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真实性的不同维度分析

来源 :媒体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问题。真实是相对的真实,任何纪录片都存在创作者和解读者的主观意图,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主观性不代表失去了真实性,相反,认真的态度,严谨的精神,力求客观真实再现是追求纪录片真实性的精髓。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自然纪录片系列作为自然类纪录片的典范,很好地证明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就是主要取决于创作者态度的严谨。
  关键词:纪录片 真实性 主观 态度 BBC
  自从罗伯特·弗拉哈迪凭借《北方的纳努克》奠定了纪录片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开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纪录片这种新的影像形式在客观反映生活、记录重大事件、推动社会进步、展现时代风貌等多方面都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关于“纪录片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争论恐怕也是影视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事情,因为即使到了今天,也没有谁给“纪录片”这三个字下一个令所有人都信服的定义。英国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是历史上第一个对纪录片下定义的人。他在1926年1月一篇评论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影片《摩阿纳》的文章里,首先使用了documentary一词。他认为纪录片应当是对真实事物做一种有创意的处理。之所以学界一直以来对纪录片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原因在于对真实性的关照存在不同的看法。
  国内关于纪录片真实性问题的思考,通常被三个方面因素阻挡,以致很难进入实质性的层面:一是被语言和风格,尤其是被纪实性的语言与风格等形式化因素所遮掩:二是被纪录片中主观应不应该介入等简单化因素所困扰;三是把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提至哲学层面,被其抽象化因素所笼罩。本文尝试从纪录片的创作者和观看者的维度对纪录片的真实性进行探究。
  纪录片是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英国BBC出品的系列自然类纪录片就是自然类纪录片中的典型代表。它取材于现实自然世界,记录自然世界的真实景象,向观看者提供对世界的经验与对现实的感知。真实是纪录片的本性,是纪录片的生命。它要求创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以非虚构的方式从事创作。对观众而言,纪录片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真实——不仅人物、事件是真实的,而且在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也是真实的。
  一、从创作者维度关照纪录片的真实性
  纪录片作为一种认识现实的特殊方式或形式,作为生活在创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必然经过纪录片工作者世界观的透视和折射。以艺术形象的状态出现的生活、事件和人物经过艺术地概括和提炼,成为被主观化了的或帶有一定主观色彩的创造物。用纪录片的形式对现实进行描述和重构显然是一种选择性的结果。在记录物质现实的背后,纪录片传递着创作者的情感体验,充分展示着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思想,呈现着创作者的选择。同时,纪录片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创作环节颇多:从选择题材到进行拍摄,从主体构思到撰写提纲,从实际拍摄到剪辑合成,这些环节无一不是充满了选择。一部纪录片的诞生过程其实就是纪录片工作者的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而纪录片创作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门选择的艺术。BBC自然纪录片的工作人员在创作纪录片的过程中充满了主观的意图与选择。他们会先确定拍摄的目标,然后开始对如何展现这一目标而进行详细周密的计划。他们会选择拍摄的流程、确定拍摄的内容,他们不仅是机械地记录自然界的现象和动植物等的生活,他们展现的是一种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呼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同时,纪录片的创作者会对拍摄角度进行选择。电影以摄影为最基本表现手段,而摄影本身是对物质现实的精确记录,它使电影具有其他艺术无法达到的逼真性,具有一种记录功能。但是,照相与现实中的物体毕竟不是同一,照相只不过是现实的影像而已。而且照相的全部过程:从拍摄对象的选择,拍摄角度的取定,拍摄距离的把握,光线、色彩的运用,到画面构图的安排以及曝光洗印时的艺术处理,没有一个步骤不具有假定性和主观性,没有一个不是对现实的切割和选择。