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裁衣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setm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漆器,历史亘古绵长,工艺巧妙且精湛;架上绘画,风格叠变况多元,技法严密兼旷达。现代漆画糅合了两者的精髓,媒材更加丰富、技法愈加多样,增加了漆画媒材与技法相结合的灵活性与可能性,媒材与技法如何选用变得至关重要。本文正是基于该问题,衍生出“量体裁衣”这一漆画媒材与技法选用的方法原则
  【关键词】量体裁衣;现代漆画;媒材与技法
  “量体裁衣”出自《墨子·鲁问》,原文是:“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
  “量体裁衣”——“量”即考量;“裁”即裁度,度量而定取舍,本意为按照身材裁剪衣服。笔者借用“量体裁衣”来比喻漆画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自觉或非自觉地按照主观和客观情况来选用合适的媒材与技法。
  所谓“体”就是选用媒材与技法时要考量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所谓“衣”就是现代漆画媒材与技法,是“量体裁衣”要考量和裁度的对象。“量”和“裁”即在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基础上对漆画媒材与技法的考量和选用。
  一、“衣”的基本特性
  雷尼·伯格在《艺术语言》中说:“媒介和技术是艺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形式并不先于媒介和技术,马赛克画家和壁画家观念中的线就不一样。”他说:“绘画以不同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就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媒介和技术……正如我们无法直接接近别人的灵魂一样,我们也无法直接接近形式,像灵魂一样,形式只有显示于技术与材料之‘身体’的时候才存在。这就是为什么接触艺术与接触观念不一样,观念传送人的思想,艺术传送人的在场。”
  对一种绘画门类的界定主要是依据它所使用的媒材特征、空间表达特征和形体再现特征作为整体的呈现。稍微具体一点的描述:一种绘画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全面发挥了它所使用的媒材的特性,使这种特性与图画中的各种表现达到最合理的配置。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绘画门类概念的界定,媒材与技法是主要依据,媒材与技法在一种绘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丰富的漆画媒材、多样的漆画技法构成此现代漆画作品,二者相辅相成。研究媒材与技法的选用必须要建构在媒材与技法的特性这一基底之上,不能脱离媒材与技法的特性去研究它的选用问题。
  (一)漆画媒材的丰富性与自主性
  媒材是一个运用得很宽泛的概念,在现代绘画艺术中大多是泛指作为中介与绘画的联系。任何一门绘画语言的形成首先取决于他们所使用的媒材,不同的媒材形成各自不同的画种,媒材与绘画种类的界定有密切的关系。
  现代漆画作为现代绘画艺术体系的一个艺术门类,它的媒材特性在某些方面与其他绘画艺术门类有着许多共通之处。漆画之所以被称之为“漆画”,主要是因为其使用的主要媒材是天然大漆和由其加工而成的各种漆画用漆,漆媒材与漆画概念的界定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同的是,漆画媒材中,有许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例如:蛋壳、贝壳、木片、夏布、亚麻布、塑料布、纸皮、树皮、漆皮、螺钿等,还有金、银、铝箔(粉)、瓦灰、漆粉、石粉、蛋壳粉、贝壳粉、沙子、植物种子、纤维板、玉石、竹藤、木雕等等,如果不是与漆画艺术相结合,其本身只是作为自然界的普通实物存在,但是在漆画中,我们利用这些材料隐蔽的艺术性,通过在绘画中的运用将其艺术性尽可能地发挥展现,以使其在增添漆画媒材丰富性的同时,展现其自身的审美价值。
  同时,随着漆画的发展,现代漆画媒材在表现绘画内容与形式之余也开始注重其本身特性的展现,媒材不再仅仅作为再现性绘画作品的中介,也可以作为表现性绘画的一部分,媒材本身可以通过特性的展现来表达一种情绪、观念。例如:金银媒材在现代漆画发展初期更多是为了再现绘画主体的色彩、质感等,但是随着绘画观念的发展、演变,金银媒材在色彩、质感之外,还能够作为一种情绪与观念的传达,耀眼而炙热的金、宁静而冷冽的银与人们形成情绪与观念上的共鸣,通过表现作品展现其自主性;再如大漆媒材,可以通过彩绘、堆漆的方法,将大漆作为表现绘画对象的中介,也可以采用泼漆变涂的方法,让大漆在漆板上恣意流淌,使其既是表现性绘画的中介,又成为绘画的一部分,展现其作为媒材的自主性。
  (二)现代漆画技法的多样性
  中西绘画的再现性绘画都通过技法对自然进行模仿,但呈现出来的侧重点不同。
  油画的表现技法基本上都是在混合法与分离法这两种技法之间,而没有脱离这两种基本技法。这两种技法都是基于“绘”与“画”,主要是运用颜色来涂绘和采用线性的描画,二者成为西方绘画表现技法的基础,并在以后的艺术发展中不断拓展,形成不同的风格。
  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侧重于对形迹与事物本性的比附,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老子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魏源的解释:“一谓气。二谓阴与阳。三谓阴与阳会合之气。”我们虽然不能够以此定论:中国绘画多用水墨单色就是对自然阴阳观的比附,但是,用水稀释墨后形成的黑、白、浓、淡、干、湿变化,并用它来再现自然界的色彩,或多或少包含了这种比附的因素,因为黑白中实际是看不到颜色的,只有用阴阳观来比附于自然,才能出现幻觉效果。
