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科教学是为国家培养创造型人才。目前,国内大部分本科教学体系均为讲授-考核式,方便知识的迅速传递,但不利于人才动手能力的培养。哈医大生物信息学院较早的开展了学业导师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全国输送了大批优质的生物信息学人才。作者对学业导师制模式进行部分探讨,希望对其他学科学业导师制的开展提供一些经验上的借鉴。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学业导师;教学
1、学业导师制简介
学业导师是学生在接受本科教育期间,陪伴学生学业成长的专业任课教师,区别于专职辅导员。一般在新入学或低年级本科生开展,一般两三名学生可以配备一名专业任课教师。学生可以跟随学业导师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实践活動,如查阅资料、读科研文献、撰写科研报告、动手编程、处理数据、开展统计分析、进行学术交流、与团队其他成员合作等。学业导师对学生科学观的形成、动手能力的培养、心里上的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下面就几方面探讨学业导师制在学生专业、思想培养中的作用。
2、学业导师制能帮助学生找到方向感
作为低年级的本科生,由于刚刚结束高中的学习生活,对大学的生活还没有完全适应,很多学生会产生迷茫的心里。专职辅导员由于管理学生人数较多,对学生个体投入精力有限,很难从专业角度给出精细的指导。本科生在分配好自己的学业导师后(一般一个学业导师可以指导2-3名学生),可以经常甚至每天都和学业导师联系,能够看到这个专业在做什么,每天从事什么样的科学研究活动,做什么样的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这样慢慢就会找到方向感,从迷茫中理清头绪[2]。
3、能增加平时课题听课的目的性
学业导师选择后,学生会跟随老师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在进行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可以将问题带到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或同任课教师进行讨论。这会比灌输式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也会提高后续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传统被动式教学的现状[3]。例如,当学生在本课题组进行遗传变异相关研究时,如果在实现某些预测算法时遇到困难,那么他就会在模式识别课上认真钻研相关理论,上课主动提问,并与老师讨论,提高了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能培养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对学生培养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在学业导师的感染和指导下,学生可以快速的开展实践活动。对于生物信息专业的本科生,最先接触的实践活动就是编写程序。学业导师会根据自己的情况,给学生一部分基因组相关的数据,让学生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很多同学继续沿袭课堂教育的思维,买一本编程书,从头看到尾,一遍遍的看,最后一段像样的程序也编不出来。这个时候学业导师要适当的进行思想指引,从传统的课堂教育到具体操作实践,以实现为导向,进行自发搜索式学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碰到问题,学生基本上可以自己动手思考解决方案,快速查找到解决办法,提升了实际作战的能力。学生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就感,每实现一次任务,其内在的底蕴就越增强一分。哈医大生物信息学本科生在全国受到广泛欢迎,也得益于学业导师制度的实行。
5、能培养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好的人际关系,会使得自己受欢迎程度增加,增加工作的积极性。学业导师的实行,使得学生每天要和专业教师打交道,交流学习方面的困难和技能,从最开始的害怕、胆怯到后面谈笑自如、顺畅沟通,学会了和老师打交道的能力。另一方面,本科生遇到难题,也会向所在科室的师兄、师姐们请教,同他们一起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一同撰写报告、一同讨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同学交流,扩大了交际面,拓展了人际关系交流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3]。
6、培养表达能力
学业导师在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优势。低年级的学生少有机会在公开场合发言,讲一些东西。学业导师会在平时科研中组织学生进行国内外文献的进展报道、基础知识讲解、具体问题讨论。以文献进展报告为例,学业导师会安排本科生在一定时间内读懂一篇国际主流期刊的英文文献,并制作幻灯片,进行汇报。在汇报之初,学生可能不敢说话、紧张、语无伦次。慢慢在老师的鼓励下,随着讲解次数的增加,变得放松、自如,表达的逻辑性慢慢变得清楚,语速和语调都有所改进。最后习惯了科学报告的节奏,自己的表达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在讲解已发表的文献之后,适当的加入对自己所做科研课题的汇报,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工作总结,对将来的研究计划进行初步设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经过训练后的本科毕业生一般会具有比较高的表达水平。
7、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里情况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使得部分学生的心理变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变差。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就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件发生。而专任辅导员,由于管理人员数目较多,无法及时掌握每个人心理活动的变化情况。学业导师由于经常与学生在一起,因此能很快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的给予关怀和帮助。学生的心里被顺利疏导后,能够快速的回归健康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做事情。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高等学校要为社会输送人格健全的人才,学业导师的实行能够帮助辅导员快速发现情况、及时进行干预,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平稳的发展。
