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把微观教学内容与微视频进行有效整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效率。本文从生动性整合,趣味性整合,设问性整合,发散性整合,四方面出发研究微观教学内容与微视频的整合途径,试图为在生物课堂上把二者更为有效的整合起来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微视频
从高中生物课程体系来看,其宏观知识所占比例较少而微观知识所占比例较多。因此,运用微视频对这种微观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对于更方便、更深一步理解教学内容,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运用微视频能够生动、具体的把课程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技术手段,能够为学生带来多重感官的吸引,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研究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内容与微视频进行有效整合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生动性整合,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生动性整合就是把生动、具体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微视频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生动的将生物教师所要教授“微观”内容生动、直观、具体的演示出来。高中生物课中的微观内容不同于宏观内容,因为宏观的生物学内容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并可以用肉眼感知的,而微观内容则是学生们生活中不常见的生物学知识,所以学生们理解起来也就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借助微视频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例如,以讲授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中的“病毒需要依赖活细胞存活”内容为例。如果按照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细胞、病毒等概念时就进行学习,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全部的课程内容。而通过微视频进行教学则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开课前向学生们播放一段SARS病毒侵害肺细胞的微视频(或其它病毒入侵细胞的微视频),这一微视频向学生们生动地展示了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和学生达成“病毒虽然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但是它的生存也离不开细胞,病毒也要依赖活细胞才能够存活”的共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课程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引起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新鲜感和兴趣。
通过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微视频对于教师讲解微观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微视频的生动展示能够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所以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生物教师要适时的把微视频教学手段运
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趣味性整合,促进学生的探索热情
所谓的趣味性整合就是把充满趣味性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高中生物学的知识细微而又繁杂,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引导不当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尽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欢乐中学习,并借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喜爱,激发学生课上、课下探索相关知识的热情。因此,教师借助微视频手段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活泼性,做到寓教于乐,以生动的微视频内容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增加学生探索相关生物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以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的“基因有遗传效应”为例。教师为了说明这一问题,首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看微视频,想一想为什们小老鼠在注射海蜇的绿色荧光基因后会变成荧光鼠?”接着为学生们播放小老鼠变荧光鼠的微视频,向学生介绍“荧光鼠”的进化过程,以促进学生们的探索热情。视频结束后,学生们在视频的启发下,能够迅速得出“小老鼠获得了海蜇的绿色荧光基因后也有了显示荧光的特征,说明基因是可以遗传的。同时,能够使生物获得或失去某种性状”的结论。学生通过有趣的微视频探索出了基因有遗传效应的结论。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播放微视频增加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环节,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探索“基因有遺传效应”的热情,既增加了生物课的趣味性又推进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做到了对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
教师在运用微视频进行趣味性的微观教学时要注意二个问题:一是微视频要具有代表性,要能够体现本堂生物课要解释、说明的问题,而不是为了体现趣味性就盲目的运用微视频手段。二是微视频要能够充分促进学生的探索热情,根据课程内容所选取的微视频要既能够说明问题又能够引起问题,这样才能够把课程衔接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索热情。
三、设问性整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设问性整合就是把带有问题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多为微观内容,这部分内容既“源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同时又“高于”学生们的生活,所以他们对这类生物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但是又了解不深。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生普遍存在的“学情”,运用“微视频设问—课堂讲授—问题答疑”的教学步骤对课程微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及讲授。要在课上利用微视频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的解答兴趣,使学生在微视频问题的吸引下,始终保持对探索该问题的热忱,从而不断积极的参与到课程问题解答中去。
例如,以人教版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中的“血细胞和草履虫生活环境的不同比较”为例。在开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播放血细胞在血液中的生存环境以及草履虫在水中的生活情况,并引导学生探讨二者生存环境的不同之处。通过观看这一微视频,学生们被问题吸引,纷纷参与到课堂中,组成小组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小A说:“血细胞生存在体液内,草履虫生活在水中。血细胞生存的环境更为稳定,并且血细胞不与外界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生活的环境相对复杂,它要从外部得到食物,也就是说它要与外界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这一微视频的播放,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内容之中,解答了教师在课前的提问。同时,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为他们继续进行《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内容的讲授中,微视频教学手段的使用既能够提出课堂问题,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答课堂问题,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 四、发散性整合,引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
发散性整合就是把带有启发思维性质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胞学相关知识是属于微观方面的生物学内容,由于学生们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细胞,加之平时接触较少,所以要形成完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链条的组合就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就要借助微视频手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抽象的细胞知识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连接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过程。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中,教师首先播放微视频,向学生们展示什么是内环境。通过视频中的介绍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学习思考内环境对细胞生存有怎样的影响、如何才能为细胞提供稳态的内环境等问题,完成生物探究课程的学习。
又如在讲解必修一《细胞增殖》内容时,播放制作的细胞增殖的完整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有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把过程人为分割成几个阶段,让学生进行每个阶段的学习。
所以说,在把微视频与课程内容进行发散性整合,一方面能够对微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说明,起到启迪思维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完成科学研究任务,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总之,高中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为微观内容,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们就难以理解课程内容,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的厌烦。微视频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确实实现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大幅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帮助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微视频教学必须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学知识都适合用微视频来呈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如教师要控制好一节课内使用微视频的数量、呈现方式及播放时间。还要注意设置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观看微视频,以保证发挥微视频的最佳教学效果等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方法,发挥创造思维把这一工具更好地运用到现代生物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韦剑欣.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内容与微视频有效整合的设计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郁亚琴.浅议微视频教学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2:89-91
