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会意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h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花一世界,一草木一秋,世间万物皆有性情。自古文人画就以花草、鸟虫作为绘画题材,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发扬,现在的中国画不仅仅是画家个人表现大美景色、抒发性情,它还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人文品格。笔者主要运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创作技法——“没骨法”进行花鸟画创作,从自身的实践创作中体会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绘画形式美,探究“没骨法”绘画语言的特征,更有利于自己在中国画创作上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花鸟画 心性 “没骨法”
   艺术创作贵在有生命力,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要做到能收能放,能工能写。收,是为了做足功夫;放,是为了养气性。收放之间,在规矩内锤炼、磨砺自己,要做到胸有成竹,笔墨有方,章法有序,情韵有致,并于收放中摸索出独具个性的艺术创作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进行中国传统花鸟画创作过程中,一般都是画家寓情于物,通过对自然生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往往这些作品都会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色、体现当代精神,又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一、 创作来源
  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物有其物性,人则有心性。绘画创作不仅来源于生活、取之生活,更主要的是源于心性。大家常说,人如其画,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读画而知会画家的本心。以心会意,一方面是画家本人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下,借助笔墨把自己本心所感悟到的自然道理和人生哲理表达出来,强调绘画创作是画家心性的表达,创作来源于画家的本心;另一方面则是指看画的人用心去感受画家的创作本意,读画的过程似乎是与画家一起进行创作的过程,从而寻知画家创作的心源,以己之心会其意。
  中国传统花鸟画有着“写意”、“工笔”、“兼工带写”三种画法,笔者选择“兼工带写”的绘画方式,在写生的过程中深入体会生活、感悟生活,将心中所感所想寄托在每一花朵、每一鸟虫之上,把握客观对象的内在气质与生命规律,通过笔墨语言将之展现出来。在笔者的创作中以“没骨法”为主要绘画技法,从中体会学习没骨小写意花鸟的传统绘画技法。一幅作品的完成不仅需要成熟的绘画技法,还要有艺术思想的支撑。画家将本心灌溉到画作中去,画作才有了“画魂”,有了精气神。当然,要想达到谢赫所提倡的“气韵生动”,还需加以画家自身的文化知识修养和笔墨用法的熟练积累,并注入源于内心深处的哲思与情感,但也不仅仅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就可以做到的,还要依靠心性的感悟和慧敏。
  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在研习传统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自身的绘画创作加强对传统花鸟画的学习体验,一方面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提高传统花鸟画的绘画技法;另一方面是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性。笔者主要以紫藤、牡丹花、凌霄花、牵牛花、山茶花和海棠花为主要绘画对象,通过景物观察、对景写生及多遍的小稿绘制,最终以花卉和鸟虫的合理搭配完成六幅“兼工带写”的小品画。
