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6例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an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两年以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分成两组进行临床研究,治疗组用西药加温阳复脉汤组方法,对照组使用单纯西药进行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以及对心脏进行B超检查。结果 在三个月的分组治疗后可以观察到,治疗组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对心脏的B超各项检查以及症状显示最后的疗效效果十分显著。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过对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比较发现,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效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减少疾病复发率,提高病人生活水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75-01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CCHF),属于心脏类疾病的严重阶段,是指脏器性心脏病到达一定程度后心肌开始收缩变弱,肺循环、体循环出现淤血等症状。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很高的比例。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一年以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分成两组进行临床研究,治疗组用西药加温阳复脉汤组方法,对照组使用单纯西药进行常规治疗。现报告研究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5月两年以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分成两组进行临床研究,每组28人。治疗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在54岁~80岁,平均年龄为66岁。经检查心功能为Ⅱ级的有8例,心功能为Ⅲ级的有16例,心功能为Ⅳ级的有4例。另一组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在53岁~85岁,平均年龄为69岁。经检查心功能为Ⅱ级的有7例,心功能为Ⅲ级的有15例,心功能为Ⅳ级的有6例。经过统计学处理发现两组在年龄、性别、心功能检查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较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控制其饮食为低盐饮食,护理时给予氧气,治疗时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等药品。同时口服地高辛、双氢克尿噻、螺内酯等药品。地高辛每日1次,每次在0.125mg~0.25mg之间;双氢克尿噻每日1次~2次,每次在12.5mg~22mg之间;螺内酯每日1次~2次,每次在10mg~20mg。如果患者有咳嗽的症状则需要换用厄贝沙坦片,每日1次,每次75mg~150mg,并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酸碱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复脉通阳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复脉通阳汤是有人参、桂枝、黄芪、云苓、泽泻、附片、丹参、川芎、炙甘草、生姜、生地、阿胶、车前子、麦门冬、麻仁、大枣16味中药合成。根据患者的病症(如心血瘀阻、心脾虚弱等症状)随机加以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用多普勒超声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收缩末容积指数等进行检查。
  2 治疗效果
  2.1 治疗标准 治疗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达到Ⅰ级水平,无发生心衰的症状,为治疗效果显著。心功能改善达到Ⅰ级或者Ⅱ级的水平,并伴有心力衰竭症状,为治疗效果有效。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级水平,心力衰竭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治疗效果无效。
  2.2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X±s )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u检验或X2检验。
  2.3 治疗结果:
  2.3.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效果有明显效果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心力衰竭俗称心衰(CCHF),是因为心脏类疾病而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的综合表现,大多数是指心肌收缩力不足从而造成机体代谢不能得到满足的一种生理状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末期表现,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病之一,死亡率很高。导致本病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就是脏器虚弱、饮食无节制等原因,治疗时需治标并治本。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观察得出,中西医结合对治疗此病有显著疗效,可以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有明显强心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 1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339
  [2] 杜日映. 现代心力衰竭治疗学[M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15
  [3] 沈亚梅,邹荣丽. B超观察生脉胶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J ].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 29 (2) : 70
  [4] 李晓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8 例的临床分析[ J]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6 ) : 110
  [5] 苏建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J]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0, 19( 7) : 96
  作者单位:524000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第二人民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鬼箭羽具有破血通经,解毒消肿杀虫之功效。近代药理研究拓宽了鬼箭羽的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本文结合临证验案做一些补充探讨。  【关键词】鬼箭羽;临证;举隅  【中图分类号】R3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71-01    鬼箭羽又名卫矛、鬼箭、六月棱树、千层皮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性凉寒,味辛苦泄,归肝脾经,具有破血通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00-00    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藏)药治疗大骨节病的研究”,课题编号为2007BA125B05。  【摘要】目的:通过对大骨节病中医药治疗手段及临床机理的循证分析,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形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检索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以大骨节病、中医药/针灸
期刊
【摘要】回顾性分析52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应用输尿管联合胆道镜碎石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术后T管造影证实结石取净,4例有少量泥沙样结石残留,但术后经胆道镜处理后结石排出体外。提示输尿管镜联合胆道镜处理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减少术后结石残留。  【关键词】输尿管镜;胆道镜;肝内胆管结石  【中图分类号】R6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结合中药熏洗法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加强全身及局部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对照组则采用温水足浴。观察两组综合临床疗效、局部溃疡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治疗及护理方法:  2.1.1内
期刊
【摘要】成人2005年CPR与2010年CPR在急救中应用对比分析显示,2005年CPR较2010年CPR,在抢救过程中,可以缩短抢救时间,同时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可以在急救医生的电话指导下进行施救,等待急救医生到达现场。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希望。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胸外按压(C)  【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浮动膝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47例浮膝损伤病人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不同手术方法的利弊。结果:147例患者随访12~47个月,平均29.3个月,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早期一次手术为79.7%;分次手术为60.5%。144例骨折愈合,3例胫骨骨折不愈合经再次手术植骨外固定支架固定后获得愈合。3例出现伤口感染经治疗后愈合。另1例合并股动脉损伤经大隐静脉移植后出现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92-01    选择我院的自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先天性畸形患儿104例,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良好的麻醉支持,精细的外科手术,完备的术后护理,使患先天性畸形的患儿康复出院,治愈率达95%以上,特对治疗过程进行探讨,以便使更多的患儿重获新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7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86-01    胃食道反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食道疾病,根据研究,美国人约有17.8%至少一个星期发生一次心灼热(heartburn),有42.4%有过心灼热的情形[1]。胃食道反流原本在西方国家盛行,但近年来随着年龄老化、生活形态改变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93-01    随着进入老龄化年代,骨性关节炎(OA)被认为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俗话说“人老先老腿”,膝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具体代表性的流行性疾病之一,膝关节疼痛是其主要症状。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在地处边远的青海地区人们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许多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8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85-02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多因素和多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1]。因此,在胃癌组织中研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对于肿瘤发生、发展生物学机制的阐明具有重要意义。而PTEN、Livin、ILK、Bax、P27kip1和Caspase-9蛋白是细胞周期调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