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手札 信手拈来的尤物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xinyu0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寺町翁戎螺,它的色泽浓淡相宜,伴有精致的纹路。如果螺也有性格,那么它必也像名人手札一样,轻灵而不轻佻,有涵养而不呆板。
  在外界看来,我是一个画画儿的。多年的从艺之路,使我对花鸟画创作有了些许领悟。但平心而论,我的艺术创作之路多多少少与我的收藏有一定关联。
  我自幼受到舅父朱月湖和朱白亭的熏陶,他们都是老家安徽当涂县的画家和美术教育者。受他们的影响,我十几岁即迷恋上了收藏,尤其是名人字画。当时收藏名家书画作品价格很便宜,而且很多老先生还在世,和他们接触也并不是那么困难。说起对传统书画的解读,我认为名人手札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讲,从手札中能够体现比较立体、完整的中国文化史。因为其内容实在是包罗万象,或政治、或文学、或艺术、或调侃,这些前辈大师以其浓墨重彩的人生篇章,记录着其历经沧桑的家国情怀。
  其实我很早就开始了手札的收藏,每年也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去年也如此。我经常会写一些书画方面的文章,所以经常会购买一些相关的古旧书籍。在2015年5月下旬的一天,我在北京一家古玩市场闲逛的时候遇到一位卖旧书的老乡,他说在收旧书的时候发现了一封信札,问我是否有兴趣。第二天,我又来到他的摊位,他把这件冯亦吾先生的自作诗手稿拿给我看,由于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我当即决定买下。这是冯先生作于1979年的三首绝句,大致内容是先生对书斋生活的一些感悟。商定价格后,我给了他现金。但他还有另一个要求,说想要一幅我的画作为收藏。我二话没说,立即回到离市场不远的画室取了一张还算看得上的画作给他,看得出他有些不好意思。但说实话,更开心的应该是我,因为如获至宝的喜悦是他体会不到的。事情本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见到这个老乡的时候,他又拿出了一件著名作家姚雪垠的手札。据他说,上次我爽快地送他作品让他很感动,在收到这件手札后,就一直等着我的再次出现。没想到,平时手松的我,却为自己带来了一份幸运。
  我从青年时代起,无论走到哪里都想尽办法拜访当地的书画名家,不能亲自拜访的就尝试以书信的方式与他们请教。那时的老先生对后学都很关照,几乎有信必复,和我长期保持书信往来的有费新我、董寿平、钱君匋、潘主兰、谢稚柳、启功、王学仲等。在与他们的长期交往中,我的手札收藏也愈发丰富起来。在这些名家手札中,我看到中国的文化熠熠生辉,愈发夺目。因此在我收藏序列里,手札收藏是十分重视的。
  近年来,手札拍卖价格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有的名人手札已从原来的一两万元飙升到了现在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中国手札以汉字为载体的表现形式,相对于在国外拍卖市场上同样甚至更加火爆的外国名人书信来说,除了文献价值外,更具备了艺术价值。2014年11月21日中国嘉德秋拍的“笔墨文章——之斋收藏,信札写本”专场,总成交额达到1971万元。而一些个人拍卖同样出现了惊人的天价,比如2013年5月,鲁迅手稿《古小说钩沉》在中国嘉德春拍“古籍善本”专场中以11.5倍于起拍价的690万元成交;2013年5月,“曾国藩手书家训”从10万元起拍,最终以230万元成交;2013年11月,出自鲁迅亲笔的《致陶亢德信札》,全文不过200余字,却拍出了655.5万元的天价,每字均价达到3万元;2014年1月5日,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在南京以1207.5万元成交……
  我们平常所称的手札,亦称信札、书札、尺牍、书简、手简、尺翰等,唐之前存留下来的大多已被称作“帖”,是珍贵的法书精品。而明清以至近现代所保存下来的大量札类藏品,则被归入古籍善本类目之中。目前市场上的手札作者主要集中于历史上和少量在当代地位已被肯定的名人,如政要、学者、作家等。其实,就任何一件手札作品来讲,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物价值还尚未被人们全部认清。