  现代漆画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法是在传统漆工艺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演变而来的,明代黄成的《髹饰录》中阐述了漆艺的创作原则:“巧法造化、法则人身、文象阴阳。…‘巧法造化”在一定程度上与油画的再现有着相通之处,“法则人身”“文象阴阳”在一些思想方面又与中国画的精神传达不谋而合。
  现代漆画的作者在融汇中西的基础上,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漆画技法,例如运用刮刻技法,可创作出犹如版画一般的艺术效果(如图1);可采用堆漆或雕刻,产生类似于雕塑一样的浮雕纹样;可运用镶嵌技法,将自然界可利用的材料在画面上进行镶嵌,制造出既有视觉美感又有触感的艺术效果,如同镶嵌画一样(如图2);可采用彩绘技法,在漆板上进行直接彩绘,取得如中国画中工笔画一般细腻精致的画面(如图3):也可采用泼漆变涂的方法,在画面上肆意彩绘、泼洒,取得有虚实、浓淡、厚薄变化如中国水墨画般的写意效果;还可采用油料变涂或直接彩绘堆漆的方法,取得油画或水彩画一样的画面肌理和色彩效果(如图4)。   此外,现代漆画除了在传承与借鉴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出多种多样的技法之外,还有其独特的技法,也就是用水砂纸或木炭磨出预埋在漆层下面的肌理图形,这是现代漆画技法的突出特点,是其他画种难以达到的。
  二、“量体裁衣”的两个层面
  分析“衣”的基本特性,为我们对其考量与裁度提供了依据,如何将“体”与“衣”巧妙地结合以增强绘画性与艺术性从而达到“量体裁衣”,这其中存在着自觉性和非自觉性两个层面。
  (一)自觉性
  自觉性是指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自觉地去根据自身的主观和客观情况去选择相应的媒材与技法,整个选用过程中,创作者是在很多具有可选性的媒材技法中通过主动地去分析、考量、预想、裁度,进而选用相应的媒材与技法。
  针对这种自觉性,笔者以自己的漆画作品《释》(如图5)为例来阐释。
  首先,在媒材的选用上,考虑到钥匙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其金属质感,有意识地选取金银箔作为绘画媒材:其次,在技法的选取上,钥匙要想做到写实、逼真,就必须要制造出钥匙的厚度感与立体感,根据这一艺术需求,在考察、衡量多种现代漆画表现技法的基础上,选用雕填、堆漆的表现方法:由于钥匙在构图与造型上相对简单,为了增强画面的可读性,就需要加强画面肌理上的表现,在堆漆的过程中,刻意利用漆皱制造一些生动的不规则肌理:为了使每把钥匙质感有所区别,在中层莳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局部洒漆粉、局部洒金属粉;为了表现钥匙的新旧程度不同,在研磨过程中,自觉地局部研磨、局部不研磨甚至局部磨穿。从定稿后到作品绘制完成的整个过程,都是自觉地、有意识地根据艺术创作需要选用媒材与技法。
  值得强调的是,这其中既有对作品的“量体裁衣”(媒材技法适合于作品内容形式的表现),也有对作者的量体裁衣(媒材技法符合作者的性格、掌握能力等)。
  (二)非自觉性
  非自觉性是指漆画创作者在绘制漆画作品之前并没有具体地、有意识地去根据题材和内容以及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内涵来确定要使用的漆画媒材与表现技法,而是在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运用相关的媒材与技法,但是这种非自觉性的选择与运用,也存在一定的可探究性,也无意识地遵循了“量体裁衣”的原则。
  例如:吴嘉诠教授的漆画作品《高原红》(如图6),是在偶然成型的皱漆肌理的底子上,根据肌理本身的纹样选择能够与之协调、适应的题材、内容。在接下来的人物形象以及背景的绘制中,根据基底层的肌理以及各个绘制阶段的画面效果,不断重复与转换各种技法来塑造人物、控制画面。这整个过程中,底纹肌理的成型是无意识的,作者根据多年的漆画绘制经验,对底纹的运用已转化为有意识地选用相关媒材与技法并使其与作品的形式内容相得益彰,这是有意识与无意识即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转化与相融。
  由于漆画媒材会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在绘制过程中,当媒材的表现效果出乎我们意料时,我们往往会根据当前媒材呈现的效果适当地转换相应技法,使媒材与技法能够较完美地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媒材的转换与技法的转换,往往是根据画面需要,在自觉或非自觉的状态下被选择、被运用,这种自觉性与非自觉性就在漆画绘制过程中形成并变换着。
  总之,漆画继承源头悠远,发展前景辽阔,媒材与技法将会不断地创新与拓展,我们无法预知媒材与技法选用的未来形态。在绘制过程中,只有了解与掌握媒材与技法的特性,通过“量体裁衣”,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创作出成功的、有内涵的优秀漆画作品。
其他文献
徐钢为人平和低调。身为南京艺术学院山水画专业的老师,其平静的外表下对时下画坛众生相既保持着可贵的独立意识,更不乏清醒的保留态度,时见锐利的锋芒。对于中国画的风格趋向,或是对于目前艺术市场的回应,徐钢均能于流俗之外独抒己见。“士气”是他绘画过程中从未改变的价值定位,“园林”则是最近一段时期他基于中国山水画精神原乡的思考与实践。  ——于量2014年初秋  于量(以下简称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