  二、画面的构图营造
  “经营位置”是中国传统画的一个重要步骤,一幅好的作品必须是在一个好的构图的前提下进行创作的。在进行创作前可以通过对景写生,在写生过程中观察大树的枝干走向、叶子的交叠交错、花朵的花瓣形状等,以及绘画对象的位置摆放。在对照实物描绘的同时,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景物取舍,把实景中有利于画面表现的对象留下来,在进行构图时可以在照顾整体局势的前提下进行缩减变化。一幅完整的花鸟画需要绘画对象的主宾分明,要突出主体物,且其他的绘画对象的位置要围绕主体物来处理。笔墨的虚實、浓淡、疏密的变化也影响画面的位置经营。
  画面的构图营造还少不了点、线、面这三种关系的变化,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面面俱到,画面才会变得完整。画面中线的位置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写意花鸟画中的线,忌两线平行、忌多线“米”字交叉、忌“井”字交叉。画面中既要有主线、辅线,也要有破线,线的长短、粗细都因绘画对象的不同而不一。小品花鸟画中的线几乎没有过长的,长线主要是用于枝干的描绘,线条的长短粗细依花木的品种有所不同。
  三、画面中的细节塑造
  画面的细节由画家细微的心意慢慢堆砌而成,小细节不仅可以展现画家的绘画功底,彰显画面的独特之处,又能让读画的人体会画家的心意。大写意花鸟画,笔墨洒脱,画风野逸又不失细节,而小写意花鸟画,笔墨内敛不失生机,画风清新、淡雅,细节形象中也充满意象。细节可以是一花一虫的塑造,也可指笔墨语言的述写,一笔一划皆可决定画面的整体效果。笔者于创作过程中认为画面的细节主要是“没骨法”的运用和工笔鸟虫的塑造,用心深入体会两者的“要领”,最后的题款钦印也可看作“点睛之笔”。
  1.“没骨法”的运用
  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对徐熙的花卉描述到:“不用墨笔,直接以彩色图之,谓‘没骨画’。”谈及发起于南朝时期的“没骨画”,就会想到清初画家恽寿平,他的没骨花鸟画,设色淡雅,笔法俊逸,花的姿态婀娜,花与花之间似乎相伴起舞,是没骨花鸟画的绝佳典范。没骨花鸟画是直接用颜色将物象绘制出来,褪去了墨色的笔迹,以形写神,神韵自在笔中,是写意花鸟画最常用的一种绘画方式。“兼工带写”的“没骨”花鸟画既包含了小写意的恣意洒脱,又有着工笔花鸟画的精细雅致,画面的细节塑造是其中最为关键的。
  “没骨法”起先是“墨骨”,始于五代徐熙,立于北宋徐崇嗣,从此中国花鸟画有了“没骨”设色的画法,即直接用色彩描绘花朵、叶子等,与当时的勾勒染色有很大不同,使得平涂染色的对象变得立体起来,是中国传统花鸟画中重要的绘画技法。清代的恽寿平是没骨花鸟画派的“代言人”,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面清秀隽逸,设色淡雅,用笔清逸却有骨法。笔者的花鸟画创作学习“没骨法”的绘画技法,主要运用在进行花瓣和树叶的塑造上。以笔蘸墨,直接用色彩进行绘制,如画紫藤花的时候, “没骨”笔法绘制出的线条流畅而不轻浮,圆浑厚重,将紫藤枝蔓蜿蜒曲折、相互交错的变化较好地表现出来。紫藤的用色变化也是通过“没骨法”才能表现出来,笔尖蘸胭脂后调和花青,让色彩在笔毛之间充分自由互染,将紫藤花的摇曳身姿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来。   再比如《春满色》里红肥绿瘦,山茶花的花瓣以没骨淡胭脂写出,以浓朱点缀花蕊,花蕊周围的叶子用浓郁的绿色,同样以“没骨法”染色绘制,显得叶子更加饱满厚重,营造出一种花色轻淡、花瓣莹薄的感觉。山茶花的枝干则用淡墨以没骨画法苍劲有力地写出,画中浓淡、虚实、枯润、点面等对比,共同营造出自由逸气、文雅闲情之势。而花芯、叶茎最好是用勾线笔染墨或着色直接勾勒出,要求线短而精致,笔触干净而富有内涵。
  2.“兼工带写”的鸟虫画法
  “兼工带写”的花鸟画,画面中既包含了俊逸的写意花鸟,也有清秀工整的工笔画,在一幅画面上融入了两种花鸟的绘画方法。五代是花鸟画的鼎盛时期,“黄荃富贵,徐熙野逸”就很好地诠释了五代时期花鸟画的工笔、写意的画法,两者相互影响,到后来创新出“兼工带写”的画法,“兼工带写”的画法在工笔和写意两种画法之间起到了中合的作用。
