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危险因素要早防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1981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达60~80/10万,致死率、致残率都很高,对人类健康危害甚大。因此,我们应对脑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有所了解,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纠正,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
  1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的最重要原因,尤以收缩压增高的风险大,收缩压越高,脑出血的发病率越高。高血压致脑出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颅内的中小动脉外膜不发达,无外弹力层,中层肌细胞又少,故而管壁较薄,容易受到血压波动的影响而引发脑出血。尤其是在剧烈活动、精神紧张及过度劳累的情况下,血压波动幅度过大,致使血管内压明显升高。一旦血管内压超过了颅内中小血管承受的能力,就会引起血管破裂而发生脑出血。
  2 脑动脉粥样硬化据报道,约有70%~80%的脑出血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以高血压与脑动脉粥样硬化二者并存者的脑出血风险为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腔变窄,甚至引起血管闭塞,从而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不仅可造成脑梗死的发生,还可促使小动脉瘤形成。一旦瘤内压力过高便会破裂,从而引起脑出血,甚至是致命性的脑出血。
  3 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多见于16~35岁的青壮年,男性稍多于女性。畸形血管一旦发生破裂可引起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畸形所致脑出血的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症状,发生在功能区时还会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损害体征。
  4 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是脑出血的重要促发因素。常见不良生活方式包括肥胖、摄入食盐过多、过度疲劳、大量吸烟和酗酒等,这些因素不仅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而且可对血管产生直接损害作用,导致脑血管敏感性增加,通透性增大,从而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5 A型性格研究表明,A型性格的人容易发生脑出血,发生率是其他性格者的4倍之多。这是由于A型性格者的好胜心过于强烈,目标往往定的过高,加之性格急躁,易激动,往往迫使自己处于精神紧张和过度亢奋状态。医学专家指出,无论是神紧张还是过度亢奋,都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荼酚胺分泌增加,致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反应强烈,血压升高,从而增加脑出血的发生几率。
其他文献
这几年,每年的两会上,王陇德有关“控烟立法”的议案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去年,有20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在他的控烟立法议案上签字。“这个议案我已经连续提了两年,今年还要提控烟。”王陇德说。  许多中老年人都喜欢爬山。如果住在北京的香山饭店,你会看到,天还没亮,浩浩荡荡的爬山大军就往香山进发了。那么,爬山对于中老年人到底好不好呢?  中国有句俗话讲“人老先老腿”。中老年人的膝关节这样的大关节,已经使用了
“听”的能力是英语五大基本技能之一,但一直以来,教育者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着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将兴趣教学与提高听力能力有效地结合
一尘的推荐语: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历来为读书人所看重。菊花品性高浩、风骨坚贞、意趣丰厚,是花之隐士幽人。  木子显然对菊喜爱有加,特作赏菊之文。开箱点题,由一缕菊香带出一次菊展。然后宕开一笔。先说御街、龙亭、清明上河图,左弯右绕、压住笔锋以做影壁之墙。接下来陡然发力,突甩浓墨,尽情重彩挥洒,大肆渲染,一展菊花之绝妙奇伟。其后又从开封养菊之风引带出历代文人对菊花的诸多赞赏诗文,并由此生发作者自己的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活动定位不准、活动内容失衡、品牌意识缺乏、保障不够等原因限制其育人功能实现,通过项目化、导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五四主题团日活动时《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的厚望和嘱托,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广大青年学生的辅导
《邛崃叱驭图》(国画写生册页)是晚清著名国画大师刘锡玲先生的艺术精品。先生详细逼真地描绘了130年前四川西南邛崃山系的地貌风情,是南方丝绸之路灵关古道的艺术再现,具有极高
旅游者与导游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然而由于当前对导游服务市场缺乏规范性管理,导游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要。本文从当前导游服务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导游服务存
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在“以人为本”和“终身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已成为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
1980年,我考入《成都日报》练习生班学习,以后一直作记者、编辑,1998年评为主任记者,仍然担任采访、编辑工作。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要不断求教请益。除了学校的老师
新浪健康讯,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中,压力可能无时不在。如何缓解压力,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的话题。美国《健康》杂志最新载文,推荐以下5个解压小妙招,可以帮助你1分钟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