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增强国际劳务合作的风险意识,提高危机处置能力?这是对公司执行力和诚信度的严峻考验,也是衡量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笔者经多年实践,对建立劳务输出工作的应急处置机制,有一些“经验谈”。
一、建立劳务输出工作危机应急处置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劳务输出急需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的完善配套
我国国际劳务合作已有几十年历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要形式是工程承包、经援项目附带劳务输出,特点是有组织、成建制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劳务输出有了较快发展。据统计,目前在国外打工的有60万人,是十年前的一倍,多为服装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除日本外,大部分在非发达地区;人员离散度高,人力资源来自全国各地;工人年龄比较年轻,70和80年代出生的人居多;个人维权意识较强。雇主大部分是中国港、台等企业,管理方法和模式不尽相同,观念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有一个快速反应的应急处置机制。
2.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建立新的国际形象
国际劳务输出市场在国外,输出人员大部分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切实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在外人员的生命安全与人格尊严,符合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国情,更是建立新型国际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到困难、受到伤害,党和国家都给予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从事国际劳务合作,进行对所派人员全过程管理,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是企业为所派人员全过程服务的重要环节。
3.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和诚信经营的重要手段
当前,全国有数千家公司从事该项经营。在人部分企业条件相当、成本相当的情况下,能力与诚信度成为国外雇主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条件。大部分企业在提供人力资源方而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责任、有能力担负国际劳务合作中的“全员”、“全过程”服务。因此,培养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看企业应急处置机制的反应能力、公关能力和处置能力,也就是尽量不给雇主添麻烦或少添麻烦,尽量维护好劳务人员的正当权益,这样,才能得到雇主和劳务人员的认可,提高各方面的满意度。可以说,一个外派企业对危机事件处理的水平,将决定这个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地位,这是一种核心竞争能力。
二、劳务输出工作中需要列为应急处置的事项
人力资源的合作与交流,在国际劳务合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突发“危机”。危机大致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政策型危机,第二类是灾害型危机,第三类是人为型危机。
1.政策型危机。大多表现为国外劳工政策的变化,企业生产经营方针的变化。如今年7月1日开始,美国政府将塞班岛工人最低小时工资从3.05美元提高到3.55美元,以后每年还要递增0.5美元。这一政策对岛上大部分依靠中国等外来劳工的工厂带来极大冲击,迫使雇主在两方面作出调整。一方面,取消原先经考试录取工人的出境安排;另一方面,已在境外的工人面临提前解约回国,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需要处理和解决。
2.灾害型危机。主要指一些人力不可抗拒而产生的危机,特点是突发性、破坏性,后果比较严重,如台风、海啸、地震、火灾等等。在塞班岛就曾发生过台风和海啸,去日本的研修生也曾遇到过地震和火灾。所幸由于预防措施得当,均未发生伤亡事故。
3.人为型危机。中国籍劳务输出人员大多从事服装制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国雇主对中国劳务人员缺乏管理经验,所以,人为型危机经常发生。主要表现:一是关系不协调,如劳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矛盾激化,劳务人员与雇主的矛盾激化,劳务人员之间的纠纷以致矛盾激化,大部分以加班、工资与分配不均等矛盾为主;二是意外事故,如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对劳务人员造成身体的伤害,受伤或死亡;三是劳务人员身体状况不适应,由于国外的环境、生活习惯及水土等一些问题,造成精神与身体不适应,或患有慢性病等给雇主带来了麻烦,本人也十分痛苦。
三、劳务输出应急事件的处置原则和方法
危机处置是一种高级的公共关系活动,是一个沟通互相关系、协调各方利益,最终达成共识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
作为危机事件的处置者,应坚持以“中间人”的立场,以法律、协议、合同为依据辨别是非,解决矛盾。充分维护雇主和劳务人员的正当权益是处置危机的原则。
对于危机的处置方法,必须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信息。对信息的了解是否准确、客观,对于事件的处理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主流信息来源是判别事件最有力的依據,搜集主流信息应按事件的不同性质来确定。首要的是雇主公司的信息,他们提供的信息一般比较客观、及时,但如果发生与雇主利益冲突的事件,除听取雇主反映外,更多的要从侧面来了解(如管理人员、同乡、朋友),或者可以从中国的驻外使馆商务处等各方面去印证雇主信息的可靠性与客观性。
2.政策与法律。劳务人员与雇主、劳务公司签订有合同,企业也与雇主签订有合同。这些合同,对各方的权责利都作了明确。因此,危机发生后,首先要研究已经签订的各方合同,了解中方、外方和劳务人员,各方的权责利,分析事件成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此外,还要特别了解所在国的政策与法律。如我们在处理一起约旦劳务人员重大车祸的过程中,因为了解约旦的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经交涉,为劳务人员及家属争取到了全面的经济赔偿。