期刊
【摘要】“一八艺社”是我国较早的一个进步美术团体,社团的大多数成员在近现代木刻艺术领域里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使木刻艺术能够在短时间内立住脚跟、开花结果,进而使之成为革命战场上锋利的武器。我们希望通过对该团体前因后果的阐明,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在一个急剧变化的革命时代中,美术及美术工作者是如何发挥社会功能的。  【关键词卜一八艺社;木刻艺术;抗战时期  “一八艺社”是由当年设在杭州西湖孤山的西湖国立艺术
期刊
明代的心学大师王阳明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位传奇人物,尤其是近年一些描写明代的小说和王阳明传记的出版,更是让他风靡一时。  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中后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曾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谥文成,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阳明一生是极富传奇色彩的,据载他5岁才开口说话,12岁
期刊
自十八岁考入广州美术学院至今,十年寒窗,转眼间我已年近而立。恍惚间,初进美院的记忆仿佛就是昨天。但苦苦执着于寻觅往日的点滴记忆,却变得有些徒然。期间迷茫、彷徨、执着、狂热、无助、希望都曾伴随我走过难忘的美院十年。从初进美院的无知少年到如今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从不知笔墨为何物到初窥中国绘画之玄奥;从面对传统的一脸迷惑到逐渐学会了与古人攀谈;从一脸的无知到逐渐的自信,中国绘画给予我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迷醉
期刊
艺术的真实性及其所展示的精神世界是艺术学探索中经久不衰的主题。  一、艺术表达的真实性与隐喻性的对话  无论什么样的视觉艺术,其表现形式都可能悖离于现实。韦少东的作品围绕特定的传统艺术形式基础,不依赖于单一的方法,玩味各种构成元素组合的可能性,从而进行艺术创作。其作品夸张的造型、形式化的外框、无序的内容、不合常理的图像填充,往往令观者困惑于其作品的视觉真实性。  绘画艺术中视觉形象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期刊
用“欲望”来谈梁柏的艺术有两重意思:一个意思是创作的欲望;另一个意思是题材中所包含的“欲望”。这两种欲望当然相差很大,但却不可分离。梁柏是学陶瓷的,在艺术创作上却有很强的欲望,不仅做陶艺,还画油画、国画以及做雕塑,有很强的创造力。艺术本是相通的,但是各个门类都还是有本身的专业要求,所谓专业训练就是学习某一艺术门类的专业技术。技术太多有时也会成为负担,导致只关心技术的专业性,而表现不出艺术家的情感与
期刊
我认识朱家强时,他在上大学二年级。朱家强在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本科一直上到研究生,期间有时他会和他的同学到我画室里玩,在校园里与他碰面他总是很有礼貌的和我打招呼,所以满脸笑盈盈的这个阳光男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本科时他上的是油画系,读研时他又学了雕塑。真的很有意思,恰恰是这种跨界对他以后的油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与他的人一样理性而温暖。  朱家强的绘画蕴涵着饱满的精神性,在他的画面里
期刊
蓝威近年以瓜棚为母体所创作的系列作品,读后有一种难得的清新之感,正是这种清新感,让我看到了当代油画创作所普遍缺失的书卷气,这是我读蓝威作品的最大收获。  1989年出生于广西的蓝威可谓一名年轻的艺术家。近些年,他的作品频频亮相于国内各专业赛事,并多次斩获奖项。蓝威性情恬静,儒雅内敛,敏于事而慎于言,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瓜棚》系列源于他一次暑期的返乡之旅,光斑闪耀下的瓜棚突然触发了其创作灵感
期刊
【摘要】字体设计一直是现代传媒设计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传播信息的使用功能”和“装饰美化的审美功能”双重身份,被称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脊梁。本文针对字体信息传播功能设计、字体艺术审美功能设计及在现代传媒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更好地体现字体设计在现代传媒中的信息沟通作用,进一步明确现代字体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字体设计;功能设计;现代传媒  字体设计是运用装饰性手法美化文字
期刊
记得是2008年前后,我和亚璋以及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的诸位同仁,还有十余位研究生,一行前往浙江缙云采风写生。浙南山区,森林密布,除了山间溪流湍石,很少能够见到北方山脉那样裸露的巨岩,而遍被林木的连绵山岭,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山茶树随处可见。这种林木葱郁的情景,让我不禁想起了陆俨少先生的山水画,他以留白云岚、墨点积连的方式表现浙南山川,从而有了创造性的山水语言。而我们习惯于表现传统式的株株杂树的画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