  首先,手札多为时人的书信、日记,其中所记内容由于其本身的私密性和书者、接受者之间的排他性,往往能够记录下书者当时最真实的想法和心理感受,以及当时社会上最真实的历史事件甚至某些不为人知、未为史料所录的历史情形。虽然中国学者对于历史的研究历来以正史为主,但仍旧要辅以各种笔记、语录、杂记甚至借鉴当时的流行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的细节。一纸手札就是一段最可靠的历史档案,无论对于这个作者本身,还是对于当时的整个社会,其中的表达都毫无夸大之嫌。
  其次,手札虽被作为古籍善本类的分支,但由于其独特的表现及存在形式,内中的艺术价值,更是其作为一件艺术品应该为更多人所注意到并加以肯定的。手札为时人手书所成,虽不一定都是在书法创作上深有造诣的大家,但其所表现出来的风貌气质则个个不同、各具风采。古人学书,即便不为在书法领域青史留名,至少也会为了功名、脸面而勤加练习。况且写毛笔字本是古人日常要做的事情,正如我们今日用钢笔、圆珠笔写字,甚或在电脑键盘上敲字一般,其熟练程度与对笔墨的驾驭能力非今人所能想见,尤以当时名流书法技艺最为精湛。而手札作品正是这些人书法技法与风格最为随意、自然的流露,虽信手为之,却体现出了作者的真实性情与功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手札作品既是资料性的,又是观赏性的,多重价值的兼而有之是其独具的特性。
  因此不要以为名家书画“作品”才能够卖大价钱。有时候,名家的一张便条、一封短信、一通草稿,也会因为其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独特价值,而成为收藏家追捧的尤物。
  而伴随着手札拍卖的火爆,巨大的物质诱惑致使大量的赝品伪作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来辨别真伪、去伪存真,就变成了藏家的困扰之一。从我多年的收藏经验来看,为谨防上当受骗,事先多做“功课”是必要的,即要有“眼力”。能够从书法艺术的层面对作品的风格特质作出判断,又能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揣摩藏品的价值,这样的买家才会无往而不利。
  此外机遇也很重要。对于名人手札而言,它与“正式的书画作品”不同的是,同样内容的“手札”不会再写一次,从这个意义上考量,每一件手札都是“孤品”。而这些孤品是可遇不可求的,在练就了眼力的同时,只要遇到了,千万不要轻易放过,倘若你轻易放过了,只能说明你对其作品的真诚度不够。平心而论,手札收藏的确需要一定的真诚度。对待艺术作品的真诚态度,不论对一个艺术创作者,还是一个收藏家,同样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最起码的条件。
  手札收藏,归根结底仍是一个新兴的热点,目前有明确系统性、目的性的藏家数量尚不算多。手札背后的升值空间也尚未成为市场开发的重点,但我们可以预见,名人手札这一融汇时代特征、人物品格、文化品位的收藏品类,还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藏家参与、分享。
其他文献
古董核螺,通体洁白,有流线般的线条,就像这把以一条曲线为造型主线的紫砂壶,那么凝练,却又似乎蕴藏着道不尽的内涵,彰显着另一种张扬。  上世纪80年代,准确说是1988年,一把最终被命名为《曲》壶的紫砂“变脸”之作,一问世就引发了中国紫砂界罕见的热议。正是这把完全颠覆了紫砂传统观念和欣赏眼光的紫砂大器,让两位合作者一壶名盛。其实,无论是设计者张守智还是制作者汪寅仙,早已是陶瓷界的大师级人物。有意思的
期刊
近段时间以来,几桩有关名人物品的拍卖事件又开始在舆论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吴祖光的赠书、屠呦呦的书信、梅艳芳的内衣……名人物品上拍更容易引发关注,因此这样的拍品受到拍卖公司的青睐并不难理解。不过,当拍卖遭遇伦理道德上的质疑,甚至与归属、侵权、隐私等等法律名词不期而遇,事情自然就不会如想像中那般简单了。  例如前不久,吴祖光捐给北京戏曲学校(即现在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赠书出现在一家拍卖公司的秋拍
期刊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叫“主要看气质”,起源是一众网友跟风明星专辑宣传照,在社交软件上晒个人“气质照”的接龙游戏。道理也很浅显:人美不美不光看五官,气质更重要。  实际上,这一流行语用在博物馆理事会的成立上也有着一定的意味。对于国内的文博机构,特别是国有博物馆来说,理事会是近几年陆续兴起的一个新名词,目的在于助力文博机构的发展。毋庸置疑,理事会制度的推行值得鼓励,不过话说回来,能否坚持长久、做得更实际
