并不影响故事构建的丰富程度,其原因就是整部影片不仅以画面构建出表层叙事,还包括剧中音乐构建的情感叙事。影片伊始的水乡小镇,李慕白来到雄远镖局,与俞秀莲见面。镖局外一片忙碌景象,管家远眺望见李慕白在水箱小道中牵马走来,大声呼喊李爷来了,随后仆人疾走告知余秀莲。这一片段画面营造出的是小镇的清幽和镖局内外的人见到李慕白的喜悦,但该段的配乐却是大提琴低沉的演奏,绵长的音乐贯穿整个过程,与画面表现的人物情绪格格不入。直至二人见面,坐定对话,音乐停止,二人对白也并无相见的喜悦,而是探讨李慕白的闭关悲哀。这段音乐便是以音画平行为表现形式,音乐在这里没有辅助描绘画面中小镇的古朴和镖局内外人的喜悦心情,而是以第三者的视角来叙事,画面铺垫但音乐却直入主题,暗示主人公之间深沉的爱情和不幸的命运,也为故事奠定了整体基调。
   电影作品中的音乐所发挥的功能性不仅服务于电影,有时甚至超越电影本身,传递出深层的文化内涵,赋予电影全新的艺术魅力。现代电影音乐由于其丰富的功能表现早已具备独立、系统的价值意义,在作品的深层挖掘和内涵升华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影音乐的迅猛发展,电影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功能将更加丰富和强大,同时,也将更加充分地表现出电影音乐的艺术特性,使影视作品更富深刻价值。
   参考文献:
   [1] 代晓琴.浅谈电影音乐及其艺术功能[J].电影文学,2012(18):123-124.
   [2] 张晶晶.从《卧虎藏龙》看电影音乐的四维叙事[J].传媒与教育,2016(2):84-87.
  [责任编辑:杨楚珺]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微信已成为大多数人获取资讯的重要端口,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服务思政教育,创新党建工作,既顺应了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需求,又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探索了新的发展方向。高校党建工作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党建阵线之一,为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发展,利用微信平台加强思想引领作用是重要途径。“临床先锋人”公众号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优质思想信息,推进了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让微信思想建
期刊
摘要:本研究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方法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谣言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单一变量并不是谣言传播高强度的条件,在多种因素伴生的影响下,传播媒介与信源的关系以及权威性缺位是谣言高强度传播的核心条件。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定性比较分析;谣言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1-0152-05  一、研究背景  针对网络谣言
期刊
摘要:自2018年年底,Vlog掀起了新的视频拍摄风潮,2019年是国内Vlog腾飞的一年,有业内人士称之为短视频之后的“下一个风口”。作为一股传媒业正在发展的新兴势力,学术界对Vlog拍摄者——Vlogger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以国内最具影响力的Vlogger之一的@你好_[KG-2.5mm]竹子为例做个案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法,从传播者、用户生成内容、营销策略三个维度探究Vlogger、Vlog
期刊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江苏高校微信公众号作为高校信息传播、资讯通知、服务受众的重要平台,具有凝聚人心、宣导使命、回应关切的传播特色。但其在微信公众号内容、互动、定位等多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缺陷,对此笔者提出了凸显高校特色、完善推送体系以及加强潜在受众推广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江苏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特色;存在问题;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
期刊
摘 要:本文视角聚焦2019年两会新媒体报道,以相关案例为基础,从多维度的内容、分发、技术和融合四个方面出发,整体勾勒出两会期间新媒体报道的变化与趋势,为业界提供新参考。总体上看,新闻创新与媒体融合是本次两会的着重点,特点观察主要呈现在两方面:一是智媒技术加持两会报道,使得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再度创新升级,展现出平台化、媒体化、智能化的趋向;二是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四全媒体”格局初步形成,结合
期刊
摘 要: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宏伟目标,需调动各方资源,发挥全国力量来共同实现,作为现代化进程之推进器的大众传媒责无旁贷。本文以《人民日报》2018年全年扶贫攻坚议题报道为研究样本,对有关报道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实证分析,期冀对主流媒体加强与完善扶贫攻坚议题报道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主流媒体;扶贫攻坚;《人民日报》;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2018年,欧阳娜娜、王源等一批流量明星加入VLOG阵营,让VLOG慢慢从小众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VLOG的制作当中,让它逐渐发展为一个新兴行业。相比于Youtube的视频博主有稳定的商业机制而言,方兴未艾的VLOG行业还缺乏相应的商业模式。既要保证VLOG忠于对生活多元化的的真实记录,实现其文化价值,又要实现商业植入,创造经济收益,“体验式”推广视频成为了新的内容模式。本文以
期刊
摘 要:Web2.0时代,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自媒体正在蓬勃发展,“人人都可以发声”“点对点”互联得以实现,人人都可参与的“微公益”日益发展壮大。然而,微公益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骗捐”问题,只有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才能使微公益获得更好的发展。文章选取典型案例——“罗尔事件”,对其加以具体剖析,并试图从政府、媒体、大众、技术以及社会五个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自媒体;微公益;“罗尔事件”;“骗捐
期刊
摘 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一个时代课题,而内容生态的搭建是推进深度融合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人民号”为例,着重研究其内容生态的搭建以及推进深度融合的路径。通过对“人民号”叙事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号”利用政务发布、主流媒体和用户三方力量搭建内容生态,推进深度融合。同时就“人民号”内容生态仍需改进之处做出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号”搭建的内容生态汇集了人民的力量与声音,使其具有了强大的传播力
期刊
摘 要:微信朋友圈中“流利阅读”“刷屏式打卡”现象是一种强势营销影响下的“病毒式”传播,当枯燥的英语学习被赋予社交与仪式的含义时,一场基于英语学习的在场互动仪式开始累积情感能量。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用互动仪式链模型剖析“流利阅读”刷屏朋友圈背后的互动仪式,提出英语 APP在产品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即建立虚拟社群实现“虚拟共在”、设立学习目标与奖励刺激共同关注、创新情怀活动来增加情感能量以及让“神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