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矶崎新没有追随潮流,而是走自己的路。在追寻建筑意义的过程中创造了高质的建筑,他的作品直到今天都无法用任何一种风格来定义。这位建筑师始终保持着全新的思维和视角来设计每一座建筑,他的思想一直行走从未停滞。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
“永恒的中间媒人”
日本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建筑学者矶崎新(1931— )荣幸地成为2019年国际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的第49位获奖者,也是获此殊荣的第8位日本建筑师。
矶崎新1931年7月出生在日本九州岛的大分市,195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之后在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工作室做了9年学徒。1961年他完成了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课程,1963年离开丹下健三工作室并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矶崎新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作品拥有超前的未来主义思想,兼取东西方文化。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从事建筑实践,在50余年的设计生涯里,他以超前的设计理念和惊人的作品产量闻名于世。其署名的100多部建筑作品大都融合了理性的现代主义结构以及典雅的古典主义布局和装饰,同时又兼有东方的细腻构件和装饰特色,因此成为亚洲建筑设计师的重要代表。在国际建筑界同行中,矶崎新以富有远见著称,虽然是日本人,但他总是自称为“世界公民”。他曾把自己的职业描述成“一位永恒的中间媒人”,在东方和西方之间架起桥梁,作品既是西方式的又是日本式的,达到了一个臻于完美的境界,并且将日本的影响带向20世纪的世界建筑,被誉为“日本建筑之王”。
在同时代的人中,矶崎新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多产力和影响力。作为一名前卫的先锋建筑师,他不断追寻,不怕改变,勇敢尝试新的想法,将文化因素表现为诗意隐喻,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重新诠释建筑领域的全球化影响。在设计的色彩和风格上也相当大胆,创造力、细节设计能力及微妙的幽默感成为其独特标志。
除普利兹克建筑奖外,矶崎新还获得过日本建筑学会的年度奖、英国皇家建筑协会金奖和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等诸多奖项。1979年,矶崎新成为普利兹克建筑奖首届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此后连任了5年。
业内人士认为,矶崎新的获奖实至名归,同时又出人意料——如此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大师竟然在88岁高龄时才成为国际建筑界最高奖项的获得者,对于建筑设计界的“长跑运动员”矶崎新来说可谓一份迟到的荣誉。
作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资深设计师,矶崎新还积极帮助和扶持其他建筑师,鼓励他们参加竞赛与合作,充分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华。在1982年中国香港举行的国际建筑竞赛上,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作品初审就遭到淘汰,是矶崎新独具慧眼,将其从废纸堆里捞了出来,他评价这个方案时说:“我被她那独特的表现和透彻的哲理性所吸引。”最后哈迪德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这个“建筑界女魔头”从此声名鹊起,更坚定了在这一行走下去的信念。2004年她还荣获了普利兹克建筑奖。
在2002年中央电视台新台址的竞标中,有10个国际竞标者提交了方案,其中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奇特的斜塔造型及其庞大的躯体不仅吸引了人们好奇的目光,也引起种种争议。担任评委的矶崎新力排众议,选择了这项有人称之为“大裤衩”的设计。库哈斯在设计中运用了一个水平的体块和一个高悬在距地面161米处的角来形成一种雕塑般的扭曲,从而创造出一种新奇的巨型建筑,它被美国《新闻周刊》评选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
“不刻意追随单一风格”