期刊
因为书画代表中国文化的方向,与作家协会和其他兄弟协会是一样的,所以去官化的可能性不大。书协不同于民间的一些其他组织,它是中国文化的前沿,是文化宣传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中央十分重视,也对艺术家提出了很多要求。作为艺术家,要植根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走到人民中去,为人民创作。期待新一届主席团和理事会担负起新的责任,牢牢把握传统书法精神,为国家留下一批物质和精神财富,为奏响“中国梦,书法梦”的时代最强音
期刊
书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当代似乎成了“奢侈”。在我们周围,似乎每个人都了解书法,但又都并不真正明白它的历史与现状。  贡布里希有一个颇为有趣的观点,他提出在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若推而广之,可以得到“现实中根本没有书法这种东西,只有书法家”的结论。如果想了解书法,或许从书写者的角度开始是一个最好的途径。而了解诸多不被大家熟知的书写者,更容易让我们感知书史背后那永不停息的
期刊
最近,身边嚷着“腰酸背痛”的朋友特别多,上医院一查,都是手机“刷屏”惹的祸。也难怪,一睁眼,刷屏,闭眼前,还是刷屏。刷屏惹的祸还不止体肤之痛,更戳中了不少“老媒体”人的心。  这里的“老”是相对于如今来势汹汹的“新媒体”。这几日,又有某著名女主播的辞职信在微信圈广为转发,再次让人心生疑虑:“老媒体”真的要被打败了?或者说,“纸媒”阅读的时代渐行渐远了?  近年来,网络的发展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阅读的
期刊
新艳红美法螺,它的颜色让人联想到那个红色年代。伟人像章、语录条章,都是那个时代的『标配』。曾经心心念念的物品,却在一次异国之旅中相遇,收获了一份意外的惊喜。  到悉尼旅游,不妨去逛逛那里的“跳蚤市场”(旧货市场),也许你会无意间获得一份惊喜。  在距悉尼城区大约3、4公里的Rozelle,有一所公立学校(Rozelle Public School),每逢周六、周日,校园就变成了市场。这个市场早在1
期刊
皇冠黑香螺,因线条形似皇冠而得名。它华丽的纹路悠扬婉转,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在螺壳上划下的痕迹,一圈一圈与老唱片的针纹不谋而合。  2015年新年伊始,笔者从马来西亚购藏了20多张民国时期歌曲老唱片,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和大中华唱片厂在上海录制发行,距今已有七、八十年历史。当时,不论是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还是大中华唱片厂,都是响当当的唱片业巨头。他们发行了数以万计的唱片,并销往海内外,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
期刊
天使之翼海鸥蛤,因蛤壳形似天使之翼而得名,其实也可将其看成展翅的白天鹅,那么静谧,那么美好,优雅的仪态,与世无争,却能莫名引人注目。  著名邮票设计师万维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6月29日9点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在几十年的设计生涯中,万维生老师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精彩的邮票作品,《儿童》、《天鹅》等都给集邮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普20《北京风景图案普通邮票》被评为新中国建立三十周年最佳邮票
期刊
在行业协会去行政化的今天,这一届书协主席和主席团成员真有那么一点儿“生不逢时”,一夜之间身价摇身一变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成为现实;再说了,由于此前书协屡遭非议,书法市场的残酷洗牌,人们对“职务大小”决定“艺术高下”的认识也已经非常清晰。洗牌的结果,无疑对“书官洗钱”这一惯性腐败行径是致命的一击。  作为中国书协,在老一辈书法家如启功先生辞世后的中国书协领导层,议论与褒贬可谓同时并存,但客观地说,贬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