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素养提升与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在高校教师培养中,应该注重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以国学素养提升来促进教师个人身心修养的提升,从而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师德师风;高校;国学;传统文化
  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一直以来都受到特别的关注,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前阶段,对于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作为高校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大力提倡,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高校必须着力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在高校教师群体中普及国学常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及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是必要的,也是贯彻新时代文化发展建设的题中之义。
  首先,国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育德之道和修身之道,不管是儒家治世之說、道家修身之法,还是释家养心之术,其立论基础往往都起于对人性的透析,这就为高校教师个人修为提升提供了关键引导。同时,国学对于传统文化学理的凝练,也能够深化学习者思考的层次,对于个人拓展格局、内外兼修大有益处,有助于高校教师在深入领悟的基础上更好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的基本精神,都可以归结到“人”的健全与发展之途上来。文化的力量是长久的,能够在无形之中修养一个人的气质,充实一个人的心灵,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完善一个人的品格。国学素养的提升,将使得高校教师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不但能真诚面对自己,也能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与压力,不断前进,不断完善,在人生道路、职业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与成就感。
  其次,当前高校一直致力于创新培养模式,更为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修养的立体培养,高校教师国学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其发挥典范作用与榜样力量,引导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只有高校教师自己从国学旁观者转变为国学爱好者,进而转化为国学研究者、传播者,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效。高校教师要对国学的基本文献、基本命题、基本视角和基本学理予以了解,还可以对国学中的心性修养之道、自然科学之思、为人处世之论和读书研究之法进行系统总结。唯有如此,才能够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理解,回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有什么”,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学理支撑,在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品行、能力的同时,培养具有思考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综合型人才。
  最后,高校教师作为高校发展的主体力量,以提升国学素养促进其师德师风建设,有助于促进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承发展、教育普及的重要抓手。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设定了总体目标: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教育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发展的基础,在高等教育机构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编写、课程教学改革以及相关学术研究,从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多维度对教师群体、学生群体进行滋润培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高校教师群体良好的师德师风,高等院校良好的校园文化,都要建立在稳固的文化基础之上。作为中国固有之学问,高等院校中所继承、所研究、所普及的国学,一定要立足于学术范畴,通过对传统经典文献的认真梳理,总结本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和学术方法,从学理建构的角度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共识。国学在高校中的传播与普及,将促使当代高校教师对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懂、真信、真做,从而建设一支严谨笃学、师德优良的育人队伍。
  当前高校人才评价标准与选拔机制逐步完善,并逐步突出了对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教学科研业绩的综合考核。师德为先,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对教师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学术道德等各层面做出了全面要求。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只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大力提升高校教师群体的国学素养,从加强教师自身立德修身入手,建设一支思想先进、作风优良的新时代教师队伍,高校教师才能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与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曹峰.师德建设的“器”与“道”[J].教学与管理,2019(18):62-64.
  [2]石红梅.高校师德师风的时代性及其建设路径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5):19-21.
  [3]赵翔.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国学的教育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8(09):98-101.
  作者简介
  耿战超,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师,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建构、价值认同与教育策略研究”(17JZD044)。
其他文献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办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在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提出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为此,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必须对自我意识做出正确的认识与完善,这既是提升自身素质的要求,更是发挥好主导作用的需要。  ◆关键词:思政教师;自我意识;课堂教学  习总书记明确提出,办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
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这种活动在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涂鸦和歌舞。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无论出生怎样的环境,最初的涂鸦都可以带给他们无比的快乐。如果说其它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虽然美术课所占课时较少,但只要把握好美术课堂上以生为本这一出发点
期刊
初中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其课堂教学尤为重要.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阵地.
期刊
众所周知,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同时还能锻炼提高多种能力,使情操得到提升,智力得到开发,潜能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  《数學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开放的思考、讨论、探究的氛围,在促进学生思维上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在内训师培训工作推进过程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筛选20家性质类似企业,选取10家企业为实验组,10家企业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填鸭式授课培训模式教学,实验组采用巴林特小组培训模式教学。比较两组企业内训师满意率,知识、信念、技能的得分情况。结果:20家企业入组,其中实验组10家,对照组10家。培训完成后,实验组企业满意率,内训师知识、信念、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讨论
◆摘 要: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创新活动开展的内在动力。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高低与其是否能够在工作中开展创新工作息息相关。本文针对我国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过程中学生创新兴趣不高、创新思维欠缺、教师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供参考对策。  ◆关键词:高职;创新意识;人才培养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期间首次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
青岛是目前全国范围内中日韩经贸程度最高的城市。因此若中国加入中日韩FTA,所带来的各种效果将首先在青岛得到体现。无论是正面效果还是负面效果,无论是冲击还是倒逼,青岛都
◆摘 要: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通过自主体验的方式来学习德育知识,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促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融入其中的方式来感受成功,体验生活,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体验”的方式来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自主体验”;道德品质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
◆摘 要:博物馆是人力历史和文化的收藏地,更是对人们文化遗产进行展示的地方,属于文化基地和平台。在当前的生活中,人们吸收文化,博物馆发挥了十分关键作用,博物馆也是文化遗产走向人们日常生活的关键方法,那么博物馆在新时期如何做好文创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还需要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对此进行具体阐述,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去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文化遗产;保护  博物馆是一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