[3]唐谨丁,梁家亮.微型视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以“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5.06:61-62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微视频
从高中生物课程体系来看,其宏观知识所占比例较少而微观知识所占比例较多。因此,运用微视频对这种微观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对于更方便、更深一步理解教学内容,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运用微视频能够生动、具体的把课程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技术手段,能够为学生带来多重感官的吸引,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研究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内容与微视频进行有效整合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生动性整合,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生动性整合就是把生动、具体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微视频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生动的将生物教师所要教授“微观”内容生动、直观、具体的演示出来。高中生物课中的微观内容不同于宏观内容,因为宏观的生物学内容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并可以用肉眼感知的,而微观内容则是学生们生活中不常见的生物学知识,所以学生们理解起来也就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借助微视频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例如,以讲授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中的“病毒需要依赖活细胞存活”内容为例。如果按照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细胞、病毒等概念时就进行学习,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全部的课程内容。而通过微视频进行教学则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开课前向学生们播放一段SARS病毒侵害肺细胞的微视频(或其它病毒入侵细胞的微视频),这一微视频向学生们生动地展示了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和学生达成“病毒虽然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但是它的生存也离不开细胞,病毒也要依赖活细胞才能够存活”的共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课程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引起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新鲜感和兴趣。
通过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微视频对于教师讲解微观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微视频的生动展示能够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所以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生物教师要适时的把微视频教学手段运
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趣味性整合,促进学生的探索热情
所谓的趣味性整合就是把充满趣味性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高中生物学的知识细微而又繁杂,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引导不当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尽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欢乐中学习,并借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喜爱,激发学生课上、课下探索相关知识的热情。因此,教师借助微视频手段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活泼性,做到寓教于乐,以生动的微视频内容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增加学生探索相关生物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以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的“基因有遗传效应”为例。教师为了说明这一问题,首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看微视频,想一想为什们小老鼠在注射海蜇的绿色荧光基因后会变成荧光鼠?”接着为学生们播放小老鼠变荧光鼠的微视频,向学生介绍“荧光鼠”的进化过程,以促进学生们的探索热情。视频结束后,学生们在视频的启发下,能够迅速得出“小老鼠获得了海蜇的绿色荧光基因后也有了显示荧光的特征,说明基因是可以遗传的。同时,能够使生物获得或失去某种性状”的结论。学生通过有趣的微视频探索出了基因有遗传效应的结论。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播放微视频增加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环节,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探索“基因有遺传效应”的热情,既增加了生物课的趣味性又推进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做到了对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
教师在运用微视频进行趣味性的微观教学时要注意二个问题:一是微视频要具有代表性,要能够体现本堂生物课要解释、说明的问题,而不是为了体现趣味性就盲目的运用微视频手段。二是微视频要能够充分促进学生的探索热情,根据课程内容所选取的微视频要既能够说明问题又能够引起问题,这样才能够把课程衔接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索热情。
三、设问性整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设问性整合就是把带有问题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多为微观内容,这部分内容既“源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同时又“高于”学生们的生活,所以他们对这类生物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但是又了解不深。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生普遍存在的“学情”,运用“微视频设问—课堂讲授—问题答疑”的教学步骤对课程微观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及讲授。要在课上利用微视频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的解答兴趣,使学生在微视频问题的吸引下,始终保持对探索该问题的热忱,从而不断积极的参与到课程问题解答中去。
例如,以人教版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中的“血细胞和草履虫生活环境的不同比较”为例。在开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播放血细胞在血液中的生存环境以及草履虫在水中的生活情况,并引导学生探讨二者生存环境的不同之处。通过观看这一微视频,学生们被问题吸引,纷纷参与到课堂中,组成小组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小A说:“血细胞生存在体液内,草履虫生活在水中。血细胞生存的环境更为稳定,并且血细胞不与外界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生活的环境相对复杂,它要从外部得到食物,也就是说它要与外界进行直接的物质交换。”这一微视频的播放,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内容之中,解答了教师在课前的提问。同时,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为他们继续进行《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内容的讲授中,微视频教学手段的使用既能够提出课堂问题,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答课堂问题,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 四、发散性整合,引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
发散性整合就是把带有启发思维性质的微视频与微观教学内容整合起来。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胞学相关知识是属于微观方面的生物学内容,由于学生们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细胞,加之平时接触较少,所以要形成完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链条的组合就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就要借助微视频手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抽象的细胞知识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连接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过程。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中,教师首先播放微视频,向学生们展示什么是内环境。通过视频中的介绍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学习思考内环境对细胞生存有怎样的影响、如何才能为细胞提供稳态的内环境等问题,完成生物探究课程的学习。
又如在讲解必修一《细胞增殖》内容时,播放制作的细胞增殖的完整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有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把过程人为分割成几个阶段,让学生进行每个阶段的学习。
所以说,在把微视频与课程内容进行发散性整合,一方面能够对微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说明,起到启迪思维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完成科学研究任务,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总之,高中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为微观内容,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们就难以理解课程内容,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的厌烦。微视频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确实实现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大幅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帮助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微视频教学必须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学知识都适合用微视频来呈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如教师要控制好一节课内使用微视频的数量、呈现方式及播放时间。还要注意设置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观看微视频,以保证发挥微视频的最佳教学效果等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方法,发挥创造思维把这一工具更好地运用到现代生物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韦剑欣.高中生物微观教学内容与微视频有效整合的设计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郁亚琴.浅议微视频教学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2:89-91
[3]唐谨丁,梁家亮.微型视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以“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5.0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