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知识是逐步积累的,到了高年级,有些计算题综合了多方面知识,如果未能熟练掌握以前单个的知识点,就无法有效解决综合了多方面知识点的计算题。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贯穿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但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计算,他们觉得计算易教,不太重视教学的研讨,导致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普遍不高,再加上深受学生兴趣、态度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学生计算时频频出错。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 增强简算意识
什么是简算?实质上是严格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征,有效借助运算定律、性质等,让计算过程更简单,其能有效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等良好习惯,还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学生要想更好的进行简算,就必须有效依据各种定律,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掌握这些运算定律,还可以运用简单的计算方法,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说白了就是通过计算实践,让学生深入领悟简算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简算意识,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切实提升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2. 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只有充分注重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具体如何做呢?其一是认真审题。纵观实际,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看题非常快,拿起笔就算,导致错误频出,如运算顺序错误、抄错数据等等,对此,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细致分析,全面思考,最后动笔计算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教学《运算定律》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连一连”比赛,其实就是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在一起,如果这两道算式得数相同,就起立证明自身观点,看谁的反应快,如有同学把以下算式连在了一起(84+68)+32 84+(68+23),该同学站起来又坐了下去,借助该时机,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必须仔细看题;其二是自觉检查和验算,尝试着独立纠错。检查也好,验算也好,都非常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有效解决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借助逐步检查提问方式加强引导,如:题目数据抄对了吗?数位对齐了吗?自己验算一遍,计算有误吗?在具体讲解时应传授给学生不同的验算方法,如:逆算法、估算法等等,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及时检查、发现出错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养成自主检查的好习惯。
3. 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的学习实质上是反复认识、实践的过程,自然避免不了出错。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受年龄等各种因素影响,因此,导致他们很容易遗忘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前一位退了1,但学生在具体计算时就忘了减1。对此,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深入分析错误原因,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及时纠正。教师可以在学生出错的地方加上评语,充分说明錯因,如:粗心大意、未能熟练掌握哪方面知识等等,让学生深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来做,深入巩固正确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给学生分析错因时必须因人、因题而异,对于该计算题,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做错了,那教师就需要集中讲解,分析错因;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弱、经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需在课后多花时间、多投入精力辅导。另外,还需有效归类学生的错题,把其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通过反馈,深入了解学生改正之后的效果。在进行改错题型练习时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如先判断对错,紧接着找出错误原因,再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最后改正,可以适当借助比赛形式——小医生找病因,加深学生对计算知识的记忆。
4. 加强课后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就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给学生布置不同的计算题目,以此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学生讲解每道题,如果学生没彻底弄清楚,到最后就会不了了之,没懂的地方学生还是不懂,如此,练习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原有意义。在此情况下,教师需加强课后练习,有效借助合作,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真正达到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常有这种情况发生:老师明明用了很多时间讲解计算知识,但是交上来的作业却不理想。对此,要想提升练习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加强课后练习,或者是利用合作的力量,让学生互评作业,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精心选择几道比较典型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在讲解下节新知识之前,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批改,大家一起讨论各个成员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分享自身的数学计算思路,从而奠定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规定——充分体现基础性。众所周知,运算是体现小学生基础数学能力的一项指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如何进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工作上,必须不断尝试、不断实践,紧密结合实际,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晓宇.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 现代教育科学, 2011(6):127-128.
[2]周见蔧.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之我见[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5(10):81-81.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贯穿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但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计算,他们觉得计算易教,不太重视教学的研讨,导致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普遍不高,再加上深受学生兴趣、态度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学生计算时频频出错。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 增强简算意识
什么是简算?实质上是严格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征,有效借助运算定律、性质等,让计算过程更简单,其能有效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等良好习惯,还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学生要想更好的进行简算,就必须有效依据各种定律,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掌握这些运算定律,还可以运用简单的计算方法,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说白了就是通过计算实践,让学生深入领悟简算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简算意识,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切实提升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2. 培养良好计算习惯
只有充分注重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具体如何做呢?其一是认真审题。纵观实际,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看题非常快,拿起笔就算,导致错误频出,如运算顺序错误、抄错数据等等,对此,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细致分析,全面思考,最后动笔计算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教学《运算定律》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连一连”比赛,其实就是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在一起,如果这两道算式得数相同,就起立证明自身观点,看谁的反应快,如有同学把以下算式连在了一起(84+68)+32 84+(68+23),该同学站起来又坐了下去,借助该时机,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必须仔细看题;其二是自觉检查和验算,尝试着独立纠错。检查也好,验算也好,都非常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有效解决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借助逐步检查提问方式加强引导,如:题目数据抄对了吗?数位对齐了吗?自己验算一遍,计算有误吗?在具体讲解时应传授给学生不同的验算方法,如:逆算法、估算法等等,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及时检查、发现出错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养成自主检查的好习惯。
3. 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的学习实质上是反复认识、实践的过程,自然避免不了出错。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受年龄等各种因素影响,因此,导致他们很容易遗忘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前一位退了1,但学生在具体计算时就忘了减1。对此,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深入分析错误原因,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及时纠正。教师可以在学生出错的地方加上评语,充分说明錯因,如:粗心大意、未能熟练掌握哪方面知识等等,让学生深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来做,深入巩固正确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给学生分析错因时必须因人、因题而异,对于该计算题,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做错了,那教师就需要集中讲解,分析错因;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弱、经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需在课后多花时间、多投入精力辅导。另外,还需有效归类学生的错题,把其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通过反馈,深入了解学生改正之后的效果。在进行改错题型练习时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如先判断对错,紧接着找出错误原因,再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最后改正,可以适当借助比赛形式——小医生找病因,加深学生对计算知识的记忆。
4. 加强课后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就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给学生布置不同的计算题目,以此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学生讲解每道题,如果学生没彻底弄清楚,到最后就会不了了之,没懂的地方学生还是不懂,如此,练习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原有意义。在此情况下,教师需加强课后练习,有效借助合作,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真正达到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常有这种情况发生:老师明明用了很多时间讲解计算知识,但是交上来的作业却不理想。对此,要想提升练习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加强课后练习,或者是利用合作的力量,让学生互评作业,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精心选择几道比较典型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在讲解下节新知识之前,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批改,大家一起讨论各个成员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分享自身的数学计算思路,从而奠定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规定——充分体现基础性。众所周知,运算是体现小学生基础数学能力的一项指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在如何进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工作上,必须不断尝试、不断实践,紧密结合实际,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晓宇.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 现代教育科学, 2011(6):127-128.
[2]周见蔧.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之我见[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5(1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