  在这次的小品花鸟画实践中,笔者多选择花朵、树叶、枝干以写意的方式,部分鸟虫则选用小工笔进行绘制,两种绘画方式相协调、统一于同一画面中。不管是写意画还是工笔画,对用笔的要求都是一致的,即“骨法用笔”,工笔画的用笔讲究起承关系的衔接,其用笔的过程与书法无不一致。而“没骨法”的用笔主要在颜色,笔锋的运转都是为了花瓣、树叶的“形”,用笔的干湿、浓淡对用笔有了更大的要求,用笔既要柔润有度又能不失骨力。
  笔者的小品花鸟画中的鸟虫均采用工笔的画法。比如撕毛小鸟的绘制,先用勾线笔或小楷笔着淡墨,笔要稍干些,从鸟的头部、翅膀、腹部等按鸟的姿势和形状绘制成型,然后依次用稍浓的墨进行反复描绘,以达到羽毛是一层一层覆盖在鸟身上的毛绒感,鸟的头部、翅膀和尾巴要以浓墨着重加深。通过不断地实践练习,笔者发现工笔画需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就如一只撕毛小鸟的绘制要通过几次的笔墨反复叠加,绘制出的线条不仅细练还要有力,富有层次感,近于真实小鸟的羽毛质感。最重要的是工笔画的创作离不开写生,恽南田也在《南田画跋》中提到写生之于花鸟画创作的重要性:“写生之技,即以古人为师,犹未能臻至妙,必因而师移造化,庶几极妍尽态而为大雅之宗。”只师古人,缺乏对现实花鸟的观察,是尽不到花鸟极致的。通过写生明察万物,知晓鸟虫的生活习性,在作画时抓住其中的小细节,接近于真实,追求相似、近似,最终作品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为绝。
  3.题款钦印
  绘画自唐宋就有“诗、书、画三绝”之说。后来到了元代,文人画家有把“治印”加入其中,并称为“四全”,主张绘画要做到“诗、书、画、印”四位一体。写字、刻印须讲求本真,不能做作,金石之气不能少,尽实之力不嫌多。题款钦印在画面构图中起到了调节、补充的作用,同时也能做到点拨主题、突出主题的作用。题款时的字体最好依据绘画尺寸大小、画面内容、绘画风格进行选择,要与画面内容呼应,选择印章时也是同理。而笔者绘制的小品花鸟画,笔墨含蓄又不失力度,画面清逸,所以选择以小楷题款,用较小的印章捺印,这样不仅使画面更加完整,補充物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体会绘画主题。
  四、创作体会
  创作的过程就是“心”与“意”相结合的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充满“人性”的文化,“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万物,皆有生命,皆有性情。在文人画中,“人”是第一位的,任何创作都是由人的“看见”到“心见”,由心而发、有感而发,然后寓情于画,情景交融,最后作出一幅幅充满“人性”的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国花鸟画的创作离不开画家的笔墨修养、文化修养和人格修养。在绘画创作中,随着画家的用笔技法的水平的日益提高,笔墨运用日益熟练,所绘作品体现出来的艺术品格的地位也肯定在提升。
  创作的过程也是回归本心、学习传统的过程,以“现代之心”会“传统之意”的过程。一幅画的完成就像建筑一样,根基要垫好,构图要想好,然后用笔、造型、设色一步一步把建筑搭建成型。对传统的学习,不仅仅需要大量的临摹练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传统中求新,推陈出新又不失传统,在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视人的修养,尤其是品德的修养,要想做到修养好、人品高,需要做到勤于读书、多见多闻、开怀胸襟、苦于练习,杨象宪老师曾说过“实实在在做人,轻轻松松作画”,看似简单的一句,做起来则需要持之以恒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绘画精神。
  参考文献:
  [1]安良发.写意花鸟画教程[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2.
  [2]孙景波.国画花鸟技法画例[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8.