3.谈判。谈判是集技巧、政策、公关于一体的重要环节,在危机发生特别是重大伤亡事故发生时也能体现出其重要性。对于身处第一线的谈判者,公司领导层必须给予充分授权。实践证明,这样做使谈判者有了更多的谈判筹码与手段。谈判者也应在第一时间报告有关事件进展的信息,这样才能掌握主动。
4.公共关系。处置危机不仅是当事人各方的事情,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项社会活动。政府、媒体、行业主管部门往往都会参与其中。因此,在危机处置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这一重要的公共关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与报告,使相关部门都能掌握事件处理的进度,了解事实真相。
5.面对面。对于一些特别重大的危机事件,需要到第一线去面对面处理,这是快速解决危机的好办法。2006年12月5日15点,塞班岛20多家制衣厂中唯一具有3000多人规模的服装企业——联泰制衣厂宣布,2007年2月5日全面停产关闭。
联泰制衣厂的关闭,涉及“塞班联泰劳务协调小组”所有成员公司派出的劳务人员1189人(“塞班联泰劳务协调小组”由上海轻纺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等12家经营公司组成),他们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等18个省。在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指导下,“塞班联泰劳务协调小组”迅速成立应急工作小组,2006年12月5日带着应急处理方案奔赴塞班,处理突发事件。工作小组上岛后做了大量安抚、劝慰工作,但仍有一些不良分子挑拨、煽动劳务人员闹事。部分劳务人员情绪激动,上街游行、静坐,工作小组成员遭到围攻,三名工作小组成员代表和塞班中国经济发展协会的有关人员被软禁,期间不仅电话等一切通讯设备被切断,而且断水、断粮。在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上海市外经贸委外经处领导下,工作小组及时安抚劳务人员,积极引导,同时拜会塞班劳工部、移民局等部门,取得当地政府部门及银行的理解与支持。数天后,1189名劳务人员得到了相应补偿。期盼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劳务人员分批离岛,安全回到了祖国怀抱。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危机处置案例。
四、劳务输出工作应急处置机制构建的要素
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组织。应急处置机制首先要在组织上落实,公司领导、部门经理、相关业务人员各负其责,一旦机制启动,则在统一领导下,各行其事,各负其责。
2.联动。在危机事件处置中,当事各方要联动,各自发挥作用,相互补台。事件发生后,上下家应该先不谈经济责任,而是应该各自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达成共识。
3.规范。处置危机事件,往往会涉及法律、公证、卫检、海关、航运等各方面的程序性及规范性的内容。在机制中应将这些工作内容列为操作规范,以使事件的处理更加具有操作性和时效性。
4.程序。应急处置必须强调程序,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到统一政策,口径一致,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表态的不乱表态。对每一个执行的过程,均作出原始记录。以便总结和借鉴。(作者单位:上海轻纺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
一、建立劳务输出工作危机应急处置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劳务输出急需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的完善配套
我国国际劳务合作已有几十年历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要形式是工程承包、经援项目附带劳务输出,特点是有组织、成建制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劳务输出有了较快发展。据统计,目前在国外打工的有60万人,是十年前的一倍,多为服装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除日本外,大部分在非发达地区;人员离散度高,人力资源来自全国各地;工人年龄比较年轻,70和80年代出生的人居多;个人维权意识较强。雇主大部分是中国港、台等企业,管理方法和模式不尽相同,观念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有一个快速反应的应急处置机制。
2.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建立新的国际形象
国际劳务输出市场在国外,输出人员大部分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切实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在外人员的生命安全与人格尊严,符合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国情,更是建立新型国际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到困难、受到伤害,党和国家都给予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从事国际劳务合作,进行对所派人员全过程管理,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是企业为所派人员全过程服务的重要环节。
3.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和诚信经营的重要手段
当前,全国有数千家公司从事该项经营。在人部分企业条件相当、成本相当的情况下,能力与诚信度成为国外雇主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条件。大部分企业在提供人力资源方而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责任、有能力担负国际劳务合作中的“全员”、“全过程”服务。因此,培养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看企业应急处置机制的反应能力、公关能力和处置能力,也就是尽量不给雇主添麻烦或少添麻烦,尽量维护好劳务人员的正当权益,这样,才能得到雇主和劳务人员的认可,提高各方面的满意度。可以说,一个外派企业对危机事件处理的水平,将决定这个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地位,这是一种核心竞争能力。
二、劳务输出工作中需要列为应急处置的事项