8、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作为低年级的大学本科生,还从未从事过复杂、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实践活动,对成体系的工作没有感触,做事情经常三分钟热血,碰到问题易于避重就轻。经常会找些借口,如“我不会”、“没学过”等,如果放任自流,就可能自暴自弃,得过且过。这时,第一,学业导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困难,让他们认识到“学如逆水行舟”,进步的时候永远是困难的,选择简单的事情意味着进步缓慢;其次,学业导师可以将学生直接纳入到自己的工作体系中,作为体系的成员,学生要配合其他人工作,以团队为整体来推进工作。这样学生就很难因为自己的一些懒惰情绪而躲避,一旦躲避会影响课题组其他同学的节奏,也增加了本科生的个人团队责任感。
9、能够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
学业导师都是由具有多年科研经验的专职教师担任,每天都在紧跟国际前沿开展科研工作,这会带动本组的本科学生也逐渐接触国际前沿动态。在进行科学文献研读、科研报告讲解过程中,会耳濡目染的接受最先进的思想。这一点是在课堂教学中无法获得的,因为课堂教学一般使用的是教科书,而教科书的理论知识一般较最新的文献报道要晚1-2年或更晚,甚至有些教科书的内容已经过时或错误。打开了学生国际视野后,学生以后会主动的跟进最新的文献报道,主动研读最新生物医学知识,顺利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10、能够树立起科学的批判精神
科学精神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批判精神。在传统的课堂讲授过程中,授课教师一般以一种权威的身份存在于课堂教学当中。由于知识背景的差别,在短暂的教学实践内,学生一般以被动接受为主,很难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提出批判的意见。但是这一点在学业导师的日常运行中会得以改善。学业导师会经常组织开展文献报告,在报告过程中会对具体的科学问题进行评论,评价科学工作的优点和缺点,以批判的精神审视每一个结论。这样长期下来,学生会慢慢形成批判意识,辩证的接受科研文献中报道的结果,不盲从、不迷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能够更好的胜任之后的科研相关工作。
总之,学业导师制以其独特的优势打造着生物信息学的每一位本科生,已有多批学业导师制培养出的本科生在全国各地工作,并得到了广泛赞誉。以上的分析希望可以为其他专业学业导师制模式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潘春风,陈偲勤,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时代教育》,2015(11):112-112
[2]孙彦文,邓思然,学业导师制度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80-80
[3]王书斌,低年级本科生学业导师个性化教育方法研究,《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22(2):95-95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学业导师;教学
1、学业导师制简介
学业导师是学生在接受本科教育期间,陪伴学生学业成长的专业任课教师,区别于专职辅导员。一般在新入学或低年级本科生开展,一般两三名学生可以配备一名专业任课教师。学生可以跟随学业导师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实践活動,如查阅资料、读科研文献、撰写科研报告、动手编程、处理数据、开展统计分析、进行学术交流、与团队其他成员合作等。学业导师对学生科学观的形成、动手能力的培养、心里上的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下面就几方面探讨学业导师制在学生专业、思想培养中的作用。
2、学业导师制能帮助学生找到方向感
作为低年级的本科生,由于刚刚结束高中的学习生活,对大学的生活还没有完全适应,很多学生会产生迷茫的心里。专职辅导员由于管理学生人数较多,对学生个体投入精力有限,很难从专业角度给出精细的指导。本科生在分配好自己的学业导师后(一般一个学业导师可以指导2-3名学生),可以经常甚至每天都和学业导师联系,能够看到这个专业在做什么,每天从事什么样的科学研究活动,做什么样的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这样慢慢就会找到方向感,从迷茫中理清头绪[2]。
3、能增加平时课题听课的目的性
学业导师选择后,学生会跟随老师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在进行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可以将问题带到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或同任课教师进行讨论。这会比灌输式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也会提高后续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传统被动式教学的现状[3]。例如,当学生在本课题组进行遗传变异相关研究时,如果在实现某些预测算法时遇到困难,那么他就会在模式识别课上认真钻研相关理论,上课主动提问,并与老师讨论,提高了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能培养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对学生培养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在学业导师的感染和指导下,学生可以快速的开展实践活动。对于生物信息专业的本科生,最先接触的实践活动就是编写程序。学业导师会根据自己的情况,给学生一部分基因组相关的数据,让学生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很多同学继续沿袭课堂教育的思维,买一本编程书,从头看到尾,一遍遍的看,最后一段像样的程序也编不出来。这个时候学业导师要适当的进行思想指引,从传统的课堂教育到具体操作实践,以实现为导向,进行自发搜索式学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碰到问题,学生基本上可以自己动手思考解决方案,快速查找到解决办法,提升了实际作战的能力。学生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就感,每实现一次任务,其内在的底蕴就越增强一分。哈医大生物信息学本科生在全国受到广泛欢迎,也得益于学业导师制度的实行。