不同的摄影师拍摄同一对象会给观众以迥然相异的艺术感觉,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所以电影不可能是物质现实的复原,不可能没有人的创造性干预,不可能是没有人的主观因素渗透其中的纯物理过程。相反,摄影、蒙太奇等~系列电影手段使电影艺术家被迫对生活作出选择,从而使他们有可能从自己的特殊角度去感觉生活,提炼生活,创造出具有逼真形态和独特个性的艺术形象,并在这一形象中凝聚自己的情致、气质、思考和评价。BBC的摄影师,他们选取平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角度、高度、幅度观察并拍摄自然界,他们的拍摄当然是真实的,但同时也带有主观色彩,一方面他们想展现平时人们不能看到的景象,另一方面,他们是在表达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与热爱之情,其中包含了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
  当然,无论是选择题材,还是拍摄角度和剪辑方式,都是创作者作为认识主体对客观真实的一种努力和接近,而这种努力和接近也可能与客观存在的真实产生矛盾和距离。任何一部纪录片都不可能完全表现纯粹的真实。因此,在记录过程中,纪录片创作者的选择实际上是对真实的不断选择,是体现创作者自己对真实的理解的选择。真实都是相对的,绝对真实只是一种人类理想、精神世界的感知和认识的永恒神话,纪录片不可能达到并获得这种神话。它是存在于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一个神话。纪录片的真实,只能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具有创作者个性的统一。
  二、从观看者维度关照纪录片的真实性
  纪录片作为一种影像文本类别,与电影中的类型片一样,对其认定都必须要求观众“积极而间接地参与作用”。而且,按照接受理论和读者中心批评的观点,任何文本的意义并不存在于文本内部任何绝对含义之中。相反,文本是在读者阅读时才变得有意义的。纪录片通过呈现现实世界影像的自动作用,从一开始就给了观众真实记录客观世界的承诺,进入观众的视觉并塑造他们的感知。一方面,观看者会自动认为他们观看到的纪录片记录的是真实的现实世界。在观看BBC的自然纪录片时,观众会自然自动地在内心形成一种感知,那就是片中所呈现的景象是真实的,是自然的完全真实的记录。观众会有这样的感知,也是由于观众对一些摄影的表现手法有了固有的概念。当观众看到缓慢的镜头画面,同时听到画外解说词,或者看到镜头长时间地拍摄一个不断运动中的动物的行为时,他们能够很轻易地认为这是在做真实的记录。在观看纪录片时,观众都会带有长期积淀起来的较为稳固的认知经验。
  在BBC的拍摄中,摄影师非常喜爱长时间地跟踪动植物的生活及行为,记录他们的习性和成长变化。观看者在观看这些镜头的时候,会非常直观地认为这是在做一种记录,作为对自然的忠实记录而不是主观安排,同时,观看者也会从这些自然物中得到自己的主观体验。这些体验可以只是增长了对自然界的了解,也可以只是单纯从欣赏美的角度出发,或者只是作为常识的积累。作为观看者,也会通过这样的纪录片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对影片的观看逐渐植入一种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关怀,会更多地增添对自然充满热爱、敬佩与珍惜的情感。
  三、纪录片的真实性是一种态度
  不管是从创作者的维度还是观看者的维度来观察,纪录片都带有主观的因素,它无法摆脱人这个主体而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客观与真实——没有这样的真实。因此,纪录片的真实是一种相对的真实,是态度的真实,尤其是创作者的态度真实。真实的表达,是由多方面共同完成的,而最重要的应该是作者态度的真诚与否。如果作者没有一个真诚的态度,要完成真实的表达是不可能的。作者通常是依照自己的需要来选取、组织和使用材料的,因此,每个环节既可以离真实更近,也可以离真实更远,关键是作者的心态。如果功利性太强,或主观性太强,都不可能获取真实、表达真实,因为那样往往会看不清或忽略真实的原来面貌。在这一点上,BBC的自然纪录片的创作者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他们用一贯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力求真实再现自然的原貌,反映自然界美好、壮丽的一面,让观看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获得心灵的震撼,真切感受自然的魅力,并从自身做起,为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发展做出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2年9月以来的钓鱼岛争端报道进行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围绕《环球时报》和腾讯新闻对钓鱼岛争端的相关报道,分析比较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议程设置策略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议程设置上的交互影响,在两种媒介的相互影响过程中,钓鱼岛争端的报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使受众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事件进程。  关键词:传统媒体 网络媒体 议程设置 钓鱼岛事件  自197
期刊
摘要:电视剧《手機》借助男主角严守一主持人身份真实再现了许多精彩的主持场景,充分体现了主持人的话轮构建艺术,具体而言包括话轮发起、话轮出让、话轮转换、话轮把持和话轮获得。  关键词:《手機》 话轮 话轮转换 相邻话对  一、引言  热播电视剧《手機》主要讲述了《有一说一》节目主持人严守一的情感危機和事业危機,为了真实地再现主持人的機智和幽默,剧情中多次设置了严守一主持的场景,不仅巧妙地再现了当下的
