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语言系统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体。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就是用我们民族以及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一代代人,让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为学生的人文积淀和终生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新教材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人文教育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新教材体现了人文性。首先在教材篇目的选择上。打开新编的七年级语文教材,你会发现入选篇目的内容丰富多彩,既重温人类经典,又紧跟时代脉搏。每篇文章都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如今的学生相当多的是独生子女,家境优越,父母宠爱,很少会想到生命、责任意识。这些问题的解决,非人文教育不可。
  其次,新教材对学生要求的标准降低了。以古文为例,老教材对学生的要求可谓是繁、难、大,而新教材对此要求降低,但在课外推荐内容上有所增加。可见,新教材意图让学生广泛阅读,了解优秀的的古典文化,懂得欣赏文质兼美的传统文学,有目的地让学生在品昧、积累、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不断地完善自己。
  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1.教师的独特人文魅力,引导学生的人文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认识人的世界是从教师开始的,显而易见,这就意味着教师是榜样。”对于人文精神的传递,教师是关键。人文教育需要能承担人性化教学角色、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独特的,模仿能力强,他为着接受一切美好新鲜事物而敞开。如果教师诱导孩子学习好榜样,鼓励效仿一切良好的行为,潜移默化中,学生身上的缺点就会不知不觉中逐渐消失。
  教师对学生除了传授知识,他的言谈举止所体现的人文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深刻且久远,甚至能影响其一生。我们知道,人类的是非、善恶、美丑、奉献、责任、关爱、珍惜生命、艰苦奋斗等优秀的人文精神。我们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文精神去品评语文教材中的人物与事件,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个性的发挥,为学生插上爱的翅膀,調动他们的无穷想象力,多一些鼓励和期待,让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应当积极创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促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言,达到共享、共进的理想境界。
  2.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成分。
  语文新教材所选编的课文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典型的如《秋天的怀念》《地下森林断想》《那树》《祝福》等,都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力量,都有着对人生乃至对整个人类的关爱、反思,渗透着深刻的哲学美学思想及强烈的思辨色彩。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人文素材和文中隐含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和谐、自由的人文氛围,引导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心地善良、身心健康、责任担当、感悟人生价值、体会人类美好、获得人文熏陶。
  如《我与地坛》,教师就可与学生一起深入挖掘,仔细揣摩,欣赏品味,培养积累学生的人文素养。作者史铁生的不幸遭遇,轮椅中的消沉和奋起,紧紧抓住了学生。当地坛由一般的人文景观变成了作者生活中赖以支撑自己生命的精神家园时,学生们也感受到一种伟大的自然力,感悟到了生命的宝贵、生活的可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再如,古文《曹刿论战》《论语》等都是体现古代文化和人文内涵的作品。
  其次,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对教材人文精神进行挖掘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不可忽视,教师要做的不是强制地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人文熏陶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情感和审美教育,以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师生之间多一点感情交流、思维碰撞、思想升华。教学中老师多一点灵动点拨,少一些僵硬充填.课堂上多一点民主氛围,少一些独裁语调;探讨间多一点宽容的姿态,少一些苛刻的讥讽;共处时多一点平等与尊重,少一些自大与歧视。进而真正达到“做互相崇拜、共同创造的人”。
  再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不拘于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展现个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也即人文精神。我们必须形成一条以“思想铸就”为核心,让精神、思想和言语共生的学习主线,循序渐进,逐步攀升。如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小型的比赛洳辩论、表演等)活动都能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同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这就意味着对同学的充分尊重,并且取长补短,对自己有了客观的认识,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表现了渴望得到他人关注与理解、肯定与认可。
  3.关注日常生活,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广博的的课外阅读提供人文素养的营养。
  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在古今中外的文学沃土中有着丰富的精品佳作。鲁迅的文字是子弹,颗颗写满正义和真理.张承志的文字是油画,色调浓烈:川端康成的文字,带给你一团青春的迷雾,悸动而忧伤黑塞的文字,却是如此素淡和质朴,蕴含的又是深邃的悟和启迪……学生进行美文阅读,有助于学生阅读群体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净化心灵.引领精神阅读。
  其次,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丰富人文阅历。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观名胜古迹,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中国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都呈现多元形态,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表现着开放的人文精神,是经得起我们用古代或现代文化的视角去审视的。学生在游览时,对古人文化精底蕴、智慧的崇敬之情能内化为自觉学习的力量,并派生出对中国古文化的珍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本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是生命核心的潜能。人文素养的积累正如春雨的滋润必将伴随学生的一生,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分校初中部。
其他文献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就能激活学习主体,从而最佳地接收教育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统一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而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是语文教与学的一种双赢策略。  
监测地理国情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测绘部门的战略使命。城市扩张与历史变迁是地理省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监测城市扩张与历史变迁的目的就是利用历史地理空间数据,结合相应时期的社会经济数据,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反映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发展变化的情况,分析中心城区监测要素的变化趋势,并
诗词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故而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是众多一线教师不断在思考探索的问题。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浮于功利,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那些如歌般灵动的文字,如画般优美的意境,在我们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需要背诵的任务和考卷上一个个面目憎恶的填空。为了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多拿几分,我们甚至总结出了所谓“古诗
应用RAPD技术分析疑肿瘤病人临床肿块穿刺标本。由于微量标本模板DNA量较少,采用不同方法抽提DNA明显影响RAPD扩增结果。通过比较热碱法、蛋白酶单管DA提取方法,发现微量穿刺标本用单管法抽提模
摘 要: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到来,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探索实践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已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走在信息前沿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不断尝试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师生角色;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0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
新课程改革以来,背景材料在语文教学中被有意淡化,这也许是对传统教学中每每先字词,再时代背景、作者简介的程式化教学的反叛,但是,我们在对待背景材料时往往矫枉过正。不可
一、“懒语”之症“懒语患者”,在医学上一般是指这样的一类人:少言懒语,说话的声音不够响亮,对生活及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在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上,这种“病患者”越来越多。这种
提问策略是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实现了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摄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必要途径。教师通过科学的设计问题,并且把握时机向学生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提倡多角度、多方法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方法指导点拨,扬起学生阅读的风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1.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由于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所以
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打破空间与时间的束缚  语文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是来源于生活,大部分文章、古诗词写的就是作者对生活的所见、所闻和所想,表达和寄托了自己的某种感情,而对于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讲,传统语文教材内容早已不能满足语文新课程体系的建立。所以,这就需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获得更多的语文资源和信息,对语文教材进行良好的拓展,突破空间与时间的束缚,使学生、文章及作者之间的距离不断被拉近,能够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