5、能培养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好的人际关系,会使得自己受欢迎程度增加,增加工作的积极性。学业导师的实行,使得学生每天要和专业教师打交道,交流学习方面的困难和技能,从最开始的害怕、胆怯到后面谈笑自如、顺畅沟通,学会了和老师打交道的能力。另一方面,本科生遇到难题,也会向所在科室的师兄、师姐们请教,同他们一起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一同撰写报告、一同讨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同学交流,扩大了交际面,拓展了人际关系交流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3]。
6、培养表达能力
学业导师在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优势。低年级的学生少有机会在公开场合发言,讲一些东西。学业导师会在平时科研中组织学生进行国内外文献的进展报道、基础知识讲解、具体问题讨论。以文献进展报告为例,学业导师会安排本科生在一定时间内读懂一篇国际主流期刊的英文文献,并制作幻灯片,进行汇报。在汇报之初,学生可能不敢说话、紧张、语无伦次。慢慢在老师的鼓励下,随着讲解次数的增加,变得放松、自如,表达的逻辑性慢慢变得清楚,语速和语调都有所改进。最后习惯了科学报告的节奏,自己的表达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在讲解已发表的文献之后,适当的加入对自己所做科研课题的汇报,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工作总结,对将来的研究计划进行初步设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经过训练后的本科毕业生一般会具有比较高的表达水平。
7、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里情况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使得部分学生的心理变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变差。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就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件发生。而专任辅导员,由于管理人员数目较多,无法及时掌握每个人心理活动的变化情况。学业导师由于经常与学生在一起,因此能很快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的给予关怀和帮助。学生的心里被顺利疏导后,能够快速的回归健康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做事情。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高等学校要为社会输送人格健全的人才,学业导师的实行能够帮助辅导员快速发现情况、及时进行干预,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平稳的发展。
8、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作为低年级的大学本科生,还从未从事过复杂、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实践活动,对成体系的工作没有感触,做事情经常三分钟热血,碰到问题易于避重就轻。经常会找些借口,如“我不会”、“没学过”等,如果放任自流,就可能自暴自弃,得过且过。这时,第一,学业导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困难,让他们认识到“学如逆水行舟”,进步的时候永远是困难的,选择简单的事情意味着进步缓慢;其次,学业导师可以将学生直接纳入到自己的工作体系中,作为体系的成员,学生要配合其他人工作,以团队为整体来推进工作。这样学生就很难因为自己的一些懒惰情绪而躲避,一旦躲避会影响课题组其他同学的节奏,也增加了本科生的个人团队责任感。
9、能够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
学业导师都是由具有多年科研经验的专职教师担任,每天都在紧跟国际前沿开展科研工作,这会带动本组的本科学生也逐渐接触国际前沿动态。在进行科学文献研读、科研报告讲解过程中,会耳濡目染的接受最先进的思想。这一点是在课堂教学中无法获得的,因为课堂教学一般使用的是教科书,而教科书的理论知识一般较最新的文献报道要晚1-2年或更晚,甚至有些教科书的内容已经过时或错误。打开了学生国际视野后,学生以后会主动的跟进最新的文献报道,主动研读最新生物医学知识,顺利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10、能够树立起科学的批判精神
科学精神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批判精神。在传统的课堂讲授过程中,授课教师一般以一种权威的身份存在于课堂教学当中。由于知识背景的差别,在短暂的教学实践内,学生一般以被动接受为主,很难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提出批判的意见。但是这一点在学业导师的日常运行中会得以改善。学业导师会经常组织开展文献报告,在报告过程中会对具体的科学问题进行评论,评价科学工作的优点和缺点,以批判的精神审视每一个结论。这样长期下来,学生会慢慢形成批判意识,辩证的接受科研文献中报道的结果,不盲从、不迷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能够更好的胜任之后的科研相关工作。
总之,学业导师制以其独特的优势打造着生物信息学的每一位本科生,已有多批学业导师制培养出的本科生在全国各地工作,并得到了广泛赞誉。以上的分析希望可以为其他专业学业导师制模式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潘春风,陈偲勤,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时代教育》,2015(11):112-112
[2]孙彦文,邓思然,学业导师制度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80-80
[3]王书斌,低年级本科生学业导师个性化教育方法研究,《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22(2):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