1966年,矶崎新设计了大分县立图书馆(后更名为大分艺术广场),这是他在家乡的第一个作品。受日本粗野主义和新陈代谢派的影响,该建筑以夸张粗重的混凝土构件、暴露不加修饰的结构和设施为形式特征,呈现出一种透入地层的沉重感。这种风格的形成或多或少深受社会背景的影响,他14岁时广岛和长崎在“二战”中被原子弹摧毁。“当我刚刚开始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我的家乡被毁灭了。一颗原子弹投在广岛,所有的东西都被毁了,没有建筑,没有楼房,甚至没有城市……我在一切归零的废墟上长大。在我的生活中,建筑一直是缺席的,我开始思考人们如何重建他们的家园和城市。”他认为,“废墟是今日城市中的一种状态,未来之城市总有一天本身也将变为一堆废墟。”
大分县立图书馆的建成,为矶崎新在日本建筑界赢得了知名度,促成了他与丹下健三一同被邀请作为 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主建筑师。1980年,矶崎新凭借第一个海外项目——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在国际上确立了自己的声誉。成名之后的他开始排斥被划分为某种特定的派别,并且改变了自己最初的现代主义风格,开启了结合语境的后现代主义创作。
在建立矶崎新设计室初期,当时的日本正处于一个巨大变革的时期。矶崎新认为不能停留在单一的设计思路和风格上,变化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持续的变化才是自己的风格。“童年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建筑理念上的暂时性。我的每一次设计都试图创造独特性,不刻意追随单一的风格,而是根据周围的环境和当下的处境做出独一无二的设计。”
矶崎新的作品简洁粗犷,不显自大。他在设计时一般先在脑海中勾勒出大致图形,然后将其转换为一种清新、多彩、纯粹和深刻的几何模式。作品中往往有九个常用隐喻,如阴阳人、字母、官能机器、柏拉图立体、微明、空洞、废墟、影和暗,他因而被称为“隐喻大师”。他认为建筑中的意义并不是外延的,而大多都是内涵的,这种内涵以暗示和隐喻为基础。针对现代建筑尽可能地争取光线和空间的做法,矶崎新推出自己的“黑暗空间”和“空虚空间”,追求一种现代建筑无法表达的美好意境,表现他反现代主义的观点。所謂的 “黑暗”并不单纯指那种外部光线不能透入的空间,而是他的建筑中难以理解的、谜一般神秘的方面和他的个人观念。矶崎新的早期作品还常常将无形的压力反映出来,与此同时又带有点幽默意味。人们如果能够理解他的用心,读懂他的建筑,必定会发出会心的笑声,肯定他对现代主义讽刺的成功。 矶崎新常将立方体和格子体融入现代时尚之中,通过运用简单的几何结构和造型创造出大量的空间,并努力使边缘看起来更为柔和。室内空间简洁明了,却具有相当强烈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对比和着重之处更显鲜明。对光、格局、空间体积等的充分利用是矶崎新的建筑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拱顶构思也是矶崎新的突出特色之一。那些柔若无骨、可以任意弯曲的拱顶的曲柔形态完全给人以轻松感觉,在内部形成宁静、悠然的空间氛围。
矶崎新用一个边长12米的立方体作为隐喻的形式,将博物馆变成了一个舞台、一个容器,用以展示和分离艺术品。纯立方体的运用使建筑有如无重,非物质化、非等级化,因而从结构上体现出一种安宁与静寂。立方体结构在每个空间都创造出一个三维的框架,隐喻性地将艺术品从周围的群马之森公园中分离出来——正如画框将图画从环境中分离出来一样,博物馆的空间框架将室内空间与周围的景致相分离,将它们只献给艺术。极简的几何设计也是为了不让建筑与展品发生竞争,并为心灵创造出空间,以反思自我。
全球最赚钱航线
“官方航线指南”(OAG)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最赚钱的航线为英国航空运营的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至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航线。
该报告汇总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全球的航线及航班信息,主要数据为年销售额和每小时销售额。由此得出,英国航空在这条航线上一年赚得了11.5亿美元。该航线每月运行的航班多达600个以上,由波音747和波音777-200飞机执飞。全球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大关的,只有这条航线。
根据排名,居第2位到第5位的依次是:由澳大利亚澳洲航空运营的悉尼至墨尔本的国内航线;由中东阿联酋航空运营的希思罗至迪拜国际机场航线;由新加坡航空运营的樟宜机场至希思罗国际机场航线;由美国联合航空运营的旧金山至纽约纽瓦克国内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