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与职业体能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fu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职业分工的不同对劳动者的素质也存在着不同的要求,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在第一线上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些岗位需要劳动者具备一定的职业体能,然而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教学模式简单,让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般兴趣爱好与增强体质层面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体能否胜任未来职业的需要,本文将传统的体育教学结合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职业,构建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提出针对性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现阶段为今后的工作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也为他们学会针对今后的工作进行自我锻炼、自我预防保健的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职业体能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以国家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对其体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他们不仅要适应紧张而繁重的流水作业,承受机械的振荡和噪声的干扰,耐得住特殊气味以及高温、强冷的侵袭,还要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完成高精度的生产劳动任务。这就对未来的各类高职人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他们不仅仅只是要拥有较高的职业技术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较强的职业体能。对于一般身体训练的人,生产劳动中只能满足职业工作的一般要求,因为具体专业的身体活动部位基本上是局部的、重复的、固定持续的。如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所从事的各职业专业所需身体部位进行专门的训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掌握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体能,也能使他们更快地适应生产劳动岗位,提高个人的生产效率。
  1 体育课程教学与职业体能相结合的原则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以终身体育为核心,在完成公共基础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选用职业性体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1 终身体育性原则。终身体育就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其一生中持续不断地参与体育活动并从中获得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应防止两个误区:一是将终身体育视为某种一成不变、厮守终身的运动项目;二是将终身体育锁进狭窄的体育教学领域。终身体育的本质特征是游戏性、竞争性、技能性、社交性、自然性、健康性和文化性。在选用职业性体育项目时应注重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1.2 针对性原则。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对体能的需要选用体育教学内容,发展提高职业技能的身体素质。另外,还应针对在职业劳动中人体局部重复操作的强度负荷,选用对应肢体活动的保健体育教学,使身体全面协凋发展。因为各种职业劳动在快节奏、高效率操作中,身体活动的部位和动作用力的形式,大多是局部肌肉紧张而重复的用力。连续固定操作,久而久之,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的分工使一些受它影响的人变成残疾,使部分肌肉发达而使其它肌肉萎缩”。因此,要有预见性地针对选用防治肌肉容易萎缩的肢体部位,加大其肌肉活动,用以生理性机能补偿或职业病防治。
  1.3 科学性原则。选用职业性体育项目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及人体机能活动的变化特征,符合职业劳动技能技巧形成的规律,符合人体功能相互促进、相互补偿的生理规律。
  2 调整教学大纲,革新教材内容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后的工作环境,应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在实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的各类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专业特点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大力推进职业院校体育教材改革,要结合职业院校特点,逐步实现教材的现代化、多样化和娱乐化。由于不同专业技术和职业体能所需身體素质不同,不同职业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与危害不同,因而形成的职业病也不一样。在选编教材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职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开展体育锻炼,使学生身体的发育成长与职业技术和职业体能的发展提高保持同步,教会学生能根据职业和身体条件的变化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掌握有关职业病预防纠正的矫正操、保健操和生产操的编制方法和原则,同时,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运动创伤的预防、运动中的医务监督、健身效果的评价方法等等,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同时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结合体育的特点,将思想品德教育用于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勇敢顽强、开拓创新的优良品质和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3 设立多元体能训练教学模式,实施改造与创新的职业体能训练方法
  “1+1”模式:参照职业学校教学课程,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设置体育基础课或选项课教学,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就安排以职业实用性体育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学。
  “2+1”模式:在开设一学年体育选项课(学年制)或“基础课+选项课”(学期制)的基础上,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通过第三四学期职业实用性体育必选课形式(类似于专业实训课),修学一个学年或1个学分,主要进行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教育。
  “3+1”模式:在开设三学期体育选项课或“基础课+选项课”的基础上,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通过第四学期体育选修课(任选)一个学期或1个学分的形式,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教育。
  “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模式:建立以校际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实用性体育俱乐部。
  “短期实训”模式:利用短期培训、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等途径,对准职业人开展短期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另外,职业体能训练还可以采用一些根据职业活动的特点进行改造和专门设计的练习。这些练习并不是简单形式上对劳动动作的模仿,而主要应有针对性地对职业必要的身体机能能力、运动能力及相关能力的练习。
  以建筑、装饰等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还可以采用沿纵放、斜放、横放的梯上做攀爬练习。再比如,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学生,他们还可以进行颠木锅等练习。酒店宾馆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站姿和单手托托盘练习。汽修专业可以进行搬汽车轮胎练习。还有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职业特点进行身体练习。   4 充分利用达标等考核制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选项课身体素质达标是激励学生努力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杠杆”,标准太低,学生失去练习的动力,标准过高,学生“望尘莫及”失去练习信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其规定指出:“如果学生测试不合格就不能毕业”,这虽然成了强化学生通过《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杀手锏”。科学合理设计体育课程中身体素质考核标准,强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设立体育综合测评考核,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内容,切实贯彻落实“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不合格不能毕业”政策,通过“上有政策压力、下有考核驱动、外有环境诱导、内有教学指导”的强化机制,大学生的职业体能水平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与成效。