期刊
摘要: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当前的重大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回顾三十年代我国京剧文化成功输出的历史个案就具有了强烈的文化意义和时代价值。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美国三十年代“京剧热”现象进行解读,探讨其背后存在的诸多传播元素的运用,对美国人的受众调查研究、对美国人传播心理的运用、美国大众媒介的有效利用、多元传播方式的有机组合等,对传播技巧和策略运用可谓达到了十分娴熟的程度。这些传播技巧与方法的运用为当前的
期刊
摘要: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电视产业的竞争更加剧烈,其竞争模式已经转变为由内容竞争走向以频道为主体的文化产品的品牌竞争。因此,电视节目势必要以品牌建设作为自身的目标,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和节目长远的发展。本文以河南台《梨园春》栏目为例,探究文化产业发展视域中电视节目怎样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优秀电视节目。  关键词:文化产业 电视节目 品牌 《梨园春》  近
期刊
摘要:随着电视媒体的飛速发展,观众对主持人的要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一些综艺节目中,传统的主持人以及主持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要。近年来,一种新的综艺节目主持模式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并且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本文拟就主持群的特点、优势、局限及未来的发展走向作一些分析。  关键词:主持 群优势与局限性 未来发展  当前,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由多名主持人共同主持节目的现象越来越多,截至2011年12
期刊
面对网络的飞速发展,面对受众的分流,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质疑声中,开始了自己的互联网探索。互联网的出现,使电视人意识到倘若能借助网络平台,那么电视媒体单向的、线性的传播劣势将得到弥补。在这种背景下,电视媒体网站,作为传统电视媒体走向媒体融合的产物应运而生。  中国的电视媒体网站于1996年起步,至今已历经十多个年头。尽管与商业门户网站相比,在服务质量、经营状况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发展势头迅猛,取
期刊
刘奇葆:《人民日报》要以评论取胜  《人民日报》要以评论取胜,全力办好评论专版,写好社论、任仲平等品牌要论,办好各版的言论专栏。要抓住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抓住思想领域的倾向性问题,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及时推出评论文章,抢占舆论高地,掌握话语权。要讲求评论艺术,把正确的观点、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小中见大,使人们愿读爱看、受到启发。  《人民日报》要走在改进文风的前头,坚持不懈
期刊
提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为了让人民更好地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更有成效,近年来,武汉、湖北及全国不少电视台开展了“电视问政”活动,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市民的欢迎和舆论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次参加“电视问政”,的经历,提出如何规范政府行为、如如何使“马上就办”成常态、如何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等问题与
期刊
2011年7月1日,湖北网台(www.hbtv.com.cn)这家国家批准的第三家省级网络广播电视台测试上线,短短一年间,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当我们走进湖北网台点开alexa世界权威网站时,一条从2011到201 2年湖北网台全球排位快速攀升的亮丽曲线呈现在眼前(见截图)。最新当日数据显示,湖北网台全球排位实现了日月季度“破万进干”,日排位2836、7日排位2854、1月排位3051、3月季度均值
期刊
摘要:从2001年的《寻秦记》到2011年的《宫》,穿越剧在中国走过了10年左右的历程。从穿越剧受众市场细分来看,4()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是其主要细分市场。穿越剧基本符合媒介市场细分原则,但其进一步发展需要克服自身的短板,同时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相信只要国内穿越剧符合主流价值观,尊重历史,积极推出精品,广电总局仍然会支持穿越剧的发展,其市场前景依旧光明。  关键词:媒介市场细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