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太阳的画家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冒着纷飞的雨雪,我去造访画家王铁根先生。正是大年除夕前天的上午九点半。画家准时准点到了他居住的小区门口接我。我暗揣,他肯定是个严谨的人。平常接触过不少的艺术界人士,但比较随性散漫的居多。和王铁根先生其实偶有晤面的机会,但几无搭讪过的记忆。风雪中他却不曾打伞,只带着一顶帽子,见了我,也不说些多余的客套。他一脸真诚纯朴的微笑和那一抹浓黑的胡须一样,让我印象深刻。
  雪粒子在窗台上急骤地敲打,发出丁丁当当清冷的声响。画家有些零乱的画室却向我呈现出一个阳光明媚的天地。那些或倚墙而摆布,或挂在壁上,又或干脆堆积在颇显逼仄的画室里的大大小小的油画,无一不在散发出一种阳光的色泽,一种阳光的味道。我对画家脱口而出:你是一个追着太阳跑的画家。
  置身于这样一个阳光的艺术世界里,我细细地品尝着一杯清香四溢的热茶,品咂着布满阳光的画作,心中温暖如春。
  还是青葱少年时,受一位油画老师的熏陶,王铁根不由自主地迷上了油画,是时,在当地画油画的人少之又少,毕竟那时候这门起源于西方的艺术,对于他生活的这个相对闭塞湘中腹地的小地方来说,也算是很“洋气”的追求了。弱冠之年从军,他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凭着自小打下的扎实的素描与色彩的功底,退伍后他又考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与创作的研习,渐渐领悟出自己之于油画的独特的理解,以及日益摸索出他艺术追求的阳光大道。
  王铁根先生偏爱风景油画,孜孜专注于村寨题材。而几乎每一幅里都有扑面而来的阳光的味道。许是因为他的每一画作都是对景写生之作吧。可以这样说,他的画皆是在太阳底下构思与创作完成的心血之作。说他是追着太阳跑的画家绝非过誉溢美之词。画家每年必外出写生,凡三、五次,每次短则十天半月,长则达月余以上,背着沉重的画架,象荷助的农夫,面朝黄土背负苍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这些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云贵高原,藏南腹地,远涉太行峡谷,深入大湘西村寨。写生是他走向艺术殿堂寻求艺术真谛的不二法门。2008年冬,南方大冰灾,他竟然不顾路行艰险,按捺不住心中激情,独自跑到五十里外山村写生,创作出了电力抢险的作品,震撼了读者的心灵。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年要完成百幅写生作品,“去年琐事缠身,没有完成任务呢”,他不无遗憾地对我说。他的艺术之路从没有束缚于鸟笼子般的画室里。
  画家的“阳光作业”成为了他特殊的艺术符号。画如其人,然也,生活中的王铁根先生乐观开朗,不拘小节,待人坦诚,心中坦荡。或许正是如此,因之他喜欢在画中捕捉阳光的足迹,强调画面色彩的响亮,并在亚麻布上用大块大块的油彩,用恣意汪洋的大笔触去表现阳光黄铜般的质感。象由心生,他的作品洋溢着一种对于大自然率真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对于生活对于人生对于艺术的挚爱之情。著名画家陈小奇先生这样评论他的画:“舍去婉约求大气”“用大胆而有力的笔触,体悟着大自然的节奏与韵律,他的笔触所产生的肌理非常自然的常溶入结构之中”。画家粗犷的笔法下,绝非是油彩的简单堆积,形式的抽象化里,分明蕴藏着与中国传统画里那种形意兼备的异曲同工之妙,让读者在观赏之中得到美的享受,产生无限的遐思,直可把人带到画里面那片灿烂的阳光里,去接受阳光温暖的抚摸。
  画家诚可谓厚积薄发,正是天道酬勤的写照。从艺四十余年来,他的代表作品如《白云飘飘过山寨》《在上党战役前线的陈庚》《春意》等共四十多次在省级以上画展中展示和获奖,两次入选全国美展。著名画家、湖南省美协主席朱训德说他,永远是那样充满着阳光的色彩,永远是那样豪情奔放的心致,永远是那样自然地将自己的血脉与心跳融入作品的笔调中,凝聚为艺术的结构,转化为感动艺术家自己,也感动大家的特有艺术力量。
  诚哉斯言。读王铁根先生的画,我仿佛看到这一个已逾知天命之年的画家,犹在无悔地、执着地追着太阳跑,那劲头毫不逊色于阳光底下一个追风的少年。
其他文献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过一次对美好食物的记忆,就像我至今仍然记得近三十年前,我的一位同学带我到他家,他父亲炒的琼海炒粉,从制作到上桌用了近二个小时,可却成为了少年记忆中最好的美食,至今一直无法忘怀。因此,一份美好的食物是能让人终生难忘的。  一份美好的食物也是可以让人心情舒畅的。台湾美食家兼美食作家、《饮食》杂志创办人焦桐写道:“美好的食物总是真情流露,适合大众的口味,不造作矫饰,带着地方物色和联欢
期刊
海南菜点正是依仗其物产资源优势,加之热带地区的饮食习俗,特别讲究口味清鲜。鲜的含义:一指原材料鲜活。一般不使用冻品、陈品;最喜现宰现加工现吃;二指味鲜,而且清爽。  海南菜的基础在于丰富的原料资源。海南岛地处热带亚热带,岛上多山林,盛产各种海鲜和野味,具有“海产万类、陆产千名”的优势。就海产而言,已知南海鱼类达干种以上,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产量较大的有200多种,虾类40多种,经济贝类40余种还有藻类