  [3]刘保申.写意花鸟画技法100问[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4]恽寿平,朱季海,施力华.南田画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5]金纳.花鸟画技法[M].云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沈光伟.中国花鸟画教学[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7]陈半丁.现代著名画家——陈半丁[J]. 吉林: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其他文献
【摘要】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因此,向域外传播京剧艺术意味着将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推介给世界,为世界文艺繁荣贡献一份中国力量。本文通过考察中国京剧在域外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戏曲其他剧种的对
期刊
【摘要】 王安祈是台湾“京剧新美学”的代表人物,她以女性形象的重探为导引,致力于对传统京剧进行现代化、文学化的开掘和重现,为京剧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一番新天地。其所编创的《青冢前的对话》,以女性视角多维审视女性,突破传统观念的剧本格调,延续传统的表演体系,聚焦于古典与现代舞台艺术的交融,以小剧场的形式颠覆性地展示了传统京剧的现代样态,创作出符合现代文化思潮的新编京剧。  【关键词】 王安祈;《青冢前
期刊
摘 要:莫扎特生命后几年的音乐创作是艰苦和辉煌的,本文通过对三首莫扎特女高音音樂会咏叹调钢琴伴奏音乐的人文分析,联系他的创作生活,反映莫扎特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从而深入体会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人物创作心理脉络。  关键词:莫扎特 女高音音乐会咏叹调 钢琴伴奏 创作生活  一、 莫扎特的生活经历与三首女高音音乐会咏叹调的创作关系  一提到沃尔夫冈·阿玛第·莫扎特,人们都会想到“音乐神童”的头衔,其实
期刊
【摘要】 《戏子与珍珠》是厦门大学“中文有戏”演出季2020年夏出品的由同名话剧改编而来的线上展演有声漫画作品,主创团队由厦门大学中文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生组成。剧本基于闽南民俗故事,讲述偏远海岛上,戏子因岛民贪婪的欲望而不得不用戏曲与被当作神明供奉的“漂客”进行交易,逐渐沉溺于戏,并最终失去一切的悲剧故事。文章从剧本创作、剧本改编及剧本演绎的角度,对该剧目是如何从话剧改编成有声漫画的创作历程、
期刊
【摘要】 尽管迪士尼重金打造的真人电影《花木兰》汇集了众多华人明星,这部“中国公主”大片却在内地市场意外遇冷。本文从跨媒介二次编码的视角出发,对此影片在国内“水土不服”的原因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在多元文化和女性觉醒的表层叙事下,电影实际上表现出挪用中国元素的随意态度与摇摆的女性主义立场,隐藏其后的“西方中心主义”思维定势正是《花木兰》遭到中国观众批评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真人电影《花木兰》;
期刊
【摘要】 闽北民间舞蹈是闽北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闽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闽北延平区峡阳镇传统民间舞蹈延平“战胜鼓”为研究对象,在舞蹈形态学视域下从郑成功精神、闽北农耕文化、女性主义三个方面分析延平“战胜鼓”的文化内核,研究蕴含在延平“战胜鼓”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延平“战胜鼓”;文化解读;农耕文化;郑成功精神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延平“战胜鼓”又
期刊
【摘要】 广西戏剧院排演的《百色起义》以广西地方戏曲剧种——壮剧的艺术形式,以1929年发生在广西的百色起义为素材,讴歌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的广西壮乡人民,开启了本土革命历史题材的探索。该剧展现了邓斌(邓小平)、李明瑞、韦拔群等革命先烈以及韦阿婆、阿花、阿龙等壮族百姓在历史洪流中的抉择。全剧以三个基点,即历史事件——百色起义,地域特色——壮剧艺术、民俗文化,民族共同体——壮族与中华民族、广西革命
期刊
【摘要】 党课是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的重要组成,党课是每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必修课。党课教学是否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是衡量党课授课水平的根本标准。本文拟从福建省基层支部党课运行情况及现存困境入手,结合“艺术党课”的深刻内涵与部分优秀成果,探析借助艺术形式提升基层党课吸引力、影响力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艺术党课;基层党课;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党课是通过课堂讲
期刊
【摘要】 舞蹈与音乐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人们的情感和意象,其相互渗透、互相支撑又形成了视听艺术的完整体现。音乐是舞蹈的意识向导,为舞蹈注入灵魂,使舞者的表达更加有序、更加丰满;而舞蹈是音乐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的物化。两者之间是灵与肉的融合,密不可分。了解和掌握好两者内在的关联对乐舞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音乐;舞蹈;融合;促进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虽然音乐与舞蹈是
期刊
【摘要】 古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制作技艺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然而其制作技艺的传承断断续续,始终未形成系统、标准的体系。小提琴制作虽然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已经形成一套形制规范、法度严谨、各部件功能明确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标准。因此,小提琴制作技艺对古琴制作技艺的系统化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小提琴制作;古琴斫制;借鉴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古琴是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