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这是值得每位美术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我认为需要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诱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并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绘画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达到乐画的境界。
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由于师资力量落后,教师并非都是专业出身,加上认为美术不是主科,被与升学无关的错误观念误导,一些教师放松心态,认为美术无非就是教学生画几张画,走走过场。长此以往,教师放松了研究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学生也认为美术课是一个减轻学习压力、放松自我的好时间,没有了积极学习的兴趣,也学不到美术知识。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好每一节美术课。
一、创设愉悦的情境,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
仅有教师说教、学生听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为什么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就是因为它轻松、有趣。因此,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例如,在讲授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平常物体制作装饰画,但并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
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它的特点是直观和形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思维,训练技能,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形、色、声、变化和发展等获取知识。如,教师亲手做一些直观的教具、范画、多媒体课件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例如七年级《桥》(湘版),虽然课本上给了许多范例,有学生和艺术家的作品,但学生看不到真实的物体,更摸不着,大部分学生会觉得无趣。所以,首先,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很多图片,紧接着出示了我做的纸制贺卡作品。当我把这些教具展示给学生时,学生说:“真漂亮,教师,是怎么做的?”我赶紧趁热打铁问:“大家想不想做?”学生异口同声:“想!”有些学生迫不及待地说:“教师,快教我们吧!”教具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学生觉得直观、明白、易懂。其次,绘画中,范画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幅优秀的范画能使教学获得成功和精彩,并能延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然而也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使用一张范画,专靠一支粉笔、一本书“空对空”、口传式地讲课,使原应兴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学习水平“与日俱减”,开始讨厌美术课。可见,直观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精美的范画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简单地哄孩子玩。学生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评价学生,而是要看画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给予居高临下的指责。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达到美育的目的。
四、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学生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进行表达时就有了画画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教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學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得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像;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五、注意美术教学跟各学科、现实生活相结合,拓宽美术教育视野
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的各科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仅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出来,而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因此,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是有效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致的教学途径。
六、多练笔,作业形式花样繁多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画大篇幅画作会让他们感到“心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画速写,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绘画水平。若作业形式一成不变,只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失去热情。如果把作业形式改为收集性作业,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收集类似的画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学到一堂较为深刻的欣赏课。
美术课的各方面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课标,以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为目的,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为设计而设计,重视了形式而忽略了本质。只有多种多样、切合实际、精心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受到美的教育。
(责编
在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由于师资力量落后,教师并非都是专业出身,加上认为美术不是主科,被与升学无关的错误观念误导,一些教师放松心态,认为美术无非就是教学生画几张画,走走过场。长此以往,教师放松了研究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学生也认为美术课是一个减轻学习压力、放松自我的好时间,没有了积极学习的兴趣,也学不到美术知识。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好每一节美术课。
一、创设愉悦的情境,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
仅有教师说教、学生听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为什么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就是因为它轻松、有趣。因此,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例如,在讲授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平常物体制作装饰画,但并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
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它的特点是直观和形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思维,训练技能,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形、色、声、变化和发展等获取知识。如,教师亲手做一些直观的教具、范画、多媒体课件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例如七年级《桥》(湘版),虽然课本上给了许多范例,有学生和艺术家的作品,但学生看不到真实的物体,更摸不着,大部分学生会觉得无趣。所以,首先,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很多图片,紧接着出示了我做的纸制贺卡作品。当我把这些教具展示给学生时,学生说:“真漂亮,教师,是怎么做的?”我赶紧趁热打铁问:“大家想不想做?”学生异口同声:“想!”有些学生迫不及待地说:“教师,快教我们吧!”教具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学生觉得直观、明白、易懂。其次,绘画中,范画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幅优秀的范画能使教学获得成功和精彩,并能延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然而也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使用一张范画,专靠一支粉笔、一本书“空对空”、口传式地讲课,使原应兴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淡,学习水平“与日俱减”,开始讨厌美术课。可见,直观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精美的范画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简单地哄孩子玩。学生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评价学生,而是要看画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给予居高临下的指责。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达到美育的目的。
四、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学生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进行表达时就有了画画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教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學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得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像;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五、注意美术教学跟各学科、现实生活相结合,拓宽美术教育视野
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的各科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仅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出来,而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因此,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是有效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致的教学途径。
六、多练笔,作业形式花样繁多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画大篇幅画作会让他们感到“心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画速写,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绘画水平。若作业形式一成不变,只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失去热情。如果把作业形式改为收集性作业,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收集类似的画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学到一堂较为深刻的欣赏课。
美术课的各方面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课标,以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为目的,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为设计而设计,重视了形式而忽略了本质。只有多种多样、切合实际、精心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受到美的教育。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