期刊
海南岛是一个移民岛,多区域、多民族移民的多元文化,决定了其饮食的丰富性和烹饪技艺的多样性。同时,海南又是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屿,旧时交通不便,人际流动较少,当移民流相对稳定下来以后,海南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族群饮食习惯和饮食特色,经过不断的锤炼,产生了具有本邦特色的烹饪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烹饪文化。而由于上述的两种原因,海南菜更加体现了民间性、传承性、固定性、经验性。  海南的饮食和烹饪是海南文化的体
期刊
奇珍酒楼  创建于1928年的奇珍酒楼,民国时期为海口一流餐馆。解放后改建为“南岛风味”,成为海南本土菜肴最知名的酒楼之一。海南老一代名师何茂兰、戴礼洲、张大庆等都曾在这里主厨,被誉为琼菜宗师的覃文章也曾在此主厨。在《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南岛风味与陶陶居、楼外楼、同和居等50余家全国知名餐馆被同列为“中国名餐馆”。琼南酒楼  琼南酒楼  位于新兴街20号,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酒楼。当时共有三层楼,直
期刊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穷其笔墨写尽了海南这方琼台胜景,从古代的一些贬官的诗文中经常可见,苏东坡还创造了许多菜肴并记录了饶有情趣的诗篇,到丘浚的《琼台奇甸赋》中列举了海南众多食材,让人读来回味无穷。就现当代我们更为熟知的作家诗人到海南,也为海南美食赞不绝口,于是特摄录如下以飨读者。  梁羽生笔下的石山羊  说作家梁羽生曾经到海南游玩,当时朋友请他吃石山雍羊,他吃后对其风味赞不绝口,写下了《题石山镇羊
期刊
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在这个热带岛屿上繁衍生息了几千年,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有一些神密的文化现象至今仍在黎族地区广泛流传着,如黎族的“毒药”和“迷恋药”传说。  黎族民间普遍流传有一种所谓的“毒药”,在带上某种宗教色彩后,不少汉族、黎族、苗族人对它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深入黎族地区的汉族人更是谈药色变,几乎不敢随便在不熟悉的黎村里接受黎家人的东西吃。建国前,很多黎族地区的黎族人也不会
期刊
美味记忆总是伴随我们一起成长,让我们记忆最深的也许多是节庆中的美味。海南菜很多菜肴与节庆文化联系较为密切,也因为是节庆,人们往往把关好的愿望寓寄于其中,让我们在吃到关味的同时,还获得了祝福,此时的心情总是快乐无比与充满了期待。  团圆和美的定安菜包饭  在大年春节时,定安古镇人家最喜欢吃菜包饭。做菜包饭的历史渊源久远,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是在清代,算来应有150多年历史了。  清末拔贡生莫家桐曾在《
期刊
在强手如云的海南餐饮界,新海府始终不敢懈怠,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形成了海南特色粥品、卤水、烧腊、小炒及小吃于一体的餐饮连锁机构。  1998年,陈建胜辞去厨师的岗位下海创业,在海口红城湖创立三厨·新海府餐饮连锁第一家分店,15年来,新海府从最初一天亏损几千元的小店发展到12家直营连锁店、1000多名员工。  15年前,陈建胜定位“粥品”为发展之路,新海府粥城应运而生,以“新海府鸽粥”“新海府蟹粥”
期刊
金·菲尔比(1912—1988)是世界最著名的双重间谍。他在英国剑桥大学求学时就由于信仰共产主义而加入了苏联的特工组织克格勃。大学毕业后他设法进入了英国情报局,此时正值二战时期。不久,他被英国情报局派往华盛顿担任英国情报局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联络官,从而长期把大量极为重要的情报透霹给苏联。  1988年菲尔比临终前接受了《星期日泰晤士报》的采访,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西方民主,说他是由于信念而投奔
期刊
美丽富饶的海南岛为烹制美点佳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海南岛的烹饪大师们,吸收了祖国各地烹饪技术之长,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海南风味,脍炙人口的海南菜肴令中外食客唇齿留香。在这些为人们酿美烹香的海南风味的名师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名师覃文章。覃师傅技艺全面,炉火纯青,催开了一朵朵绚丽的烹调之花,为中外宾客送来了美味和笑语。  当年多少灶前苦,方得今日屠龙技。他出生在海南岛琼山县的一个贫寒家庭,十四岁便来到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