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探索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uan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同时,学生单一、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自主的研究思考,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交流等认识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体地位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种全新的、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的“自我导向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交流等认识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数学课中,如何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是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一、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兴趣是前提
  
  1、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主动性。要在中学数学课堂上用好这一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非常重要,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这一学习方式则无从谈起,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主动性,则显得尤为重要。要引导学生懂得: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不是一种强制,而是一种自愿与主动。只有当学生把这种学习方式同自身的生活、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才能转化成为学生的自主参与,进而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2、激发自主探究兴趣,养成自主探究习惯。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教学中,本人常通过情境、笑话、谜语、直观、操作、游戏、悬念……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促成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教学中,有效地借助于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当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不是学生懂了、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它只有在学生自己的数学化活动中才能实现。数学化是指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主探索,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数学活动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取决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深刻程度。
  
  二、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先前认知结构去主动和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信息,建构其独特的意义。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的观点中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因此,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索(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得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三、合作交流,拓展探索思维
  
  合作能取长补短,交流能集思广益。合作交流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协调和组织学生小组的讨论分析和集体合作,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思维、处理分歧意见、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合作,彼此相互启发、借鉴,使同学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个人观点、个人的思维也从集体智慧中得到完善和发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互相探讨的机会,能使学生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发展了学生的先天个性,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质上就是改变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运用班班通资源进行教学中的“四适”原则:适时、适度、适量、适次。这样才能将班班通资源运用得恰到好处,才能顾及到学生的人性发展,才不至于剥夺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为了保证各种信息在信道中可靠、有效的传输,往往要采用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其中对于无法纠错的信息,则需要采用重传技术来实现。本文阐述了常用的三种自动重传技术的特点,重点对自适应GBN重传模式做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ARQ;GBN重传模式;ACK    信息在信道中传输的时候,如果收到的数据连续出错,且无法进行纠错时,就需要重新传输该数据。这时,系统会根据不同的服务要求,以及不同的数据类型
期刊
[摘要]低年级的孩子有一颗纯洁无瑕的童心,他们站在个人感悟的角度读出了自己对这些语言文字的理解。教师采用这样的评价语言进行评价,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肯定了学生独到的文字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  [关键词]低年级朗读教学;教师评价语言;理解能力    教师对学生在朗读课文之后作出的评价,是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朗读评价语言运用是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新纲要》提出的幼儿语言教育的方向为指南,从培养年轻幼儿教师处理语言教材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入手,在教研的实践中提出培养年轻教师处理语言教材能力的策略,不断激励年轻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关键词]年轻幼儿教师;处理;语言教材;能力;策略    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特别是对语言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词句的复述和理解。而《新纲要》倡导幼儿语言教育要重
期刊
[作者简介]罗永强,男,汉族,1968—12,广西兴业小平山镇人。2009年1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语文教育专业,本科学历。1991年9月参加工作,小教一级,专心研究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与语文、科学等学科相比,学生对数学往往是感觉比较枯燥乏味,面对诸多的数学公式,数学符号很多学生都比较烦恼,不懂记忆,不想记忆,而且数学知识本身存在的连贯性,如果学生一旦脱节,将会更加厌倦数学,因此,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灵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科学研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个体探索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快乐、兴奋
期刊
[摘要]中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使其注意力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逐步提高,使学生感到成功和喜悦。  [关键词]中学阶段;体校训练;英语教学    作为学生,我也曾在老师沉闷的课堂上恹恹欲睡。于是当我看见学生无精打采,便知道自己的课堂缺少了什么,尤其是我面对的是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体校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孩子相比有着独自的特点:他们胆大、外向、易冲动、
期刊
[摘要]科技发展时代变革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在现代物理教育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已成为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兴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
期刊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取向,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下面谈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正在被素质教育的浪潮所取代。死读书,读死书,正在被世人所唾弃;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与城市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