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学科教研”遭遇尴尬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s8013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研,尤其是校本教研是教育的永恒话题。它承载着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的任务,是教师立足、成长最直接的土壤。而类似品德、音乐这样的学科,在小学校
  本教研中的位置相当“尴尬”,往往充当的是“配角”。教研时间难以保证,教研队伍建设困难,学校领导容易忽视,没有专门任课老师等等。遭遇这样的“尴尬”,我们应如何应对?如何超越?
  
  一、活动前,未雨绸缪
  
  精心设计。“精心筛选教研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是教研活动有效的根本”。因此,教研活动的第一步应是聚焦问题:活动前可以向每位教师征询一至两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或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们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可以是来自自己的课堂实践,也可以是来自听别人课堂实践后的所思所想。教研主题产生之后,由组内成员群策群力,每人分别承担一些任务,有的分析现状,有的引领理念,有的搜集整理案例。使每位教师在任务驱动之下,主动地去探寻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并在搜寻“情报”过程中,巧妙地帮助每位教师提升研究主题。
  周密安排。就我们学校而言,周三教研时间,同时开展活动的教研组有好几个,美术组和音乐组各占领了两个有多媒体的教室。品德教研组组长也毫不含糊:选择教室,安排桌椅,联系计算机老师装移动多媒体,安排得非常妥当。
  
  二、活动中,灵活应变
  
  同舟共济。研究应与授课结合在一起。再美好的思考也必须经过实践才得以验评,所以活动中研讨课是少不了的。我们可以看到,在教研活动组织过程中,活动的组织者(大多数是教研组长)为了安排几堂研讨课,忙得团团转。长此以往,教研活动组织者的积极性就会有所削减。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适当地进行变通,倡导每一位教师提前介入,同舟共济。请其他老师一起与上课教师经历写教案、试教、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在一起研磨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这样往往能改变一人上课,教研组长卖力的教研方式。
  随机应变。要想使教研更有效,活动中组织者能否随机应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有一次学校品德教研活动安排了两节示范课,接下去还有说课、评课环节,除此之外,还有大家交流近期在教学中碰到的困难环节,应该说时间是比较紧张的。可眼看40分钟过去了,上课老师依旧在“滔滔不绝”,这可怎么办?任其自由发展,时间不允许;现在叫停,又没有哨子。这时,“嘀——”响亮的口哨响起,活动的组织者亮出她的绝活——口哨。同时她又提炼出了一个接下来可以讨论的主题:怎样合适地划分课时,制定教学内容。
  
  三、活动后,梳理提炼
  
  后续整理。很多学校教研活动结束的常规动作都是活动的组织者“总结陈词”,或请领导专家点评一下,之后,活动也就划上了句号。但实际情况是活动还应继续。参加活动的老师,带着听课的触动、带着刚才讨论时的激情、带着尚无法解决的问题,离开了会场。此时必须要有一个人(可以是活动的组织者)接着做更多的后续事宜:首先,详细记录活动过程;其次,若听课老师有书面交流,应详细阅读老师们的听课反馈表,及老师们对本次活动满意度的评定;最后,综合所有听课老师的评课内容,与上课老师进行交流。当然,交流的目的,不仅仅是如何上好这堂课,而是以此为讨论文本,如何上好今后的每一堂课。组织者还应综合所有老师对本次活动安排的意见,为下次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我想,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经历一下上述过程,并持之以恒,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就会明显提高。
  纵横发展。以上是从活动的纵向解剖中得出的几点想法。但要想让我们的教研更有效,还必须从横向的管理层面上去思索。首先,要提升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一个组织能力薄弱的老师肯定组织不出有序、高效的活动。当然,仅仅有能力还不足,还要有激情,教研组长要满腔热情地去组织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或把它看成额外负担。只有在活动前未雨绸缪,在活动中灵活应变,活动后及时总结,才能不断提升。其次,全员参与教研活动全过程是活动有效的保证。原本属于教研组长或上课教师的工作,自始至终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使重心从一个教师转移到了如何让每一个生命个体主动参与进来,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对教学的思考,从而使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得到发展,体验“同舟共济”的滋味。再次,要有反思。某一主题的教学研究告一段落后,要引导教师抓住教师说课、上课、评议的环节,让教师在自我比较、同行评价、集体反思中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专题进行深入地实践解剖,积累教与学的原始资料,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加工、构建,形成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案例研究,并经过案例教学的验证,直到对典型案例进行符合教育论文要求的精致加工,將其整合到教育专题论文的理论框架中去。
其他文献
采用腺嘌呤诱导慢性肾衰(CRF)大鼠动物模型,观察具有益气固本、化阏泄浓功效的中药复方制剂肾衰宁灌肠液对其肾组织内6-酮-前列腺素F1α和血栓素B2(TXB2)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肾衰宁灌肠液可
中医眼病的诊疗,是以望、闻、问、切四诊收集资料,以五轮辨证来进行的.望诊是四诊之首,古有:"望而知之者,谓之神",眼底病发生于水轮,前人无法望之,今可通过检眼镜直观其变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英语口语在世界交流中重要性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英语口语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而基于微课
在体育运动中提高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提高学生遵守游戏规则的能力、尊重并关心他人的意识、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那么,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呢?  一、在体育运动中要让学生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是参与游戏的前提和保障  7~13岁是人逐步认识社会、学习知识、养成良好习惯的开始阶段,也是遵纪守法教育的启蒙阶段。众所周知,我们的
社会经济全球化使得英语越来越成为一种必不可缺的技能,在各个领域都能看得到英语的应用。本文结合农业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就英语教学现状、改革原因、改革方
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学习习惯、行为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对于知识程度、能力强弱、性格不一的学生群体,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学习潜能,使其发展到最佳状态,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分层教学尝试。    一、分层教学的实践     根据学生差异,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既是因材施教的体现,更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  1.学生分层  要对学生进行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交流领域和交流层次的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更重
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就其教学内容来说,主要是歌曲《龙咚锵》的学习,但从教学形式和方法来看,本课涉及了演唱、演奏、识读乐谱、创编表现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内容
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将于2014年10月8日至1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本次展会有1680家参展商,观众68,621名,涵盖86个国家和地区,占地92,000平方米,再次刷新历届展会新
有一位教育专家在一次讲座中,在黑板上写出“2、4、6、8、9”五个数字,然后问听众:“这五个数字中,哪个最有特点?”许多听众都说“9”最有特点,因为唯独“9”是奇数。这位教育专家又问:“谁有不同的意见?”静场了一阵后,有一位听众站起来说:“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每个数字都可以说是最有特点的”。教育专家满意地点了点头。是啊,从大小的角度看,在这五个数字中“2”是最小的,这不是最有特点吗?“4”比一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