  另外,要全面提高学生体能和职业体能水平,需要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每周两节体育课要完成全面增强学生体能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只有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才能切实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通过学生社团成立广泛的体育协会(俱乐部)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通过身体力行的运动参与,养成经常自觉锻炼的习惯,方能有效提升学生体能和职业体能水平。
  5 广西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与职业体能训练相结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选择体育课程内容职业、行业针对性要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级专门技能人才,而高职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体育教育的课程就必须有很强的职业、行业的针对性。也就是说,所开发的课程一方面必需紧密针对有关职业领域的基本职业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必须的基本技能以及相应的知识,具有职业乃至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行业水平的差异,课程目标又要带有区域特色和行业特点,因此又要有行业的针对性。
  5.2 强调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高职生毕业就能履职顶岗工作,或者经短暂适应期就能熟练地适应岗位工作,是现代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的要求。因此,高职教育中实践性课程必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理论性课程也要配有足够的实践性环节,以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职业者,而且还是一个个能生存、会发展的活生生的社会人。他们不仅能在当前岗位很好地工作,而且能在工作环境常变、岗位流动性增强的当今社会,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岗位职业变化的能力,尤其是超越某一具体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或挖掘自身潜能的能力的培养;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
  5.3 强调课程的制定与实施的多元化。高职高专院校的地区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决定了其课程的开发、制定和实施的主体多元化特征。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系部都设有由企事业人士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体育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审查和评估所设课程及实施方法。由于用人行业、职业的专家对于社会职业岗位及职业内涵变化最为敏感,能把社会对高职体育教育的要求较快地反映给学校;同时对高职生的职业实用性体能进行训练,通过加强企事业、行业、社会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吸引社会教育资源,可以实现产学研的真正结合。
  6 结语
  现代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应紧跟时代的发展需要,改革现有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认识到以职业为向导进行教学。结合专业发展的需要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并针对专业岗位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针对性地培养职业所需的体能或身体素质,为符合职业需要的身体素质奠定基础,为预防将来学生可能出现的职业病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玉扩等.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
  [2] 王恩惠.改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设想.辽宁高职学报.2009(6)
  [3] 陈捷,邱新宇.高職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4] 高玉莲.周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与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J].教育与职 业.2005.26(2)
其他文献
【摘 要】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整合优势,以及美好的前景,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探索下去,使学生由依赖课本学习转向利用资源学习,由依赖老师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获取信息,拓宽素材积累空间,促使学生建立素材“信息库”,对素材分门别类收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探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有它自身的特点、体系和规律。本文简要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多媒体教学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
期刊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呈现直观、形象、高效、多样化的特点,它将更加优化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也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辅助平台。  【关键词】新课改;多媒体技术;地理教学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知识量猛增,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人类传统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信息技术的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初中数学也正在以多媒体为载体,让零散的数学知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灵活化、多样化.先进的初中数学教学应该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并提供更加广阔的展示舞台,初中数学要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整合,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發,确定教学环节,选择适合数学教学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并运用科学的教学软件,创造教学的环境,实现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辅助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和高效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自主;合作;探究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
期刊
【摘 要】多媒体能够营造生动的英语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率。本文通过分析中职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研究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重点探讨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职英语;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所要求的水平也越来越高。而我国
期刊
【摘 要】语文知识的学习,只有和读写实践相结合,才有现实意义。作为现代科技手段之一的网络,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五彩缤纷的窗,网络的互动性为语文实践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提供了生动、活泼的方式,提供了不可穷尽的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体验中得到个性的张扬、潜能的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的时代。同时,网络知识、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给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高中化学是一门提高学生自然科学素质的学科,也是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学科之一。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网络技术,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们越来越感觉到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涌现出多种多样的现代化的电化教育教学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
期刊