人力资源的合作与交流,在国际劳务合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突发“危机”。危机大致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政策型危机,第二类是灾害型危机,第三类是人为型危机。
1.政策型危机。大多表现为国外劳工政策的变化,企业生产经营方针的变化。如今年7月1日开始,美国政府将塞班岛工人最低小时工资从3.05美元提高到3.55美元,以后每年还要递增0.5美元。这一政策对岛上大部分依靠中国等外来劳工的工厂带来极大冲击,迫使雇主在两方面作出调整。一方面,取消原先经考试录取工人的出境安排;另一方面,已在境外的工人面临提前解约回国,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需要处理和解决。
2.灾害型危机。主要指一些人力不可抗拒而产生的危机,特点是突发性、破坏性,后果比较严重,如台风、海啸、地震、火灾等等。在塞班岛就曾发生过台风和海啸,去日本的研修生也曾遇到过地震和火灾。所幸由于预防措施得当,均未发生伤亡事故。
3.人为型危机。中国籍劳务输出人员大多从事服装制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国雇主对中国劳务人员缺乏管理经验,所以,人为型危机经常发生。主要表现:一是关系不协调,如劳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矛盾激化,劳务人员与雇主的矛盾激化,劳务人员之间的纠纷以致矛盾激化,大部分以加班、工资与分配不均等矛盾为主;二是意外事故,如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对劳务人员造成身体的伤害,受伤或死亡;三是劳务人员身体状况不适应,由于国外的环境、生活习惯及水土等一些问题,造成精神与身体不适应,或患有慢性病等给雇主带来了麻烦,本人也十分痛苦。
三、劳务输出应急事件的处置原则和方法
危机处置是一种高级的公共关系活动,是一个沟通互相关系、协调各方利益,最终达成共识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
作为危机事件的处置者,应坚持以“中间人”的立场,以法律、协议、合同为依据辨别是非,解决矛盾。充分维护雇主和劳务人员的正当权益是处置危机的原则。
对于危机的处置方法,必须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信息。对信息的了解是否准确、客观,对于事件的处理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主流信息来源是判别事件最有力的依據,搜集主流信息应按事件的不同性质来确定。首要的是雇主公司的信息,他们提供的信息一般比较客观、及时,但如果发生与雇主利益冲突的事件,除听取雇主反映外,更多的要从侧面来了解(如管理人员、同乡、朋友),或者可以从中国的驻外使馆商务处等各方面去印证雇主信息的可靠性与客观性。
2.政策与法律。劳务人员与雇主、劳务公司签订有合同,企业也与雇主签订有合同。这些合同,对各方的权责利都作了明确。因此,危机发生后,首先要研究已经签订的各方合同,了解中方、外方和劳务人员,各方的权责利,分析事件成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此外,还要特别了解所在国的政策与法律。如我们在处理一起约旦劳务人员重大车祸的过程中,因为了解约旦的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经交涉,为劳务人员及家属争取到了全面的经济赔偿。
3.谈判。谈判是集技巧、政策、公关于一体的重要环节,在危机发生特别是重大伤亡事故发生时也能体现出其重要性。对于身处第一线的谈判者,公司领导层必须给予充分授权。实践证明,这样做使谈判者有了更多的谈判筹码与手段。谈判者也应在第一时间报告有关事件进展的信息,这样才能掌握主动。
4.公共关系。处置危机不仅是当事人各方的事情,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项社会活动。政府、媒体、行业主管部门往往都会参与其中。因此,在危机处置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这一重要的公共关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与报告,使相关部门都能掌握事件处理的进度,了解事实真相。
5.面对面。对于一些特别重大的危机事件,需要到第一线去面对面处理,这是快速解决危机的好办法。2006年12月5日15点,塞班岛20多家制衣厂中唯一具有3000多人规模的服装企业——联泰制衣厂宣布,2007年2月5日全面停产关闭。
联泰制衣厂的关闭,涉及“塞班联泰劳务协调小组”所有成员公司派出的劳务人员1189人(“塞班联泰劳务协调小组”由上海轻纺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等12家经营公司组成),他们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等18个省。在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指导下,“塞班联泰劳务协调小组”迅速成立应急工作小组,2006年12月5日带着应急处理方案奔赴塞班,处理突发事件。工作小组上岛后做了大量安抚、劝慰工作,但仍有一些不良分子挑拨、煽动劳务人员闹事。部分劳务人员情绪激动,上街游行、静坐,工作小组成员遭到围攻,三名工作小组成员代表和塞班中国经济发展协会的有关人员被软禁,期间不仅电话等一切通讯设备被切断,而且断水、断粮。在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上海市外经贸委外经处领导下,工作小组及时安抚劳务人员,积极引导,同时拜会塞班劳工部、移民局等部门,取得当地政府部门及银行的理解与支持。数天后,1189名劳务人员得到了相应补偿。期盼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劳务人员分批离岛,安全回到了祖国怀抱。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危机处置案例。
四、劳务输出工作应急处置机制构建的要素
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组织。应急处置机制首先要在组织上落实,公司领导、部门经理、相关业务人员各负其责,一旦机制启动,则在统一领导下,各行其事,各负其责。
2.联动。在危机事件处置中,当事各方要联动,各自发挥作用,相互补台。事件发生后,上下家应该先不谈经济责任,而是应该各自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达成共识。
3.规范。处置危机事件,往往会涉及法律、公证、卫检、海关、航运等各方面的程序性及规范性的内容。在机制中应将这些工作内容列为操作规范,以使事件的处理更加具有操作性和时效性。
4.程序。应急处置必须强调程序,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到统一政策,口径一致,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表态的不乱表态。对每一个执行的过程,均作出原始记录。以便总结和借鉴。(作者单位:上海轻纺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